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性爱美滋滋 >

第7部分

性爱美滋滋-第7部分

小说: 性爱美滋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维纳斯现象〃千百年来仁智各见,经久不衰,但其中无法否认的启迪总是包括了:性欲和审美无法剥离,而且正是在两者的结合中,引导人们走向至善至美。


第二章 阴柔与情的造化女性美“以貌取人”的女性

    〃以貌取人〃的原义:只以异性的外在美、容貌美为取舍的标准。由此,对〃以貌取人〃一般给以否定:因为美是综合的,尤其是内在美更为重要。    
    其实,对〃以貌取人〃之义完全应该,也完全可以作出新解:以自己的容貌之美取悦于人,争取到别人的钟爱或喜欢。同时,对〃以貌取人〃大可不必否定,因为美丽的容貌外在的美感,决不仅仅是天生的,而是包括内在美在内的、与内在美相辅相成的美的外化。当今之世,没有人仅靠天生,不靠后天的修养、健美、修饰以至于根据自己审美意识和艺术造诣进行各种自我塑造,就可以达到非凡的美。〃天生丽质〃,仅仅是十分次要的因素,女性美越来越成为后天造化、自我修养与塑造之功。同时,也越来越没有人仅仅从〃天生〃的意义上去鉴定女性美。那令人晕眩的美,即使是容貌、体型、肌肤、曲线……等等〃外在美〃,也决不仅仅给人以〃父母造就〃、〃天生如此〃的感觉。美丽的女性,是其〃以貌取人〃的功夫的结晶。    
    如果说男性从维纳斯之美中领略到异性世界的巨大的美的潜能与召唤,那么,女性本身在维纳斯身上,领略着同性美的自豪,发现着与自己美之塑造、美之追求密切相关的参照系和比较尺度,获得了自身〃以貌取人〃之努力的榜样和目标。    
    女性在一切关于女性的赞美和歌颂中,都包含了对其美的关照;可是在一切关于女性性心理、性生活的考察中,却仅仅关心到其情感需要和生理需要。这是多么荒唐和肤浅,又是多么失当和偏颇。    
    女性她们一直都在〃以貌取人〃。她们的性之成熟要在美的表现中来把握,她们的性之欲望要在美之显示中来体察。她们性之诱惑与美之诱惑浑然一体。〃女为悦己者容〃女性的爱欲、性欲和情感,都以美为载体,以美为媒介,以美为窗口。    
    这恰恰是因为:一切男性在面对女性世界时,情、欲、美三者也决不可分。而且,美的追求是情和欲的内核。〃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男性把欲提高到首位时,他不仅暂时降低了自身作为人的价值追求的档次,而且迟早会发现失落美的欲是乏味与枯燥的。当男性把情提到首位时,他不仅无法排除美的先导作用,而且会在失落美时也使情到了失落的边缘。    
    女性对男性美的追求、男性对女性美的渴望,构成了男女世界当中多么重要的基本因素,多少奇异莫测、纷纭繁杂的社会图景,不发掘女性美的潜在功能,就无法明察秋毫、洞若观火。    
    柏克莱加州大学的校园内,一位名叫马丁内斯的男性学生,赤身裸体上课下课,旁若无人地走进图书馆。校方当然加以干涉,马丁内斯则振振有词地宣称,这是追求自然主义!美国一再宣称人权自由,难道个人喜欢裸体出入公众场合的自由也要剥夺吗?校方尚未明令其退学时,校长接连收到女学生的诉状,声称马丁内斯在校园公开裸体的行为,使她们受到〃性的骚扰〃。这位身体力行〃自由主义〃、〃天体主义〃的现代男子,显然是忽略了男女组成现实社会的事实,显然忽略了〃天体主义〃与人们审美需求之间的冲突。从见诸报端的马丁内斯裸体像看,马氏不可谓不健美。但他遭到的是异性的愤怒。    
    有人比喻道:裸体走进公共女浴室的男子会遭到怒骂甚至殴打;而裸体走进公共男浴室的女子会受到喝彩、欢呼。当然这是指当时的情景而言。此番比喻也许不恰当,并难以找到事实依据。但却比较客观地揭示了两性人体美在社会接受角度上的重大反差。    
    〃以貌取人〃是女性的优势,是男女双方在社会历史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性别权利选择。    
    中世纪宗教裁判法庭具有无上权力。当一名著名妓女被指控违反教规而受到审判时,她的死刑似乎已成定局。所有陪审员都怒不可遏地指责她有伤风化、违背上帝指意的〃罪行〃。这位美貌绝伦的妓女有幸找到一位独出心裁的辩护律师,律师最有力的辩护是:默默地走到被告身边,轻轻地取下罩在被告身上的一件黑色长袍。    
    顿时,法庭上鸦雀无声。原来,黑色长袍下面,被告没有穿任何内衣,此刻完全暴露了她修长、丰腴、洁白而光彩夺目的身体。陪审员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他们无法掩饰自己的惊讶和颤悸太美了!美得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美得任何一位只要还是一个人的高级动物都无法不由衷地赞叹。    
    随后一阵轻轻的惊呼。当呼声哑然的时候,响起了律师义正词严的声音:〃如果说我的当事人有罪的话,那么那些众多的嫖客又该承担什么责任?他们与我的当事人,在原罪的意义上至少是同等的,我们没有理由让我的当事人不公正地单独受到制裁,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把上帝赋予人类的绝伦的精品毁灭掉!〃    
    原来一个个满腔怒火的陪审员,包括原告在内都默不作声了。妓女被宣告无罪释放。    
    其实,这一著名的案例昭示着女性美的胜利。在以后的著名艺术论著中,此例屡见援引。    
    文革动乱的年代,发生在我国中原某城市郊区的一件事也曾广为流传,一次上万人批斗会即将开始,一位身体高挑、具有中加两国血统的美貌的姑娘出现在会场。她那婀娜的身影、高贵的气质、洁白的皮肤和飘逸的金发,使得当时还极少见到西方女郎风彩的公民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而后人们纷纷开始转头,人头开始攒动,会场开始波动……后来人们顾不上开会,而是把美貌女郎围个水泄不通。    
    女性像旋风、像海浪一样的魅力和诱惑力,难以抗拒的冲击和震撼一方社会的事在历史上真是不胜枚举。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女子西施在河边浣纱时,其姿态万方的美貌使水中的鱼都流连忘返,迟迟不愿游去。〃沉鱼〃即是后人对其美称。    
    汉元帝为安抚北方匈奴,选王昭君与单于缔结姻缘。征途之中,王昭君玉手弹琴,天空飞雁为琴声所吸引,为美貌所沉醉,竟然纷纷坠地。〃落雁〃即成为昭君的代词。    
    汉献帝时的宠臣王允,有歌妓貂婵。一天晚上,貂婵在花园拜月,月亮悄悄躲进云里,王允叹曰:〃她比月更美。〃此后,〃闭月〃一词已是貂婵的别名。    
    唐朝杨玉环因貌美而被选入宫,贵妃与宫女一起赏花时,手触花草,花草竟合叶卷缩,宫女们惊叹花草自愧不如杨贵妃美貌。则贵妃更以〃羞花〃而驰誉。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女性何止千万,而多少大富大贵的公子王孙,多少才华超群、骁勇盖世的文官武将拜倒在天姿国色的裙衩之下。    
    西方又何尝不是如此。    
    法国男爵夫人皮拉·芳泰妮不仅给丈夫带来麻烦,甚至给城市交通带来困扰。每次她一出现在街头,总是有一大群人追随其后,继而重重围观,使得交通道路堵塞。后来,男爵夫人只好改为乘车外出,以避免步行招惹的麻烦,可是,一旦她乘坐的车被人们发现,同样会被包围起来,对交通的影响更严重。在美色面前丧失理智的人们给男爵夫人造成了极大的被动,市政府为此出面干涉,甚至通过了一项法令,限制男爵夫人公开露面的次数。她只好服从这项特殊的法令,长时间地躲在家里,闭门不出。    
    更为令人发指的是一位意大利绝色女子。这位叫罗莎拉·蒙塔波尼的女朗竟然成为疯狂撕打格斗的〃罪魁祸首〃。原因是只要她出现在古城佛罗伦萨的街头,众多的男青年就会掀起一阵向她求婚的热潮,彼此为争得芳心而展开争斗,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一些青年甚至因绝望而自杀。在格斗中惨死或自杀身亡的青年的父母,只好把愤怒发泄在罗莎拉身上,纷纷向法庭起诉,要求对罗莎拉进行制裁。法官又把罪责归咎于她的美貌,竟判她面部受刑,用烧红的烙铁烙伤她的面容。然而,执刑者举起烧红的烙铁时,却个个被她的美貌所迷惑,所震慑,没有一个肯让这绝美的容颜毁在自己身上。于是法官改判她戴一个骷髅面具。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罗莎拉用一具骷髅遮住自己的花容,直至容颜衰老。    
    尽管在愚昧和落后的时代,女色往往与祸水连在一起,但是女性之美却是人类巨大的财富。没有人类的创造和文明,也决不会有人类之女性美。女性之美是人类脱离于、区别于、超越于人类之外任何动物世界的伟大标志之一。    
    男性之美在于力,女性之力在于美。    
    男性之美是力的结晶,女性之力是美的造化。    
    无论历史有多少悲剧,有多少曲折,女性最终是用美来塑造自己,保护自己,提高自己。抽象的女性美随着文明的进步而发展,而完善,而升值。如果说女性解放的程度是人类解放的尺度,那么女性美完善和变化的程度,女性美价值提高和价值实现的程度,则是女性解放、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尺度。    
    举世瞩目,并越来越风靡世界的选美大赛,把女性美的角逐,把对女性美的尊崇和追求更为集中化、社会化、公开化。它冲击着人们对女性美的偏见,升华着人们对女性审美意识的修养。    
    在女性以美的力量提高着自己社会地位的时候,性感也在悄然升值,确立着自己在人类审美生活中的位置。


第二章 阴柔与情的造化女性美走向升值的“情感美”

    性感美,是从男性性心理、审美心理相结合的角度,对女性美特有的关照。是女性身体美在性生理特征上散发出的综合的美化体现,也是与性刺激、性魅力密切相关的使人们享受到美的满足,并进一步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人类美好的价值追求之一。    
    性感美是主要以女性身体美为审美对象的,但又是以女性后天修养和后天健美活动为主要实现手段的。性感美是主要以男性为审美主体的,但又是人类整体美的价值追求的新的构成。    
    为什么性感美会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为什么人们对于著名影星、歌星、模特儿、舞蹈演员、杂技演员、体育健儿越来越从是否具有〃性感〃的角度加以审视和评价?这是一种向性崇拜、自然主义的倒退?还是一种向新的审美价值的进步?    
    仍然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哥德堡列举了一个男人的心理经历,他说:〃在男人的世界里,我是孤独的、嫉妒的、恼怒的、不信任的和拘谨的。只有在同女性在一起时,我才没有这种感受。〃    
    〃红学〃界把《红楼梦》中所描述的贾宝玉说成是一个〃新思想启蒙状态的代表〃,他声称须眉男子是污浊的而冰清玉洁的女性才是净化的。其实,贾宝玉的确是具备了反抗意识,他不仅仅是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而且也在反抗着性压抑。    
    无论是哥德堡的字里行字还是曹雪芹的笔下,都在提示着男性对女性的依赖。这是一种整体的、宏观的、永恒的依赖。〃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合理性决不仅仅在于个体的男人要结婚,要实现性爱的需求,而更重要的是在于,〃男性社会〃不可能独立存在,不光是社会意义上、经济文化意义上的男女相互依存,而且,有一种抽象的、潜意识的〃本能的冲动〃,其中包括性的吸引问题。    
    仅仅从个体意义上理解〃异性相吸〃是十分荒唐可笑的。仅仅从性欲满足的意义上理解男女互相依存的关系也是十分偏狭低俗的。男人受女人的吸引,这是一种普遍的、永恒的、宏观的现象。男人受女人吸引,超越特定的对象。这决不是向〃群婚制、〃杂婚制〃、〃普那路亚制〃的倒退,而恰恰是对于人性的一种更为深层的考察。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相互依存性,都不能不渗透着性吸引的成份。    
    因此,在人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追求中,当然也无法排除性吸引的成份。    
    这种结论一点也不荒唐,而恰恰是引导人们走出荒唐误区的真理。    
    伟大的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在《婚姻革命》一书中,抨击了基督教当中的摩尼教的成份。由于这种宗教影响,青年人的理想主义冲动和肉体的冲动〃在我们中间成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他把那些所谓的对于美和诗歌、对于与性毫无关系的〃理想爱情〃的追求称之为〃极端理想主义的冲动〃。罗素引用了他的一位富有理智的朋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