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风流 >

第225部分

大唐风流-第225部分

小说: 大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也被封为郡主。
    这些事情,无一件不是惊天动地,牵动着亿兆百姓和朝中群臣之心。“武党”的人固然是略略心惊,“李党”的人也不敢过早地欢庆胜利。因为女皇帝就喜欢玩这种虚虚实实的游戏了,她这些动作,都有可能只是试探。若是你将之当真,很有可能遭致灭顶之灾。
    一时间,群臣噤若寒蝉。几乎每个人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最后纷纷选择沉默。最后,还是老丞相狄仁杰站起来,奏道:“陛下,国有副主,则上安下定,朝廷上人心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因此,立储,会成为陛下现今最圣明的决断!”
    狄仁杰是“李党”的领袖,也是和武则天私交最好的大臣,他一出口,“李党”群臣自然是纷纷表态,支持立太子。而“武党”群臣见了,都不免惊疑不定,有些不知所措。
    待得大家都发表了一阵子意见,武则天也点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朕最近也是一直在思量立储之事,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众人听得此言,呼吸都急促了起来。大家都知道,女皇帝下面的几句话,将决定着这朝堂之上,上千大臣的前途,也决定着没有在这朝堂之上,许许多多男女老少的未来。这可绝对不是闹着玩的。
    “朕决定择日立皇嗣旦为太子,让春官和司常寺、司仆寺一起,商议一下礼仪,测算一下黄道吉日吧。至于这制书,就交由狄国老去草拟吧!”武则天淡淡地说道。
    “臣遵旨!”狄仁杰颤声应道,一言方了,老泪纵横。苦等了多年,这太子之争,终于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李党”终于是在他的领导下,暂时压倒了“武党”。虽然现在还没有进行册封大典,太子更远远没有践祚为帝,武党的人还绝对有翻盘的希望,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这位老人流下了欢欣的眼泪。
    武则天也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这些年以来,她一直被“立谁为太子”这个问题,困扰得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她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些厌烦了。
    再过不多久,她就将七十六岁,在如今这个时代,她已经算是极为高寿了。尽管她还没有退位让贤的打算,心底也难免生出了一丝厌倦。尤其是有了那位可人而又知心的小情人之后,她对于朝政,就越发的倦怠了。权力不能放弃,繁琐的政务最好是推出去,这就是她现在的想法。
    立个太子,既可以帮着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公务,又能省下一桩心事,好一心一意地去和小情人快活,这真是何乐不为。
    “退朝!”武则天轻声道了一句,在群臣的“万岁”声中,步入了偏殿。
    一石惊起千层浪,没有过多久,这次的朝会,就变成了神都城街头巷尾议论的中心话题。就连那些一向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贩夫走卒,“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是大为增强。一方面,大家严词斥责突厥人趁火打劫,没有道义,没有廉耻。另外一方面,大家又开始议论、憧憬起李家的太子登基之后,大周将会走向何方。
    众所周知,李家的两位皇子皇嗣和庐陵王,如今都在女皇的威势之下,“主动”改姓,成为了武家的人。可是,只要不是一个超级笨蛋,绝不会相信他们内心里真会情愿放弃自己威名赫赫的祖宗,而改去祭祀武家那小门小庭的那些不知名的祖先。那么,一旦他们登基,会不会把自己的姓氏改回来呢?再往深里想,他们会不会把国号改回来呢?会不会废弃武家的太庙呢?会不会把女皇的这些新政都一体废除呢?
    这些,一样都没有发生,却都是完全可期的。这些,未必和这些风吹日晒讨生活的普通百姓有关,却是他们极为感兴趣的。
    而有些看起来应该对这些问题更加关切的,反而对这些事情显得漠不关心。比如说首席宰相狄仁杰。
    一大早,狄仁杰就回绝了许多“李党”骨干大臣以及一些原先摇摆不定,如今却有意投靠的“武党”、“清流”大臣的拜访,径直便装去了娄师德的府上。
    通传过后,狄仁杰在娄师德的客厅里,见到了这位和他年纪相仿,性格却大不一样的同僚。
    “娄公啊,你这次怎地如此糊涂,竟然主动请缨,去北疆受苦?”狄仁杰这次入相,乃是娄师德所荐,所以他把娄师德视作知己,也视作师长。对于娄师德前往北疆的选择,十分的不解。
    “我为何去不得?”娄师德捻须一笑,一如往常的气定神闲。
    “娄公啊,若是在三四十年前,我相信你不但去得,而且是绝好的人选。可惜,岁月不饶人,咱们都老了,比不得那些年轻人……”
    娄师德敛去笑意,喟然道:“你说的不错,我的确是老了。不过,就是因为老了,我才更要去!”
    狄仁杰不解,问道:“却是为何?”
    “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的一辈子,若是真如草木一秋,无声而过,又有何意义呢?难道,忙忙碌碌一辈子,战战兢兢数十年,就为了谋个最后无声无息地闭上双眼吗?不说其他,就拿狄公你来说,陛下若是还没有宣布立李氏子孙为太子,你会不会继续拼搏,会不会继续和各种势力尔虞我诈?”娄师德罕有地激动,
    狄仁杰也感受到了这位老友特殊的情绪,却仍是有些为他担忧:“可是,你——”
    “狄公啊,人都道我娄师德胆小怕事,我的确是谨小慎微,但我也不是完全没有脾气的。一些无伤大雅的话,我娄师德听了自然可以置之一笑,可是,对于一些小人无耻的聒噪,我面上虽然不言,心中还是难以平静的。狄公啊,我终究不是圣人,这些年以来,年纪越来越大,对于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就越来越后悔。若是当年我能稍微强硬一点,不论是国事还是家事,都未必会到今日这一地步。我老了,时日无多,我一直都在期盼着,上苍能给我这样一次拨乱反正的机会。我要证明给世人看,我娄师德终究不是懦夫,我不但有老骥伏枥之心,也有老骥伏枥的胆略和本领!如今,这机会就摆在面前,我如何能轻易放弃?”娄师德激愤地说道。
    狄仁杰终于不再劝,他看得出来,娄师德是真的下定了决心。他心下也有些愧疚,曾几何时,他也在嘲笑娄师德的队伍里面。
第372章 让贤
    狄仁杰回到家中,心情沉重。wWW!没当回想起娄师德的模样,他就越发的自责。若是,当初他少嘲讽娄师德一句,少排挤他几分,说不定娄师德便不会在心底积累起如此多的怨怼,更不至于落到最后,为了争一口气主动请缨去北疆。娄师德虽然嘴上言道,只是怨愤那些小人,狄仁杰却知道,他对自己,始终还是有那么一丝芥蒂的。他没有点破,也无法点破,只能暗自后悔。
    既然劝不动他,狄仁杰一心就剩下了想办法帮他。北疆凶险,更胜西边的吐蕃人,这是共识。吐蕃人虽然强悍,当年甚至曾经大败大唐名将薛仁贵,但他们毕竟是稳定的王朝,并非北方那些游牧的夷蛮,他们的野心虽然很大,却没有北疆人那种百折不挠的侵略惯性。
    所以,幽州自从大唐建国开始,就是这个国家最为战火频仍的地方。现在,朝廷又拒绝了突厥人的“好意”,没有了突厥人的帮助,想要消灭契丹人,实在是太困难了。而且,突厥人不会闲着,他们结盟的建议被大周拒绝之后,还有可能去联系契丹人,和他们结成联盟。那样一来,幽州有可能会面临着两面夹击,到时候北疆就会愈发的凶险……
    “如果,能让突厥人出兵,却不需要付出他们提出的那么大代价,就好了!”狄仁杰暗暗思忖道。不过,这看起来,实在是不怎么可能,突厥人不会像汉人这样喜欢讲什么仁义道德,他们只知道趋利避害。不给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自然要自己趁火打劫。
    忽然,一道灵光闪过狄仁杰的脑海,他一双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一边向门外跑去,一边喊道:“快备车,我要进宫面圣!”
    武则天正和张昌宗下棋,听说狄仁杰来了,颇为意外。她略略沉吟了一下,向小黄门吩咐:“请他进来!”然后又向张昌宗道:“六郎,你且先回避一下吧!”
    张昌宗十分乖觉,他知道武则天不希望自己和她亲密的样子,落在群臣的眼中。尽管他张昌宗平时对着武则天的时候,极为强势,但在外人面前,他却总是会给女皇帝留几分作为皇帝的面子,这也是他如此得宠的原因所在。
    小黄门出去之后,领着狄仁杰向里面走了进来,走了一阵子,狄仁杰忽然一眼看见前面跪着一个人。最开始,他也没有在意,罚跪的事情,在皇宫里面并不罕见,尤其当今女皇威严甚重,罚跪还是很轻的处罚,很多皇子都曾受到过杖责。尤其是武则天此子李贤,有两个儿子竟被武则天生生打死。
    狄仁杰一看那人影,似乎有些熟悉,便多看了两眼。待得一走近,居然发现此人便是皇嗣武旦!他这一惊非同小可。
    就在前一天的早朝之上,眼前跪着的这位,刚被女皇宣布为太子的人选,如今就跪在这里,实在不能不让人生出许多别样心思。难道,这事情在这样短短的时间内,又发生了变故?
    狄仁杰来到武旦的面前停了下来,艰难地弯下腰问道:“皇嗣,您这是——”
    前面的小黄门停了下来,想要催促狄仁杰,又有些不敢,极为尴尬要知道,皇帝就在里面等着,狄仁杰却停了下来,万一皇帝等得不耐烦了,狄仁杰作为柱国大臣,应该是没啥事,他这个小小的小黄门却不免要倒霉。
    武旦显然是在这里跪得有些久了,一张俊脸有些扭曲,在这颇有凉意的秋风吹拂之下,居然是出了一脸的汗。听得狄仁杰问话,他抬起头来,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原来是国老啊!”伸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他又说道:“我没事!”
    若是一般皇子,狄仁杰也不会去过问。狄仁杰性情和一般的名臣不一样,颇有几分圆滑,对于皇家的家世,他还是不甚愿意过问的。可是,既然这跪着的是武旦,他觉得自己作为“李党”的领袖,还是有责任过问。
    “皇嗣,你和主上乃是亲母子,有什么话不好说的,怎么会弄成这般模样呢?”狄仁杰轻声问道。
    “哎!”武旦未语先自叹气,道:“国老,你也知道的,我虽然曾经在皇位上呆了几年,但一直是碌碌无为,若不是母亲事必躬亲地襄助,我恐怕都不知道把这百二金瓯败成什么样子了。我实在,不是当皇帝的料子啊。现在,母亲又意欲立我为太子,这不是把我放在炉子上烘烤吗?母亲虽然拳拳爱子之心,我这个做儿子的,非是不领情,实在是我从小驽钝,不适合坐上那元良之位。若是强行让我当上太子,日后害人害己,岂不是徒增伤怀!况且,如今三哥正在京中,他当年虽有小小过错,指被母亲责罚,经过这十几年的反省,早已痛改前非。如今的他,岂不正是元良之位最佳的人选吗?帝位传承,自古立嫡以长,如今岂能败坏了这个规章,引人耻笑呢?”
    听得这样一番话,狄仁杰大大地宽心,连连轻声安慰。
    其实,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一旦武则天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必定会舍老四而就老三。这不只是因为老三年纪更长一些,还因为老三这些年吃苦很多,立他为嗣,可以让他更加感恩一些。要不然的话,武则天完全没有必要把他从房州捞回来。
    只是,武则天的皇位毕竟是从老四手里拿回来的,不问问老四,直接传给老三,这从情理上,有些说不过去。所以,武则天昨天只是传了口谕说要立皇嗣武旦,事实上,谁都知道,老四到时候会推辞,然后老三“拗不过”这种推辞,再“顺理成章”接过这个位置。
    这是谁都能想象到的次序,也是一个不会有意外的次序。
    只是,狄仁杰完全没有想到,皇嗣的这番推辞,做得也太过火了。一般来说,推辞储君之位这种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府里还有皇帝面前哭闹一番。皇帝肯定“不从”,然后就“绝食”(其实是吃东西的,就是不公开进膳而已),反正经过几番折腾,皇帝才会收回成命。
    而现下里武旦的这番做法,就太过分了。哭闹、绝食这种事情,都可以作假,跪在这里却是绝对做不得假的。武旦这些年虽然心理上饱受摧残,但作为龙子龙孙,**上一直是没有受过任何折磨的,如今却在这里跪了许久,以至于脸上全部是汗,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难受了。
    不管武旦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狄仁杰的心底,对这个皇子生出了难得的敬意。这个皇子比起武家的武承嗣、武三思之辈,实在是强了不少。这也让狄仁杰越发的觉得,自己参与“李党”,并且领袖“武党”,实在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