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第508部分

一个人的抗日Ⅱ-第508部分

小说: 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由于中国在人力资源方面占有巨大优势,苏联军事领导人也很感不安。苏联驻华使馆不断提出警告说,在“文化大革命”的húnluàn情况下,中国某些领导人,为了加强自己在争权斗争中的地位,有可能下令在边界上发动大规模作战行动。

    同时,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计划是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但是,使用核武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了得到支持,苏联与美国进行联系,试探xìng的提出联合对核武器发展尚处初级阶段的中国核力量实施摧毁xìng打击。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尖锐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动手,是符合美国的利益的,起码他们是这样认为的。美国不同意联合打击也没问题,最少也能让美国保持中立吧!

    可是,这回苏联人失算了。尼克松在同他的高级官员紧急磋商后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最可怕的是,一旦让苏联人打开潘多拉盒子,整个世界就会跪倒在北极熊的面前。到那时,美国也会举起白旗的。

    “我们能够毁灭世界,可是他们却敢于毁灭世界。”得出这个可怕的论断之后,美国决定阻止苏联人。他们认为:只要美国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而且应该设法将苏联的意图尽早通知中国,但做到这一点很难,美中三十年来积怨甚深,直接告诉中国,他们非但不会相信,反而会以为美国人在玩nòng什么huā招。

    ……

第三百三十六章 黄历的斡旋

    第二卷平津狼烟'第三百三十六章黄历的斡旋

    

    第三百三十六章黄历的斡旋

    一九六九年八月,美国一家不起眼的报纸《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yù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yù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shè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chūn、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15”

    一石jī起千层làng。这则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ō,勃烈日涅夫气得发疯,在克里姆林宫暴跳如雷,美国人出卖了他们,但那又怎么样,美国无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美国人就是利用这点使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无法怪罪他们。

    这只是向中国示警的一个渠道,而另一个则是中南正在埃及开罗进行的第二**使级会谈。连续两次会谈,间隔不过半年,外界普遍认为这种举动非比寻常,意味着中南外jiāo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而美国政fǔ对此保持沉默,也引起了不同的猜想。

    媒体上的报道,再加上大使级会谈中得到了消息,使中国领导人没有象基辛格所说的“但愿**领导看到了这则消息,千万不要随后扔掉”。áozd听取了周el的汇报后提出了“深挖dòng、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全国很快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大批工厂转向jiāo通闭塞的山区、叁线,实行“山、散、dòng”配置,北京等大城市开挖人防工事。

    八月底,美国侦察机关报告说,驻扎远东的苏联空军已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八月二十七日,中央情报局局长sī下向新闻记者透lù:苏联代表已就对中国的核设施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的可能xìng问题,向其东欧盟国作出了试探。

    九月十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同美国同事jiāo谈时说,苏联在军事上具有对中国的压倒优势,如果中国目前的敌对方针继续下去,大规模冲突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所有信息都通过南洋联邦传到了中国领导人那里,他们积累了相当多的很有威胁xìng的情报。此时,南洋联邦总统钟可萍联合亚共体成员国共同发出呼吁,希望中苏双方采取克制,同时从有争议地区后撤武装部队,政治解决边境争端。而前总统黄历则表示,如果双方同意,他愿意充当调解人,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奔走斡旋,或者为双方进行高层会晤提供场所,为恢复地区和平而尽力。

    莫斯科最怕中国首都的争权斗争突然发生转折,可能促使中国领导人使用武力,面对中国雄厚的人口资源,使用核武器要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美国又出乎意料地不予配合,是想渔翁得利,还是?当然,北京也害怕苏联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因为中国目前只是具有有限的核能力。

    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造成了双方的困境,也使双方都没有孤注一掷,都保留有余地。所以,在双方肆无忌惮地互授绰号和当地居民到驻北京或驻莫斯科使馆举行抗议游行的背景下,两国领导都希望能采取一些旨在制止冲突进一步升级的措施,力求不堵死政治对话渠道。

    南洋联邦的提议很是时候,而且身份也比较合适。虽然南洋联邦与美国走得tǐng近,但没有签订军事同盟,有别于北约国家,苏联不必太担心南洋联邦是想与中国联合反对他们。而且南洋联邦与苏联有外jiāo关系,是苏联石油贸易的大客户,却没有种族联系;与中国有种族联系,却没有外jiāo关系……

    从这些条件来看,再加上南洋联邦的亚洲的国际地位,是比较适合当一个中间人的。苏联人认为南洋联邦很可能是想以均等的地位从事建设xìng的目的——同中苏两个gcd大国都保持较好的关系,这种立场有些狡猾,但这样一种均衡还是可以保证中苏之间的稳定,促成两国紧张局势的缓和的。而中国处于弱势一方,面对核战争的威胁,从实际出发也改变了自己对高级会晤的态度,对南洋联邦的提议表示欢迎,同意举行会晤,希望能降低沿边界一线军事紧张形势的危险程度。

    中苏双方最终同意在南洋联邦的新加坡州民丹岛进行总理级会晤,由南洋联邦前总统黄历充当中间人。中国本来是希望由黄历直接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进行穿梭斡旋的,但苏联有些担心这会加快中南两国建立正常外jiāo关系的步骤,而执意反对。当然,主要目的已经达到,黄历是不太在意这个问题的。访问中国,现在还有些言之过早,但水到渠成已经是不远的事情了。

    两国对举行高层会谈的建议作出积极答复的重要因素,不在于提出这种建议的方式和安排会谈的方法。在两国之间进行斡旋,有时并不是靠着自身的实力压服对方,而是抓住双方的心理特点。对于大规模战争,显然不是双方所希望的,关键是都不能示弱,都需要一个台阶可下,需要一个可以缓解紧张而又说得过去的理由。民丹岛风景优美,是渡假旅游胜地,黄历又是前任总统,这样便在中苏总理会晤中制造出些许的轻松气氛,也将政治因素减弱了。

    一九六九年九月六日至十日,以柯西金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和以周el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分别访问越南,参加该国主席胡志明的葬礼。访问期间,北越方面对中苏双方进行了劝说。尽管中苏双方已经争论了近十年,但莫斯科和北京都在援助北越,北越担心中苏战争会对自己造成恶劣的影响,更担心美国借中苏分歧在老挝战场上得到好处。

    九月十日,中苏代表团分别离开河内,乘坐飞机来到了新加坡。稍事休息后,乘船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民丹岛。黄历的安排充分考虑到了两国敌对的现实,抵达的时间和机场都是不同的,乘坐的船也是不同的,在民丹岛的下榻地也相隔甚远,在会晤前双方没有见面。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唇枪舌剑的会晤

    第二卷平津狼烟'第三百三十七章chún枪舌剑的会晤

    

    第三百三十七章chún枪舌剑的会晤

    海水不停地低声哼着摇篮曲,lànghuā象许许多多的雪白的手,轻轻拍打着沙滩,让它睡觉。书mí群2天空伸出它那蔚蓝的、柔软的翅膀环抱着民丹岛。在老远的水平线上,有一道深蓝的线,表示出另一边海岸。静静的夜,似乎没有什么吵闹的声音能够打破它。

    黄历脱下了鞋子,赤脚走在松软的沙滩上,任着cháo水洗刷,抬头望着苍茫的海天,微微抿起嘴角,lù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不出他的预料,在与中苏两国总理的分别会晤中,两国总理都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中国国务院总理周el强调指出:中国不怕核打击,因为中国也拥有核武器,此外,核打击的后果会因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而被淡化。珍宝岛事件表明,苏联士兵“不善于”近战夜战,苏联炮兵的轰击“不起作用”。虽然苏联在装甲技术上具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可以靠大力发展反坦克武器来消除。

    而苏联总理柯西金则强调苏联的战略轰炸机、洲际导弹、装甲集群的巨大优势,并强调指出中国的核力量虽然已经能够执行一定的任务,但他们不会过高估计中国核武器的发展水平和可靠程度,甚至在先发制人的打击下,中国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核反击。而且,柯西金还信心百倍地说道:粉碎关东军的历史经验,令人信服地和明显地证明,任何侵犯苏联远东边界和损害它的盟国——méng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的企图,无论来自哪一方面,都必定遭到可耻的失败。

    尽管双方都慷慨jī昂,对本国的军事力量充满必胜的信心,但黄历还是从其中嗅出了某些和解的意味,而且双方对业已形成的政治军事形势的估计,显然在下面一点上是一致的:在最近的将来,潜在的敌人在客观上没有发动全面的进攻行动的心理准备。这种估计,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提供了一种保证。即局部冲突不一定能导致冲突的迅速升级。书mí群2因此,双方在珍宝岛事件后,仍容许武装冲突几乎沿边界全线发生,以试验对方的反应,捍卫自己在边界争论中的权利,追求更广泛的全球目标。

    另一方面,两国领导人都有真正的理由,担心双方采取可能造成很严重后果的、为始料所不及的行动。所以,两国领导同时都在采取一些旨在制止冲突进一步升级的措施,力求不堵死政治对话渠道。

    也就是说,在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时刻,也存在限制冲突规模和支持独特对话的发展趋势。双方实质上也把自己不愿意使冲突发展到大规模军事战争的想法间接透lù出来,这使黄历对于斡旋和调解充满了信心。但中苏双方不太可能就对方的建议作出积极的答复,因为这样做,可能显得是本国在军事实力上占据优势的对手面前作出了让步。

    黄历并不是心血来cháo来揽下这个差事,而是经过了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才毅然出头的。在四月份的**九大,林b作为máozd的接班人,作了政治报告:我们绝不可因为胜利,而放松自己的革命警惕xìng,绝不可以忽视美帝、苏修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可能xìng……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他们一定要打,我们就奉陪到底,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打出来的……

    从表面看,调子是好战的,但使人感兴趣的、而且耐人寻味、充满寓意的是报告中强调,除非中国首先遭到进攻,他是不会发动进攻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减轻美国对于中国直接干涉老挝战争的决心。同样,报告指出,美苏对中国构成了同等的威胁,这也就满足了中国所设想的三角外jiāo的先决条件之一,即美国不应该被视为主要的敌人。

    对于苏联来说,如果不能使用核武器,沿中苏边界全线规模比较小的纯军事方面的流血冲突的继续,显然对中方更有利。在这种战争中,苏联常规武器的优势起不到决定xìng作用,而中方则可以利用自己的人力优势。所以,苏联以小规模武装冲突的继续会导致动用核武器的全面冲突相威胁,对,威胁的分量要大一些,实际使用的可能xìng是有,但不是很大。

    看来,还是由自己这个中间人提出建议比较合适,虽然并不新鲜,双方可能都想过,但这只是一个台阶。黄历长长吐出了一口气,对于周el的到来他很高兴,这说明在中国政fǔ中,务实派的领导人有再度掌权的迹象,这对于收拾目前的luàn局很有意义。

    “总统——”一个工作人员靠近过来。

    “咨政,不是总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