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直击中国教育底线 >

第18部分

直击中国教育底线-第18部分

小说: 直击中国教育底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张燕是郑州市某小学一名有着20多年教龄的中年女教师,半年前,她感到腹部不适,有时还隐隐作痛。当初她并没有放在心上,痛起来时,就服些保济丸、止痛片之类的药物应付一下,仍然每天坚持上课。可时间一长,她感到下腹部的疼痛越来越厉害,这才意识到不大对劲。2003年暑假期间,她到河南省妇幼保健医院检查后得知,自己因长时间站立,导致子宫下垂。据河南省妇幼保健医院的有关医生说,由于职业的原因,中老年女教师患这种病的比例与除营业员之外的普通人群相比较大。    
    与女教师相比,男教师患静脉曲张病的比例则比较大。李华是一位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今年才30多岁,由于长时间站立,导致严重下肢静脉曲张,需要手术治疗。李老师所在的小学共有五个年级,他一人要负责所有班组的语文课程,每天在课堂上站立的时间都在6个小时左右,加上经常在夜间批改作业和备课,一坐又是几个小时,这样,他每天站与坐的时间合起来往往超过十几个小时。几年后,他就经常出现腿脚疼痛、麻木、痉挛等症状,有时还觉得腿脚不听使唤,但他并没有在意,而是一直坚持上课,最终在一次上课时,重重地摔倒在了课堂上。    
    我们知道,人在生理上的负担有一定的限制,一旦负担过重,长期过多消耗体力与脑力,就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据我调查,目前,中小学教师超负荷工作的情况比较严重,他们常年日均加班1—2个小时以上,有的还要更多,致使许多教师日均工作时间超过11个小时。一般说来,农村教师比城市教师负担重,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负担重。我曾对河南某县八所学校的182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日均工作时间竟达11。45小时,其中中年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青年和老年教师更重。    
    事实上,由于工作负担过重,导致不少教师缺乏职业满意感。2003年8月,四川省曾对1000多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满意度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43。19%的中学教师和20。5%的小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其原因在于教师工资少、地位低、任务重、压力大等;2004年1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在对该市城区和郊区的300名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随机抽查时发现:93。1%的教师表示“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将会考虑调换工作”;31。7%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表示“无所谓”;只有17。5%的教师表示“喜欢教师职业,愿意终身从事教育事业”。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教师除工作负担过重以外,经常与一些有毒物质接触,也是导致其身体健康受损的一个方面。在这一点上,高等院校和职业中专(学)中从事化工、冶金、农作、矿山等专业教学的教师比例尤其突出。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有关专家告诉我,这些教师是容易发生职业性中毒或病变的人群之一。    
    刘兵就是这方面的例子。从教十多年来,刘老师一直从事某职业中专的化工实验的教学工作。由于学校的实验条件有限,即便刘老师在教学中尽力保护自己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受损害,但在实验中产生的一些废气、废水等有毒物质还是不断侵袭着他的健康。有一次,刘老师感觉自己的呼吸有些困难,先开始他还以为是感冒了,但治疗了一段时间后,这种症状并没有减轻。等到了医院检查后,刘老师才知道,由于自己长期从事化工实验的教学工作,肺部吸入了大量的有毒废气,致使肺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教师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朝气蓬勃的力量,才会有能力和信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并影响、帮助学生自觉、积极地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在健康身体的奠基下,教师也才可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信心、坦荡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乐观的情绪、顽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以及在不断学习中求新、求真、求善、求美的勇气,同时也才可能克服各种不良思想意识和阻力,不断调控自己的心理,使心理健康发展,并由此使自己拥有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有了教师健康身体的保证和模范作用,学校才能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这些都应该是众所周知而又浅而易见的常识。    
    


第3章 呐喊2 生命如此之轻——健康之路上痛苦挣扎(2)

    2000年年初,国家教育部曾两次下发减负令,要求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与全社会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热度和敏感度相比,教师的身体健康却很少受到大家的关注。长期以来,教师的负担有增无减,致使教师因不堪重负,累倒、病倒甚至病死在讲台上的事情时有发生。在这一年,《中国青年报》登载的“当老师还有什么意思”的文章,曾引起了全国教师的热烈关注与响应,并共同呼吁给教师松绑,关心教师的健康问题。可两年过去了,教师的健康问题非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呈现出越来越恶化的趋势。    
    2002年3月份,我收到了内乡县教体局贾隽老师的一封来信,她在信中说:“最近,我到基层学校调研时了解到,农村教师大多没有进行过体检,城区教师的体检也是偶尔有之。由于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相当耗费心血的工作,而教师的生活又很清苦,致使不少教师积劳成疾而又未能及时发现,往往等到病情恶化时才去医院治疗,但往往为时已晚,使教师英年早逝的现象时有发生。”    
    接到贾老师的来信后,我曾对河南省的一些地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和实地采访,结果发现实际情况与贾老师反映的基本一致,有些地市甚至比贾老师反映的情况还要严重。在宜阳县三乡的几所农村中小学,当地的教师告诉我,他们这里的教师从上班第一天起,到退休前的最后一天止,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学校本身,从来没有对教师进行过任何形式的体检。在永城市某农村小学,当我向教师问及是否有单位或组织对他们进行体检时,一位老师说,专门对教师进行体检的活动学校从来没有组织过,偶尔的一次体检也是沾了学生的光,即有关部门为学生检查是否带有乙肝病毒时,个别教师顺便自费请医生给自己简单查了查。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有关专家对我说,由于教师工作负担重、日均工作时间长且精神紧张、用脑过度、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少,而且说话多、喝水少、粉笔微尘的吸入较多等原因,导致其职业病的发病率较高。为此,除教师的饮食宜以清淡为主,且工作和生活要注意劳逸结合,一旦发现身体有异常,应及时检查、治疗外,经常进行体检非常重要,这样有利于及早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    
    在《教师法》第六章第29节中,有这样一则法条:“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这则法条是对教师进行身体保健和治疗的有效措施,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毕竟,许多教师由于工作艰辛、生活清苦等方面的因素,身体普遍不好的有相当比例。    
    一方面是专家的意见,另一方面是法律的规定,还有一方面是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的实际,结合这三方面的内容,加强对教师的定期体检工作,无疑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体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关心教师的实际作为。可是,从我的调查来看,体检作为切实保障教师健康的重要防线却是这样的名实难符。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政府主管部门经济因素的困扰,但其在思想上对教师的身体健康不够重视,却是主要的。    
    和前些年相比,教育如今无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在许多城市,教师工资待遇增高,收入来源增多,衣食无忧,生活滋润。这是科教兴国的积极成果,是经济进步、社会发展的证明。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在许多农村中小学,广大教师的经济状况至今仍很难得到改善。教育经费的短缺致使教师的工资被拖欠得比较严重,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更使作用于他们的医疗保障形同虚设。如此一来,农村教师们不得不过着拮据的生活。他们忍受着贫困的煎熬,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常年不买新衣服,大病舍不得看,小病应付一下了事。他们不计名利地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本应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护,在生活和身体上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以便更好地为农村教育事业出力,可事实却是,他们似乎被人们遗忘了。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在河南省部分乡镇的中小学中,不少教师半年甚至一年只能拿到几百元钱的工资,一些刚上岗的青年教师甚至一分钱也拿不到,而在此之前,青年教师们却被迫向有关部门上缴了几千到万余元不等的上岗费。某县由于发不出教师工资,就用农民上缴的公粮顶替,老师们望着学校里堆得像房子一样高的麻袋,哭笑不得。这还是好的,有些地方,连这样的“工资”也得不到。    
    2001年教师节期间,我曾收到了一封署名“伤心”的老师的来信,在信中,他说自己每月工资只有100多元,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每月都按时足额发下来。没有钱,他什么都做不了。他难以在父母身上尽孝心,买不起新衣服,没勇气谈对象,更别说买书订报了。窘迫的经济条件让他忍无可忍,他痛陈自己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曾经时刻想着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但现在的生活状况却让他几乎到了“失去人的尊严的地步”。生活无着,尊严丧失,谈何奉献,又谈何保障身体的健康?我相信,如果读者也看到了这封信,心里一定会震颤不已。    
    在采访中,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宜阳县三乡某中学的一位退休老教师,平时身体就不好,患有多种疾病,但由于家庭贫困,一直不敢到医院看病,就那么一直拖着。如果有时实在拖不下去了,就到乡村的小诊所里随便抓点最便宜的药吃下去了事。即使这样,他还是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据他的同事们说,从他上班的第一天起,他就从来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哪怕病得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就这样,他一直工作到退休。然而,在他刚退休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疾病就夺去了他的生命。在接受我采访时,他的同事们说,得知他的死讯后,大家都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据我了解,在农村中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退休后不久即病逝。关于这个问题,我采访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有关专家。    
    专家告诉我,教师在退休后不久即病逝这种现象,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比较突出的一般有两种:一是心理问题,即退休前工作压力大,教师们往往凭着一股顽强的拼搏精神支撑着身体,这使他们生活得比较充实。一旦退休,工作压力就会骤然减轻,如果没有相应的事情填补他们生活的空白,那么,巨大的生活空白将使他们无所适从,最后形成心理空洞,并由此损害到身体的健康。二是生理问题,在这个方面,原因主要是积劳成疾而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期以来,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比较艰苦,有时即便发现了疾病的症状,也往往大病小治,小病不治,其结果是使身体健康慢慢受损。到了退休以后,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共同作用,积累下来的疾病往往会突然爆发,“病来如山倒”。    
    满足广大农村教师的温饱权、生存权、健康权,让他们有尊严而且幸福地生活,才能谈得上教书育人。当我们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个口号挂在嘴边时,为什么不想想和孩子一样苦的老师呢?要知道,教育本来就应该包括学生与老师。我觉得,当我们再高喊这句口号时,应该在“再苦不能苦孩子”之外,另外加上一句“再苦不能苦教师”。要做到这一点,最基本的作为就是保证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使他们在有病时可以花得起买药的钱。    
    在对教师健康问题进行调查时,除了关注影响教师健康的主客观因素外,我也对一些传统观念进行了认真反思。我之所以这样做,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传统观念对教师健康的影响虽然并不十分明显,但却往往使教师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