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铁血河山 >

第209部分

抗日之铁血河山-第209部分

小说: 抗日之铁血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师团调给华北方面军建制。

    这封电报让阿南惟几中将很是气愤,自己这刚一上任就有人要挖墙角。现在的11军本身四单位的野战师团就不多,八个师团中只有四个是四单位的常备师团。自己刚刚上任就要被调出去一个,这不是不给他阿南中将面子吗。要知道11军现在所有在华日军中唯一要面对支那军三个战区的部队,甚至还要帮华北方面军分担支那一战区和帮13军分担一些支那三战区的压力。本身就已经显得兵力略微不足,这可到好自己刚刚上任就要被抽调出一个野战师团,这下心高气傲的阿南中将那能接受的了。这位阿南中将虽然是贵族出身,但是做地还钱的水平明显不逊色于第4师团那些商贩。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讨价还价,中国派遣军总部也许摄于阿南中将雄厚的背景最后不在坚持抽调16师团改为抽调放弃了赣西北现在正和34师团一起挤在南昌的33师团。

    尽管这个结果也不是让阿南惟几中将很满意,但还是让他勉强接受。不过实在有些不太情愿平白放走一个师团的阿南中将还是想尽办法从即将北调的33师团手中卡下了一个包含了一个步兵联队外加一个炮兵大队组建成支队的兵力。虽然阿南惟几中将因为此事在西尾寿造大将那里落得一个小气的名声,但是不久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他对卡下这个支队的决定感觉到万分庆幸,正是这个在他看来恐怕是自己一生之中最英明的决定使得他没有落得个和他前任园部合一郎一样的下场。

    还没有等阿南惟几中将想好他这新官上任的头一脚该怎么踢出去,被11军前后两任司令官提醒需要他务必提防只要一出现在战场上就准没有日军什么好事的28集团军却先找上了门。正月十五刚过,大权在握尚沉浸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还没有渡过兴奋劲的阿南惟几中将被一封他点名从13军22师团长任上平调来接替在湘北会战中被炸身亡的前任师团长担任40师团师团长的太田盛海中将发来的请求增援的加急电报弄的有如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

    太田中将的电报上的重点就两个字,援军。三天前不少于一个军的支那军队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对鄂南发起大规模攻击,现在不仅鄂南重镇蒲圻已经被至少一个师的支那军队合围,就连40师团司令部所在地咸宁和咸宁至汉口的铁路线周围也出现了大量的支那骑兵。在湘北会战中遭受重创至今尚未整补完毕的40师团本身就负责咸宁经汉口直至广济广大地区防务,现在又接手了在湘北会战中被打成一付空架子的被调往关东军整补尚未回来的16师团仅剩下的防区蒲圻后兵力更加不足,在实在无法抽调出足够援军救援现在被打的一天数次请求作战指导的蒲圻守军的情况下,只能向自己现在的顶头上司阿南惟几中将请求援军。希望阿南中将即便不派增援部队也要至少将驻扎在汉口地区担任警备的40师团的两个大队调回咸宁。

    阿南中将没有想到堂堂大日本皇军还没有动手,在他眼中卑劣的支那人居然敢率先向他发动攻击。这在心高气傲的阿南中将眼中,支那军队的这次反击绝对是对他的挑衅,这是他坚决不能容忍的。

    不过阿南中将毕竟不是一个笨蛋。事实证明阿南中将不仅不是笨蛋相反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否则他的后台在怎么硬实,东京大本营也不会将11军司令官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他。在发过火后阿南中将很快便冷静下来,不过在冷静下来后阿南中将很快便发现自己现在正处于无兵可派的尴尬境地。他手上虽说有高达八个师团的兵力,但是现在唯一整补完毕的16师团还在满州尚未调回来,而13师团和39师团同样在湘北会战中遭受重创还没有整补完毕。33师团已经被调往华北方面军,而34师团担任守备战略要地南昌的任务根本无法调动。在长沙会战中损失惨重的第4师团虽然早就整补完毕却赖在上海不回来。唯一完整的第3师团还远在河南信阳,等调过来黄瓜菜早就凉了。至于将担任汉口警备任务的40师团40师团这两个步兵大队一旦被调回咸宁,这咸宁兵力是充裕了但汉口的防务就空虚了。

    阿南中将那里知道刘家辉正是发现现在日军11军兵力正处于空虚的情况才发起这次大规模的战术反击。刘家辉的战术很简单,还是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将日军调动起来后在野战中围而歼之。对蒲圻的攻击只是刘家辉的一个虚招,他的真实的意图并没有放在鄂南而是指向赣北。在高海宽指挥的暂编16军大张旗鼓的对鄂南地区发起攻击的时候,28集团军的主力11军已经秘密运动至于鄂赣交界处的九宫山地区隐蔽待机。

    ( )

第一百九十一章出击湘鄂赣(2)

    拜刘家辉上次单独出击湘北所赐,九战区不仅收复了湖南全境,还将战线向北推进至湘鄂交界向东收复赣西北高地,不仅将战线推进至南昌城下,还将南浔线置于自己炮火的控制之下,如果不是前沿的中**队火炮数量实在太少,南昌日军的这条生命线恐怕早就被封锁的死死的了。所以这次刘家辉亲自带领11军迂回至九宫山的时候,基本上是己方控制区行动。不过为了防止鼻子相当灵敏的日军间谍侦察到部队活动,刘家辉并没有先行集中部队,而是采取各师以团级单位为建制,采取晓宿夜行的方式分别至出击地才开始集中。好在28集团军的电台够多配备到营一级。虽然绝大多数电台在行军中只收不发,但是毕竟各部队原来的驻地就相隔不远,所以尽管在行军的途中遭遇到一些小小麻烦,不过还是按时到达各军的集结地。

    为了保密各部队在出发前统一了口径,就是外出进行野外行军拉练。刘家辉也不敢肯定这次的欺骗意图能否象在湘北会战前那样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28集团军各驻地周围的日军间谍肯定不在少数,虽然经过屡次打击,但是这些家伙就象野草一样,杀了一茬又来一茬,弄的刘家辉真不知道是该因为受到日军的如此重视而高兴还因为屡杀不尽而头疼。不过从暂编16军发起攻击后日军毫无防范的现象和部队攻击进展顺利的情况来看,这次战术欺骗象上次一样效果不错。

    刘家辉之所以选择九宫山作为作为大部队隐蔽待机之地,不仅是看中了这里山高林密便于大部队隐蔽,更重要的是看中了这里便利的地理条件。九宫山距离通山县城不过28公里,距离武汉的直线距离也不过178公里。而通山县城距离武汉124公里,而距离日军40师团司令部驻地咸宁不过37公里。如果一旦咸宁守军倾巢出动增援蒲圻,11军三个主力师可以以九宫山为基地,背*现在驻在赣西北武宁的27集团军,对蒲圻、咸宁甚至武汉发起大规模攻击。以一个两个军的集团军去攻击日军驻有重兵的并有随时可以得到长江上海军舰队火力支援武汉刘家辉知道他现在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么好的牙口,武汉是整个日军在华中的重要据点,一旦28集团军对武汉发起攻击那才是真正的捅了马蜂窝。那时候华中华东蜂拥而至的日军会将现在还不算强大的28集团军啃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下。

    现在日军风头还是劲的很,战斗力还是处于颠峰阶段。而且刘家辉这次出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攻城掠地,是为了锻炼的部队让部队中数量过于庞大的新兵尽快通过经历战火成熟起来,而不是象一个特大号的新兵团。湘北一战当时的11军虽然取得的辉煌的战绩,但是伤亡实在有些过于大。这么大的伤亡在别的部队恐怕早就垮掉了。虽然现在经过几个月的整补,28集团军虽然已经恢复满编,但是因为新兵过多引起的战斗力下滑不是一点半点。在加之本身刘家辉就不怎么爱在没有火力优势的情况下打攻坚战,他更喜欢野战,采用各种战术将日军围歼在野战中,而不是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不过不论是现在在九宫山中在友军27集团军对他们手中精良装备羡慕的目光隐蔽待机11军指挥官们和亲自指挥这支部队的刘家辉还是正在蒲圻一线正在采用围点打援,指挥暂编16军对蒲圻发起攻击以吸引咸宁日军出援的高海宽,包括现在正在咸宁城内平均以每天三封电报的频率向新上任的阿南中将请求援军的太田盛海中将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原本是想通过小闹锻炼部队的战斗会演变成又一场震惊中日两军的大血战。刘家辉帮着点燃的阿南惟几中将这场新官上任的第一场火把他自己的屁股烧着了。刘家辉在这场战役中打出的一个漂亮的声东击西的战术被战区长官以及很多人评价为一次的经典战役。甚至在以后上了国共两党的军事教科书。

    实际上这次出战的最终结果连刘家辉自己都没有想到。就象上次在湘北会战的时候,刘家辉出战的目的只是为了将正在江北攻城略地兵锋直指陪都门户的日军主力吸引过来以解宜昌之围,结果却打成了一个空前的胜仗。这次刘家辉的本意只是想锻炼一下部队,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虽然没有取得上次在湘北那样的空前大捷,但是却给了尚未恢复元气的日军再一次重创。不过这一点此刻正在紧张关注着高海宽进展的刘家辉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高海宽指挥暂编16军总体部署还是依照刘家辉用兵的习惯,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以预备90师的两个团加上军76毫米野炮营一个连在预备90师师属山炮营外加一个90迫击炮连的配合下由副军长关健副参谋长李有根统一指挥对蒲圻发起攻击。高海宽亲自指挥201师三个团,加上军直属野炮营两个连加上201师山炮营以及军直属部队埋伏在咸宁至蒲圻公路两侧的丘陵中。这里的丘陵虽然不高,但是却可以很好的掩护这一个加强师的兵力。预备90师的一个团由军副参谋长李有根指挥担任总预备队。

    刘家辉在这分兵出击前只给高海宽一个大致的作战计划,在这个作战计划中并没有做太多的要求,即没有要求高海宽真的打下蒲圻也没有要求他消灭多少日军,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弄的伤亡过大。但是被一连窜胜仗弄的胃口不小的暂编16军的高级军官们的胃口那里是蒲圻城内的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人数只有六百人不到,偷鸡摸狗的时间远高于训练时间战斗力连三流都赶不上的伪军团能够满足的。

    蒲圻虽然在岳阳丢失后,已经成为日军进攻湖南或是防守鄂南拱卫武汉的重地。但是整补尚未完成却又以一个师团的兵力承担两个师团防区的40师团实在凑不出来更多的兵力来防守这个重要据点。虽然16师团的防区在岳阳城和湘北丢失后只剩下蒲圻至赵家桥一线,地方虽然已经小到了极点,但是这些地方还是需要兵力来防守。

    蒲圻的守军虽有一个大队的兵力,但是刨出去和在湘北会战后现在已经将前沿阵地由新墙河提前至赵家桥一线的的中**队对峙的一个中队小半个重机枪中队外,实际上蒲圻城内外的日军只有三个步兵中队和大半个重机枪中队的5挺重机枪。虽然这三个中队除了拥有一个步兵炮小队外,还有拥有一个山炮兵中队和一个96式150毫米重迫击炮中队对于只有一个步兵大队编制的日军来说是空前的炮兵火力,但是这么点兵力对防守蒲圻来说实在是太小了,尽管蒲圻城本身就不大。

    在加上特地被太田中将作为加强蒲圻指挥而特地派来的那个副联队长的脑袋不是怎么太灵光,在强敌环绕兵力火力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居然没有将外围的兵力收缩回城,而是仍然将手中本来就不是很多的兵力分散在城内外,想要将城外的外围阵地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说句实在话,日军的这个副联队长固守外围的想法也没有什么错误。自湘北会战日军惨败将防线收缩至鄂南以后,日军在鄂南强抓了大量的劳工。自现在中日两军对峙的最前沿阵地赵家桥一线开始一直到蒲圻修建了大量坚固的防御性工事。特别是在战略要地蒲圻的外围,修建了大量钢筋混凝土的工事。日军又不是所有部队都象第4师团那样找尽一切机会发财,这个工事可以说的上修的还是比较坚固的,没有任何偷工减料。再加上蒲圻距离作为40师团师团部所在地的咸宁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交通也足够发达,一旦发生异常情况,40师团在咸宁还有整整一个大队的120辆卡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援军运低蒲圻。所以这个家伙思虑再三还是决定不放弃外围阵地。

    他这么一干无形中将本身就已经占劣势的兵力弄的更加分散开来。这正好给了高海宽以可趁之机。要说除了第4师团的那些作为生意人比军人更适合的商贩们之外,其他的日本人在干工作的时候,这认真劲还是应该值得大多数的中国人好好的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