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枭臣 >

第266部分

枭臣-第266部分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及户部、工部官员商议着也都一一想到了。

    眼下也只能诸法并举、齐头并进来缓解粮荒之危。

    从晋中调粮,只能走6路,走太行山孔道,通行的条件很困难,一年能调三五十万石粮食进京是极限,远远解决不了京畿缺粮之渴。

    除了必要守军外,大部驻军都调到津海、宁河、昌黎等沿海塞堡驻防,直接从海路往津海、宁河、昌黎运粮,就省去最麻烦、最复杂的内河河道及6路转输过程,能有效缓解京畿粮荒,但也只是缓解。

    解决京畿粮荒需要的粮食是巨量的,只能将最大的希望寄托在“重开海漕”上。

    从河间府往北一直到宁河,几乎所有县都给打残,最有组织体系、人手、物力也最充足,也可以说是唯一具备开海漕条件的就是津海涡口。

    津海大捷以来,涡口、长芦、青齐三寨聚集的乡民、驻军就多达四万余人,而林缚通路海路往津海涡口输送粮草等物资也从上个月初旬就开始了,积囤的物资虽然远称不上海量,但绝对能支撑开河道、修海港、建粮仓等诸多大型工程有条不絮的进行下去。

    此外,林续有沧南、小泊头寨、津海、阳信四捷以及赈济难民、乡民建立的声望,使他以及林续文在津海地区动员乡民与地方势力参与开海漕之事的能力,要远远过其他官员。

    张协、汤浩信在京中并不知道林缚、林续文已经迫不及待的不待朝廷批示就准备在津海动手进行开海漕诸项准备工作了,他们在京中其实非常的担心林缚、林续文不配合,当然主要是担心林缚不配合。

    在张协、汤浩信看来,林缚与岳冷秋在济南就有些不愉快,岳冷秋这次又明显想摆他们一道,对于林缚来说,及时将盖子捅开来,拖到四月中下旬京畿因粮荒而闹出大乱子,岳冷秋到那时想撇清责任也就难了。

    年轻人总是气盛,说不定林缚真就置大局于不顾也要将岳冷秋逼进死地,汤浩信在京中就担心这种情况生,这大概也是林缚以小搏大、制衡岳冷秋的唯一机会。

    出于这种种考虑,汤浩信这才不辞辛苦亲自过来,毕竟在京中没有比他更合适能安抚林缚的人选了。

    林缚心里只是微微叹气,至少汤浩信在这个关头也是极力想维持团结稳定的局面的,是有大局观的。

    林缚他点了点头,说道:“汤公您不过来,我们这边也等不得向朝廷请旨就要擅自动工了。时间不等人,也许拖一天就会出大乱子。我与大哥晚回来一天,就是视察涡水河道……汤告与陈主事过来,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林缚知道岳冷秋与督粮特旨之事都不会再给提起,便将这心思放下,一切都以缓解京畿粮荒为紧要。

    林缚如此表态,汤浩信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说道:“那我就在津海歇几天再回京去,身子骨在路上真是要给颠散架了。这次出京来,太匆忙了,只带了两道上谕过来,一道是给续文的,一道是给你的,你们快准备香案接旨吧!”汤浩信心里很清楚,自然朝中很多眼睛明亮的人心里都很清楚,如此的仓促,开海漕一事能不能成,完全要看林缚愿不愿意主动、积极的配合。

    朝廷根本就没有借口跟道理在开海漕一事要求林缚配合,就算下严旨,林缚也能完全将责任推掉,甚至拍拍屁股请求班师回江宁去都可以。东虏入寇兵力已经在二十四日黄昏之前,完全退去临榆关去,勤王之战便告完结。

    江东左军自成军以来,除了从江宁工部获得三万两安家银、三万两饷银外,就再没有从朝廷拿到一毫银子,四战大捷的赏功银也没有见到一毫。不管江东左军在津海积囤了多少物资,林缚不吐出一粒谷子出来,连崇观皇帝都拿他没有办法。

    要求江东左军出击作战可以,甚至命令林缚跟江东左军的士卒一起下河道挖淤泥也都可以,但是不能命令林缚组织、动员聚集在津海的难民、乡民去挖河道、修海塘、筑粮仓——这跟林缚的职责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林缚不知道汤浩信这次出京来给他带了多大的安慰奖,忙让林梦得准备香案接旨。即使没有什么安慰奖,有些事情他也是要做的,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林缚对元氏没有什么忠心,但是他不忍心看着国家动荡、无数的民众饿死街头。

    两道上谕,一道是给林续文的。

    京畿粮荒危紧,做决断这一次是难得的迅,朝廷决定在津海正式设立津海都漕运司衙门,正四品,林续文以右都佥御史兼知河间府事兼督河间府兵备事的身份再兼都津海都漕运司,全权负责津海开海漕之事。

    由于时间上的仓促,津海都漕运司衙门下面的架构怎么填,吏部都没有给出条陈来,不过许林续文从权处置,可从地方上挑选有功名或者直接选拔官吏作属员,吏部事后予以追认。上谕里没有直接明确都漕运司衙门下设运漕军,但也明确表示以马一功、杨一航诸将为的晋中军残部暂受林续文节制,行护漕之职责。

    虽然给晋中军残部留在河间府以正式的名义,但是晋中军残部的地位也从镇军降到护漕杂役兵、辅兵一级。

    林缚知道晋中军残部能有这样的结果,也是内侍省郝宗成看在这边愿意跟他交易级军功的面子上没有额外作梗。晋中军残部即使降到辅兵一级,粮饷兵备补给甚至比府军还要差一等,不过晋中军残部能不能保持战力,关键还是要看林续文、要看津海都漕运司能不能额外挤出一笔银子来。

    实在不行就缩小编制,兵不贵多,贵在精,保留一部精锐战力,其他都编成辅兵也无不可。只要有了留在津海的名义,什么事情都好办。

    河间府津海开海漕,山东方面如何配合,漕粮如何在山东集聚,如何组织海船从山东运到津海,山东能组织多少漕粮,汤浩信出京时,朝中都还没有定计。计划的粗陋表明了中枢决议开海漕一事上的仓促跟惊慌失措,在一两天时,也很难指望张协、汤浩信等人将一切都考虑周全了。

    还有一道上谕是给林缚赏军功的。

    津海大捷与阳信守卫大捷的军功,兵部都还没有核算清楚,不过汤浩信出京是指望林缚能积极主动配合开海漕的,在京中就担心拖着军功不赏,会让林缚心生不满。所以,汤浩信匆忙出京时,还是带了一道专门给林缚个人的奖功上谕过来,不是兵部或吏部函,是崇观皇帝亲自用玺,这本身也算是难得的殊荣。

    林缚以都监职实领江东左军北进燕南以四战全捷军功居诸路勤王师之,因军功封津海县男爵号,爵位等级为从五品,食邑三百户,授永业田五百亩,食邑及永业田皆从津海县划拔。此外,散阶连升三级,从正七品擢升至从五品朝散大夫。以津海县男、朝散大夫、江东按察使都监的身份,统辖江东左军暂驻津海,协助林续文开海漕诸事。

    江东左军级功赏银先拨五万两,稽核实数之后,再补齐不足;江东左军诸将赏拔,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第65章 开漕诸策

    (第二更,求红票)

    除宗室子弟外,功勋赏爵分九等,食邑三百户的从五品县男为最末等。

    封县男爵的实际好处其实不多,先这次封爵是终身爵,身死爵除,非世袭爵,爵位不能传给子孙。食邑也只是虚封,每户一个月折二十五钱算,食邑三百户,实际上是每年额外食俸九万钱,折银约八十两。从津海划拔五百亩永业田倒算是一笔不错的赏赐,但相对于当世土地兼并动辄万亩、十万亩的规模来说,五百亩永业田又算不上什么了。林缚总不能跟乡民去争良田,从津海能划拔到他私人名下的,只可能是无主的荒地、河滩地或者海岛地。

    入寇东虏二十四日完全退出关外,朝廷上下绝不肯承认是东虏主动退出去关外的。无论是掩耳盗铃也罢,或者是鼓励民心,朝廷上下一口咬定是京畿守军及诸路勤王师英勇奋战将虏兵击退,那就不得不承认阳信守卫战是关乎到东虏由进转退的关键性、决定性会战。

    其他暂且不说,除了拿一千颗生蛮级去交易,林缚手里还有生蛮级两千六百余颗、叛将级近百颗,击毙、击溃虏兵、叛兵累计达三万余人,诛东胡王族二人、诛东胡贵族近百人、捉俘都统级虏将一人,以级军功计,也要过大同、宣化、蓟北三镇边军数年所积军功之和。

    当年苏护御边六年积数战大捷之军功,封靖北郡侯,积级功不过五千余颗。

    沧南、小泊头寨、津海、阳信四战全捷的军功,乃林缚率江东左军三千弱旅所创,就更加难得的可贵。此外,勤王军功比荡寇、平叛、御边军功都要高出一等——要不是林缚底子差点,就这份军功,直接封县侯都不意外。

    不管怎么来说,勋爵非军功不赏,即使是最末等的县男爵,对文官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殊荣。文官里受封赏爵的极少,李卓积十年镇闽之功,也才受封县侯——这其中除了未能全功平闽之外,也是受楚党一定的压制。林缚以举子出仕,又以文官领军受封赏爵,在文官这个群体里自然就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显赫,弥补了他非进士出身的拙处。

    不管怎么说,年仅二十二岁,入仕不到一年半时间,就因军功封爵、散阶也擢升至从五品,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但除太祖开国初年,本朝两百余年也没有几位,什么进不进士出身,眼下真是没有必要拿出来说了。

    开海漕一事,朝中时间仓促,还没有完善的计划出炉,倒是在给林缚赏军功上,体现出几分心思来。

    林缚也许觉得除了五万两军功赏银外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这次进阶授爵带给他身份上的巨大变化,便是此时已经能算实权派地方大员的林续文对林缚的赏爵也十分的羡慕,所以也不能抱怨朝廷赏功不厚。

    以前别人都拿林缚跟董原比,此时林缚倒成了新的标榜。

    汤浩信代宣了上谕,又与诸人一起向林缚祝贺,林缚自然也假装作很兴奋的回礼。

    江东左军诸将,除周普率甲卒护卫船队随大鳅爷葛存信回崇州外,曹子昂、敖沧海、赵青山、宁则臣等人,对大越朝的官衔爵位都没有特别大的兴趣。

    宣旨赏功事毕,林缚在大堂里肚子饿得咕咕直叫,问过汤浩信坐马车到津海来也还没有用餐,看汤浩信根本就没有心思用餐,便让林梦得去厨房吩咐人给他们每人下一碗肉酱面来。不管多迫切,吃饱肚子才有力气谈事情、干活,又让人将曹子昂、孙尚望等人都喊过来,一起议事。

    汤浩信的心思则完全放到海漕事情上来,京畿粮荒拖延一日解决,都可能生出动摇祖宗根基的大乱来,危害不见得就比这次东虏入寇轻多少。

    工部主事陈晋唐本来就是林续文在工部时的下属,他给汤浩信拉过来,是因为他熟知治水之事。除了陈晋唐跟马朝之外,还有户部主事张文登,另外京畿大仓副使及十余吏员都是直接填入津海都漕运司衙门的技术官僚,不能让林续文当光杆司令。

    开海漕涉及到许多技术性工程,津海这边人手、物资是充足,但缺乏技术性官吏的指导,人手再足也使不上力。

    陈晋唐、张文登是代表工部、户部,但官职都很低,也表明中枢对开海漕的态度,主要以林续文、林缚为主,工部、户部的官员是来配合的,不是来节制的。

    换了旁人过来,林缚与林续文都不会那么好对付,汤浩信亲自过来,林缚就痛痛快快的跟他交了底,至少此时汤浩信还是值得信任的。特别是楚党内部已见裂痕,林缚只能紧密的站在汤、顾这一边。

    在涡口,劳力是不缺的。

    早在津海大捷之时,涡口、长芦、青齐等寨聚集的乡民、乡军就有近三万。

    林缚从阳信返回,有近六千捉俘民夫一路跟着到涡口寨来。最为难得的,这六千捉俘民夫几乎都是年青力壮的男丁。

    在阳信时,他们像是溺水之人抓住唯一一根稻草,将希望全都寄望在林缚及江东左军身上。林缚也没有令他们失望,到津海后,安置他们也是以避兵祸逃乡难民的名义,使他们不用再有给战后清算的担忧。

    以工代赈是林缚一贯的思路,就算不开海漕,他也有好好经营涡口的心思。

    早在十四日他率部抵达涡口,就将六千捉俘民夫交给林梦得、孙尚望委善安置。待东虏主力确实退到宁河、蓟州一线,林梦得、孙尚望就已经着手准备动用六千青壮民夫修整海塘、海港,并打算在涡口寨的对岸再筑一座军寨,作为涡口巡检司的驻地。

    晋中军残部还有两千步骑、伤病六百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