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风流 >

第357部分

大唐风流-第357部分

小说: 大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武则天很自然地听取了主流意见,宣布任命张易之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幽州道行军总管,前往幽州接替娄师德,一锤定音。
    群臣之中的武显听见从母亲口中传下来的话后,顿时失魂落魄,差点跌倒,而坐在他身边的武三思则是微微一笑,这眸子里闪过得逞的笑意。倒是张易之这个此次争论的焦点人物对此毫无反应,仿佛方才的争论,并非是因为他一般。
    早朝结束之后,张易之立即随着武显来到了东宫。
    现在的东宫还是极为畸形的。自有大唐以来,一般的太子甚至是亲王府里,都有不少的属臣、幕僚。而武显身边则完全没有这些,只有一些服侍的宫人,其他的东宫属臣,一个都没有。他现在身边唯一的势力,就是太子左右率府。这还是因为张易之的到来,才在最近将规模扩大到一千人的,原本只有一百多人,只相当于仪仗队,很难负担起保卫东宫的责任。
    武显垂头丧气,当着张易之和韦氏的面不住地摇头:“这次真是休矣,母亲看来是有意要废掉我了,否则也不会把你调走!”
    他现在,已经把张易之当作了唯一的倚靠,想想张易之要走,他心下无比的害怕,面色苍白,仿佛得了重病一般。
    韦氏不满地训斥道:“没出息的东西在,晚辈还在呢,也不怕笑话。五郎,你说说吧,你好像一直都很冷静,莫非已经有了什么对策?”
    张易之摇摇头,道:“对策是没有。不过,小婿觉得,事情未必就有太子所想的那么糟糕。毕竟,岳父现在是圣皇唯一的儿子了,对付岳父,她应该是不会下手的吧。我看她的目的,应该只是架空岳父,让岳父对她自己没有威胁罢了!”
    自从和武裹儿成亲之后,武显夫妇便命他私下里翁婿相称,张易之也没有拒绝,他觉得这固然是武显夫妇拉拢他的手法,也是他自己亲近武显夫妇的方式。现如今的他,正需要把自己和武显夫妇绑得更紧一些。
    武显摇摇头,道:“五郎你还是不了解圣皇,她老人家心目中,亲情从来就不重要,要不然,我也不会失去这么多的兄弟、子侄了。而且,就算她无意要除掉我,武三思也不会轻易放过我的。此人心狠手辣,比起当初的武承嗣,要难对付得多。”
    张易之笑道:“不会吧,依小婿看,武三思此人,还是挺和气的,虽说有时候自负一点,也是瑕不掩瑜。他是岳父你的表弟,应该不会和自己的表兄争夺元良之位吧!”
    武显惊异地望向张易之,难以置信地说道:“五郎,你今日说话好像怪怪的,怎么总是替他们说话。我当然也希望他们如你所说,极为良善,不过咱们还是不能不防啊!”
    韦氏用她那深邃的眸子看着张易之,脸上忽然泛起笑容:“五郎,你说了这么多言不由衷的话,恐怕是为了试探你岳父和我吧!莫非你心中早已有了对策?若是有了,不妨直言,只要是可行,我和你岳父断然没有不相允的道理。”
    张易之赧然一笑,道:“还是岳母慧目如炬,都看出来了。”随即正色道:“不错,小婿以为,这次圣皇和魏王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默契,就是要——废掉太子!”
    “啊——”武显脸色大变,露出仓惶之色:“我就知道母亲容不下我的,果然,果然,她还是容不下我,容不下我!我该怎么办,怎么办?我……我还是主动上书除掉这太子之位好了,我把太子之位让出来,他们总不好过分相逼了吧!不要了,我什么都不要了,我不当这太子了,我好好当一个老百姓好了!”
    韦氏心疼走过去,坐到武显的身边,抓住武显的大手给予安慰。
    张易之有些鄙视自己这位岳父。其实,对比起身为皇家子弟的霸气和才干,他比起武隆基那小子实在是差得太远了。若不是自己已经和他息息相关,真的不想努力去扶持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人纵使日后当上皇帝,也最多是个无能之君,甚至有可能是个昏君。扶持这样一个人,从张易之个人来说,是必须的,从天下臣民角度而言,就不知道是幸事还是坏事了。
    韦氏向张易之道:“五郎,你有什么对策,直接说出来便是,何苦吓你岳父呢?”她已经是彻底把张易之当作了自己人,所以也不讳言太子居然被张易之一句话吓哭的事情。
    张易之淡淡地说道:“圣皇的性子极为坚毅,她决定的事情轻易不会更改。而梁王,他对于皇位觊觎已久,断然不会轻易放弃,他们两个一旦有了默契,咱们除了覆灭之外,只有一条路可走?”
    “什么路?”武显夫妇同声问道,脸上都是充满了希冀。
    “让他们覆灭!”张易之说道。
    “啊——你……你居然要谋反?!”武显那消瘦的面庞顿时涨得通红,眸子里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没有想到,张易之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而韦氏则只是微微一怔,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张易之从容地说道:“不是谋反,而是拨乱反正!”
    “不行,不行!”武显双手乱晃:“母亲对我恩重如山,我岂能对她行谋逆之事呢?我这样做,和武隆基有什么分别?我明天,不,我下午就进宫面圣,让她废掉我,我愿意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庶民,有三五件茅舍,七八亩良田,勉强度日也就是了。反正,这十几年以来,我已经学会了所有的农活,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张易之冷笑道:“且不说圣皇会不会答应你,就算她答应,日后武三思践祚,也不会放过岳父你的!岳父你也不想想,您的父祖开创的大唐帝国兴盛一时,天下百姓承蒙恩泽,至今还没有忘记三位大唐先帝的懋功懿德,如今的天下,依然是人心思唐。岳父您的存在,对于武三思本身就是威胁,不管您是否在位,也不管您身边是否有谋变的力量,更不管您本人是否有意谋取这百二金瓯,您的姓氏,您的血脉决定了您就是天下亿兆百姓心目中皇帝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只要您一天还在这世上,武三思就会寝食难安。试想,作为一个皇帝,谁能容忍一个人对自己造成如此大的威胁?岳父,您难道觉得,魏王他是一个胸襟很开阔的人吗?”
    武显的头上不住地冒出冷汗,张易之的这番话,简直将他逼到了一个恐惧的深渊之中,他简直要癫狂了。
    韦氏点点头,目光湛湛地望向武显,说道:“不错,我觉得五郎所言,十分有理。太子登基可以不杀武家的人,因为天下的人心并不会向着武家,而武家的人若是登基,却不能不杀李家的人,因为天下人心向着李家。这就是所谓怀璧其罪了!”
    武显呆呆地站起来,向外走去,道:“你们谈吧,我好乱,要歇下,我要歇下,歇下……”缓缓地走出大殿。
    看着武显远去的背影,张易之心中升腾起一缕忧虑。
    韦氏像是看穿了张易之的心事一般,道:“五郎莫惊,你岳父这人,我最是了解,他就算对此事不赞成,也绝对不敢泄露出去的。而且,有我在,不管他赞成与否,我总有办法让他最终点头!”
    张易之点点头。他相信韦氏对武显的绝对控制能力。说白了,武显就是个怕母又嫉妒恋*母的大男孩。而他所恋的那个“母亲”,不是别人,恰是韦氏。
    “五郎你对这件事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不知是否已经有了具体的对策呢?”韦氏又问道。
    “小婿已经和身边的人商议过了,决定从魏王的内部着手。因为魏王那边,也不是铁板一块,只要咱们稍稍动点脑筋,也有办法找出破绽的!”
第590章 擒贼擒王
    作为行军总管,又是大将军、郡公,张易之位高爵显,比起当初以宰相身份专阃北疆的娄师德也不遑多让,他奉谕巡边,声势自然是不凡的,身边也需要一支强悍的亲兵队。wWw。
    原本,按照计划,夏官(兵部)要另外派人护送张易之背上。毕竟,现在的张易之,比起当初北上黑沙城的时候,身份地位大不一样了,不可怠慢。而且,他这次北上的主要目的,虽然没有明说,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主持对*厥的战争。
    如今的大周和*厥之间,表面上还处在交好的阶段,受着前面签订的那份盟约约束,但实际上,早已剑拔弩张,随时都可能爆发大战。事实上,娄师德已经试探性地对突厥人进行了几次撩拨,双方早已结束蜜月期。这一点,大周朝廷里看得很清楚,正忙于内乱的突厥人肯定也能看的清楚。所以,若是能在半道上将张易之这个还没有到任的主帅刺死的话,突厥人定然不遗余力。
    张易之直接找上了夏官,和他们商量了一下,很快就将那护卫力量搞定了。原来,张易之名下的招摇军,恰好有一支军队在上番,而今轮值的时间已经到了,需要回幽州。本来,张易之这个招摇军大将军并没有权力指挥和调动招摇军,但如果让这支军队变成他的护卫部队,随他北上的话,却是名正言顺。而且,张易之到了幽州之后,就是要指挥这支军队对突厥作战的,及早熟悉军情,在军中拉拢一小部分亲信,也是有利无害的事情。
    夏官自来是李党的地盘,张易之这个李党的骨干提出这个办法来,他们自然是立即愿意配合,夏官尚书立即绕过了武党的几位宰相,找到了更加倾向于李党的宰相姚崇,让他去找女皇请旨。
    女皇将张易之调出神都,也就是想落个眼不见为净,念在张昌宗的份上,她倒是真心不希望张易之出事的。对于张易之的安全,她也极为重视。姚崇甫一请旨,她觉得这种安排十分合适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这支由两个折冲府组成的二千人的军队,就成为了张易之北上的护卫部队。任何人都相信,有这支军队护卫,不论是刺客还是路上的强寇,都不可能撄锋。
    这一日,张易之就在一群美丽的妻妾还有老娘的挥泪送别之下,率军从长夏门出发,直奔幽州而去。随行的还有阙特勒以及他手下的五十名突厥人,还有当初的浅云圣女,如今的张浅云。张易之的妻妾们一个个和张易之都是极为难舍难分,新婚燕尔,却要遭受长时间的离别,一群女人们的离情别绪汇聚起来,实在是令人恻然。
    张易之这位年轻俊杰,承载了大周太多的希冀,大家都希望,朝廷这多年以来,始终没有彻底平定的北疆之乱,能够在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年轻将军的手下,彻底平定。为了这种希冀,前来送别的普通百姓也是十分的多,将整个长夏门一带,围得寸步难行,直到张易之的大队人马,已经出城了半个时辰,这一代的秩序才渐渐得以恢复。
    魏王武三思作为首相,也代表群臣群臣前来相送,和张易之依依话别,表现得就像个仰慕对方的基友一般。不少心地单纯,对于朝中的斗争并不敏感的百姓见了,都是大为欣慰:这就是大周版的将相和啊,朝廷如此支持张易之的北伐事业,相信这位年轻将军定能旗开得胜,好好教训突厥人。
    回到魏王府之后,武三思却是立即变脸,凝重痛惜之色欻忽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欢愉。
    如果把东宫比作一个美貌的小娘子的话,张易之就是它的衣服。没有了衣服,小娘子再怎么遮掩,都是处处漏洞,根本守护不住春光。
    武三思壮怀激烈,向天狂笑,踌躇满志。而随着他一起前来魏王府的那群亲信官员,也是个个振奋。虽说张易之被调走,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但是亲眼看见张易之落寞而去,还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情。
    “诸位,现在张易之已走,我等心目中的头号心腹大患已经消失,不知大家是否有什么良策,来对付太子他们呢?”武三思道。
    前些日子,武三思还假惺惺的要和表哥武显讲什么兄弟情义,不肯反对他。现在,他却肆无忌惮,以最为**裸的语言,表现出自己对东宫位置迫不及待的渴求。他也知道,自己对那个位置越是渴求,下面的亲信们就会越加死心塌地地追随。没有哪个臣子喜欢跟随一个淡泊名利的主公,因为这样的主公随时可能放弃,而名义心很重的主公则不至于让人生出这样的担忧。
    “臣以为,我们固然不需要将李党众人尽数拿下,也需要把那几个绝不可能投靠的顽固之人一一剪除了,比如徐有功。此人声望极高,在李党之中影响力比张易之还大,除掉他,对于李党的文臣是一个极大的打击!然后,我们再逐一除掉宋璟、姚崇,魏元忠等人,李党以及同情李党的势力必将很快土崩瓦解!”崔日用婉婉言道。他显然是早有准备,语气自信,声调清朗,给人一种早已经过深思熟虑的感觉。
    在魏王府中,众人似乎都会刻意忘记武三思首相的身份,而只提他的亲王身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