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中国旅游必读 >

第36部分

中国旅游必读-第36部分

小说: 中国旅游必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剧目,不拘陈式格律擅长演出吸引观众的连台本戏,著名代表为已故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创立的麒派艺术,他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誉驰中外)。3。京剧表演艺术的程式规范丰富与基本技法优美高超,表现生活、处理舞台时间空间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如一个圆场,代表十万八千里;几声更鼓,夜尽天明;以鞭代马、以桨作舟,借助观众的联想来完成艺术的创造。每个演员都从小苦练成娴熟的四功五法(四功指“唱、做、念、打”,五法指“手、眼、身、法(发)、步”)等扎实的基本功底。更依靠历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艰苦创造,发展了京剧艺术,使其成为独步世界剧坛的一株瑰丽奇葩。历代著名京剧演员有公认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十净九裘的花脸名家裘盛荣,江南活武松、武生名角盖叫天,儒雅、清新的京、昆小生俞振飞,承前启后的文武老生李少春和建国后一直活跃在京剧舞台上,深受观众欢迎的名旦角演员,张君秋、赵燕侠、言慧珠、杜近芳、刘长瑜、李维康、杨春霞、李炳淑等;老生演员:张学津、李和曾、马长礼、孙岳、言兴朋等; 花脸演贝:方荣翔、李长春、尚长荣等;武生演员:张云溪、王金璐、六龄童等。京剧行当的生、旦、净、丑,均呈花团锦簇,后继有人的繁荣景象。4。中国民族戏曲特别是京剧演员的脸谱,历来为中外旅游者所青睐,脸谱,是指戏曲演员脸上图案化的性格化妆,用夸张的色彩线条,突出人物个性,逼真而传神。仅就色彩而言:红脸表示忠诚,黑脸表示勇猛刚直,白脸表示奸诈,青脸显示神怪凶残,脸上着金色表示天上神仙人物等。关羽的枣红脸,曹操的大白脸,包拯、张飞的黑脸几乎家喻户晓。(三)地方戏1。地方戏是指流行于一定地区,采用该地的方言、地方乐曲,具有乡土色彩的戏曲。根据1959 年统计:各民族、各地区的戏剧曲种约有360 种之多。中国民间戏曲种类之多、发展之盛、技艺之精为世界之最。我们通常所讲“地方戏”是同流行全国的剧种(如京剧)相对而言。2。我们把那些关系密切,在音乐和演唱方式上具有较多共同特点的剧种的腔调统称为一种声腔,或归为一个声腔系统,我国各地的戏曲可总括为五大声腔:东柳(柳子腔,以山歌、民谣小曲为主,像山东柳子戏、两湖花鼓戏、安徽黄梅戏、江西采茶戏),西梆(梆子腔,用二根表达节奏用的枣木梆为主乐器,声调高昂悲壮,陕西秦腔、山西梆子、河南梆子、豫剧、晋剧等)南昆(昆山腔,曲调细腻宛转有水磨的功夫,有苏昆、川昆、湘昆、宁昆等支派)北弋(弋阳腔,以高腔为主,多用打击乐,一唱众和,后台帮腔, 如川剧、徽班、闽剧等)和皮黄声腔(西皮、二黄,称为板腔体,京剧、粤剧、汉剧、桂剧等用作主要唱腔)。3。地方戏曲中较主要的,深受群众欢迎的剧种有:(1)越剧流行于江浙、上海,最初叫“绍兴文戏”文武女班,细腻柔婉,长于抒情,代表性的名演员:袁雪芬。 (2)粤剧流行于两广、港澳及各国华侨居住区,腔调以梆子, 二黄、西皮为主,代表性的名演员:红线女。(3)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云、   
贵部分地区,生活气息浓厚,幽默风趣,代表性的名演员:陈少舫。(4)黄梅戏流行于安徽全省、湖北黄梅一带,唱腔委婉清新、表演细腻动人。代表性的名演员:严凤英。(5)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邻近省份部分地区,唱腔流畅,节奏明快,文辞通俗易解,代表性的著名演员:常香玉。(6)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内蒙、河北、东北各省,曲调流畅自然, 富表现力,语言通俗易懂,代表性的著名演员:新凤霞、白玉霜。(7)沪剧流行于上海、江浙部分地区,曲调优美,富江南乡土气息,擅演现代戏,代表剧目《罗汉钱》、《芦荡火种》。代表性的名演员:丁是娥。(8)吕剧流行于山东全省及河南、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唱腔明朗轻快,坠琴、扬琴、三弦、琵琶被称为“吕剧四大件”。(9)秦腔流行于陕、甘、宁、青海、新疆等地,音调高亢激越,长于表现雄壮悲愤的情绪。(10)其他尚有汉剧、楚剧、湘剧、淮剧、锡剧、绍剧、甬剧、婺剧、扬剧、潮剧、歌仔戏、藏剧及各路梆子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原著名古老戏曲剧种——昆剧,起源于江苏昆山一带,曲调高雅细腻,表演风格优美,舞蹈性强,有完整的表演体系、对许多剧种影响深远,产生了北昆、湘昆、川昆、宁昆等支派,向有剧坛兰花的美誉,由于词文深雅,曾一度衰微,几乎绝迹。建国后得到新生并先后展现于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多次参加国际艺术节,获得国际声音,反映了我国民族戏曲的旺盛生命力与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思考题1。举例讲解艺术作品主要特征和分类。2。简要地说明我国造型艺术中,国画、雕塑、书法的艺术特色。3。以旅游纪念品为例,说明我国工艺美术的受欢迎产品。4。以旅游活动中娱乐为例,说明我国表演艺术主要类别,及经常用到的有关常识性知识。5。中外旅游者及观光侨胞对我国民间戏曲普遍有新奇感,你作为旅游工作者应掌握哪些基本的供讲解介绍用的常识性知识?   
第十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园林是一种综合艺术体。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了解它。欣赏它。所以,游览我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富有艺术鉴赏性的游乐活动。   
第一节 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一、囿、宫苑和私家园林1。囿。我国最早的园林出现千3000 多年前的殷代。它是专供帝王狩猎游乐的地方。史称为囿。到了秦汉,演变为苑。2。宫苑和私家园林。秦统一中国后,宫苑建造大发展。据史载,秦始皇每灭一国,必仿建其宫室于咸阳北坡;后又在渭水南建“上林苑”,苑内建造了阿房宫,并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汉代著名的宫殿有长乐宫、未央官和建章宫,都筑垒苑囿之内,合称宫苑。与此同时,贵族地主富商也仿皇帝大造园林,即出现私家园林。二、自然山水园林和佛教丛林从魏、蜀、吴三国开始,佛教迅速传播,老庄哲学的“出世”思想盛行。一般知识分子醉心于自然,对山水园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写了理想中农业社会,这正是后人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园林意境的滥觞。南朝,建康(今南京)的许多园林都以山水为主,替代过去成群的宫室建筑。自从北魏奉佛教为国教后,大兴土木敕建佛寺。唐杜牧《江南春》诗云: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魏也是如此。城内的佛寺莫不附设景色幽美的庭园;在郊野的则更选择山奇水秀的名山胜景地区,结合自然山水,精心经营。或以山抱寺,或以寺围山。佛教丛林成为我国古典园林之一——寺庙园林。三、写意山水园林隋朝曾大肆兴建宫苑,大多为“前宫后苑”的形式,而且宫苑中的山水比重也增大了。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诗情画意进入园林,从而使园林的意境更为高雅,以追求孤寂、幽独、冷洁为乐。宋沿唐风,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林的特色。唐宋写意山水园林有两类,一是天然胜区加以布置而成的自然园林;一是在城内或郊区创造的园林,如花园、宅园、别墅、游憩园等。在天然胜区所造的写意山水园林,最著名的有唐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以及宋徽宗的“寿山民岳”。对后代的造园风格有很大影响。如王维是中唐的一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杰出文人画家。在西北黄土高原中难得的具有江南山水之胜的关中兰田县的辋川,建造了一个写意山水园林, 将自然界的岗岭、山谷、泉瀑、湖水及丰茂的树木重新加以整理布局。并饲养鹤鹿,使之既有天然之趣,又富诗情画意。他许多诗都是写这园中景色的。白居易的“庐山草堂”选地在庐山香炉峰遗爱寺间。劈石筑台,引泉悬瀑, 植蓬养鱼,就山竹野花稍事润饰,于是就可“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西应接不暇”了。到善诗能画的宋徽宗赵佶亲自指点建造的“寿山艮岳”,在汴京(今开封),城郊,为宋以后各朝山水宫苑的范例。   
四、山水宫苑明代的宫苑是在元代的基础上改造发展的。北京“西苑”是将元代的太液池向南扩展,加凿南海而形成北京“三海”。元代太液池中的万岁山改为“蓬莱山”。至清代,宫苑建设日繁,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超过了历朝,闻名中外的北京“三山五园”。“三山”即玉泉山、香山、万寿山;“五园”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以及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在这些山水宫苑里,历朝都设置许多离宫别墅,它的性质不单是一个游憩的地方,而是具有各种用途的综合体。在宫苑里的活动包括:起居、宴请、骑射、观剧、祀祖、礼佛以及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朝会等,清朝的山水宫苑造景的转导思想是集仿全国各地名园胜迹,象静明园有32 景,避暑山庄有72 景, 圆明园有40 景。在颐和园中有仿无锡寄畅园的“谐趣园”;而昆明湖东边的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白堤等;圆明园则几乎把西湖十景都搬进去了。五、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与明清山水宫苑发展的同时,私家园林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其中比较集中的地点,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则以苏州、杭州、扬州一带为多,而以苏州为最多,扬州其次。私家园林是为满足官僚地主和富商的享受而建造的。他们往往有数代同堂的家属和众多的婢仆,故需要大量居住房屋,园中常设有厅、堂、书房、戏台、居住庭院、仆役待候室等。实际上园林是第宅的扩大与延伸。诸如宴客聚友,读书作画,听戏观剧,亲友小住等都可在园中进行。我国的园林主要有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发展到近代还有风景名胜园林,就园林艺术而论,江南的私家园林成就为最高。   
第二节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一、效法自然的布局世界园林中,按其布局格式而论,可分为三种: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规则式又称图案式或几何式。西方园林,从古代埃及、希腊、罗马起到18 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规则式布局为主。其特征是:地形地貌都经平整,或把山地筑成不同等高的台地;水体全是具有几何形体的水池和喷泉;植物主要采用行列式栽植形式,把树木修剪成几何体形;建筑都采取中轴对称均衡布局。我国古典园林是效法自然,采取自然式,地貌地形完全任其自然,有起伏高低;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线,大多是自然界的溪流、瀑布、池沼、河流的艺术再现;植物“必以虬枝枯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坡或一望成林,或孤株独秀”,构成了一幅草木争荣、鸟啼花开的天然画景。我国古典园林这种追求自然美的布局,历史悠久,自成体系,独具风格。二、诗情画意的构思造园如同绘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最好达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境界。所以评论一个园林不仅要看它的景致如何优美,还要看有否幽深的诗情画意,能否寓情、寓意于景,使人能见景生情,因景联想,把思维扩大到更广阔、更久远的境界中去。造园者,布景造园以表达自己或园主人的某种意愿。所以古典园林的每一个景点或景区都是经过精密构思蕴蓄着一定的诗情画意。如园林中往往有船形建筑,或为岸上的船厅,或为水中的石舫。上海豫园的“亦舫”,苏州拙政园的旱舫“香洲”,南京煦园的石舫“不系舟”,松江醉白池的“疑是舟”船厅等,都是寄托主人一种情意。如表示人们对于宦海险阻,官场灾难, 深恶痛绝,想以舟船济险滩,遁世而去,而皇家园林中的大石舫如颐和园的青晏舫则表示江山永固,寓意与私家园林不同。这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特色。三、空间组织的手法私人园林空间是极有限的。但都是为了要在家门口咫尺之地能享受大自然的山水之美,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丰富园景,即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组织手法,它主要是将有限的空间分隔, 划分为若干景区,各区都有自己的主题和特色。我国园林艺术以含蓄为上,切忌一览无余,一目了然。分隔了空间,则使人有步移景换之趣,可得山外有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