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36部分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36部分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的李密正要相劝,忽然又有探子前来禀报,这次带来的消息更为令人震撼。

    情报说是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日前已派刑部尚书卫文升统兵四万出了长安,来救援东都了。

    杨玄感听后眉头紧皱,挥了挥手,想让吗探子下去,但那探子却没立即离开,反而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还有什么事?”杨玄感有些不悦的问道。

    探子跪下答道:“卫文升率军到了……到了华阴之后……”

    杨玄感脸色大变的站了起来,厉声道:“他到华阴做了什么?”

    探子颤颤回答:“他……他派人掘了老国公的坟墓,并将老国公的骸骨挫骨扬灰了!”

    “嘭!”杨玄感一拳打在桌面上,龇目欲裂,“好贼子,不杀你报此大仇,我杨玄感誓不为人!”

    ……

    李隐是在十多天前,接到东都的救援令的,那时他就可以出酸枣击叛军了,但那时杨玄感风头正盛,又没分兵,李隐可不敢去捋他的胡须。

    直到前几日得知韩世谔围攻荥阳后,这才领兵出了酸枣,并在韩世谔攻打荥阳时,找准时机,突然从背后出击,与荥阳郡兵的里外夹击下,一举大败韩世谔军,并亲手将韩世谔擒于马下。

    韩世谔别看长得人高马大的,但武艺着实稀松平常,捉了他也不算什么难事。

    这一战之后,李隐猜想以杨玄感的脾气,很可能会率兵来打他,于是便退出了荥阳城,在城外安营扎寨,以便能及时跑路。

    他就这么点人,可不想跟杨玄感的大军死磕,而且他知道,杨玄感也没几天好日子过了,等到他实力受损的时候,再与他交手不迟。

    不过等了两日,李隐杨玄感没等到,军营中却来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人物。

    “什么?你说军营外来的人叫什么名字?”正在研究地图的李隐,忽然站了起来有些难以置信的向周安问道。

    周安感到有些奇怪,但还是将自己说过的话再说了一边:“军营外的来者,是即将上任的马邑郡郡丞李靖,他说有事要求见郎将。”

    “带他进来,算了,还是我亲自去迎接他吧!”李隐说着大步走了出去。

    周安见了这情形后,心里疑惑不已,“你位李靖,是什么来头,让少爷对他这么看重?”

    李隐能不看重吗,这可是李靖啊,一位被后世的好事者誉为军神的人物,一生战功卓著,再有“风尘三侠”、“红拂夜奔”等传奇小说经典情节的渲染,李靖可是后世无数敬仰羡慕的人物。

    营寨大门打开后,李隐终于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人物,额,年纪有点大,只怕不少于四十岁,仪表魁梧,脸部瘦长,一身的衣服被洗得发亮,但十分整洁干净,给人一丝不苟的感觉。

    这似乎跟传奇小说中的描述出入较大啊!李隐在心中嘀咕了几句。

    李隐立即上前自报了家门,李靖眼中闪过诧异的神色,拱了拱手,也自我介绍一番,李隐随即将李靖请进了营寨,到他的营帐分宾主坐下。

    喝过茶后,李隐问:“不知郡丞大人找我有什么事。”

    李靖看了看四周的人,李隐秒懂,立即让那些将校都退了出去。

    李靖呼了一口气,似乎要说的事有些难以开口,但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说了出了,“我来这里,是为了求李郎将放我表弟韩世谔一命。”

第六十九章 战争转折

    “韩世谔是你的表弟?”李隐惊讶的道,这一点他是真不知道。

    李靖点了点头,“先新义郡公擒虎,正是鄙人的亲舅舅,他仅有韩世谔这么一个独子,我实在不忍看着他韩家绝后,这才厚颜来求,郎将如果能网开一面,李靖定永记恩情!”

    李隐听后,没有立即回答他,眉头紧锁的沉思了许久,然后眼露精光的看着李靖:“你来为犯了谋反大罪的人求情,就不怕我将你也绑了?”

    李靖神色如常的道:“我听闻李郎将曾在陛下面前,以自己的战功,为三万隋军将士乞命,便知郎将是位有仁者之心的人,所以笃定你不会贪图功劳而害我。”

    李隐不置可否的哈哈一笑,随后说道:“今晚将会有‘敌人’偷袭我这营寨,韩世谔会在那时趁乱逃走,你看怎样?”

    李靖道:“善!,如此多谢郎将了!”

    两个人随后又交流了一会,李隐发现李靖其实是个闷葫芦,不苟言笑的,跟他说话实在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李隐咂了口茶后,看着地图道:“李郡丞怎么看现在的杨玄感?”

    李靖道:“杨玄感冢中枯骨而已,败亡是迟早的事情,可惜老楚国公一世英名,竟毁在其子手上,可悲可谈。”

    李靖是见过杨素的,当年他与杨素一番交谈后,杨素指着自己的坐榻对他道:“你终将会坐上我这个位置!”

    那时李靖刚二十出头,受杨素的这番激励,兴奋了许久,然而二十年过去了,他却仍只是一个边塞之地的郡丞而已。

    李靖每说完一句话后,便闭口不言,李隐这时又问:“李郡丞,你是如何看待当今天下之势的?”

    李靖道:“如果陛下能向天下人承诺不再征辽,再开仓济民,剿灭各地反叛,而后休养生息,一切都还可为。”

    李隐再问:“要是陛下还要征辽呢?”

    李靖怔了一下,有些迟疑的道:“国家糜烂至此,陛下应该不会再征辽了吧。”他随即又叹道:“要是陛下还要征辽,那我等食君之禄,也就只能忠君之事了。”

    李隐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之色,他原本还期望李靖能说出个类似“隆中对”、“卧榻策”之类的话来的,谁知这李靖竟是一个大大的忠臣,这就有些尴尬了。

    李隐这时也忽然想起一件关于李靖的事情:马邑郡与太原郡同属河东之地,在原本的历史上,李靖在得知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想要造反后,竟想要千里迢迢的去给远在江南的杨广告密……

    怀着些许的遗憾,李隐将李靖送出了营寨,他原本还想问问李靖的老婆是不是叫红拂女的,但觉得实在是不礼貌,所以最后还是忍下了没说。

    当晚他也信守承诺的将韩世谔给放了,这韩世谔在这之后披发入山,扬言不再出世了。

    ……

    卫文升之所以将要扒了杨素的坟,是要以此向士卒们表明自己必死的决心。之后他便率军出了潼关,有人向卫文升建言,前面的崤函地界恐怕会有杨玄感的伏兵,所以建议卫文升从陕县的沿水东下,直驱洛阳北部要地河阳,以击杨玄感军的背部。

    卫文升不以为然,“以我看来,这早设伏兵之计,不是那个竖子能做到的。”于是继续让大军击鼓而行,果然如他猜测那样,平安无事的过了函谷,卫文升也因此对杨玄感更轻视了几分。

    之后,卫文升以虎贲郎将张俊为疑军,自南道向东而行,而他自己则率剩余的军队直驱到了洛阳城北面,想要依靠邙山的地利来攻杨玄感。

    杨玄感为报掘墓挫骨之仇,亲率六万大军前去迎战,两军对峙了半日,就人数来说,当然是杨玄感军占优势,但卫文升所部都是关中精锐府兵,是杨广特意留守长安的。

    所以卫文升军人数虽少,但面对杨玄感军一点都不虚,最后率先出击,双方军队厮杀了一会,杨玄感假意不敌,且战且退。

    卫文升军则且战且进,之后屯于金谷(今洛阳西北),卫文升为了激励士气,命人扫地而祭高祖文皇帝,祭词抑扬顿挫,三军听后莫不涕咽。

    随后卫文升以步骑二万,从浅水之处渡过、涧二河迎击杨玄感军。

    然而,杨玄感早已依李密之计,在这附近设下三万伏兵,这时杀喊着忽然冲了出来,卫文升军中伏,渡河前军全部被灭。

    这一败,使得卫文升好不容易在金谷激励起来的士气,瞬间跌落到了谷底。

    数日之后,之前作为疑军的虎贲郎将张俊所部,前来与卫文升部汇合,使得卫文升军士气稍有振作,于是卫文升再次出兵与杨玄感交战。

    双方军队在涧水边上厮杀起来,一度陷入胶着,杨玄感依李子雄之计,令人在军前大呼道:“官军已得玄感矣。”

    这话对杨玄感自己的军队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但卫文升军听后,以为胜负已定,于是稍有懈怠。

    杨玄感随即亲自率领数千骑从侧翼出击,他骁勇多力,亲运长矛,身先士卒,喑呜叱咤,所挡之人莫不震慑,都以为是项羽再世。

    杨玄感又善抚驭,赢得将士效命,于是这数千骑无人可挡,使得卫文升军大溃,拥八千人而去。

    之后,卫文升在北邙山扎下营寨,收拢溃兵,虽然所部士气极低,但因为所带粮食不多,所以仍是每天出营与杨玄感军决战。

    一日之间,双方激战十余次,都是卫文升军败而杨玄感军胜,但是杨玄感之弟杨玄挺却一时有些得意忘形,中流矢而毙,杨玄感悲恸之际,攻势稍缓。

    这日,杨玄感正在营中将其弟杨玄挺的尸体火化了,以便携带,择日再下葬,这时,忽然有探马来报,又有大批隋军来援。

    原来这时,从辽东战场返回的屈突通已率军到了河阳,而宇文述则率军跟随其后,东都留守樊子盖,也随之率了一支大军出了洛阳城,渡海而来的来护儿,也即将达到洛阳附近,总兵力超过十五万。

    杨玄感得知这个情况后,不由的慌了神,于是问计于李子雄。杨玄感对李子雄十分信任,遇事首先必向他询问,李子雄不能答时,才会转问李密。

第七十章 黄君汉

    李子雄回答杨玄感道:“屈突通精通军事,一旦他们渡过河来,那就胜负难分了,我们不如分兵抗击。屈突通不能渡河,那么樊子盖、卫文升就会失去援助。”

    杨玄感认为这个意见很对,就准备抗击屈突通。

    第一个投靠杨玄感的韦福嗣,一直被杨玄感视之为心腹,但是韦福嗣每次为杨玄感筹划计谋时,都是模棱两可的。

    李密揣测到韦福嗣的心意,就对杨玄感道:“韦福嗣实际上还心存观望,您刚开始做大事就有奸人在身旁,听从他的是非评断,必然被他耽误,请将韦福嗣杀掉!”

    杨玄感那时听后十分不满,拂袖道:“哪会至于如此!”

    李密从那之后,心灰意冷,也不再有任何的劝谏了。

    韦福嗣在得知各路援军都陆续到达后,觉得杨玄感已不足以成大事,于是偷偷溜出了杨玄感军营寨,骑马投奔了樊子盖,并将李子雄之策详详细细的告诉了樊子盖,想凭此脱罪。

    樊子盖听了韦福嗣带来的情报后,面无表情的叫人将韦福嗣锁上枷锁,送往杨广处。

    韦福嗣感到有些不妙的喊道:“樊大人,还请看在我冒死带回这个情报的份上,为我在圣上面前美言几句啊!”

    樊子盖似是没听见樊子盖的喊声一样,转过身去看起地图来。

    几日后,韦福嗣被押送到了杨广那里,被杨广下令车裂而死。

    樊子盖既然知道了杨玄感的意图,自不会让他的计谋得逞,之后几次率部进攻杨玄感的营垒,使得杨玄感无法去阻击屈突通,屈突通得以率军渡河,在破陵(河阳南岸,洛城东北)驻军。

    ……

    李隐这时也率军离开了荥阳郡,往洛阳赶去。

    之前各路救援洛阳的军队都是各自为战的,并没有人指挥,现在杨广的车驾已到黎阳附近,命令各援军都统一听宇文述的调令,宇文述日前已下令让各路援军在洛阳城外集结。

    当李隐率军走到偃师城附近,下令让全军就地休息的时候,忽然有几个士兵押着一个樵夫打扮的男子走过来。

    这男子三十岁出头,体型高大,像是孔武有力的人。

    “发生了什么事?”李隐感到奇怪的问道。

    当头的士兵答道:“禀郎将,我与几位兄弟巡逻的时候,发现这厮在附近鬼鬼祟祟的窥探我军,怀疑是奸细,便将他捉了过来。”

    李隐看向那男子,“你有什么话要说?”

    那男子道:“我名叫黄君汉,久仰郎将大名,一直想要前来投靠,但苦于没有门路,便没敢贸然拜访,不过现在知道郎将有危险临近,这才特来相告。”

    李隐眼中露过诧异的之色,“你可是原东郡的狱卒黄君汉?”李隐说着,向那些士兵摆了摆手,让他们将黄君汉放开了。

    黄君汉听见李隐似乎认识自己后,大为惊讶,“郎将怎会识得小人?”

    李隐让那几个士兵下去后,笑道:“我曾去过瓦岗寨,与寨主翟公交谈甚欢,知道他是因为你的缘故才得以逃出牢狱的。”

    黄君汉愣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