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竹词 >

第126部分

锦竹词-第126部分

小说: 锦竹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系到国泰民安,朝中纵然有反对声,也微弱的很,圣人领着头的节俭,他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不过再仔细,每年春节仍是祖上传下的大日子,三十这夜宫中灯火辉煌,迎合着西山上的为元宵准备的灯展,年味儿愈发足了。

    大殿中觥筹交错,顾青竹嫁为人妇,自然不再和未出阁的闺秀同坐一桌,沈昙陪着她与顾老太爷和老太君打过招呼,才慢悠悠的踱步去了另一边的酒席。

    孙女儿嫁的如意,老六顾明宗亲事也在即,老太君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拉着她好一通絮叨:“初二和沈昙早些回家,你大哥前几日也到汴梁了,这次不用再回唐州,调入开封府当差,咱们家多少年没这么团圆过了。”

    顾青竹只听说大哥回来过年,还不清楚是因升官的缘由,随即欢喜道:“那我可得备好大礼,祖母放心,我和郎君一定提早去的。”

    长子不再远游,李氏这当母亲的最是高兴,程瑶也陪在旁边说话,襁褓中的女儿是一月一个样,顾青竹成亲时见着还是小猴子似得模样,这会儿已经抓着摇铃眼珠子乱飘,逗上几下,便咯咯的笑个不停。

    顾家这边欢声笑语,闺秀桌那儿可不安生。

    打眼一看仿佛古井无波,三三俩俩的谈论着华服珠宝,其实俱在暗中观察着瑞和县主的神情,有几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定力不够,互相递了眼神,忍不住捂嘴偷偷笑起来。

    她们没见过县主吊打朱凤珊的样子,没所畏惧,可其余的却还心有余悸,顿时僵硬的岔开话题,举着杯子想给县主敬杯水酒,算将这茬儿揭过去。

    瑞和县主在家拘了十天半月,傍晚和母亲进宫先去了皇后寝宫,将事情连遮带掩的解释遍,暗藏的意思也明了,恳请她出面和赵家好言相商。

    朱凤珊那件事,皇后娘娘便知道的清楚,当时木已成舟,按照圣人意愿却是也想压一压朱家的气焰,是以丝毫没有追究。

    可眼下情况又不同以往,嘴上说的天花乱坠,本质是李淑对小叔子有爱慕,还未成亲,这顶若有似无的绿帽就结实扣在赵怀礼头上,且赵怀信还坦坦荡荡,神女有意而襄王无心,若圣人出头,可谓师出无名。

    难不成叫赵家含垢忍辱的当没这回事?

    到底隔着层血脉,圣人对六公主忍耐宠爱到极致,不代表会对侄女也如此,皇后娘娘说了些场面话,教训李淑两句,转过头安慰王妃稍安勿躁,由她和圣人细说后,再做打算。

    这一手连瑞和县主都感受到搪塞之意,坐在席间心情不佳,一面儿是觉得赵怀礼得寸进尺,不嫁便不嫁;另一面儿隐隐担心着如果确实把婚退了,以后城中高门弟子还有谁能配得上她。

    本就忍着气,还被几个黄毛丫头笑话,瑞和县主冷脸环视一周,目光落在那两位姑娘身上,倏地一巴掌拍在桌面,酒盏叮咣翻倒滚着落了下去,啪的声碎在光洁的地板上头。

    闺秀们单独在侧殿,中间有屏风珠帘隔着,声音嘈杂外面倒也听不见,伺候的宫女忙蹲身去捡碎片,满桌的姑娘大眼瞪小眼的看着李淑。

    “这可是皇宫。”瑞和县主还不至于怒到没了理智,厉声道,“都别忘了自个儿身份。”话毕,站起身让宫女领着去净室处理裙摆上的酒渍了。

    这一走,却不想在途中碰见冤家对头朱凤珊。

    朱凤珊在江宁府过的憋屈,虽说徐淮待她还不错,但那小地方怎比的上汴梁,起初她还有心求着娘家帮助徐淮往京城调职,没想到竹篮打水一场空,待明白圣人想让朱家蛰伏,便不可能让徐淮出人头地后,彻底死心了。

    好在每年年初,徐淮都陪她在汴梁小住一月,今年正巧年前就到了,便进宫参加除夕宴。

    对于罪魁祸首李淑,朱凤珊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摸了摸刚染的指甲,张口就嘲笑起来:“我当这是谁呢,原来是县主啊,脑袋上像冒着火似地,哪个胆大的惹了您?”

    瑞和县主路上走的急快,猛地见她愣了片刻,两人早已撕破脸皮,那还顾及什么,于是蹙眉烦躁的说道:“徐夫人别挡着路,本县主和你没甚好说的。”

    朱凤珊一听,眼睛瞪的浑圆:“如何没有?我倒想问问,被人退婚的滋味好不好?没想到你能做出那么多下三滥的事,现在恶有恶报真真儿大快人心!”

    “下三滥?”瑞和县主气极反笑,轻蔑的看她一眼,“别以为圣人禁言,旁人就不知道你和六公主做的那点儿勾当,金明池夺标被顾青竹逃了去,还夹着尾巴嫁去江宁府,我告诉你,谁都能说我,你却不行。”

    李淑出口就冲着人软肋上刺,朱凤珊悔不当初,饶是现在再提起来,也怒不可遏,当场便伸手指着瑞和县主高声道:“你有胆子再说一遍!”

    瑞和县主笑了笑:“比起你,我的心肠是软多了。”

    大殿这边,酒足饭饱之际,皇后娘娘提议去观景台欣赏西山灯火,宫女们将酒席撤下,一会儿好再上些茶点。

    观景台在西边,想去的话,和往净室的路有段儿是重合的,顾青竹抱着程瑶的女儿哄了许久,衣裙有点皱了,便趁着皇后娘娘她们未动身,先找地方整理下仪容。

    结果这一去,正撞见瑞和县主和朱凤珊闹的不可开交,且俨然有扭在一团厮打的趋势。

    两个伺候的宫女起先还劝劝,可朱凤珊逼的太紧,她们怕自己贸然出手,伤到哪个真是几条小命都不够陪的,只能在旁边干着急。

    瑞和县主余光瞅见她,挡着朱凤珊揪到她头发的手,万不得已朝顾青竹喊道:“沈夫人且来帮下忙,徐夫人这是魔障了!”

    顾青竹顿了顿脚步,偏过头看着她们俩,一个设计害她差点清白不保,另一个几次三番散布谣言,其心可见一斑。

    若是从前,说不准温吞没脾气的她还会上前阻止,可现在大约是跟着沈昙自在惯了,也懒得维护那劳什子的颜面,不摇旗呐喊都算慈悲在心的。

    她挑了挑眉,像是没看见一般,熟视无睹的领着宫女施施然的错身而过。

    结果没过多久,皇后娘娘领着众人赏灯,就看见县主和朱凤珊这般没规矩的模样,一时间殿中针落可闻。

    作者有话要说:  补昨天的份,今晚继续。

    飞吻各位小仙女~

 第162章 第一百六十二回

    两个宫女自知失职; 率先哆嗦着跪身低喊:“请皇后娘娘赎罪!”

    瑞和县主和朱凤珊相继收手,虽说没像市井妇人那般贴身争执,但互相推搡还是有的; 李淑发间的花冠都被扯歪了,几缕发丝凌乱垂落在鬓角处。而朱凤珊则是面门正迎上她的手心,口脂晕染的哪儿都是; 嘴角边划上长长一道; 好不滑稽。

    在场多是上了年纪的命妇,见多识广,对此尚且见怪不怪; 皇后没发话; 她们也便只管站着不吭声; 唯独远远坠在后头几位小辈; 踮着脚尖儿好奇的往人群中张望,眉宇之中明明白白写着‘震惊’二字。

    家世普通的贵女; 整年恐怕只有这么一次入宫的机会; 俱是谨言慎行,想留给圣人和皇后个好的印象。

    表现都来不及; 谁还胆大包天的敢在宫中造次?

    眼前这两位可谓初生牛犊; 无所畏惧了。

    皇后娘娘亦不满的拢起眉梢,方才在寝宫训诫瑞和县主,她低眉垂眼的好似有了悔意,可转眼却这般和朱凤珊扭在一起,全然失了贵女仪态; 倘若知分寸懂收敛,又怎能如此猖狂?

    先前看在景王面子上起的些许维护之意,这会子也消磨殆尽了。

    “起来罢。”宫里赏罚分明,皇后缓缓挥手让宫女儿起身,也没询问事发缘由,只启唇淡淡说道,“这边不如殿里暖和,请县主和徐少夫人去偏殿休息。”

    宫女领命对她二人做了请的手势,瑞和县主勉强挺起脊背,借着整理衣袖的时候狠狠瞪了朱凤珊一眼,仿佛要吃人似得。

    朱凤珊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如今嫁人也嫁了,丢人只不过一时,过了元宵她便会和徐淮返程去江宁府。而李淑可就穷途末路了,今儿的事儿被这么多人看去,少不得要节外生枝,更是认证了外头的传言,欲和赵怀礼如期成亲是难上加难。

    朱凤珊甚为愉悦的抹掉唇角的口脂,也不担心擦没擦干净,朝皇后娘娘行礼后便小步跟着宫女往偏殿走,瑞和县主面儿上表情变的精彩,本想粉饰太平的说两句,谁知皇后先行疾言厉色的催促她道:“县主还在等什么?”

    如此一来,她只得把话从嘴边咽回去,心里头愤愤不平的走了。

    待顾青竹从净室出来,观景台上已站了许多女眷,说说笑笑气氛融洽,程瑶在左侧占好位置,见她来赶忙拉着站定,细声低语的咬耳朵道:“你刚没瞧见,瑞和县主和朱凤珊翻脸了,惹得皇后娘娘心情不快,这半天才见了点儿笑意。”

    “我遇见她们了。”顾青竹坦然自若的笑了笑,眨了下眼睛狡黠道,“应是朱凤珊先动的手,县主也不甘示弱,还找我帮忙来着,不过我没应。”

    程瑶捂着嘴半晌没回过神,随即了然的颔首道:“也是,这种闲事肯定不管为妙。”

    顾青竹并非怕惹祸上身才避开的,故而摇摇头说:“我知道皇后娘娘随后就到,才故意留她们在那儿的。”

    如此一来,瑞和县主和朱凤珊面子里子丢的精光,也称得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虽然这点惩戒,比起她们对顾青竹所做的仍是九牛一毛。

    大年夜赐宴本就时间不长,各家各户还有团圆饭要吃,待皇后她们赏完灯,圣人便说了些新年勉励的话语,令百官出宫回府守岁。

    沈府老夫人腰腿上的老毛病犯了,出门迎风半个时辰就痛的很,这次没有进宫。

    沈昙和顾青竹去锦绣堂时,堂屋里头的八仙桌俱摆好了,统共四桌酒菜,凉菜六碟、热菜八盘、主食五种,取的是大吉大顺的寓意。粥汤有两样,七宝素粥和粟米肉粥,每样菜色份量倒不多,一桌人刚好用的完,像是沈家大爷他们还吃个半饱,单等着吃午夜的水饺呢。

    都说婆媳间关系难处,沈夫人却越看顾青竹越称心,早几年听闻顾七姑娘温柔娴静,知书达礼,她还没甚感触,但眼下儿媳进门,才有了切身体会。

    对长辈耐心纯孝,从不做那些空口拍马溜须的事儿,光聊天就能让人如浴春风,最重要的是对自家儿子尽心,沈夫人曾去三省居坐过几次,亲眼瞧见顾青竹下厨给沈昙煲汤,守在厨房几乎没出来过。

    “你便别沾手了,这些让沈昙去折腾。”既然儿媳对儿子好,沈夫人这个做婆婆的也不吝啬,见她争着在炉上烤花生红薯,便将人唤到身边坐着,使唤沈昙去卖力气。

    除夕闱炉,炉边儿放的些花生、芋头、腌肉之类的吃食,小几上还放着蜜饯、饴糖等消夜果子,家人一面儿吃一面儿闲话家常。

    顾青竹扭头想和沈夫人答话,可沈昙忽然塞进她嘴里头几粒烤好的花生,随即对母亲道:“是,儿子来烤,你们便等着吃就成了。”

    东西在口中,只能先吃完再说话,顾青竹飞快的咀嚼着,心内埋怨沈昙塞的太多,一时半会儿竟还咽不下去,没想到他像是心有灵犀,端了杯花茶递到她跟前:“喝点水润润。”

    满屋的人,只他们这一对儿小夫妻,丁点儿举动均容易吸引目光,顾青竹没沈昙脸皮厚宜摔打,瞧瞧给他个‘节制’的眼神,伸手想接过茶杯。

    可惜沈大公子装聋作哑权当没看到,把杯子贴在她唇边儿,故意凑过来低声哄道:“张嘴。”

    顾青竹委实缺少那份心胸胆识,胆战心惊的硬是要抢过杯子,沈昙是什么身手?放在军营也是所向披靡,随意几个动作就将她绕了过去。

    “再不喝,可真就有人看过来了。”沈昙威逼利诱,怀柔策略无所不用。

    顾青竹余光瞟了一眼,见确实都在各自说话,沈夫人也在吩咐丫鬟去下水饺,于是大着胆子咕咚咕咚几口喝完。

    由别人喂总归没自己喝着顺,她嘴角落了点儿水珠,沈昙勾起食指帮她揩掉,遂即转手又放在自个儿唇前蹭了下,舌尖还好巧不巧的舔了一舔,看的顾青竹脸腾的红到了脖子根儿。

    这一脸红半晌都褪不去,老夫人还担心是不是身子不舒服,顾青竹只答屋里热的很,趁着子时出门和小辈们放炮竹吹风。

    汴梁城四处的鞭炮声逐渐密集,夜空中不断有红光起起起落落。

    顾青竹将兜帽拉下,一张嘴儿便呼出连串的热气:“让我挑一个。”

    沈昙手里拎着好几挂红鞭,听她主动讨要,很是意外:“你敢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