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鏖兵西北-中国革命斗争报告文学丛书之西北决战卷 >

第27部分

鏖兵西北-中国革命斗争报告文学丛书之西北决战卷-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却是事实。
    相比之下,解放军从低处向高处仰攻,不仅沟壕难越,峭壁难攀,而且兵力不
便运动和展开,攻击很难奏效,这也是实际情况。
    黄河巨流,傍城依山滚滚东去,雨季水大流急,浊浪排天,涛吼如雷。马家军
夹河而降,解放军很难形成四面围敌。解放军要全歼守敌,关键是夺取兰州主要屏
障一一南山,控制敌人唯一退路——黄河铁桥。
    彭德怀亲自观察了兰州外围的马家军阵地,发现兰州北临黄河,东、南、西三
面被东岗坡、皋兰山、沈家岭、狗娃山紧紧地环抱起来,地势异常险峻,确实易守
难攻。特别是东岗坡、皋兰山、沈家岭、狗娃山一线敌阵地上,不仅山势陡峭,很
少路径,而且工事坚固,人工挖出的峭壁堑壕纵横,地堡密布,明暗火力交错,加
上马军层层设防,步步为营,解放军要从山下越过一道开阔地,从低处向高处攻下
敌人的阵地,并非易事。可是,要解放兰州,不—一攻下敌人的外围阵地,别无任
何途径。
    彭德怀站在军事地图前,反反复复仔仔细细把兰州市的地形研究分析了无数遍。
他苦苦思索着,寻找着一个突破口,既能尽量减少部队攻击时的伤亡,又能突破敌
人的一处防线。但是,他一时竟找不出这样的攻击点。
    当然,他心里十分清楚,兰州战役取胜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夺取敌人的南山阵
地;二是攻占黄河铁桥,切断敌人的唯一退路。
    兰州一战,必须紧紧抓住这两个关键!但是,要攻夺敌人这两处阵地,把握究
竟有多大呢?
    当然,要攻击的是敌人的要害部位,敌人是不会轻易放弃阵地的。常言道,打
蛇打七寸。既然敌人最害怕丢失这两处阵地,我军就必须首先攻击并拿下这两处阵
地!
    于是,彭德怀经过精心策划后,作出了战役部署:
          许光达第2兵团的任务是:进攻营盘岭、沈家岭
      和七里河,然后向兰州城百关和南关发展进攻,并以一
      部沿黄河南岸东进夺取黄河铁桥,一部从七里河地区相
      机北渡黄河,歼灭北岸之敌。
          杨得志第19兵团的任务是:沿西兰公路首先攻占
      路南之马莱山、古城岭、豆家山和路北之十里山,然后
      向兰州东关发展进攻。
    国民党政府为了通过兰州决战,实现其在大陆保住一块地盘的计划,不惜挖肉
补疮,派飞机连日向兰州运送军事物资。
    胡宗南掏出最后的血本,调集4个军于徽(县)、成(县)、两当及川陕公路,
准备在战役进行得顺利时配合青马,袭击解放军后方。
    赵龙文为了策应兰州作战,专程从陇南跑到汉中,面见胡宗南,共商用兵之计。
    胡宗南扳着阴冷的面孔,紧咬着牙齿,半晌才对赵龙文蹦出
    “倘若兰州决战进行顺利,我军便乘机出击,袭击共军周士第兵团,打乱彭德
怀后方,切断其供给线!”
    赵龙文自从得知胡宗南和宋希濂曾飞抵重庆面见蒋介石敲定“保住西南”的战
略后,在胡宗南面前乖觉了许多。他嘻嘻一笑,献媚道:
    “胡主任不愧为总裁的得意门生,文能谋,武能战!”
    胡宗南内心很反感这个军统特务头子,勉强一笑,说:
    “今后如无要事,你应坐镇陇南,静观兰州战局,不必常来汉中。”
    赵龙文连连点头。
    马鸿逵也深知兰州战役的成败,将决定自己的命运,慌忙集结主力,摆出支援
青马的姿态,企图等待有利时机,出兵攻击解放军侧后。
    不过,马鸿逵的算盘珠儿一向是十分精细的,他对马敦静面授机宜道:
    “可令卢忠良第128军佯装援兰,嘴上不妨叫响点。至于何时出兵动真格的,待
兰州战局之发展再定吧!”
    马步芳父子,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真正把兰州决战看成是自己生死存亡的关键,
亲自指挥一切,部署一切。马继援以其战斗力最强的第82军和第129军两个主力军等
部,共5万人据守兰州;以第引军、第120军、第81军共两万余人为左翼,于靖远、
景泰沿黄河及打拉池地区防御;以新成立的骑兵军共两万人为右翼,控制临洮、洮
沙地区。
    青马妄图依托兰州外围的强固工事,挫伤解放军锐气后,以宁马和胡宗南攻击
解放军侧背,用正面抗击和两翼包抄之战术,歼灭解放军于兰州外围。
    马步芳还急忙下令,调驻在新疆的马呈祥骑兵第5军增援兰州。他的密电,被新
疆警备司令部作战科直接送给了陶峙岳。
    陶峙岳把马步芳发给马呈祥的机密电令扔在桌子上,望着窗外阳光下的树木花
草,沉默不语。
    陶晋初深思熟虑地说:
    “兰州决战,新疆应按兵不动,以观时局之发展。对马呈祥骑兵第5军之动向,
也应及时掌握,必要时可牵制马呈祥,将该部滞留于新疆。”
    陶峙岳默认了。
    马步芳仍然感到心里很不踏实,又迫不及待地给国民党中央政府急电求救。
          要求空军于会战期间,逐日派强大机群参加助战。
      切切!
    敌人的整个部署及作战方案,解放军当时并未完全弄清楚。因为大部队长驱直
入,深入敌人腹地,新解放区党的工作基础薄弱,缺乏内线,而马军又狡猾多变,
要精确地掌握敌人的动态,作出正确的判断,是极其不易的。
    在解放大军逼进兰州城郊的时候,彭德怀得到的是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报。一种
情报是:敌第91军、第120军已从兰州北撤,拟随国民党甘肃省政府退到酒泉,大批
物资正由兰州运往西宁,兰州之敌正准备炸毁工厂,拆除电线,破坏黄河铁桥,作
出了一副随时都要逃跑的样子。
    另一种情报则是:蒋介石集团日有数架飞机运送弹药到兰州,青马正抢运粮食
与磨盘进城,其第82军主力在兰州南山一线加修工事,宁马准备以6个师出击,支援
青马固守兰州。
    这两种情报,互相矛盾,据此可以作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判断。
    但是,彭德怀仔细分析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报后,认为敌人在兰州的处境已
不同于平凉,敌人在个州决战的计划不会像平凉那样不决而撤,而且解放军也必须
尽一切努力迫使敌人决战于兰州,同时应当把情况估计得更严重些,把困难考虑得
更多些,以此为立足点,从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兵书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麋奔于侧而目不称,骤然临之而不惧,无故
加诸而不怒,此乃为将之道也。
    彭德怀对兰州决战,虽然不时地现出一种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但他的决心一旦
定下来,就很难改变了。
    “马继援是不会放弃兰州的,他要据守兰州老巢,在这里与解放军决一死战。
那么,就成全了他这一回吧!”
    彭德怀在说这几句话的时候,是胸有成竹的。
    就在解放大军围攻兰州的第2天,即8月21日,彭德怀打电报给率领第1兵团从左
翼迂回青海的王震,亲授机宜。
          青马匪军现决心固守兰州,我左兵团进占临夏后,
      可能动摇其固守决心,但也可能促其不顾一切决心死
      守,甚至放弃西宁,撤守大通河东岸及享堂、新城、湟
      水北岸,保障向河西的退路。在我军攻占兰州六七天不
      得手时,宁马主力就可能乘机增援兰州。青、宁二马有
      汽车两千辆以上,要充分估计到宁马主力车运兰州的可
      能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第1兵团即可迂回兰州北
      部,我军将集中3个兵团于兰州会战。王震兵团应有
      此种作战之充分准备。
    同时,为防止胡宗南部队增援兰州,决定周士第兵团留下,以牵制胡宗南残部。
    当日,彭德怀以第一野战军司令部的名义,发出进攻兰州的战术指示,强调了
以下几点:
    青马匪军为今日敌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在全国也是有数的顽敌,我们对他
须有足够的估计,并作充分的精神准备,力戒轻敌骄傲急性。
          ……各部在进攻时需要仔细侦察,精密计划,充分
      准备。……须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技术于一点,一个
      一个山头、房舍、阵地,逐次地歼灭敌人。不攻则已,
      攻必奏效。
          ……进攻中,须充分准备歼灭敌人反冲锋部队,组
      织消灭反冲锋的火力,构筑抗击反冲锋的工事。
          ……密切步炮协同。炮兵须反复精细地侦察敌人火
      力、火力的具体配备,组织良好的战场观察,切忌盲目
      的射击。须知优势的炮火,在顽强的敌人面前,并不是
      万能的。
          ……对敌人外壕、陡壁的克服,须用挖对沟,改造
      地形来接近,用炸药来破坏。因弹药运输困难,炮击只
      能是辅助的。
    彭德怀想得比较周密。他把战斗过程中能够遇到的困难,全部交给大家,并提
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解放军对兰州之敌只是形成东、西、南三面包围,而北面退路的黄河铁桥仍在
敌人控制之下,因此,还不能排除敌人在解放大军强大压力下突然逃跑的可能性。
    于是,彭德怀决定,先以9个团的兵力,于8月21日,对敌人全线阵地进行一次
攻击。
    郑维山和王宗槐的第63军,王道邦和肖应棠的第65军,两个军共以5个团的兵力,
攻击豆家山、古城岭和十里山一线敌之阵地。第65军军长邱蔚因病未能指挥作战。
    张仲良和高锦纯的第4军,以两个团的兵力,攻击沈家岭敌之阵地。此时,张达
志军长尚在赶赴兰州的路途之中。
    罗元发和张贤约的第6军,以两个团的兵力,攻击皋兰山主峰营盘岭敌之阵地。
    攻击命令发布后,彭德怀远眺敌人南山阵地,说:
    “这个马步芳真是夜郎自大。他想在兰州吃掉我们,好吧,那就走着瞧!”
    
   -鏖兵西北   鏖兵西北
24
                 总攻发起之前,彭德怀的双脚,踏遍了阵地的前沿
    总攻发起之前,往往是部队最紧张的阶段。
    这一段时间,烦人而漫长,又令人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躁动与不安。
    彭德怀将全线攻击的命令发出后,在临时指挥部里,怎么也呆不下去了。
    野战军司令部暂时设在兰州东南的乔家湾。这里离前沿阵地很近,枪声炮声,
听得一清二楚。彭德怀的指挥部,总是离前沿阵地很近,近到不能再近的地步,这
是他多年戎马沙场所养成的习惯。此外,他还有一个老习惯,爱往阵地上跑,并且
事先不给下面打招呼,往往弄得部属官兵们不知所措。
    今天,彭德怀决定到阵地上去,看看部队在总攻前到底准备得怎样。他很不情
愿坐在指挥部里听别人汇报情况,而是尽可能地自己去观察,去检查,去掌握。
    当然,他这么做,决非是不相信干部,不相信群众,而是为了尽量避免判断上
的错误,减少指挥上的错误,一句话,就是为了少流血。因而,他总是在最关键的
时刻出现在枪林弹雨的前沿阵地上,出现在战士们当中。
    彭德怀离开乔家湾,朝第6军阵地走去。
    天高气爽,万里无云。
    第6军指挥所刚移到九条路口以北的邵家泉。这个村子位于兰州正南方向,可以
看到即将进攻的皋兰山的概貌。
    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和几个指挥人员一起,正在军指挥所里,围着几张
地图,研究试攻的具体方案。
    突然,值班参谋跑来报告道:
    “彭总来了”
    罗元发和张贤约,还有副政委饶正锡、参谋长陈海涵等人,一阵风似地赶到村
口迎接。
    但是,邵家泉村口,却不见彭德怀的踪影。
    罗元发一打听,才知道彭德怀没有进邵家泉村,径直登上对面的山头了。
    打听清楚后,罗元发有点着急起来。他一边朝彭德怀去的山头方向急走,一边
扭头对参谋长陈海涵说:
    “你立即通知前面的部队,要特别注意警戒,防止敌人耍什么花招!”
    停了一下,他又吩咐道:
    “同时,通知团以上主要领导干部,迅速赶上山来看地形!”
    罗元发和张贤约几个人跑步登上山头,才见到了彭德怀。
    彭德怀一见罗元发和张贤约等人的面,就单刀直入地询问部队的准备情况。
    大家就伫立在山头,谈了好长一阵子。
    彭德怀听罢,站在一个高坎上,又举起望远镜,向皋兰山敌阵地仔细观察。
    这时,第6军各师的指挥员也陆续赶来,站在彭德怀的两侧和身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