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68部分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68部分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隐道:“既然如此,李郡丞可有让天下的百姓重新恢复原本的生活的办法?”

    李靖沉思良久,最终摇了摇头,“办法虽多,但似乎都想行不通,李郎将难道有什么办法?”

    李隐站了起来,“有,为今之计,只有起兵造反,重建一个全新的王朝,才能让天下百姓重新过上好日子!”

第135章 蒲山公营

    李靖听了李隐之言后,沉默不语许久。

    过了一会,李隐看着李靖叹道:“李郡丞,前路多有盗匪,何必冒险前行?不如随我到雁门关如何?”

    李靖起身盯着李隐道:“若是你李家起兵,这天下要多久才能恢复太平?”

    李隐豪气的道:“不出十年,我李家定会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李靖神色一阵毅然,“既然这样,我愿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天下万民早日安定!”

    李隐顿时大喜,能得李靖这位军神的相助,无疑胜过得到千军万马,李家的起事,胜算又增加了几分。

    ……

    江都郡,江都城。

    隋朝各地现在都是烽火连天,但江都却是一片歌舞升平,让人有重新回到十几二十年前开皇盛世之时的错觉。

    这时的江都行宫中,宫中舞女翩翩起舞,摇曳生姿,杨广与众大臣则在一片端坐欣赏,不时的评头论足几句,也是根本看不出此时已是乱世。

    坐在一旁的大臣有虞世基、裴蕴等杨广身边的老人,也有王世充、宇文化及等朝廷新贵。

    宇文化及之父、许国公宇文述,已在去年的十月初六去世了。

    宇文化及曾在东宫侍奉过杨广,杨广对他宠信亲昵,所以杨广即位后,便任命宇文化及为太仆少卿。

    杨广大业十年征辽结束、在长安拜祭万三皇五帝后,曾到榆林郡巡视过几天,在那里发现了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违犯禁令与突厥人做买卖,杨广发怒,要杀掉他们,已经把他们的衣服剥下来头发披散开,但最后还是念及宇文述的功劳,才将他们释放了,将他们赐给宇文述为奴仆。

    宇文述去世后,杨广便让宇文化及继承了宇文述的爵位,并任命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对宇文家的恩宠丝毫不减,所以宇文化及这时才有资格出现在杨广的身边。

    至于王世充,他这时已从江都郡丞升任江都通守了。

    杨广到了江都后,凡江、淮各郡官员谒见的,杨广专问进献礼品的多少。礼多则越级升迁郡丞、县守,礼少的则恣肆地黜免官职。

    王世充那时便进献了珍贵的铜镜屏风,于是升为通守;历阳郡丞赵元楷进献珍奇美味,升为江都郡丞。

    因此郡县官吏竞相对百姓肆意盘剥,以充实进献之物。百姓外受盗贼的抢掠,内受郡县官吏课贼的逼迫,生计无着,加上饥馑无食,百姓开始采剥树皮、树叶充饥,有的人将稻草杆捣成碎末为食,有的煮观音土吃……

    而官府仓库中的粮食还是充裕如初,官吏们畏惧刑法,不敢取粮救济饥民。王世充还秘密为杨广挑选江淮民间的美女来进献,因此更加得到杨广的宠信。

    而且在杨广的心中,王世充也是他目前能够信任的官员中,最能打仗的,就在今年正月,曾被张须陀多次击败过的卢明月,在得知张须陀战死后,立即率部转掠河南,到达淮北的时候,拥有的部众号称四十万,并自称无上王,还扬言要去江都活捉杨广。

    杨广惊惧,命令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兵讨伐卢明月,王世充在南阳与卢明月交战,大破卢明月军,并斩杀了不可一世的卢明月,大胜而归。

    至此,杨广对王世充愈发看重,王世充也因此成为了当今的天子红人。

    这时,大太监马德如道:“陛下,太常丞元善达从东都前来求见。”

    杨广皱眉道:“他来做什么,让他进来吧!”

    马德如向一个小太监点了点头,那个小太监很快将太常丞元善达从外面领了进来,这个元善达是冒着很大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才来到江都的,所以显得异常的狼狈。

    元善达向杨广行过大礼后道:“李密拥众百万,包围进逼东都,占据了洛口仓,东都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越王派臣来请陛下迅速返回东都,李密的乌合之众必然会溃散,否则东都一定会陷落。”

    元善达说着就欷呜咽哭泣元善达起来,杨广也为之改容。

    说的一点不假,这时的东都洛阳,形势却是已十分严峻。

    自从大海寺之战后,翟让因为李密在这一战中的功劳,开始让李密建立他自己的营署,单独统领他的部众,号“蒲山公营”。

    李密不同其他叛军,他管理部众纪律严明,自己又衣着简朴,每有缴获,必全部分给部下,因此蒲山公营中的将士无不为他效力,成为瓦岗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劲旅。

    瓦岗军在攻占荥阳郡后,下一个目标便是占领隋朝的第一大粮仓洛口仓,只要将洛口仓占领了,那么瓦岗军即使有几十万人,也将不再用为粮食发愁。

    李密于是劝说翟让道:“现在东都空虚,军队平时又都没有训练,越王杨侗年幼,留守的诸位官员政令不一,士民离心。段达、元文都愚昧而无谋略,以我来看,他们不是将军的对手。要是将军能用我的计策,天下可以挥手而定。”

    翟让这时几乎对李密是言听计从,所以便答应了。

    于是李密派遣他的党羽裴叔方去侦探东都的虚实,留守东都的官员觉察到了这一情况,开始作防卫的准备,并且让太常丞元善达驰马送奏表去江都报告杨广。

    李密对翟让道:“事势如此,不可不发。兵法云:‘先则制于己,后则制于人。’如今百姓饥馑,洛口仓却有很多积存的粮食,离东都有百余里,将军要是亲率大军,轻装掩袭,他们因路远无法救援,事先又无防备,洛口仓取之如拾遗,等对方知道消息,我们已经得手了。到时我们发放粮食以赈济贫苦的百姓,远近之人谁不归附我们呢?

    到那个时候,百万之众,一朝可得,枕威养锐,以逸待劳,纵然东都派军队来,我们也有防备了。然后我们就传布檄文号召四方响应,引用豪杰贤士,听取他们的谋略,挑选骁勇强悍之将才,授以兵权,推翻隋朝,颁布将军的政令,岂不盛哉!”

第136章 李密乱中原

    翟让听了李密的建议后,自是不会反驳李密的,不过翟让对于自己能有现在的成就,已是极为满足,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享受现在的一切富贵尊荣,并不想再冒什么险。

    于是翟让向李密道:“你之言都是英雄的韬略,不是我所能承担的,我只是听命于你,尽力办事,请你先行进发,我作殿后。”

    大业十三年二月十四日,李密率领精兵七千人出阳城北,越过方山,从罗口袭击并攻破了洛口仓,打开粮仓听任百姓取粮,取粮的老弱妇孺,在路上接连不断,瓦岗军由此得众二十万,天下震动。

    越王杨侗派遣虎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率领步兵骑兵两万五千人去讨伐李密。

    当时东都人都以为李密是饥饿的抢米盗贼,只是一伙乌合之众,容易击破,都争相来应募,国子、太学、四门三馆的学士以及贵胄勋戚都来从军,官军器械完备整齐,衣服鲜明华美,旌旗钲鼓极为壮观。

    刘长恭等人率兵在前,让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军率所部自汜水进入洛口仓以掩杀李密军后部,约好十一日在洛口仓城南面会合。

    李密、翟让完全了解他们的意图。东都的官军先到,士兵们还没吃早饭,刘长恭等人就驱赶他们渡过洛水,在石子河西列阵,阵南北长十余里。

    李密、翟让挑选骁勇强壮之士分作十队,令其中的四队埋伏在横岭下等待裴仁基,其余的六队在石子河以东列阵。

    刘长恭等人见李密的军队人少,就很轻视他们。翟让先率兵与隋军交战,交战不利,李密即率所部横冲隋军,隋兵饥饿疲惫,于是被打得大败。刘长恭等人脱掉衣服潜逃才得以幸免逃回东都,隋军士卒死伤十之五六。

    由于此次战败,涉及的贵胄勋戚太多,所以越王杨侗赦免了刘长恭等人的罪过,并派人慰问安抚了他们。

    李密将隋军的辎重、器械、铠甲全部缴获,因而威名大振。于是翟让推举李密为瓦岗军之主,给李密上尊号为魏公。

    二月十九日,李密设坛场,继位为魏公,称元年,大赦天下。李密向下颁发的公文书信等,署名为行军元帅府。魏公府设置三司、六卫,元帅府设置长史以下的官属。

    李密授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东郡公府也设置长史以下的官属,数目比元帅府减少一半。任命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绩为右武候大将军,各自统领自己的部队。房彦藻被任命为元帅左长史,东郡人邴元真为右长史,杨德方为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祖君彦为记室,其余的人封爵拜官各有等次。

    于是赵、魏之地以南,江、淮以北地区的群盗莫不响应。

    河北的孟让、郝孝德、王德仁以及济阴人房献伯,长平人李士才,淮阳人魏六儿、李德谦,谯郡人张迁,魏郡人李文相,谯郡的黑社、白社,济北人张青特,上洛人周比洮、胡驴贼等都归附李密。

    李密对他们全部封官授爵,让他们各自统领本部人马,设置百营簿来总管他们。前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如流水一般,李密的部众达几十万人。

    于是李密命令护军田茂广修筑洛口城,方圆四十里,李密住在城内。他派房彦藻率兵向东攻占城池,取下安陆、汝南、淮安、济阳,河南等郡县大多为李密所攻取,短短不过数月的时间,李密竟一跃之下,成为了此时天下实力最强的叛军首领。

    太常丞元善达在李密刚开始刺探东都情报的时候,就开始出使江都,一路南下,几乎是没刚到一个地方不久,那个地方不久便为李密所有,可谓是数次历经生死,所以在到了江都、见到杨广并向一个诉说了越王杨侗之后,才忍不住哭泣起来。

    虞世基进言道:“越王年轻,这些人诳骗他,要是贼兵像他所说的那样势大,元善达他自己又怎么能安全的来到江都这里呢?”

    杨广听后勃然大怒,骂道:“元善达这个小人,竟敢在朝廷上侮辱我!”

    于是杨广派元善达经过贼人境地,到东阳去催运粮食,元善达在运粮的路途中,毫不意外的被群盗杀死了。此后人人都不再开口,不敢向杨广报告贼情。

    虞世基长得相貌深沉稳重,说话大都迎合杨广的心意,特别受到杨广的宠幸,自从宇文述死后,朝中大臣便无人能与他相比。

    虞世基的亲朋党羽凭借他的势力,卖官买狱,贿赂公行,其家门庭若市,因此朝野上下许多人都对虞世基极为痛恨怨愤。

    当然,也有更多的人为了能升官发财,而阿附虞世基的,这些人中的杰出代表便是内史舍人封德彝。

    因为虞世基不熟悉为官的要务,封德彝就秘密地替他筹划,比如如何传布实施皇帝的诏命,如何迎逢顺从杨广的心意,群臣的表奏有偏离违背皇帝旨意的,都屏弃不上报;审理案件、实施刑法,大多引用严峻苛细的条文,刻意诋毁;凡是论功行赏,则极力抑制贬低。

    有了封德彝的相助,虞世基日益得到杨广的宠信,而隋朝江山也日益弛废崩坏,却一点有效的处理措施都没有。

    虞世基还时常向江都通守王世充索要贿赂,王世充虽每次都大方的答应了,但心中却愤愤不平,而他这时在得知中原的情况后,心中顿时就有了别的想法。

    东都洛阳,有民百万,士兵现在也还有二十余万,各种财物无数,在王世充看来就是个宝藏一般的所在,他王世充要是能从现在处处受到掣肘的江都调到洛阳,那真是天大的美事。

    至于声势浩大的李密叛军,却不怎么担心,他现在手里有数万随他征战多年的江淮劲旅,足以让他在这个乱世中自保有余。

    打定主意后,王世充开始极力结交虞世基,希望能通过虞世基,让杨广能够派他去镇守洛阳……

第137章 家书传建成

    大业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河东郡安邑县。

    安邑县是战国时魏国称霸于诸侯之时的都城,物产丰富,其中,安邑食盐更是几乎支撑了整个河东道的食盐来源。安邑县西南几百里处,即为关中的门户潼关。

    这时,李家在安邑县的别宅中,李建成正在灯下看着一封来自太原的家书,家书看到最后,李建成的手不由的颤抖了一下,眼神中有几分恐惧,但更多的,却是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