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风流 >

第227部分

大唐风流-第227部分

小说: 大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呢。其实,我们都看出来了,大家她老人家喜欢高阳王,她老人家嘴里说是让裹儿在武氏诸王中选一个夫婿,其实只是因为她最高阳王特别有信心罢了。只是,我们裹儿自从在房州目睹了五郎的英雄之举以后,心下又如何能容得下第二个男子呢?若是强行把她嫁于高阳王,我家裹儿一个女子,虽有千般不情愿,恐怕也只能认命,但五郎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个痴情种子,对我家裹儿又是用情至深,若是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裹儿成为别人的新娘子,心里会是如何的难受哇!”韦氏生情并茂,极具蛊惑之能事。
    张昌宗听得也是觉得颇为有理。武则天对于武崇训的特别喜爱,他完全能看得出来。将未来太子最喜欢的女儿嫁给武崇训,对武崇训本人是恩典,对于整个武家也是恩典,这样一来,李武两家之间的关系,将会再次得到加强。这是武则天近些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如今机会难得,自然更加不愿错过。
    张昌宗心中有疑问,便把这疑问直接说了出口。
    韦氏一听,点头道:“这也就是问题所在啊。要不是因为有此事,我就不必来找六郎了。六郎啊,不是我多嘴,现在就看你是愿意五郎痛苦一辈子,还是幸福快乐一辈子了。其实,对于武崇训,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让他尽快去结一门亲事。我听说,他最近看上了一位神都才女,这种喜欢,已经达到了癫狂的程度。若是咱们能帮他做成这门亲事,他自然不会再和五郎来争裹儿。到时候,只要你再在大家面前进言一番,想必以大家对你的宠爱,定会答应这门亲事的,不是吗?”
    张昌宗点了点头。这件事越棘手,他就越兴奋,因为他觉得,能帮兄长解决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对他来说,是极为荣幸的。
    “我知道怎么做了!”张昌宗轻轻说道。
    韦氏是聪明人,知道点到即止的道理,她连忙抑制下心中的喜悦,向张昌宗道:“六郎,此事就交给你了,这里人多眼杂,不便多说话,我就先告辞了!”见到张昌宗点头,她便转身向西隔城自己寝宫那边行去。
    刚回到寝宫,韦氏就看见自己的丈夫正在外面的院子里来回踱步,意态焦虑。
    “你这是怎么回事?都是马上就要入主——”
    “哎,裹儿又在发脾气了!”武显一脸的无奈:“这孩子,最近脾气变得越来越不好了!”
    “哦!我去看看!”韦氏直接向武裹儿居住的偏殿行去,刚到外边,果然听见里面一阵混乱的喧闹之声,女儿叫骂的声音远远传来。
    韦氏信步走进去,就看见女儿正在乱砸乱骂,里面已经是一团乱麻了。
    “你这是做什么?”
    武裹儿见母亲来,一脸的委屈:“还不是武延秀那个大胡子又写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恶心我,还有,那个姓张的忒也不识抬举,出远门也不告诉我一声,明摆着是在躲我嘛!”
    韦氏脸色一冷,道:“裹儿,我知道你心情不好,不过,你若是还想要嫁给张五郎,就必须听我的,明白吗?”她心下却忖道:“武延秀?这厮怎地如此锲而不舍,又来纠缠,看来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就该不知道东西南北了!”
    武裹儿见母亲说得认真,不敢怠慢,道:“若是母亲能帮我玉成此事,女儿什么都听你的。以后,女儿便一心做你最乖最听话的孩儿!”
    韦氏听得一笑,道:“我说过的话,自然会做到!”
第375章 作伐
    翌日,张昌宗一早便命人去找梁王武三思当天晚上在清化坊的宅子里相聚。然后,他又向武则天道:“我今晚要去找梁王他们吟诗赏月,就不住在宫里了,你要好好歇着哦,我回来若见你精神不济,可是不答应的!”
    武则天对于张昌宗和自己的子侄们多交往,是乐观其成的。她也害怕自己一旦不在了,自己的子侄们会对张昌宗不利。若是能趁着她在的时候,让张昌宗和他们处好关系,也是很好的一件事。
    当下,她笑了笑,道:“夫君只管去,妾身自然省得!”
    却说梁王接到张昌宗的邀请,喜出望外。他今晚本来是有约的。最近,武则天忽然宣布立太子,庐陵王入主东宫已成定局。这让武党的人心底的不安达到了一个沸腾点。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有武党的人向狄仁杰、宋璟等李党人物示好。武党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可能性。
    在武三思原先的计划中,今晚他要面见一些武党的主要官员,让让他们分析利害,为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应该说,这次会面,是极为重要的,关系着朝中很多大臣的前途。
    但是,接到张昌宗的邀请后,武三思立即推迟了这次会面,决定先去见张昌宗。
    张昌宗这个人,不仅对他,对整个朝堂的局势,都太重要了。若是能争得张昌宗的支持,什么样的难局,都有逆转的可能。相反,若是怠慢了张昌宗,就算他现在形势大好,也有被翻盘的危险。
    武三思早就看出来了,武则天对张昌宗的爱惜,远远在她两个亲生儿子之上。以后就算是为了她这位“丈夫”废掉一个太子,都是极为有可能的事情。
    为此,武三思早就想要找机会去巴结张昌宗了,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而已。如今,张昌宗主动送上门来,正是良机,他岂能错过!
    当天傍晚,武三思盛装来到了张昌宗在清化坊的宅子。而这个时候,张昌宗尚未出宫。事实上,武三思知道张昌宗没有出宫,他如此早来,非为其他,单纯就是为了讨取张昌宗的欢喜而已。
    也不知过了多久,反正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起来,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嚣之声,原来是张昌宗终于回来了。
    张昌宗甫一下了马车,旁边便有人上前禀道:“六郎,梁王已经在客厅等候多时了!”
    张昌宗不置可否地说了一句:“哦,他来得挺快的嘛。好,我马上过去见见他!”便径直向客厅行去。
    武三思在客厅里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但却不敢显露任何声色,只好静静地坐着,那种滋味之难受,也就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了。看见张昌宗进来,他简直如蒙大赦,丝毫没有矫揉造作地露出大喜之色,向前两步,道:“六郎,你来了!”
    见到武三思急切之态,张昌宗淡淡地说道:“梁王一定等得急了吧!”
    武三思一愕。一般来说,此时张昌宗应该说:“梁王久等了!”这一类的话,才算是客气话。张昌宗这话,用的却是反问的语调,反倒像是在指责他武三思没有耐性。
    武三思顿时嗅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看来,今晚谈话的基调,不会太友好,张昌宗一开始,就没有给他这个亲王一点面子。
    “哪里,我也是才来不久,才来不久!”武三思却不能丢弃场面上的客气话,笑道。
    张昌宗径直来到主位坐下,向武三思道:“今天请大王来,非为他事,是为了高阳王!”
    武三思心下一凉,暗忖道:“难道是这小子得罪了张六郎,才害得我今日遭受如此冷落?若是如此的话,回去真该好好教训这小子了。儿子我有一群,皇位却只有一个,可不能因小失大!”
    “六郎有话请直言,若是这小子有见罪之处,小王绝不会姑息!”武三思嘴里说道。
    “见罪?”张昌宗摇摇头,道:“倒也没有那么严重,我和高阳王平时几乎没有见面的机会,自然谈不上见罪。只不过,听说他最近痴迷上了神都城内一位才女?”
    武三思顿时有些无言,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其实,武崇训追求王雪茹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而且并没有反对。武三思早已看出,武则天有意把安乐郡主武裹儿嫁给武崇训,但武崇训对于安乐郡主虽然也有几分喜爱,却远远比不上对王家小娘子。
    在这件事情上,武三思纯粹是从利益的角度去考虑的。
    李武两家结亲,对于他武三思自然有好处。一旦这亲事定下来,他梁王府自然而然地会成为武家的中心,从而取代魏王府。而且,那些现在人心惶惶,生恐被两党之争殃及的武党大臣,也能放下心来,继续追随他武三思。但这样也有弊端,一旦结亲,他武三思总不好去夺亲家翁的皇位吧,这事情若是传出去,对他的名声不好。
    而若是与王家结亲,则有利无弊。王家累世豪门,子弟遍布朝中还有地方上的许多重要衙门,就是在军中,也有不小的影响力。传言对妹妹极为宠爱的王循又是下一任家主的第一人选,这亲事一旦做成,梁王府的势力也必然会大为增长。就现时而言,王家比朝不保夕的庐陵王,影响力实在大不少。
    武三思早已听说了那天他儿子武崇训和崔湜两人,在王家的遭遇。一直以来,他只以为这只是由于张易之对崔湜看不顺眼造成的。如今,既然张昌宗过问,想必张易之竟是看上了王家的小娘子。若是这样的话,还是不要和张家兄弟争为好,毕竟武崇训还有安乐郡主这样一个很好的选择,若是为此和张六郎撕破脸皮,就太不划算了。
    一念及此,武三思便装傻,笑道:“哦,竟有此事?小王最近一直忙于政事,对犬子疏于管教,实在不知道竟有这等事情。这样吧,待我回去好好盘问他一番,若是真有此事的话,一定会好好教训他一番。成天就会在外面瞎闯荡,斗鸡跑马,吃喝玩乐,根本不会为家里还有朝廷分忧,实在可恶!”
    不想,张昌宗却微微一笑,道:“教训?我看就不必了吧,令郎也是诸王子之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个,才子配佳人,自古都是美事啊,咱们又怎能将他们生生拆散呢?”
    武三思听得一愣,张昌宗的态度,实在是太令他意外了。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小子在说反话,他肯定是在试探。当下,武三思拿出平生最诚恳的语调,说道:“不然,不然,才子配佳人是没错,我这逆子不过是草包一个,附庸风雅还略凑合,真才实学不值一哂。他这种人,若不是出身在我这样的人家……”
    张昌宗的脸色越发的冷了下去:“大王似乎对我这主动作伐之举并不领情哩,你让小官这等小人物情何以堪!”
    武三思一听这语态,终于弄明白,张昌宗所说,竟然并非反话,他的额头顿时渗出了几滴冷汗。
    “既然是五郎好意,那小王就代犬子拜谢六郎了。只是不知,六郎为何如此襄助呢?”他始终不明白,张昌宗为什么偏要拆散他兄长的良缘。
    “我看安乐郡主相貌端庄,温柔娴淑,倒是我兄长的良配,大王若是能促成此事,我张六自然感怀在心,没齿难忘!”张昌宗说道。
    武三思今天第一次拨开云雾,见到了真相:原来,他想让自己的兄长和未来的太子攀亲!
    (PS:有些不敢相信,不知不觉就百万字了,第二本过百万字的书,不容易啊!如今的网文界,兴许已经不把百万字当一个很重要的里程,因为四五百万字的都大有人在,一本抵我三四本。但对于颓废无能如我者,这却是意外之喜了,傻笑一声。能够看到今晚这章的,说明你已经忍受了上百万字无聊的文字,这对于你来说,未始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哩。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未来,你的忍耐心必将得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飞跃。所以,祝贺我自己,也祝贺看见这段文字的每一位!:…D)
第376章 训子
    几日之后,朝廷首先宣布,由于皇嗣旦太过恬淡、悌顺,再四将元良之位让与他的兄长。WwW。皇帝为了体谅皇嗣这番仁爱之心,改立庐陵王武显为太子。为表示庆祝,大赦天下,赐天下百姓酒肉若干,赐八十岁以上耄耋老人钱帛若干。总之,就是广播霖雨,普天同庆。
    同时,因皇嗣旦为人忠厚老成,虽不能担当元良,却也不能浪费这样的人才。武则天决定命他同平章事,出掌千骑。这样一来,武旦也成为了当前诸王之中,唯一的一个宰相。而且,他手里握着和皇帝最为亲近的军队——千骑,权势自然是大增。
    这件事情的喜庆气氛还没有退散,朝廷忽然又宣布了另外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朝廷和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达成盟约,两边共同出兵,剿灭契丹叛贼。至于突厥人提出来的几个请求,前面的几个都照允,最后一个割地的请求,被修改成“两方共同出兵,土地谁占得为谁所有”。
    其实,按照这个盟约,单于台都护的绝大部分土地,还是落入了突厥人的手里。而且,这次出兵,他们还可以一边劫掠契丹人的人口、牲畜,一边占领他们的土地。想来,大周军队虽然骁勇,想要在单于台都护那样的苍凉地方上争土地,是很难的。
    因此上,这份盟约看起来似乎和突厥人预先提出来的条件,相差不大。只不过是要更加体面一些,而且,从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