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女子监狱调查手记 >

第17部分

女子监狱调查手记-第17部分

小说: 女子监狱调查手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待人宽容,与同事相处从来没有红过脸。她爱好广泛,喜欢音乐、文学、美术、摄影、旅游,时装;她热爱生活,从20多岁起就开始跳健美操,和女儿一道一直坚持了十多年。她和女儿感情最好,母女俩无话不谈。    
    四十岁就成为高级记者,又是党员骨干,工作上独挡一面,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她的生活应该很幸福。可是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脚趾头知道。她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丈夫董怀来是个贵州人,脾气很暴躁。他望子成龙,非要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女儿上重点中学。他通过路子把女儿送进了省城的一所重点中学,女儿的成绩不是很好,到了重点中学学习压力很大,董怀来就经常给她冷脸看。作为母亲,于菲太清楚女儿的心思了。她对丈夫说:“怀来,孩子都有个极限,我觉得董丹已经到了极限,你就不要再逼她了!”    
    董怀来却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我就是要给她压力,她才能有出息!”    
    听到父母经常为自己争吵,董丹难过极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像那些学习尖子那样考出好成绩来,她恨自己太没出息,怎么不能像妈妈那样走到哪儿都是人尖子。她何曾不想让父母高兴,可她确实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人的智商是有差异的,有的人的聪明表现在考试上,有的人的聪明表现在动手能力上。董丹越是想考好就越紧张,越是紧张就越是考不好。慢慢地,她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见到考试就害怕,考不好就要挨父亲的骂。她脆弱的神经实在绷不住了,她想到了死。    
    究竟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归宿呢?她想到了美丽的春湖。小时候,妈妈经常带她到春湖边玩耍,春湖是K 省的象征,也是K 省的骄傲。她生在K 省,却非常渴望北京。妈妈经常出差,走南闯北去了不少地方。听妈妈说北京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在董丹的心目中,妈妈的话是最有权威的。因此,她心中萌发一个梦想,就是想到北京去看看天安门和长城。少女的梦想被现实的压力击得粉碎,当她打算告别这个世界时,她留下了这样的遗书:    
    爸爸、妈妈:    
    我实在受不了沉重的学习压力,我要去寻求解脱了。我惟一的遗憾是今生今世没有亲眼看到天安门。请原谅女儿的不孝,如有来世,我一定好好地报答您们!    
                                            女儿:董丹    
                                                            1998年1月5日绝笔    
    


女记者在黎明前自戕人在崩溃时是容易迷乱的

    噩耗传来,于菲变成了一个木头人。她有一种前世来生的感觉,整天沉浸在对死者的怀念中。她不思饮食,人整个瘦了一圈。丈夫看到她心情不好,便安慰她说:“于菲,我带你到瑞丽玩一趟吧!”    
    她木呆呆地跟着丈夫登上了飞往瑞丽的飞机,一下飞机,丈夫的传呼机响了,定睛细看,是一个女人打来的。她满腹狐疑地看着丈夫,丈夫却搪塞过去了。回到家里,她整理女儿的遗物时又无意中发现一个女人写给自己丈夫的贺年卡,上面写着:怀来:我爱你,祝福你永远幸福。    
    自从女儿走了之后,于菲的精神世界彻底崩溃了,人在崩溃时是容易迷乱的,这时她突然觉得女儿的死是丈夫逼的,丈夫一定有了外遇,他逼死女儿一定是想踢开绊脚石。于菲越想越气,她觉得自己各个方面都比董怀来优秀,可董怀来却背着她在外面搞女人。强烈的自尊心使她不能容忍丈夫的背叛,自尊心走到极点就发展为虚荣心,她觉得自己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女人竟然在情场上败在另一个女人手里实在太丢人了。虚荣心发展到极点就变成强烈的仇恨,她把对女儿的思念化作对丈夫的报复。女人在迷乱时激发的仇恨是相当可怕的,于菲的智商决定她不会像其他农村妇女那样用刀砍丈夫,她实施了她所筹划的报复计划:    
    1998年3月29日晚上23点,于菲在家中煮着汤圆,汤圆在钢精锅里唱着歌,她拿来一个小药钵子,把十几粒安定放在药钵里,用力地捣成粉末。汤圆煮好了,她把安定的粉末倒在一个大碗里,又在碗里盛了一些汤圆,笑眯眯地端到丈夫面前:“怀来,快趁热吃了!”    
    董怀来这个贵州人特别爱吃汤圆,当时已经邻近子夜,他的肚子有点咕咕叫了,他接过汤圆,连汤带水三下五除二就喝了下去。吃完汤圆,他倒头躺在了床上。也许是药力发生作用,他很快就睡着了。    
    3月30日凌晨3点,于菲悄悄地爬了起来,望着丈夫熟睡的面容,她的脸上掠过一丝冷笑。她来到厨房,用剪刀将家中煤气灶的黑色橡胶管剪断,再接上家里洗衣服用的一根塑料管与煤气总管接通,把塑料管的一端塞进了董怀来的卧室门内,然后打开煤气总开关,将煤气放入董怀来所睡的卧室,致使董怀来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当她确信丈夫已经死亡后,她关掉了煤气总阀。此时此刻,她觉得世界已经一空百空。女儿走了,丈夫走了,如今她也要追随他们去了。她打开电脑,打印出一份遗书:    
    董怀来系我所杀,不要再查了,我要去寻找我的归宿了!    
                                                                于菲    
                                                                1998年3月30日绝笔    
    她料理好家事后,悄然登上开往北京的飞机。当她决定追随女儿的脚步而去时,她首先要了却女儿的心愿。她抱着女儿的骨灰盒来到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在广场上站了很久很久。当确信女儿看清了天安门之后,她回到远方宾馆,吞服了大量的安眠药。当她苏醒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关进了看守所。    
    


女记者在黎明前自戕强烈的自尊心使她自我封闭

    于菲这个案子令我非常震撼,我反复思考着:一个如此聪明的女人,为什么要走这条路?我只能从犯罪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上去寻找答案。童年时她认识一对夫妻,虽然当年那个女人的家境比男人要好,但是女人却义无返顾地嫁给了那个男人。男人文革中被打成“老右派”,被整得死去活来,有人劝那个女人跟丈夫离婚。在那个男人最困难的日子里,女人始终没有背叛男人,她用柔弱的肩头苦苦地撑起这个家。    
    后来,男人平反了,女人高兴得心花怒放,她以为他们终于可以过上太平日子了。谁知官复原位的男人却与一个女知青结了婚,无情地抛弃了结发妻子。这件事情在于菲的心灵上投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在她的童年,她就非常内向,对那个男人的仇恨使她对所有的男人产生了敌意,对那个女人的同情使她对天下的原配妻子产生了同情。    
    她珍视感情,当她谈恋爱时,她没有像其他女孩儿那样要什么三响一转五条腿,她嫁给了家境贫寒的农村兵董怀来,因为她觉得董怀来是个有能力的人。对于男人来说,能力比钱财更重要。    
    她似乎有着“帮夫命”,在她的辅佐下,一贫如洗的董怀来居然鸟枪换炮当上了总经理。她满怀热望地想把家庭这只小船驶向幸福的港湾,可丈夫却有了外遇。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碰到这种事情本来不是什么跨越不过的沟坎,俩人过得来就过,过不来就散,谁离开谁也活得了。可于菲的自尊心太强了,她觉得自己是如此优秀,她不能容忍一个过去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背叛自己。她一直把这件事包起来,家丑不可外扬,强烈的自尊心使她自我封闭,把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    
    她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和女儿心心相印,形影不离。当女儿自杀后,她的精神全部崩溃了,她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可留恋的了。当她准备随女儿而去向这个世界告别时,她想到了复仇。究竟谁是杀死女儿的凶手?她绝望地认为是丈夫董怀来,她和女儿是丈夫和情妇之间的绊脚石,丈夫之所以经常训斥女儿,就是因为他爱上别的女人的缘故。这种分析使得她对董怀来充满了仇恨,临死也要拉上个垫背的,当她到另一个世界报道之前,她不能便宜了董怀来。既然我们一家三口不能在现实世界里同舟共济,那就一起到阴间大团圆吧。    
    这个案子最初的起因是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分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做父母的良好愿望,但是孩子在智商和潜能上是有差别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未必就不是人才。做父母的应该根据孩子的潜能和资质来指导孩子的学习,万不可揠苗助长。重点学校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云集的地方,天外有天,在重点学校里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到了普通学校也许就能名列前茅。董丹在学习上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极限,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可董怀来还要给她施加压力,终于使她的精神崩溃了。董怀来决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他是恨铁不成钢。但他过激的行动铸成大错,把一朵鲜艳的花朵掐死了。于菲正是受不了失去爱女的痛苦,才怀疑丈夫有外遇要搬掉女儿这个绊脚石,进而向丈夫伸出了复仇之手。一个好端端的家就这样解体了,但它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发人深省的。    
    一审判决时,于菲被宣判为死刑。她觉得自己是咎由自取,也不打算上诉了。可她万万没有想到,看守所的民警劝她说:“如果你觉得冤枉的话,可以写申诉材料。”    
    现在社会上的人很势利眼,容易落井下石,可自从她出事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没有害她,他们一再对法院说,于菲在单位一贯表现很好,对她过去的为人给予充分肯定,请求法官免她一死。特别是她的家人,并没有因为她犯了罪而嫌弃她,而是鼓励她有勇气承担责任。    
    在单位同事、看守所民警和家人的帮助鼓励下,她认真地写了申诉,二审时改判为死缓。进了监狱后,她被分配在集训队。凡是新入狱的人员,都必须集训三个月。监狱是半军事化管理,犯人们每天要按时起床、出操、整理内务、队列训练。新兵训练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稍息、立正、齐步走,整齐化一。可犯人们就不一样了,她们年龄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不一,训练起来很难管理。冬天的操场很冷,于菲和服刑人员一道在进行队列训练。虽然监狱警察的口令喊得很规范,可犯人们的动作却不太整齐。    
    “一二一、一二一……”随着单调枯燥的口令,女犯们认真地走着队列。总有一些人跟不上队列,喊不好口令。    
    吴宇队长一声令下,女犯们迅速集合起来。吴队长对大家说:“大家不要小看稍息、立正、向右看齐,这是监狱新生活的开始。队列训练的目的,一是增强体质;二是树立监规纪律制度意识;三是培养集体观念。”    
    


女记者在黎明前自戕人生真是一种奇异的排列

    犯人最难受的是新入狱要过的两关:第一关是监规监纪、队列训练和劳动关;第二关是思想关,必须做到认罪服法和角色转变。在民警们的帮助下,于菲的心态已经调整过来,她想人要顺其自然,走好每一步。她在集训队写下了这样的“自传”: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许多世事,会有许多朋友,会有种种的兴趣和爱好。也许,人们会以为一切都有些经意和不经意,甚至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只有当一个人需要聚敛起生命最深层的力量,将自己从一片废墟,从心灵的黑暗中撑起来、站稳了,并朝前方走去的时候,才能够明白。这种勇气、信念之源,除了非常重要的亲情外,所经历的世事,所相知的好友,所热衷的爱好,融会成的是生命的底蕴,可以让死寂的生命苏醒、再生。它在生命的沉浮之间,射出亮光,凝聚活力,构建起坚强和活下去的信念。    
    人生是一个奇异的排列,非常偶然的小事会改变人一生的轨迹。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因一个临时点的节目,未走上讲台,却走上了五彩缤纷的舞台。学舞蹈,继之兼乐器、兼创作。文工团的培养,使我较立体地感受和领悟了舞台艺术。经常深入边疆体验生活的感受,近二十年过去了,那染透整个身心和精神世界的绿意,清新依然,淳朴依然。置身此境,回望人生,真正感动生命的不是大都市的喧嚣与繁华和最时尚的东西,而是那些最单纯而清澈、质朴的日子。它如涓涓之泉,从生命的深处,一点点滋润着我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