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35部分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35部分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樊子盖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来人啊,将这抗命之徒给我拉押出去斩首示众!”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几个甲士杀气腾腾的冲了进来,然后将裴弘策拉了出去,没过多久,其中一个甲士捧着个血淋淋的头颅进来,身为堂堂四品大员的裴弘策,就这么死于非命了。

    国子监祭酒、河东人杨汪,见到那人头后,立即呕吐了许久,脸色发青的道:“这太不像话了,一个四品大员,怎能说杀就杀?这洛阳可不是你姓樊的说了算!”

    樊子盖又将目光看向杨汪,“你也要尝试一下人头落地的滋味?那我就成全你吧!”

    说着向甲士挥了挥手,杨汪立即惊出一身冷汗,他只是一时心有不岔而已,可不想就这么送了性命,于是立即向樊子盖叩头求饶。

    杀人立威,最要紧的是得把握尺度,如果杀得人人自危,那这洛阳城恐怕今晚就会被人打开了。

    于是,等到杨汪将头都叩得流血了,樊子盖这才答应免他一死。

    从这一天起,东都的将领官吏都震惊肃敬,不敢再直视樊子盖,樊子盖在东都得以令行禁止。

    六月二十一日,杨玄感已得军六万,然后使用全部兵力猛攻洛阳城,但东都兵力充足,人口近百万,樊子盖这时的掌控力又大为加强,足以防守。

    所以樊子盖根据军情率兵坚守了多日,杨玄感依旧无法攻克城池。

    不过,那些在外募兵救援东都的达官子弟,听到裴弘策被处死的消息后,都不敢进城,纷纷投靠了杨玄感。

    其中包括一代名将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谔、观王杨雄的儿子杨恭道、虞世基的儿子虞柔、来护儿的儿子来渊、裴蕴的儿子裴爽、大理卿郑善果的儿子郑俨、周罗的儿子周仲等四十余人,杨玄感将亲信要任的职位都授予了他们。

    这件事发生之后,杨玄感军的声势再次暴涨,使得更多的人前来投奔,故而杨玄感的人越打越多,很快兵力便已多达十余万人。

    ……

    辽东城许久攻取不下,杨广自从得知杨玄感之弟逃走后,便担忧他会谋反,但又不愿就此撤军,只得一面派人去打听情报,一面采取了苏威之计策,派人制做一百余万个布袋,每个布袋装满土,打算用布袋堆积成一条宽三十步、与城墙同样高的象鱼脊梁一样的坡道,让士兵们登道攻城。

    杨广又命人制做八轮楼车,楼车高于城墙,设置在鱼梁道两旁,打算向下射杀城内的人。

    这两个法子一出,辽东城的高丽军顿时压力倍增,渐渐有些抵挡不住了。

    辽东城已危在旦夕,隋军很快就要攻破这座被鲜血染红的城池了,杨广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然而就在这时,报告杨玄感谋反的公文终于送到了他的手上。

    杨广大为惊恐,他可以将全国各地的那些反叛视若无睹,是因为知道那些反叛对他的皇位威胁不大,一群泥腿子也就抢点东西,杀点人,除此之外还能怎样?

    杨玄感却不一样,弘农杨氏自西汉以来就是顶级的豪门大族,父亲杨素更是权倾天下的人物,如果让杨玄感得了洛阳或关中之地,肯定会有许多其他门阀的人倒向他的。

    到了那个时候,这皇帝的宝座该由谁来坐,可就说不定了。

    杨广让纳言苏威进入帐中,将杨玄感反叛之事跟他说了,然后忧心忡忡的道:“此子恐怕要成为大祸患了。”

    苏威道:“杨玄感为人粗疏,不必为他谋反而忧患,只要在他攻下洛阳或进入关中之前,让援军合围,他必败无疑。”苏威说到这后,眉头紧皱的道:“但是,就怕这件事会因此逐渐成为动摇国家根基的来由啊。”

    杨玄感是第一个反叛隋朝的豪门贵族,但是恐怕不是最后一个,普通百姓造反动摇不了隋朝的根基,但要是各地的豪门贵族都参与造反了,这天可就要大变了……

第六十七章 杨广再撤兵

    杨广又听说许多达官的子弟都在杨玄感那里,越加忧虑震怒。

    兵部侍郎斛斯政平时和杨玄感交情很好,杨玄感谋反,斛斯政曾与他一起谋划,杨玄纵兄弟逃回内地是斛斯政暗地送他们回去的。

    杨广要追究查办杨玄感的党羽,斛斯政内心极为恐惧不安,在六月二十六日这天,逃跑投奔了高丽。

    因为杨玄感反叛之事,这高丽是不能再打了,就算杨广不顾都城洛阳等地的安慰,他也没多少粮食继续打下去了,杨玄感虽然离开了黎阳,但他还派了个亲信元务本继续镇守在那,使得杨广大军依旧不能得到新的补给。

    二十八日,夜里二更时分,杨广秘密召集诸将,让他们率军撤退。所有的军资器械、攻城之具堆积如山,营垒、帐幕,都原地不动,遗弃而去。

    隋军人人惊惶恐惧,军队部署已乱,各路兵马分离涣散。

    高丽方面对这种情况很快就觉察到了,但是不敢出去,只是在城内击鼓呐喊。

    到第二天中午时,高丽方面才渐渐地派兵出城,四处远近地侦察,但仍然怀疑隋军撤退是假的,眼看着隋军就要攻破辽东城了,怎会突然撤退?

    高丽人怎么想也没想明白,只能归之于是隋朝人的鬼把戏。

    又过了两天,高丽人才终于觉察到不太对劲,于是出动几千名士兵在隋军后面追踪,但仍然畏惧隋军人多,不敢逼近,两军常常相隔八、九十里。

    快到辽水时,高丽人得知杨广的车驾已经渡过了辽水,才敢逼近隋军后部,当时隋军后部还有几万人,高丽军队就包抄袭击隋军,最后有上万名隋军老弱士兵被杀死。

    再说那支以宇文述、杨师道为主将,以王仁恭为前军的大军,他们一如第一次征高丽事那样,直驱平壤。

    作为前军的王仁恭到达新城的时候,高丽兵数万人背城结阵据战,王仁恭亲率两千劲骑,直突高丽军的中军,威猛无比,势不可挡,直接斩杀了高丽军的主将,大破这数万人的高丽军。

    逃回新城的高丽残余部队继续固守新城,王仁恭四围攻之,再给他几日的时间,定能将这座鸭绿水边上的重要城池攻下。

    此时的王仁恭豪情万丈,心中想到,只要攻下了新城,再攻高丽都城平壤也就指日可待了,到时他必能凭着战功,荣升卫府大将军,不用再看宇文述等人的脸色行事了。

    但是就在这时,王仁恭接到了让他撤退的诏令,他火热的心头瞬间被浇了一盆刺骨的冷水……

    各军于是将器械物资全部丢弃,疾奔而还,虽没有敌军追击,但许多士兵不愿归队,导致失散颇多,渡过了辽水的时候,这支大军已是十不存一。

    杨广一面率军返回,一面派遣虎贲郎将陈棱先行去黎阳进攻元务本,以打通粮道,又派遣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候卫将军屈突通乘驿站的传车,发兵讨伐杨玄感。

    来护儿这时率军在沙卑城,闻知杨玄感围困东都,而他的儿子来渊还投靠了杨玄感时,气得大喊了几声“逆子!”他并不觉得杨玄感能夺得天下,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杨玄感夺得了天下,但能给予他来护儿的东西比得上杨广?

    于是来护儿立即召集诸将,商议回师救援东都。

    一向与来护儿意见不同的周法尚,此次难得的大力支持来护儿的决定。

    不过其余诸将都认为没有皇帝的敕命,不宜擅自回师,所以坚决不服从来护儿的命令。

    来护儿厉声说道:“洛阳被包围,是心腹之患,高丽抗拒王命不过是疥癣之疾。国家的事知道了就不能不去做。我来承担专擅权力的罪名,有阻拦商议回师之事的人,军法处置!”

    众将只得答应,来护儿即日回师。

    途中,来护儿怕杨广猜疑他,便命令儿子来弘、来整两人驰马传报上奏杨广。

    杨广这时刚回到蓟城,刚要下令让来护儿救援东都,他见到来弘、来整后,非常高兴,赏赐给来护儿的玺书中道:“公回师之时,即朕赦公之日,君臣相意,远同契合。”

    对于臣子,杨广这位君主是比较奇特的,只要认定了的,就不会改变,比如他认定来护儿、张须陀、虞世基等人是大忠臣,就信任有加,无论几时都不会怀疑。

    又比如,他认定李渊就是个沉迷酒色、做不成大事,但能力还是有一些的人,而且毕竟是自家表哥,关键时刻还是可以用一下的,于是他便紧急诏令李渊为弘化郡留守,以抵御杨玄感入关,并让关右诸郡都受李渊节度。

    李渊瞬间由一个小小怀远镇督粮使,摇身一变,成了隋朝当前最大的一个封疆大吏。

    不过对于印象差的臣子,杨广可是会一直记得的,比如这时,他就忽然想起来护儿的军中,有一个叫李子雄的,这人原本是右武候大将军,但竟在家中私藏了许多兵器,被人告为意图谋反。

    杨广那时便动了杀人的心思,还是经过许多人的苦劝,加上李子雄说收藏兵器只是他的爱好,这才免了他的死罪,但将他官职、爵位全部除去了,让他去水军做了个小军官。

    杨广怕这李子雄会与杨玄感勾结,便派了个使者,前去将李子雄上枷锁送到他的行营来。

    李子雄一直就没有造反之意,这时接了旨后,知道如果去了杨广营帐,必死无疑,于是发起狠来,悍然出手,杀死了使者,并连夜逃走,去投奔杨玄感了。

    杨玄感因久攻洛阳不下,又知道隋朝援军将至,便分兵把守要道,以五千兵把守慈道,五千人把守伊阙道,又派韩擒虎之子韩世谔率六千人包围荥阳。派顾觉率五千人攻取虎牢关,虎牢关的隋军投降,杨玄感任命顾觉为郑州刺史,镇守虎牢关。

    李子雄在昼夜不歇的赶路下,终于来到了杨玄感的军营,杨玄感大为高兴,当即命李子雄做了他的谋主,至于之前的谋主李密,则由于时常劝谏,让杨玄感很不喜,自从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杨玄感已许久没向李密问过计策了。

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

    七月十一日,余杭人刘元进起兵响应杨玄感。

    刘元进手长一尺有余,手臂垂下来超过膝盖,自认为自己相貌非同寻常,一直就暗中图谋不轨,正逢杨广再次征发三吴之兵去征伐高丽,各地人心不稳。

    三吴之兵都互相道:“往年国家处于全盛时期,我们父兄中出征高丽的人还大半没有回来,如今国家已经疲惫,又要被征召去打仗,我们的这辈人就要灭绝了!”

    因此很多人都逃亡。郡县官吏捕捉逃亡的人非常急迫,刘元进又闻杨玄感造反,便觉得时机已到,于是扯旗造反了,那些逃亡的三吴之兵,闻知刘元进起兵,都聚集到他的麾下,不到一个月,刘元进部众达几万人。

    杨玄感知道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李子雄说天下响应反抗隋朝的人会络绎不绝,于是便劝杨玄感称帝,以号令其他地方的起义人士。

    杨玄感对此感到有些纠结,许久不能抉择,最后只好去征求李密的意见。

    李密道:“从前陈胜打算自己称王,张耳规劝却被排斥在外,魏武帝曹操打算谋求加赐九锡,荀劝他却被诛杀。如今我打算直言规劝,却恐怕落得张耳、荀二人的下场。但是阿谀奉承迎逢上意,又不是我的本意。

    我为何反对称帝?因为自从我们起兵以来,虽然屡次取胜,但郡县一级的官员却无人响应。东都的防卫力量还很强大,全国各地的援军到的越来越多,楚公您应当挺身奋力作战,早早平定关中,可您却急于称帝,为什么让人看到您那么狭隘呢?”

    杨玄感听后虽然心中十分不喜,但还是觉得李密说的有道理,称帝之事就作罢了。

    虽然杨玄感是不打算称帝了,但还是自命为大将军,并命人攻占洛阳附近郡县,革除旧制,委任官职。

    此时的杨玄感,威势如日中天,很多人都觉得他或许真的可以取杨广而代之。

    这日,有探马匆匆来报:“楚公,不好了,韩擒虎之子韩世谔,被酸枣鹰扬府副郎将李隐给擒住了!”

    韩擒虎作为一代名将,其子韩世谔倜傥骁捷,时人都说他有乃父之风,所以杨玄感对他是寄予厚望的,前些日子才让他领兵去围攻荥阳城,打算如果他攻下此城的话,就委任他为荥阳太守的,没想到却被李隐给擒住了。

    “李隐,又是这小儿李隐,此次我定要灭了这小儿!”杨玄感大声喊道,他此时对李隐的恨意已跟杨广差不多,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当初在酸枣城耽搁了两日,这洛阳城或许就被他给攻打下了。

    一旁的李密正要相劝,忽然又有探子前来禀报,这次带来的消息更为令人震撼。

    情报说是留守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