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75部分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75部分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之所以这么自信的渡河前去招降孙华,并非是胆子有多大,只是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孙华只在接到李渊的一封书信的情况下,便孤身渡河前来归降,他李隐作为李渊之子亲自前去招降,还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吗?

    所以李隐此行看似凶险之极,其实就是去郊游了一番,然后白白捡了个天大的功劳回来,中间最危险的地方,只是在龙门渡黄河的时候,水流太过湍急,孤舟随时都似乎有沉没的可能……

    李渊拉着孙华的手和他坐在一起,慰劳奖赏他,封他为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任冯翊太守之职。孙华部众有功的人,让孙华依次授予官职,赏赐的物品非常丰厚。

    李渊让孙华先行渡河,随即派遣左统军王长谐、李隐帐下大将刘弘基以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金紫光禄大夫史大柰(既李渊起兵后来投靠的西突厥人阿史呐大奈),率领步骑兵六千人从粱山渡河,在冯翊郡扎营以等待大军的到来,同时任命任为招慰大使,去劝降韩城,不久,韩城归降。

    王长谐、刘弘基等人渡河前,李渊对他们道:“屈突通精兵不少,与我军相隔仅五十余里,但不敢来战,足以证明屈突通的部下已经不为他效命了。但是屈突通害怕上边怪罪,又不敢不出战。若他亲自率军过河进攻你们,那我就进攻河东,河东肯定守不住。若是屈突通全军守城,那你们就拆毁河上的桥梁。这样前面扼住他的咽喉,后面攻击他的后背,他不逃走必定被我们擒获!”

    李渊这招双面夹击屈突通之计,是刘文静向他献出的,却是为此时对付屈突通的唯一良策,故而被李渊采纳了,王长谐、刘弘基等人领命而去。

    屈突通也知道如果让刘文静之计得逞的话,那么他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于是在王长谐、刘弘基等人渡过黄河后,派遣虎牙郎将桑显和率领几千名骁果乘夜袭击王长谐等人的营地。

    王长谐等交战不利,紧要关头,孙华、史大柰用游骑从后面袭击桑显和,大败桑显和。

    桑显和脱身逃回城里,并毁掉黄河桥梁。七月,初八,冯翊太守萧造向李渊投降。

    初十,李渊统帅各军包围河东郡郡治,屈突通闭城拒守,由于屈突通守城得当,李渊军试探性了攻了几次城后,伤亡较大,于是李渊只好下令围而不攻。

    裴寂这时又号召将佐们推戴李渊为太尉,增设官属,李渊接受了这个建议,升任太尉。

第150章 地盘抢夺

    这时,河东郡虽未攻下,关中之地的豪杰来投奔李渊的,每天数以千计。

    李隐、李世民都齐齐劝李渊率兵向西渡河,直取长安,但李渊仍有些犹豫不决。

    裴寂道:“屈突通拥有大批军队,凭借着坚固的城池,我们若舍弃他而去,要是进攻长安而不能攻克,后退就会遇到河东方面的追击,腹背受敌,这是危险的策略。不如先攻下河东,然后挥师西上。长安是依恃屈突通为后援的,屈突通被打败,长安也必定被攻破。”

    李隐立即反驳道:“不然!兵贵神速,我们乘着屡战屡胜的军威,安抚归顺的众军,大张旗鼓地西进,长安的人就会望风而震惊骇惧,智不及谋,勇不及断,取之若震动树上的枯叶一样容易。

    我们要是滞留,自己将自己耽误在坚城之下,他们则有时间加强防备以对待我们。而我们白白浪费了时间,众心离沮,则大事去矣。况且关中蜂起之将,心未归附,不能不早些将他们招抚来。屈突通是仅能自守之敌,不足为虑。”

    李隐许多劝李渊的话,都是宋正本、李靖与他一起推敲说来的,所以每次才能有矢放的,切中要害。

    李渊思考一番后,采取了个中庸之策,留下一部分将领军队继续包围河东郡治,自己则率领大军西渡黄河入关中。

    七月十二日,李渊统帅各军渡河,正式进入了关中地区。

    李渊为为陇西李氏的门阀之主,又曾在大业九年时为弘化郡太守,节度关右十三郡,所以在关中之地颇有名望,故而他此时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入关中后,关中各郡县皆纷纷降附,你推我涌,似是恐迟了别人一步。

    就在李渊父子攻略关中之时,其他各地的叛军也忙着消除异己,抢夺地盘。

    窦建德在今年正月于河间郡乐寿自立为长乐王后,便开始分兵攻占河北各郡,信都郡、平原郡、赵郡等纷纷都为其所有,但清河郡因为有善战的杨善会为通守,故而没被窦建德所占。

    杨善会还时常主动率兵与窦建德军交战,所以窦建德欲称霸河北,就必须解决掉杨善会。

    大业十三年三月,窦建德率大军十二万包围了清河城,并对清河城猛攻不止,杨善会只带着八千人,硬是死死的守了清河城一个半月,但无奈最后外无援军,内无粮食,山穷水尽之下,清河城还是被窦建德给攻破了。

    四月十六日,窦建德包围太守府,写信想招降杨善会,但信刚些好,还没来得及送出去,太守府便燃起了熊熊大火,杨善会竟**而亡,窦建德对此大为惋惜,随即攻占了清河全郡之地,名声更响了。

    七月,杨广派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领江、淮的精兵,将军王隆率领邛都夷部的黄蛮,河北讨捕大使太常少卿韦霁,河南讨捕大使虎牙郎将王辩等人各自率领辖下的军队一同赶赴东都,协同讨伐李密,杨广随即又下诏命左御卫大将军、渔阳留守薛世雄率领燕地的精兵三万讨伐李密。

    杨广命令王世充等将领都受薛世雄指挥,所遇见的盗贼,可以随便诛杀。

    薛世雄走到河间郡,在七里井驻军,看情形似乎是有意顺路剿灭窦建德军。窦建德的部众惊惶恐惧,从占领的各城池中撤出向南逃走,声称要返回豆子岗、高鸡泊。

    因为薛世雄自北周之时,就开始四处征战,声明在外,杨广前两次征高丽虽是以失败收场,但薛世雄都战功不俗,所以窦建德的部将才如此惧怕薛世雄。

    薛世雄见窦建德军不时有人溃逃,也知道他们是惧怕自己,感到颇为得意,遂不再提防窦建德军。

    窦建德在不久前好不容易才击败杨善会,取得了现今的权势威望,自是不愿坐以待毙,打算主动袭击薛世雄军。

    窦建德驻地距薛世雄的军营有一百四十里,建德率领敢死队二百八十人先行,命令其余的人随即陆续出发,并与士兵约好:“夜里到达薛营就进攻他们,若到达时天已经放明,就投降。”

    窦建德率军走到距薛营不到一里的地方,天就要亮了,窦建德惶惑,心道看来自己这注定是要败亡于薛世雄之手,称霸河北,逐鹿中原终究是水中之月罢了

    于是窦建德召集众将,打算和众人商议投降之事。

    但是恰好在这时,天忽然突降大雾,人相隔咫都无法辨认,窦建德高兴地道:“这真乃天助我也!”于是率军突入薛营袭击他们。

    由于大雾,薛世雄军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大为恐慌,导致兵营大乱,兵卒互相践踏,死伤大半,剩余的都翻越栅栏逃走,薛世雄无法制止,只和左右几十名骑兵逃回渔阳。之后,薛世雄对此惭愧忧愤,不久发病去世。窦建德就重新占领了河间郡。

    这一战之后,窦建德的名望大增,河北再没有能够抵御窦建德攻城略地的隋朝将领,河北之地的也多为窦建德所有。

    江淮。

    杨广派右御卫将军陈棱讨伐杜伏威,杜伏威率部众抗击官军。陈棱得知杜伏威军缺粮,便紧壁营垒,不出来交战,打算拖到杜伏威粮食尽。

    杜伏威一时无没有对策,养子王雄诞献策道:“陈棱为人高傲易怒,如果对他行激将之法,他定忍不住出营来战。”

    杜伏威采纳了王雄诞的计策,让人送给陈棱一套妇人的衣服,并称陈棱为“陈姥”。

    陈棱显然并没有司马懿一般的忍耐,受此侮辱后果然大怒,率军出战,杜伏威率军奋力攻击,大破官军,陈棱仅只身逃脱。

    杜伏威乘胜攻破了高邮,率兵占据了历阳,自称总管,任命辅公佑为长史,分派各位将领攻取江都郡所属各县,大军所到之处,城池都被攻破,江淮地区的小盗争相归附杜伏威。

    杜伏威常常挑选敢死之士五千人,称之为“上募”,对这支队伍极为宠信,待遇优厚。凡有战斗,就命令“上募”先进行攻击,战罢审查将士,凡背上有伤的就处死,认为他背部被击伤是后退的缘故。

第151章 巾帼不让须眉

    杜伏威凡所缴获的军资财物,都用来赏赐军队,将士有战死的,杜伏威就用死者的妾殉葬。因此杜伏威的军队人自为他战,所向无敌,大扬了江淮劲旅之名。

    李密又统帅部众向东都进军,七月十七日,与隋军在平乐园大战。

    李密左边部署骑兵,右边部署步兵,中间摆列强弩,敲响千面战鼓壮大声势以冲击隋军,东都兵大败,李密再次夺取了回洛仓,并大规模修筑营壕以逼近东都。

    段达等率七万隋军抗击李密,二十一日,两军在回洛仓的北面交战,隋军大败退走。

    二十日,李密让祖君彦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炀帝的十大罪状,且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注:此为成语“罄竹难书”的出处。)

    东都城内缺粮,但是布帛堆积如山,以至于用绢作汲水的绳子,用布烧火煮饭。

    越王杨侗派五千士兵驻扎在丰都市,五千兵驻扎在上春门,五千兵驻扎在北邙山,分为九营,首尾相应,以防备李密的袭击,但回洛仓如果不能夺重新夺回,洛阳迟早要被李密攻陷。

    就在洛阳陷入生死困境之时,王世充、韦霁、王辩以及河内通守孟善谊、河阳都尉独孤武都各自率领所部军队汇集东都,只有王隆过了期限还没到。

    二十四日,越王杨侗派虎贲郎将刘长恭等将领统领留守的军队,庞玉等统领偃师的军队,与王世充等人合在一起有十余万人,在洛口攻击李密。

    隋军与李密军队隔着洛水相互防卫,由于薛世雄在河北被窦建德击败的消息传来,杨广便下诏命令各军都受王世充的指挥,王世充就这样一下子由一个地方官吏,一跃成为了天下举足轻重的人物。

    李渊军自从渡河入了关中之后,便像是玩游戏的时候,一下子由困难模式调到了简单模式一般,无论是盗匪或是隋朝官吏,都纷纷归降,入关数日以来,李渊军一仗未打,地盘却不断扩张。

    七月十三日冯翊郡的朝邑县法曹、武功人靳孝谟献蒲津、中两座城池归降李渊。京兆郡的华阴县令李孝常,更是直接献了关中的最大粮仓永丰仓来归降李渊,并去接应冯翊郡李渊诸军,直接解决了李渊军的后勤问题,京兆郡的各县也大多派遣使者请求归降。

    十六日,李渊率军到达朝邑县,入住杨广在此的行宫长春宫,李渊正妻的族兄窦轨带着招募而来的数千人前来长春宫投奔李渊,李渊非常高兴,与之降席握手,语及平生,并任命窦轨为慰抚使。

    十八日,李渊派遣世子李建成、司马刘文静率领王长谐等诸军几万人屯驻在永丰仓,监视潼关,以防备河东屈突通、东都之兵,慰抚使窦轨等人受李建成的指挥。

    李渊又命敦煌公李世民率领刘弘基等诸军几万人进攻渭水以南,慰抚使殷开山等人受李世民的指挥,再命灵武公李隐率本部人马攻略渭北地区,右统军王君廓等受李隐节制。

    李渊派李隐与李世民攻略渭水南北地区,是为了剪除长安的外援,孤立长安,最终才合围长安。

    刘弘基本是李隐的部将,但因其父为李渊旧交,自身又有大才,所以十分受李渊的看重,自从先行渡黄河入关后,李渊便时常命刘弘基单独统军作战。

    李隐对此并没有丝毫的怨言,刘弘基跟随他多年,李隐深知其人是不会背叛自己的,李渊既能重用刘弘基,也是在扩充了李隐的羽翼,李隐自然不会反对。

    李隐将要率军出发攻略渭北之时,冠氏县长于志宁、安养县尉颜师古和长孙无忌在长春宫谒见李渊。

    于志宁是于宣敏的侄子,颜师古是颜之推的孙子,他们都因文才知名,长孙无忌更有才干谋略。李渊对他们都以礼相待并任用他们。他任命于志宁为记室,颜师古为朝散大夫,长孙无忌为渭北行军典签,让他随李隐出征渭北。

    七月二十日,李隐和李世民率军出发攻略渭水南北的日子,李渊亲自在长春宫为两人送别壮行。

    三军誓师后,正要出发离营,忽有探马来报,长春宫西面出现了大批军队,敌我不明,声势浩大只怕不下十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