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5249-君臣道 >

第58部分

5249-君臣道-第58部分

小说: 5249-君臣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蓿从忠鹎〉鄣幕骋桑⑸馅汀八牟豢山狻壁滴世斩鳎骸    
    第一,甘肃民多艰窘,安得有近2万人捐监?    
    第二,民食尚且不敷,又安得如此多粮食捐监?    
    第三,捐监粮多达82万石,年复一年,经久必陈腐,又将安用?    
    第四,既然每年借给民间,何不留于民间,听其自为流转?    
    勒尔谨回奏,甘省报捐监者,多系外省商民。安西、肃州系新疆新辟门户,商民必经之地。近年甘肃收成颇好,富户积粮日多,乐于粜粮得价。商人因粮价平减,遂卖货购粮捐监。乾隆帝又派刑部尚书袁守侗前往甘肃调查,竟然没有查出问题。如果调查的官员查不出问题,一般来说,都是受贿。乾隆帝虽然精明也只好相信其中没有弊端。只要两方面的官员通同作弊,就可以瞒过皇上。乾隆帝下谕说: “你们既身任其事,就勉力妥善为之吧”。又过了两年,甘肃累计收到监粮600多万石。王亶望也因为政绩突出擢升浙江巡抚。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甘肃河州回民起义爆发。乾隆帝派阿桂、和巴仕喽桨炀瘛K堑礁仕嗪蟊ǜ嫠担衲旮仕嘤晁啵涟芯>鞯那〉哿⒓雌鹆艘汕椋骸 案檬∧昴瓯ê担我越袼甑糜甓蓝啵科渲斜赜心笫吻楸住!笨蠢矗〉垡恢笔腔骋赏鮼嵧ǖ摹K⒐鹩胧鹕赂首芏嚼钍桃⑾覆焐献唷U庖幌覆欤筒槌隽送鮼嵧拔郯浮T矗鮼嵧肴」倮敉ㄍ鞅祝杓嗍盏牟皇潜旧福钦凵H缓笥忠阅昴旰翟株饧梦杩冢媳嗔缚丫杓嘁较鹿戏至恕:瞳|抄出王亶望家赀300余万两,据信大多由此项贪污而来。其他行省府州县官员侵吞2万两以上20人,1万两以上20人,1000两至9000两的29人。被抄家者有甘肃布政使王廷赞、前兰州知府蒋全迪、杨士玑等100多人。乾隆降旨将勒尔谨、王亶望处死。同案犯陆续正法者56名,免死发遣者46名。甘肃省道府以上官员几乎为之一空。    
    这些事情与于敏中有什么关系?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甘肃总督勒尔谨奏请在甘肃实施捐监,当时于敏中“管理户部,即行议准,又以若准开捐,将来可省部拨之烦”,“实为一举两得”,建议朝廷接受勒尔谨的奏请。如今查出王亶望与全省官员串通一气捏造灾情、以赈灾的名义侵吞“监粮”。乾隆帝将此归罪于于敏中,认为“设非于敏中为之主持,勒尔谨岂敢遽行奏请”,而“王亶望亦岂敢肆行无忌若此”,“于敏中拥有厚赀,亦必系王亶望等贿求酬谢。”这显然是乾隆帝的“大胆假设”。那么是否需要“小心求证”呢?既然已经“大胆假设”了,如果“小心求证”否定了自己的“大胆假设”怎么办呢?除了圣人,谁能自我否定呢?自诩信奉实验主义科学方法的胡适之先生尚且一旦做出了“大胆假设”就决不自我否定,何况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既然已经做出了“于敏中拥有厚赀,亦必系王亶望等贿求酬谢”的“大胆假设”,他怎么能自我否定呢?不管有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于敏中收受了王亶望等人的酬谢,反正于敏中就是有罪。“莫须有”之罪,无论对谁,也无论是生人或死人,统统都适用。无论是学术还是政治,“大胆假设”之后,必然是“大胆求证”,哪有“小心求证”之理?笔者思绪至此,又不能不想到古人的认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修心养性。认识的有效性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本解决,只能从此处入手。认识的主体本身若是混浊不清,对于客体的认识当然就谈不上有效,认识的有效性问题永远是人类的一大困惑。    
    后来,乾隆帝的联想就更丰富了,简直就像一个受过联想训练的时髦记者。乾隆五十一年,乾隆帝吟咏明朝嘉靖年间的器物时联想到嘉靖朝的奸臣严嵩。并从严嵩联想到于敏中,因为他们都是首辅。朕对于敏中“任用日久,恩眷稍优,外间无识之徒,未免心存依附,而于敏中亦遂暗为招引,潜受苞苴”,进而联想到甘肃冒赈案。乾隆帝既然把于敏中比作严嵩,却又不愿意自比嘉靖,自己是不会包庇于敏中的,“此案发觉时,设于敏中尚在,朕必严加惩治,虽不至如王亶望等立置重典,亦不仅予以革职而已。因其时于敏中先已身故,不加追究”。所谓“不加追究”只是“不肯将其子孙治罪”而已,于敏中入祀贤良祠的待遇则被取消。    
    乾隆六十年,国史馆把《于敏中传》初稿进呈御览,乾隆帝阅后批示道: “于敏中以大学士在军机处、上书房行走有年,乃私向内监高云从探问记载,又于甘肃监粮一事,伊为之从中主持,怂恿开捐,以致酿成捏灾冒赈巨案……但于敏中简任中枢,不自检束,既向宦寺交接,复与外省官吏夤缘舞弊。即此二节,实属辜恩,非大臣所应有。”着革除于敏中之孙于德裕所承袭的轻车都尉的世职,“以为大臣营私玷职者戒”。于敏中能坐实的罪过只有“向宦寺交接”和修建花园二节,修建花园也可以说是“与外省官吏夤缘舞弊”。但是总给人感觉这一说法是在混淆事实,乾隆帝颇有玩概念游戏的小聪明。于敏中的“小聪明”是乾隆帝所欣赏的,也是他所不满意的,死后竟不可容忍了。    
    类似的事在历史上也有先例。当年,唐太宗对于魏征非常尊敬,其君臣关系之美妙,已成为千古美谈。魏征死时,唐太宗也很痛惜。但是魏征死了多年以后,就不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痛恨魏征,终于把魏征的墓碑也推倒了。为什么对活人尚能容忍,对死人却不能容忍呢?根源在于君主是不认错的,魏征在生前屡屡犯颜直谏,使唐太宗很丢面子。但于敏中岂敢如此?乾隆帝对于敏中的否定,明显是出于苛察。把两个盛世的君臣关系之异同处加以比较,也可以看出君臣关系是更加恶劣了。乾隆帝对于死人尚且要苛察,是苛察之极至。


《君臣道》第四卷和乔〉鄣闹海ㄒ唬

    和乔〉鄣闹骸   
    古人常说: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康熙帝的知己之臣是李光地,乾隆帝的知己之臣则是和:瞳|之于乾隆帝,可谓如鱼得水。君臣知己是不太容易遇到的事情。刘备与诸葛亮是正面的典型,和肭〉凼欠疵娴牡湫汀6杂诔ⅰ⒐矣肷缁幔罢呖梢云鸬酱俳托车淖饔茫笳咴蛑挥懈淖饔谩N裁此岛瞳|与乾隆帝是知己,而不仅仅是和毒茫〉郯幼萑菁槌嫉墓叵担壳肟凑庋患虑椋骸    
    乾隆帝晚年把帝位让给嘉庆帝,自己做了太上皇。这个时期的乾隆帝已经变得老态龙钟,步履艰难,就是在宫内行走,也需要人扶掖。朝鲜使臣描述说: 乾隆帝记忆力减退,“早膳已供,而不过霎时,又索早膳,宦侍不敢言已进,而皇帝也不觉悟,其衰老健忘,推此可知”。但是嘉庆帝还要向他请示汇报工作,和魑紫喑3E阕乓黄鹑爰G〉凵淖詈蠹改辏σ丫患茫3R蝗丝葑拧S幸淮危侨爰〉壅兆叛劬λ扑撬乜谥心钅钣写省<吻斓墼谝慌浴八浼刑詹荒芙庖蛔帧薄9撕芫茫鋈徽隹劬ξ实溃骸 罢庑┤耸裁葱彰俊奔吻斓鄄恢疲拷嵘唷:瞳|答道: “高天德、苟文明。”这两个人是当时白莲教率众起义的首领。嘉庆帝听了和拇鸹案悄涿睢J潞笪屎瞳|: “上皇说的是什么?你所对答作何解释?”和穑骸 吧匣仕形饔蛎孛苤洌钪淇梢允顾岫裰擞谑Ю镏馕藜捕溃蛴衅婊觥E盼派匣誓畲酥洌湔弑匚谭撕非酰室源硕嗣侄源稹!鼻〉鄄⒚挥忻魉担瞳|何以知道所问就是这件事情?它所代表的意义只能说是君臣知己。常言道,知子莫如父,知父莫如子,可是连父子之情都不能与此相比。和肭〉鄣男牧楣低ㄊ翟谑翘盍恕!   
    对于乾隆帝宠信和脑颍ㄐ械乃捣ǘ际乔康髑〉酆笃冢辶ニィ癫恢В碚蝗缭缒曛诶停焓虏蝗缭缒曛龆希萌瞬蝗缭缒曛鞑欤痔巴枷砝郑菀资艿矫杀危换蜃ㄖ浦饕逯贫缺厝蝗绱耍圃啤U庑┧捣ㄌ硇曰位凳侵壕捅冉辖咏〉鄣哪谛囊刂Α:瞳|之所以受到乾隆帝的格外宠信,升迁极快,贪赃巨大,而言路不敢攻或攻不倒他,奥秘就在此。乾隆帝晚年不像康熙帝与雍正帝那样注意朝政风气。康熙帝在熊赐履犯了轻微的错误之后就命他休致,雍正帝就更不讲情面,鄂尔泰也仅仅有轻微的过失,就加以惩罚。因为要顾忌到舆论和制度的公正,就不得不如此。而和拔勰敲囱现兀鞴说那〉墼趺纯赡芤恢泵稍诠睦铮堪雍瞳|的代价非常之大,乾隆帝决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和倘换艄耍朴诖ι弦猓〉勰艿玫胶瞳|这样一位知己臣工也感到很难得,无论如何,也要包庇他,不能失去他。下面简单讲述和姆⒓J贰!   
    和窈瞳|(1750~1799),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致斋。父亲名常保,隶满洲正红旗,时任八旗副都统,母亲系河道总督嘉谟之女。曾祖父尼雅哈纳曾因军功得到“巴图鲁(勇士)”称号,授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世袭罔替。家世虽不显贵,但也不太低。和10岁左右与兄弟和琳一起入咸安宫官学读书。咸安宫官学位于西华门内,隶属内务府,为贵族学校,比八旗官学更优。每年只招收90名学生。凡入学者,每年可以得到一份口粮,即使超过十年,也不会被除名。    
    咸安宫官学首先学习满汉蒙语文,主要功课就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还要学习骑射。和煨曰簦且淞茫俺杉ㄓ乓臁:瞳|不仅经史优异,而且擅长诗画,文才斐然。他通晓多种文字,对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等都很熟悉,而且擅长书法,他的字与乾隆帝的字也很相似。    
    乾隆三十二年,和肽谖窀蟪肌⒒Р渴汤捎⒘乃锱峄椤U庖荒辏邢巳惹岢刀嘉尽G∪辏1768年),和ξ熳涌扑程煜缡裕淙凰匀寮揖浜苁煜ぃ匀幻渌锷健4撕笥值檬谌仁涛乐埃舨拐掣痛Γ实鄣挠敖獭J涛栏涸鸹使⑿泄木溃钟信阃槔值娜挝瘛S敖桃话阊∽园似齑笤弊拥埽玫秸飧鼋咏实鄣幕幔臀吹姆⒋锏於嘶 T谇宄墒涛蓝胧耍踔磷钪丈猎紫喔呶徽咂牟环ζ淙耍健敖ヌㄏ鹊迷隆薄!   
    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贿笆涛溃⑹谖拚镀旄倍纪常哟饲嘣浦鄙稀:瞳|受到乾隆帝的赏识事出偶然,而理有必然。关于和姆⒓R蛟涤卸嘀炙捣ǎ邢阜治隹梢钥闯稣舛跃枷嗟玫陌旅兀约肮湃硕郧〉鄣奈衽馈!   
    据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所记载如下:     
    有一天,乾隆帝出宫,坐在乘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事,乾隆帝微怒,诵《论语》“虎兕出于柙”一句。扈从的众御前侍卫以及粘竿执事等,都愕然相对,互问皇上说什么?只有和鸬溃骸 盎噬纤档涫卣卟坏么瞧湓稹保噬衔铡N屎瞳|,你也读《论语》吗?和穑骸 笆恰!被噬嫌治仕沂馈⒛晁辏瞳|奏对都称旨。自此以后施恩礼遇日隆,升官不依次序。    
    薛福成的《庸庵笔记》的记述则不同:     
    皇上大驾将出,仓促求黄盖不得,高宗(乾隆庙号)问: 是谁之过欤?各官员瞠目相向,不知皇上所指何人。和ι溃骸〉涫卣卟坏么瞧湓稹8咦诩瞳|仪度俊雅,声音洪亮,说道: 你们这类人中也有此解人?又问和某錾恚蚬傺病:瞳|虽无学问,而四书五经尚稍能记忆,一路抬轿行走,高宗详加询问,奏对颇能称旨。    
    另据陈悼之《归云室见闻杂记》记载:    
    和璐踊噬嫌涡疑蕉噬舷不冻诵¢鲂校萦诼猓惺镆桓唬淇烊绶伞R蝗眨瞳|侍辇旁行,皇上侧脸问和骸∧闶呛纬錾恚亢瞳|答: 生员(秀才)。又问: 你下考场了吗?和穑骸∥熳幽暝熬佟N剩骸『翁猓看穑骸 睹瞎隆芬唤凇;噬纤担骸』鼓鼙吵瞿愕奈恼侣穑亢瞳|随行随背,矫捷异常。皇上说: 凭你的文章也可以中举了。其知遇实由于此。    
    当时会试及顺天乡试头场四书三题,是由皇上出题。既然顺天乡试是皇上出的题,乾隆帝也就可以判定和挠κ晕牡挠帕恿恕!   
    又有这样一个传说,乾隆帝之所以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