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59部分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59部分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雁门关内则在热火朝天的拆除居民房屋,用作守卫城池的材料,此时雁门关中的居民只有百来户,倒是省去了许多麻烦。

    “老人家,雁门关中的居民哪里去了?”弯下腰向一个坐在门槛上的老人问道。

    老人道:“有一些搬去其他地方了,有一些在刚刚听说突厥人要来打这里的时候逃走了。”

    其实雁门郡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被李隐迁走了,这老人是李隐情报部门中的人,为了免去一些不必要怀疑,才这样说的。

    苏威不疑有他,立即离开老人,去到了杨广的身边。

    杨广这时心境稍定,向跪在身前的一人道:“你在雁门郡处于什么之位?太守邱行善。鹰扬郎将李隐何在?”

    那人颤颤道:“小……小臣是雁门郡的典……典簿卫昆,鹰扬郎将去飞狐口阻击想要来犯雁门郡的王须拔、魏刀儿了,邱太守与其他官员则在刚刚得知突厥来犯后,逃命去了。”

    杨广脸色难看的哼了一声,“邱行善此等怯懦之人,真是该死,朕定要将他罢免了。”随后,他又脸色稍缓的道:“李隐这几年一直为国四处奔波平叛,朕定重重有赏!”

    “轰!”几声巨响这时忽然响起,原来在准备了半天后,突厥人已造好投石车等攻城器材,开始攻城了!

    苏威建言道:“请陛下到城墙上激励守城的将士!”

    “陛下龙体珍贵,怎能到城墙上冒险?”宇文述立即反驳道。

    杨广却没来由的精神一震,突生豪迈之气,“朕南征北战多年,岂能怕了始毕小儿?众官都随我到城墙上吧!”

    杨广说完,便向城墙走去了,其他原本不敢去的官员,也唯有硬着头皮跟着走去。

    此时的雁门关城头上,已是喊杀震天、血肉横飞,杨广刚才虽然说得豪气,但也不敢靠得太近,由太监马德如等人一起呐喊道:“皇上亲临为大伙鼓劲了!”

    不管怎么说,杨广在众人心中的地位还是别的人无法比的,所以众将士知道杨广也来了城墙后,顿时士气大增,更为奋勇的杀敌了,杨广见此也是感到颇为欣慰,步子也不由的往城墙前靠近了几分。

    “陛下小心!”杨广身后的官员大喊了一声,接着便是“嗖”的一声,一支利箭射了杨广的脚边,离他仅几寸的距离。

    虽没被箭射中,但杨广已是吓得不轻,好一会才回过神来,然后立即双脚发颤的走远了……

    杨广被围雁门关已过去了三天,在这三天的时间里,突厥人数次差点攻占城墙,幸而最后在隋军将士的拼死抢夺下将突厥人重新杀走。

    不过杨广在这三天也是吓得不行,大为恐惧,时常半夜惊醒,抱着赵王杨杲哭泣不止,眼睛都哭肿了。

    这天杨广将众大臣召来议事,众大臣到齐后,还未等杨广开口,深知杨广心中所想的宇文述便率先开口,劝杨广选挑选几千名精锐骑兵突围出去。

    苏威却立即反驳道:“城守则我有余力,轻骑却是突厥之所长,陛下万乘之主,岂宜轻动!”

    樊子盖也反对道:“陛下在危境中侥幸保全,一旦处于狼狈的境地,则追悔莫及!不如坚守城池挫败敌军的锐气,据守在这险关中,征召全国各地兵马前来救援。陛下亲自抚慰士卒,宣布不再征伐辽东,重赏爵位,必定会人人奋勇争先,何愁不能成功!”

    见两大重臣都反对,且都说得不无道理后,杨广打算突围的心思也动摇了,但仍是怀有疑虑。

    内史侍郎萧随后劝道:“突厥之俗,可贺敦可以参与军机,况且义成公主是以皇帝女儿的身份嫁给处夷的,她肯定要依恃大隋为后援。如果派一个使者通知公主,她肯定会有所行动,致使突厥离去。

    另外,将士们的心里,是怕陛下在免除了突厥的祸患后又去征伐高丽,陛下如果明确下诏,宣布赦免高丽的罪过,专事征伐突厥,那么大家心中安定,就会人自为战了。”

    萧是萧皇后之弟,南朝时梁明帝萧岿的第七子。

    杨广与萧皇后的感情甚深,可以说是后宫独宠萧皇后一人,所以对萧皇后这个弟弟,也是向来十分看重,所以这时听他这样说后,心中已是赞同了七八分。

    虞世基身体较为肥胖,不善骑马,要是杨广选择突围离开雁门关,那他肯定是死路一条,所以也力劝杨广留在雁门关,重重悬赏守城将士,并下诏停止征伐辽东的兵役。

    杨广见此,只好都采纳了众臣的那些意见。

    随后,两千余精骑自雁门关突围而出,这两千精骑的目的,是护送几十名怀揣重要信件的人,有的目的是去北方草原找义成公主,有的则是向各地方郡县求援,两千精骑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还是将大部分使者送出了重围。

    杨广又依苏威等人的建言,再次亲自巡视军队,对将士们道:“你们当努力打击敌军,如果这次能够保全的话,凡是参加战斗的人都不愁没有富贵,我一定不会让官吏耍弄刀笔吞没你们的功劳!”

第117章 雁门被围(下)

    杨广又下诏道:“守城有功的人,没有官职的直接授予六品官职,赏赐物品百段;已有官职的人,级别和赏赐依次增长。”

    这个奖赏不可谓不丰厚,无论是对普通士兵,还是将官,都极具诱惑力,在加上杨广派出慰问将士的使者络绎不绝,于是守关的将士都踊跃杀敌,昼夜抗击突厥人,虽面对四十万突厥大军的攻击,每天的伤亡都十分很重,但仍是顽强的坚守了下来。

    得到杨广招募天下之士救援雁门的诏令后,隋朝各郡守县令都竞相应召赴难,有的是一心想要解救雁门之围。

    有的人则是别有用心,早有异志的豪强官吏们,以前都在偷偷摸摸的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现在则竞相以救援雁门关为借口,光明正大的招兵买马。

    这对隋朝的统治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杨广三征高丽,严重破坏了自耕农经济,使得百姓无以为生,流离失所,所以各地叛乱迭起;杨玄感之乱,虽只维持两个月,但动摇了门阀高官的心,达官贵族开始反隋;杨广雁门关被围,使得众多怀有异心的人,名正言顺的拥有了较为强大的军事实力。经过这三件大事的影响,此时的隋朝,就像是一座白蚁丛生的老房子,随时都有可能轰然倒塌。

    九月初一,雁门关被围已过去了十多天。

    此时,井陉关的一个院落中,婴儿的啼哭声阵阵传来,原来是李隐刚才在逗儿子小虎儿,逗着逗着小虎儿竟大哭起来,任他怎么哄都没有,最后只好将儿子交回给了采莲。

    采莲接过小虎儿后,抱住轻轻的摇了几下,小虎儿便不哭了,慢慢的合上了眼睛。采莲向李隐笑道:“小虎儿是想睡觉了。”

    李隐恍然,怪不得这小家伙突然的就大哭起来……

    翌日,李隐带了八千将士离开了井陉关,西行出井陉,然后屯兵盂县,以前他每次出兵带的人都不超过五千,现在有了杨广的诏令,便能明目张胆逾制,带多了三千人。

    此时,四方应援之兵已慢慢向雁门关汇聚,右屯卫将军云定兴、山西、河东抚慰使李渊等人都带兵到了雁门附近,各方兵力加起来有数万,但谁都不敢再继续前进,只是在附近虚张声势。

    毕竟前面可是有着四十多万凶猛的突厥人,几万人冲过去跟送死也没什么区别。

    其中,云定兴部在白天将旌旗展开,几十里连绵不断,夜里则金鼓相闻,向以此吓唬突厥人,听说这是李世民的计策,李世民现在应幕成了云定兴的手下。

    李隐当然也不会去与突厥人拼命,他每天就在盂县县衙好吃好睡,只是让部下不时的到前线吼上几嗓子,也算是声援雁门关了。

    雁门关中杨广的处境看似十分凶险,但李隐对此并不怎么担心,因为他知道杨广的最后的归宿之地另有他地。

    此时整个隋朝最为兴奋的人,应该是齐王杨了,他那天找了个借口离开大部队后,一直跑到了汾阳县,最近还入住了汾阳宫,在他看来,自己老爹杨广这次看来是十死无生了,而杨广又没立太子,那他这个最年长的儿子,肯定是最有资格继位登基了。

    杨感到可恨的是因苏威的阻拦,使得他现在手下仅有几千,不够威慑力,云定兴、李渊等人都不怎么理会他。

    “等我坐上龙椅了,定要让你们好看!”杨心中恨意满满的道……

    时间又过去了十几日,此时的雁门关中,众人脸上都是愁容惨淡,自从八月十三日雁门关被围以来,隋军将士八万将士已在突厥四十万大军的围攻下,坚守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一开始的八万人现在仅剩万余人,而突厥人依旧不知道几时才退兵,雁门关这时随时都有可能被攻破,究竟还能坚持多久,谁的心里都没有底。

    “苏威误我!要是早早突围,尚有一线生机,好过担惊受怕月余,最后还是要死于贼手!”杨广这时已几近奔溃的大声嘶道,众声听后,都是沉默无言。

    虞世基心中一阵琢磨,眼看着这雁门关是守不住了,他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以保存性命,比如,是否应该向始毕可汗投诚,为他打开雁门关的城门?

    与虞世基怀有同样心思的人一点都不少,人为了苟活性命,有时候可是什么事情都是做得出的。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个小太监匆匆忙忙的走了进来,并边走边喊道:“天佑陛下,天佑陛下啊!”

    杨广拔出长剑,一脸寒气的指着小太监道:“你吵吵闹闹的做什么?”

    小太监下得连忙跪倒,“陛……陛下,突……突厥人……突厥人……”

    “突厥人攻入雁门关了?”杨广说着,便要逃离此地。

    小太监连忙道:“不是,是突厥人撤兵了!”

    杨广听后,手中的长剑“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突厥人确实是退兵了。

    突厥人行军从没来都是没有后续补给的,除了随身携带一些干粮外,再无其他食物。苦战雁门月余,干粮早已吃完,四处扫荡掠夺所得的粮食,随着隋朝援军的增多,而日益变少。

    所以打到最后的时候,有些部队都要开始杀马充饥了。

    对此,始毕可汗手下那些首领、酋长自然是颇有怨言了,他们率领部落的勇士南下,是为了在杀死杨广后,继续去抢夺物质的,但这雁门关易守难攻,里面的士兵又拼死抵抗,使得死伤无数勇士后,仍是一无所获。

    再加上此时眼看着已到九月中旬,冬季将到,众人的心中都是打起了退堂鼓,不想再耗在这里。

    不过始毕可汗威望很高,而且心狠手辣,所以谁也不敢向他提议退兵。

    但就在这时,突厥可贺敦的一封急信从北方传来,让突厥众首领有了勇气向始毕提出撤退。

    义成公主派人送来的信只有四个字:“北边有急!”

    至于是什么“急”,她却一点没说,但突厥众首领、酋长对此并怎么不关心,他们只要有了借口就行,于是都纷纷向始毕可汗请求撤退。

    始毕虽心有不甘,但面对这样的情形,也唯有下令撤兵,返回草原。

第118章 江淮二雄

    九月,十五日,突厥人撤兵,雁门关被围之危解除,杨广下令让来援众军追击突厥军,自己则带着百官与万余残兵,快速的离开了这个梦魇般的地方。

    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当然少不了李隐,他与八千士兵在盂县呐喊助威半月,在接到突厥人撤退的消息后,立即出击,追杀落后的突厥人,斩获颇丰。

    十八日,杨广返回太原郡汾阳宫。

    苏威立即对杨广道:“如今盗贼不息,士卒疲惫,希望陛下速返西京长安,巩固大隋的根本之地的长久之计。”

    杨广听后,神情默然的点了点头,苏威以为他这时同意的意思,心中不由的大喜。

    宇文述却道:“跟从车驾的官员家属大都还在东都,即使要到长安,也得先会洛阳啊,不如到了洛阳后,在从潼关进入关中。”

    杨广听后,立即采纳了宇文述的建议,苏威心中咯噔了一下,担忧杨广到了洛阳后,便不会再去长安了。

    雁门关被围解除后,杨广首先要处理的事情,便是封赏问题。他们之所以能坚守到突厥人退兵,很大的原因是杨广许下了丰厚的奖赏,所以全军将士,人人卖命,虽然战死了数万人,但存活下来的人可都在眼巴巴的等着封赏呢!

    不过杨广这时却不想兑现当初许下的承诺了。

    杨广那时在雁门关说的承诺是:凡是守城有功的人,没有官职的直接授予六品官职,赏赐物品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