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枭士 >

第684部分

寒门枭士-第684部分

小说: 寒门枭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李延庆的官职中并没有涉及河东路,但大家都是明白人,河东路实际上还是在李延庆的控制之下,之前李延庆召开进攻西夏动员聚会,张浚最后也是出席的,虽然攻打西夏和他没有关系,但他还是需要表个态度。

    “贤弟,这次摄政王召集我们商议重大行动,难道真是为了攻打金国?”

    刘光世心中有些忐忑,主要源于他在宫廷政变中的站队,他虽然最后没有过长江,但他响应了太上皇赵佶的号召,和韩世忠的态度完全相反,如果不是李延庆派船封锁长江,他很可能就杀过长江了。

    虽然最后李延庆并没有清算他,但会不会秋后再算帐呢?

    刘光世还担心一件事,那是一件不为人知的隐秘,当年李延庆第一次参加西夏战役,出任种师道帐下参军,曾奉命去边境查看战备情况,却险些遭到西夏骑兵的猎杀。

    那次行动就是高俅指示,由他父亲刘延庆一手策划,目的是想挤掉种师道,虽然做得很隐秘,事情也过了很多年,但刘光世心中始终有根刺,他知道李延庆是知道真相的,只是在权力博弈中保持沉默罢了。

    刘光世很担心自己会成为李延庆开刀的第一人,他本想不来,但又不敢,所以这几天他心中极为纠结。

    张浚喝了杯酒笑道:“摄政王殿下召集各路都统进京,并不一定是要对金国宣战,也有可能涉及军制改革,我从朝廷得到一个消息,知政堂强烈要求在各军派驻监军,由御史台负责此事。”

    刘光世沉吟一下道:“派驻监军不是不可以,反正也是传统,可就怕杯酒释兵权啊!”

    “那倒不会,我很了解李延庆,只要你别做出过份的事情,认真执行他的军令,听从朝廷安排,一般是不会轻易剥夺大将的军权,如果刘兄真担心这件事,我倒有个建议。”

    “什么建议?”

    “我建议刘兄把妻儿放在京城,这样李延庆就不会轻易拿你开刀了。”

    “你是说人质?”

    张浚缓缓点头,“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今年李延庆会赏赐我们每人一座官宅,就看我们是否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了。”

    。。。。。。。。。。

    就在刘光世请张浚喝酒的同时,在庆丰楼,也就是原来的矾楼内,李延庆也置备了一桌酒席,请岳飞、王贵和牛皋喝酒。

    李延庆歉然道:“今天应该设家宴款待三位,只是妻儿刚到京城,家里很乱,只好在外面请客了。”

    岳飞刚刚平定了钟相、杨幺之乱,今天下午才抵达京城述职,他显得有些疲惫,一贯的沉默寡言,只是笑了笑,对李延庆的招待表示感谢。

    王贵从小就是活跃份子,至今不改,他端起酒杯笑道:“今天下午和老牛去看宅,结果发现临安的宅子贵得吓死人,五亩的宅子开价十万贯,比当年东京汴梁还贵,我的小心肝吓得现在还乱跳呢!”

    李延庆呵呵一笑,“房价贵主要是物价上涨,现在银价是一比五,当年才是千文一两银子,你用银子买,就会发现其实比当年的东京便宜。”

    牛皋也道:“还有物价上涨,我想请两个丫鬟伺候老娘,当年一个月也就一贯钱,现在要三贯钱才请得起。”

    岳飞喝了口酒苦笑道:“两几年官家同意我们自筹钱粮招兵,但根本就不现实,一名士兵一个月的军俸就要八贯钱,招募一万人,光军俸一个月就要八万贯,还要管吃住开支,还要盔甲兵器,养一万士兵一个月就要十几万贯钱,我们去哪里筹措钱粮?”

    “朝廷当时没有从地方税赋中补贴你们?”李延庆问道。

    岳飞摇摇头,“那是因为京兆军一直在作战,所以才把三川的税赋给你们充军费,中原军队就没这个运气,已经和金国签署了停战协议,朝廷肯养我现在手下的军队就已经不错了,怎么可能再把地方税赋给我,连经商权都没给。”

    “那后来呢?”李延庆又问道。

    岳飞叹口气,“后来我们意识到,朝廷是想削减我们的军俸开支,让我们自己解决差额不足,我们便集体和朝廷协商,官家最终答应给足我们目前军俸,我们放弃自募军队。”

    李延庆没有多说,他心里明白,这是朝廷又后悔让地方大将自筹军费,所以削减现有军费,逼大家主动放弃自筹军费的权力。

    李延庆又笑着问王贵道:“你家不是在京城买不少土地,怎么又想买宅?”

    王贵指指牛皋,“是老牛想买,他娘子是江南人,在京兆住不惯,看见我妻儿搬回京城了,他们也想搬回京城。”

    牛皋的脸胀得通红,连忙道:“京城的房宅太贵了,实在买不起,要不就租一座宅子。”

    李延庆想了想道:“或许会有官宅!”

    王贵大喜,连忙问道:“不是说非驻京官员不提供官宅吗?”

    李延庆笑道:“现在临安城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一百五十万人,还在继续增加,居住太拥挤了,所以我考虑向东扩城,向东扩四里,到宦塘河边,现在的东城就变成了内城,然后我会专门在新城划出一块地,修建军队官宅和官舍,凡统制以上都有机会分到官宅或者官舍,象老牛是一级统制,至少可以分到一座十亩官宅,将来打仗立功,这座官宅还能转为私宅,传给子孙。”

    牛皋欢喜得咧嘴大笑,“那俺就不用再去买宅了?”

    “不用去买了,我解决了文官的住房,不能不管武将吧!”

    这时,岳飞也忍不住问道:“延庆,这官宅制度什么时候施行?”

    李延庆微微笑道:“扩城方案过几天就会宣布,下个月京兆府会提交新城修建计划,那时军方官宅土地就会定下来,我估计年底前会完成军宅修建。”

    李延庆又笑道:“到时五哥也把老母妻儿送来京城吧!我给五哥安排一座二十亩的官宅。”

    岳飞叹口气,“其实我母亲一直念念不忘家乡,毕竟父亲的墓还在那边,她想百年之后和父亲合葬。”

    王贵劝他道:“就算我们收复了河北,想恢复从前的光景,至少也要几十年时间,还是让老娘搬来京城住,我父亲和祖父也会搬来京城,老汤家也会来,到时我们家人一起坐船回去扫墓,路上也不辛苦了。”

    岳飞点点头,“如果京城有宅,搬过来住也无妨,按照惯例,我们这些领兵大将的家眷最好在京城,朝廷也不会猜忌我们,延庆现在应该也深有体会了。”

    李延庆沉吟一下道:“中原驻军倒问题不大,但边疆驻军确实需要一种制衡,我准备实施监军制度,同时边疆大将的家眷必须在京城,这倒不是针对谁,而是一种制度,另外还有将领轮换制度,一名主将在某地统兵不能超过五年,将走兵不动,这三项制度配合起来,就可以逐渐扭转文官领兵的弊端。”

    岳飞默默点头,半晌,他又低声道:“延庆,现在地方上对你当监国摄政王议论很大啊!”

    李延庆微微笑道:“这个我知道,但你们可能想不到,朝廷文官却非常支持我。”

    “这是为什么?”王贵不解地问道。

    “因为相权增大了,现在朝廷的一般政务我基本上已经不过问,盖上中书门下大印就可颁行,我只管重大军国事项,只管任命或者更换相国,如果相国做得不好,或者名声太差,我就会再换一个新相国,所以现在相国们都做得很舒心,范致虚说他年轻了十岁。”

    “可是如果天子长大后呢?”岳飞又问道。

    李延庆端起酒杯笑道:“那是十八年后的事情了,我们把眼前之事做好,以后事情顺其自然。”

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

    次日一早,李延庆在知政堂议事厅内举行了第一次军国议事。

    所谓军国议事就是由军方大将和相国一起参加的一种联席会议,商议重大军国事项。

    这次李延庆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召集刘、王贵、吴阶、曹晟、岳飞、韩世忠、张浚、刘光世等统兵大将齐聚临安,其中曹晟是江宁知府兼沿江防御使,不是都统制,但因他有统兵权,所以也被召来参加议事。

    当然,还有一些都统制未到,像潼关都统曹性、灵夏都统刘子羽、河西都统吴磷,川南都统汤怀等等,他们因为路途遥远,也无法离开军队,所以暂时来不了。

    参加军国议事的还有五位相国,范致虚、高深、曹俨、郑望之、李纲。

    这次军国议事是由枢密使高深主持,他见众人都已就坐,便起身笑道:“今天军政大员济济一堂,恐怕大家都猜到会有大事,今天确实有两件大事商议,第一件大事是军队制度改革。。。。。。。”

    李延庆观察着众将的脸色,当高深提到‘军队制度改革’时,众人基本上都面不改色,神色平静,唯独刘光世的脸色为之一变。

    李延庆心中暗暗冷笑,只有这个刘光世最心虚啊!

    高深又继续道:“摄政王殿下也提出,军队改革需徐徐进行,不宜过于激进,所以经知政堂一致投票同意,首先恢复隋唐五代以来的监军制度,监军由监察御史出任,不干涉军务,只监察军纪和大将是否合规,但现在还没有正式实施,各位大将可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以先提出来。”

    众将一片沉默,这时,岳飞道:“建立监军既然是制度,就希望将它完善,大家都按制度做事,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众人都连连点头,岳飞建议说到他们心坎上了,既然是制度,他们也不反对,只是希望制度能公平公正,监军不要刻意刁难自己。

    这时,李延庆接口道:“岳都统说得很对,既然是制度,就会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实行监军制度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大家,免得大家遭遇无妄之灾。”

    说到这,李延庆见众人都不再反对,便对高深道:“请枢密院再把监军制度完善一下,先把稿子给大家看一看,大家没有意见,然后就正式推行。”

    高深连忙答应,“今天下午就可以完善,明天一早抄送给大家。”

    这时,十几名从事搬来几张大桌子,桌子上都是地图模型,众人精神一振,这才是他们今天期待看到的东西,众人纷纷站起身,围拢上来。

    几张大桌子拼成了大宋江山模型图,都是用泥捏成的,然后烧成了陶瓷,各种城池、桥梁、官道、山峦、河水,还有各种人物,都做得惟妙惟肖。

    “这是我命人耗费了三年时间才做成的天下江山图,目前只做成一半,最南端到明州港,最北端到漠北草原,最西到沙州,最东到新罗。”

    李延庆用木杆指了燕山府,“我今天要告诉大家一个最新消息,金国已经向燕山府增兵十万,事情发生在上个月,金兵分三批向燕山府增兵,最新一次增兵是十天前,使燕山府的金兵人数达到十三万,如果加上大同府、河北和中原的金兵,那么金兵的数量已达二十万,这里面不包括燕山府的汉军、高庆裔的冀军和刘豫的齐军,如果加起来,金兵总兵力将达四十余万。”

    不少人都倒吸一口冷气,大宋的军队才六十万,金兵的人数就超过四十万,着实令众人没想到。

    “这个数量确实让人吃惊,但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今天的宋军已经不是三年前那样不堪一击,我们有骑兵,有众多弩军,还有强大的火器,更有犀利的重甲步兵,我们完全可以和金兵一战,实际上除了二十万金兵外,齐军和冀军的战斗力都不强。”

    这时,范致虚有些忧心忡忡问道:“燕山府增兵十万,金兵可是有南征的企图?”

    李延庆摇摇头,“金兵的漠北战役还没有结束,在这种情况下,金兵不太可能发动南征,更多可能是防备我们北伐。”

    说到北伐,所有将领的神情都有点不自然起来,李延庆笑道:“看来‘北伐’两个字挠中大家的痒处了。”

    韩世忠笑道:“殿下当然说到大家心坎上,总不能真等到停战协议结束后再发动北伐吧!”

    李延庆缓缓对众人道:“最近朝中也有不少声音提出北伐,京兆军更是纷纷上书,要求大军出潼关,我并不反对北伐,但我的要求是北伐必须获胜,必须要有所收获,至少能收复中原,所以关键不在于想不想北伐,而是北伐准备好了没有?”

    李延庆又对韩世忠道:“请韩都统告诉我,你的军队训练到什么程度了?”

    韩世忠连忙道:“卑职训练三万长枪兵对付敌军骑兵,已经训练了两年,可谓士气高昂,士兵精锐,可以一战。”

    “那装备呢?”

    “完全是禁军装备,粮草也充足。”

    李延庆点点头,“听起来好像不错,那你的对手情况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