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风流 >

第103部分

大唐风流-第103部分

小说: 大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好,他也想要好好结交一下这位叫做高延福的宦官。毕竟,内寺伯虽然只是一个正七品下阶的官,在神都城里只能算是芝麻小官,但放在宫里,比他更大的官儿也不多了。更重要的是,这内寺伯有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纠察宫内的不法之事。这就相当于外官里面的御史台兼大理寺,既有言官的权力,又有审谳的权力,实在是宫里最为权势天天的人物之一。
    “哪里哪里,高内伯客气了!”张易之堆下笑来,客客气气地说道。
    所谓“花花轿子人人抬”,只要两个人愿意,两个人都愿意抬轿,自然又是一阵肉麻当有趣,笔者因身上鸡皮疙瘩太厚,不敢赘叙,就此略过。
    说了一阵之后,高延福终于道出了来意:“听说五郎最近要去定州行冠礼,奴婢也恰巧要去你们定州张家宣谕,所以特来邀请五郎同行!”
    张易之听得这话,为之一震:“你怎么——”
    话只说出半句,他就明白了过来。原来,张家之所以会回心转意,邀请自己去参加那什么狗屁的冠礼,完全都是因为武则天的干涉!
    张易之想起当初自己拒绝武则天的时候,曾经说过,荫庇无望,所以宁愿选择科举,以报效朝廷。而武则天看出那是推脱之言,所以就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自己推脱都无法再推脱下去。
    看起来,玩阴谋,女皇帝终究还是技高一筹啊!
第161章 员外同正
    至少在眼前,张易之和高延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默契而又奇怪的。wWw;
    张易之既然猜到了张家庇荫之事完全在武则天的操纵之下,自然也就肯定了高延福所要宣的制书其实就是给自己的。他之所以要跑一趟定州,不过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
    关于这一点,高延福显然也是心知肚明。一般来说,下达圣谕这种事情,选到谁去,谁肯定的要立马动身的,哪有还要打听一下有没有其他人也去目的地,然后约好了同去的!高延福一个宦官自然不可能做出这样近乎愚蠢的决定,唯一的可能就是这根本就出自皇帝的授意!
    张易之感觉自己的心脏“砰砰”地跳动了起来,他试探着问道:“不知高内伯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好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般,高延福毫不在意地笑道:“五郎若是同行的话,以五郎的时间为准,奴婢随时候命便是!”
    这话终于打消了张易之心底最后的一丝疑问。钦差从来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离境,哪里有由别人说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的!
    张易之微微一笑,又问道:“不知高内伯此次前往定州,所传的是什么上谕呢?哦,当然,如果高内伯不方便透露,就当我没问便是。”
    高延福也是一笑,道:“事涉机密,旁人我不告诉他,五郎是自己人,自然没什么不能透露的——”
    张易之看着高延福这诡异的笑容,听着他诡异的台词,不由想起前世某个广告。明明是想全天下都知道,却还是努力要装出“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样子,真是有些好笑。
    “这次,你们定州张氏将有一人要致仕,其子嗣将会得到一个庇荫为辽山县尉员外同正的机会。想想,圣人对于你们张家真是着紧得很呐,一般的这种事情,都是由天官衙门那边定的,独有你们这职位由圣人钦点。别看这只是一个辽山县尉,比起三省六部九寺里一般的庇荫官职位小得多,这却是圣人的另外一番心意呢!在朝中当一个六七品的小官,通常只能在四五品的贵官后面唯唯诺诺,一天除了点头哈腰,几乎没什么正紧事可干的,更不要说立功升职了。而在地方上为官就不一样了,就算是一个九品小官,只要好好当差办事,总有立功的机会,以后平步青云,就指日可待了!”不知是不是出自武则天的授意,高延福不但说出了张易之将会被委派的职位,似乎还担心张易之不满意,顺带着还解释了一番。
    但高延福的这番解释显然没有让张易之彻底打消疑虑。张易之疑虑的并不是这个官职本身的大小,而是那“员外同正”四个字。
    武则天践祚之初,为了收买天下人心,大肆扩张官僚队伍,其主要的方式就是设置试官和员外官。
    试官,就是试用期的官,一个人觉得自己有担任某职位的能力,就可以申请在这个职位上进行试用。为了避免恶意试用,朝廷又规定,试官如果不合格的话,要受到严惩,有的甚至要掉脑袋。
    而员外官就是某个职位按照编制已经满员,特意又在原编制之外再添加一些名额。员外官如果不加“员外同正”,地位比正式编制的官员要小一点,加了以后,俸禄和职权就和正式编制是一样了。
    因试官和员外官过多,很多衙门,尤其是地方衙门已经出现了一个房间里摆不下那么多个座位的地步了。
    张易之之所以疑惑,是因为按理道理,庇荫的官员,乃是正途出身,没有理由给加上这么个恶心的“员外同正”。
    高延福显然没有注意到张易之的疑惑,他对自己的解释很满意,所以觉得张易之也会很满意,便向张易之道:“五郎你就先准备准备吧,决定好什么时候启程,派人去奴婢的宅子里说一声便是!”
    张易之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将高延福送了出来,立马回到内院,找到臧氏,把这件事情说了一遍。
    臧氏听得张易之的话,自然有些失望。毕竟,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合家团圆是最重要的事情,先前虽然也曾考虑到儿子可能外放为官,当这种可能性成为事实的时候,她也是免不了失落。
    不过,臧氏并不会把这种负面的情绪表露在面上,进而让儿子受到感染。她只是说道:“你说的是,这‘员外同正’的确是有些蹊跷。不过,这官场上的事情,我不懂,你可以找那对这方面有所了解的人去问吧!你前几天不是招了两个幕僚吗,现在就是用到他们的时候了!”
    张易之听得臧氏的语气里,对于刘家父子也是颇为不满,顿时汗颜,笑道:“大人提醒的是,我都差点忘记这两个人的存在了!”说着,便辞了出来,找到了刘思礼。
    刘思礼刚喝了点酒,,这时候正坐在他自己所住的院子里大树底下眯眼打盹,见到张易之前来,他也不起身相迎,而是毫不客气地说道:“学生伤势未愈,起身不便,五郎见谅!”
    张易之心下暗骂一声:“擦,你受的不过是一些皮外伤,比起我当初所受的那些伤来差得远了,居然给我装死,真是太不把我这个东主放在眼里了!”只是现在有事相询,他脸上只好装出礼贤下士的样子,不动声色地笑道:“刘公莫要客气,你虽然名为客卿,也算是我的长辈,自然无需像一般的客卿那样多礼。”
    刘思礼不置可否地笑笑,道:“五郎此来,有甚事吗?”
    张易之便又将高延福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然后坐下来静待刘思礼的回答。
    刘思礼微微迷上眼睛,静静地坐在那里,似乎陷入了沉思之中。
    时间,就这样缓缓地在这种安静之中流淌着,刘思礼始终没有开口。
    耗尽了所有的耐心之后,张易之终于忍不住,在一旁轻轻地提醒道:“刘公——”
    不想,刘思礼听得他这声轻轻地呼唤,吓了一跳,浑身一颤,身子便向个倒去。好在他及时反映过来,才没有当场摔倒在地。
    张易之见了刘思礼这番反应,先是一愣,随即终于明白过来:这厮原来并非在思考什么,他根本就是在打瞌睡!
    霎时间,张易之有些恼怒,道:“刘思礼,你这是不是太过分了!”
    刘思礼赧然一笑,道:“五郎莫怪,学生并非故意给你难堪,方才学生本来是在思量对策来着。只是没想到想着想着,就这样睡着了,莫怪,莫怪!”
    张易之心中不由涌起了一个念头:“这厮到底真的如此昏聩还是假装出来的无能。”结合当初他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术士的一番话,张易之觉得前者的可能性大得多。当下,他下定决心,若是此人真的一点本事也没有,只会混吃混喝,还是早早把他打发掉为好。否则的话,浪费粮食是小事,就怕哪一天被他坏了大事。
    当下,张易之问道:“那么,刘公是否已经想到了对策呢?”他已经做好了决定,一旦刘思礼自承无计可施,立即翻脸,将他请出张府。
    “惭愧,实在是想不出对策——”
    张易之一听这话,正要发作,就听刘思礼又加了一句:“不过,学生知道有一人,定能给五郎一个满意的回答!”
    “哦!”张易之顿时把正要出口的话给咽了下去,道:“却是谁?”
    “这个人五郎也认识,而且——”看见张易之的脸色有些不善,他的脸色顿时变得讪讪的,也顾不得继续卖关子,道:“便是王循!”
第162章 王循解惑
    张易之来到了王府,光明正大地递上拜帖,然后被隆而重之地引了进去。Www;
    若不是刘思礼提醒,他还不知道,辽山县便是箕州的治所,而前任的箕州刺史,恰是王循。他先前只是把目光集中在县尉员外同正这个职位之上,反而忽略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
    一边缓缓地走进王循的书房,张易之心里一边忽然又冒出另外一个想法:“刘思礼当初不就是被派去接任王循,当箕州刺史的吗?虽说没去成,对于‘箕州’二字,他难道不会比一般人敏感一点?方才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怎么会睡着了吧?莫非这老家伙心里有话却不愿说或者不敢说?”
    正思忖间,王循的书房到了,张易之只能暂时按捺下心中的疑惑,和王循打起招呼来。
    经历了一场以身家性命为赌注的合作赌博之后,张易之和王循之间明面上的关系没变,见面时却明显多了一种惺惺相惜。体现在行动上,就是双方之间少了一种客套,多了一份自然。
    没有等王循吩咐,张易之自己在上次坐过的位置上坐了下来。而王循则立马向下人吩咐:“我和张郎之间有要是要谈,你们在外面看着,闲杂人等一概不许靠近。”
    待得下人答应之后,王循又关上门,这才返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两个人对视一眼,各自发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随即,两人的笑靥都渐渐扩散开来,进而转化为大笑。于是,就像比试一般,两个人的大笑之声响彻了整个书房,让屋顶的瓦片都隐隐有抖动之声,而外面守着的那群下人们更是面面相觑。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平日里守礼到了近乎刻板地步的王循居然也会有如此奔放的时候。
    狠狠地笑完、发泄完之后,张易之和王循终于平静了下来。
    王循率先举起了自己的杯子,道:“来,咱们以茶代酒,庆祝一下此次合作的成功!”
    张易之微微一笑,举杯饮了一口。
    若有深意地看着张易之,王循的眼中毫不掩饰地掠过赞赏的光芒:“有品有貌而且还不缺才智,现如今像张郎这样的好男儿的确是不多了,可惜了——”
    随即,他的语气变得有些喟然:“可惜,若不是因你那兄弟的缘故,就算全天下包括我那妹妹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看不上你,我也会执意把她交给你,因为你是一个靠得住的男人。眼下,我只能说声抱歉了,三年之约,我知道你会去努力,但我实在很难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罢了,罢了,不说这些扫兴的话,你今天来,有什么事吗?”
    张易之便把事情的经过细细地向王循说了一遍。
    “圣皇派你去辽山县当县尉,还员外同正?”王循听得目瞪口呆。在他看来,如今张昌宗既然已经飞黄腾达,从白丁之身一下子蹿升为正五品的中郎将,张易之的封赏也必然极为丰厚才是,再怎么的都该有个六品以上才像话,怎么可能给安排一个从九品的县尉,还要员外同正一下?这似乎,根本不算什么封赏。
    “正是!”张易之很确定地应道。
    王循的脸色顿时阴郁下来:“哎,当今朝廷的官员升降速度固然是十分快的,但你以一个从九品的芝麻小官起步,三年之后能混成一个六七品的官儿已经算得上难能可贵了,又怎么可能把你那兄弟从宫中弄出来呢?”
    张易之心中苦笑,面上却只能做出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王公莫要说这等话,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可能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一直对我自己有信心,所以也请你对我多一点信心。”
    王循见说,也不好再多言,只好说道:“你要打听辽山县的情况,我恐怕帮不上你什么。我当箕州刺史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说实话,也说不上什么感觉。箕州濒临北京府,离我大周和突厥、契丹的交界处不远,时常会面临战争的威胁,所以民风比较彪悍,而地方比较贫困,这也是应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