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竹词 >

第63部分

锦竹词-第63部分

小说: 锦竹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舟车劳顿,李氏便没让人煎什么浓茶花样,简简单单用煮开的泉水泡进去几片银丹草,小碟子里是冰糖块,想甜的话夹着丢进去,疏肝解郁发散风热,这时候喝再好不过。

    赵怀信低头饮了一口,表情谦逊的笑说:“老太君说的严重,我也没想着如此巧合,在京兆府碰见顾大人一行,不过也托顾大人的福,我此番前去时随刘大人几乎夜夜赶路,回程慢些,才将那副颠簸散了的骨头又装上。”

    顾青竹从他跟着进府便有点儿疑惑,寻常人遇见这种场合,应是怕打搅人家团聚,借故离开才对,可大伯母在府门前客气着邀他进门喝口茶再走,赵怀信还真从善如流的跟着来了,且眼下瞧着,和祖母说起话来语气相当熟稔。

    老太君笑道:“我说该谢就是该谢,府上刚酿了几坛子梨花酒,待会儿走时带着回去给你母亲尝尝。”正是身体强壮的年轻人,路上行程紧点哪有什么事儿,赵怀信就是借着由头把功劳给推了。

    李氏吩咐管事预备着晚膳,之后才从外头走了进来,正好接了话道:“不是什么值钱东西,赵夫人喜欢的话和我说了,下次再多酿些。”

    赵怀信没多推辞,喝了杯银丹草茶,也未放糖块儿,之后有意无意的朝顾青竹瞟了一眼,才起身作揖道:“晚辈不多打搅,最近热气重,老太君也多保重身体才是。”

    待人被送走了,顾青竹才重新坐下,琢磨着是不是晚上找四哥打听下,最近发生了什么其他事儿。

    老太君往长松苑回的路上,还特意将张姨娘喊道跟前,从手腕上退下个沉甸甸的墨玉镯子,套在她手上:“好孩子,同山身边儿多亏有你跟着。”

    张姨娘素来话少,见这么贵重的东西更是不敢收下,忙推了过去,嘴上道:“这…这可使不得,都是奴婢应该的,老祖宗还是收回去罢!”

    老太君拍着她的手,皱眉叹道:“你是同山正经八百提上来的姨娘,进了顾家的门,怎的还称自个儿奴婢?以后万不能再这么说。”

    李氏在一旁笑了道:“母亲说的没错,你赶紧收下,不然母亲这心里头惦记着,夜里怕也要睡不踏实的。”

    张姨娘张了张嘴儿,眼圈儿里含了泪,倒地是双手把镯子接到手中,微微哽咽道:“谢老祖宗。”

    “这就对了。”老太君总算满了意,站着停了会儿子,才又对顾青竹道:“七丫头快去歇着,晚膳到祖母那边用。”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章进度会加快些,把其中缘由一一做个说明~

 第85章 第八十五回

    听竹苑中这竹林遮天蔽日的; 每逢盛夏,能比别处凉爽许多。

    旷日不曾在家中住过,顾青竹从踏进门起; 浑身提的那股劲儿便卸了下来,在浴桶里泡了个舒服,将疲惫统统洗了去。

    颂平颂安也是累的不轻; 东西还未整理好; 顾青竹先放了她们的假,修整一日再说,身边儿由喜乐和如意两人照看着。

    黄姑姑拿着帕子为她拧着发间的水珠儿; 瞧着铜镜里头脸颊消瘦的姑娘; 拧眉心疼道:“这才几个月; 姑娘清减的也太多了; 定是吃下不少的苦。”其实她心里也明白,顾青竹此行是去照看老爷; 又非游玩消遣; 每日操心的事是许多,可真看见顾青竹那模样; 仍忍不住的叹气。

    沐浴完; 如意就舀了碗绿豆甜水儿给她,上头还洒上些碎冰,吃到嘴里畅快的很,顾青竹捏着勺子喝了几口,才停下来含笑道:“哪儿有那么多苦; 只是我在泸州有些水土不服,吃不惯那里的饭菜,其他琐碎的事二伯那边安排人去做,倒也没操太多心,且正好夏日,瘦着点穿衣裙还能显得窈窕,岂不是更好?”

    黄姑姑手上轻轻搓着头发,差不多快干透的时候,再换了大的帕子搭在她肩头,免得沾了潮气:“您本就纤细,哪儿还能再瘦着?不过好歹平平安安回来了,厨房那边儿我都吩咐好了,连着喝上段骨汤,仔细把身子补补才是。”

    顾青竹知她担心,倒很是乖顺的点过头,然后抬眼瞧了瞧窗外:“明卓还在我爹那边么?”

    如意正整理箱笼,里头的衣裳不论干净与否,俱要拿去洗上一水,听见她问话,笑着回道:“是呢,三老爷留他在那边吃晚膳,约莫晚上能过来。”

    既然在家,顾青竹梳洗完只在脑后低低挽了个发髻,插上根玉簪固定便妥了,身上穿的也清爽利落,待走到长松苑,正好赶上于妈妈开席摆置饭菜,本以为全家会来不少人,结果顾青竹等了会儿,依旧只有祖母和大伯母两个落了座,是以奇怪道:“祖父和大伯他们何时过来?”

    老太君就着丫鬟端来的水盆净了手,边擦边笑了说:“你祖父临时改了主意,想去你爹那里凑桌吃一顿,父子好说个话,你大伯便跟着他过去了,咱们吃咱们的。”

    顾家二老如今上了年纪,口味均淡些,特别是老太君前几月生得一场病,忌口的东西多,饭食上皆要用心。四碟开胃小菜,花生拿盐煮了拌上芹菜;烤制好的整鸡切成丝,配着豆芽和胡萝卜,撒上麻油便是口口生香;另外两样是凉拌木耳和卤蛋,碟子不大,份量吃起来却是正好的。

    老太君喜欢喝粥,今日熬的便是桂圆莲子汤,高兴起来也多用了半碗,顾青竹和她说了二伯在泸州的近况,其中劳碌辛苦倒是一笔带过,怕祖母听着忧心。

    用罢饭,丫鬟们收拾起桌子,再换上些橙沙团子、乌梅糖和切好的甜梨子摆在桌上,于妈妈挥手让她们退下,然后在旁边煮起茶汤来。

    见此状况,顾青竹轻轻咬了两口甜梨,坐直了身子看着老太君说道:“祖母可是有事儿要给孙女儿说?”

    老太君和李氏交换了个眼神,笑着摆手示意她过来跟前:“这丫头鬼机灵的,竟什么都瞒不过她。”

    顾青竹起身到老太君身边坐了,抿嘴儿道:“是您没想着瞒我,孙女儿听着呢。”

    “这说来话长,母亲便歇着,让儿媳来说罢。”李氏将凳子也挪近了几分,于妈妈给每人端了杯清茶,她托起杯盏嘬了口润过嗓子,而后对顾青竹道:“你走的前一日,可还记得赵家公子来替他母亲送帖子?”

    顾青竹回忆片刻,颔首道:“记着呢,正是快端午,那天儿四哥回来,还给他拿了家里头的雄黄酒。”

    李氏道:“对着的,你走之后家中事情繁杂,过了好些日子我才应了赵夫人的帖子,没约其他夫人,只去赵府坐了坐,当时倒没说什么,赵大人知道咱们三爷遇着山崩,也是关心不少,从他们府上回来,赵家公子隔三差五的会来咱们家,有时带着东西,有时单陪着你祖父祖母聊聊天儿。”

    老太君转着手里头的佛珠,抚着顾青竹的后脑道:“日子久了祖母心里头自然纳闷,结果没多久,赵夫人便和你大伯母透出意思,想向咱们家提亲。”

    顾青竹半张着嘴,脑袋里轰的一声,真真被惊的说不出话来。

    赵怀信嘴上说的再动听,她都以为是一时兴起,逗弄几句罢了,毕竟亲眼瞧见过他与朱凤珊牵扯,待董夫人也是体贴备至的样子,横竖从哪儿看,对自己那点唐突之言完全没觉得有甚不同之处,硬要说起来,比别人还差着老远呢,怎的会突然没个预兆的提亲?

    从京兆府归来途中,赵怀信可是半句相关的话都没提过。

    她耐着心里头的不安,琢磨半晌,问道:“我并未曾见过赵夫人,她为何。。。”

    李氏开始也纳闷着,还婉转的问了田氏,田氏没转弯子,只道顾家七姑娘人好她是听说过的,家中长辈满意,但提亲的原因,主要是自家儿子着实相中了顾青竹。

    老太君缓缓笑道:“傻丫头,你也见过赵家那孩子这么多次,那样的人怎得会盲婚哑嫁,没同意便让赵夫人来打探呢?”

    顾青竹垂下眼,心内是波涛汹涌,甚至生出当面问问赵怀信的想法,可转念却想到沈昙,又觉得只要他到了汴梁,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祖母是怎么答复赵夫人的?”顾青竹略微担心的问道。

    “自然是先回了她,只说待你回来,看看你的意思。”老太君见她吃惊的样子,连忙安抚道:“婚姻大事儿,祖母哪里会越过你,擅自答应下去?”

    顾青竹心中一暖,拉着老太君的手道:“是孙女儿多心了,祖母千万别往心里头去。”

    老太君起初还担忧是不是顾青竹着了那孩子的道,毕竟赵怀信之前那点儿传闻,她还听说了些的,那么招姑娘家喜欢,真若以后成了亲,自家孙女儿这副眼里揉不进沙的性子,免不得要伤心落泪的。

    “瞧你的样子,是对赵家公子不满意?”老太君试探着问道。

    顾青竹笑了笑:“赵公子一表人才,哪儿能有满不满意之说,只是我并无其他意思罢了。”

    李氏听着面露难色,竟是看了眼老太君,叹了口气道:“原本咱们也不急,赵家那边过阵子回绝了也好,只是另外还有件事儿,却是让人烦恼。”

    老太君犹豫许久,反复思量下,觉得还是让顾青竹心里有数的好,于是朝李氏点点头,意思让她继续说下去。

    “你祖父前些日子去宫里,圣人好像透出些意思,愿为你牵桩姻缘。”李氏话说的很慢,这事儿刚知道时,全家也是愁了半天:“皇后娘娘受了圣人托付,先前只是留意着,想待咱们家有了打算,再由她禀告圣人赐婚,也是件美事,结果前几日我去宫里,娘娘却转了话锋,话语间频频提起五皇子来。”

    皇后膝下有两位皇子,长子李崇封作太子,次子李晓排行第五,今年也有十七了,生来不善与人打交道,样貌温雅,只是身材瘦弱了些,学问算得顶好,皇后怜惜他身体弱,对这个儿子上心不少。

    太子已经是成家立业的人了,皇后也做了祖母,心里头放心不下的便是幼子,从前几年就看好一家闺秀,当今何太傅的嫡孙女儿,比五皇子小上两岁,很是不错。其实若顾青竹早前没有和傅长泽的婚约,皇后定会将她考虑在内的,但眼下要再提这事儿,就有些不合适了。

    孩子都是自家的好,顾青竹退过婚,皇后头个就不会选她,说到底皇室中人,正妻出身可以稍稍欠一些,但婚事上必须清白简单没别的岔子。

    再者说,顾青竹之前的未婚夫眼瞧着是正经的驸马爷,五皇子转身再和她定亲,兄妹俩把人好好的一对儿给拆了?这怎么想怎么是天方夜谭,皇后起初明白圣人的想法,真是半宿没说出来话。

    圣人的想法其实简单,皇后迟迟没寻到合适的世家子弟,他便也将汴梁城的未婚儿郎筛选了遍,到头来发现,自家老五最出色。

    这人一旦久居高位,所思所想俱是自我惯了,本意是想借此弥补顾家,可做出来的事儿,着实令人无法理解。

    所以皇后请李氏入宫,明面儿上打听着顾家的近况,暗地里却是提醒她,早早为顾七姑娘选位门当户对的郎君,如此一来皆大欢喜,圣人那边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顾青竹纵是想破脑袋,也不会料到圣人居然还挂心着自己婚事,再想想十月马上要大婚的傅长泽,真要抚额长叹,请那乱点鸳鸯谱的圣上好好歇上一把,别操那么多的闲心。

    “祖母告诉你这些,就是省得日后听到什么闲言碎语,你再多想。”老太君神色淡淡的说:“我们顾家忠君,但也不是平白受人摆弄的,圣人那边有你祖父顶着,定然不会真个无端给你赐婚。不过咱们能避则避,如果有了好的便相看起来,而赵家,祖母建议缓缓再答复,一来你也好好想想,婚姻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个缘分,过了这村没这店儿,后悔时却晚了;二来,赵府在这个节骨眼儿提亲,未尝不是件好事,免得皇后那边疑心,好似咱们真攀着要嫁进皇家一般。”

    作者有话要说:  半夜码字,饿的吃了一包果冻,尤觉不过瘾,遂准备煮碗面条(捂脸)。

 第86章 第八十六回

    记得早先选太子妃时; 太后还健在,各大世家都是使出浑身解数,拼了命的将自家姑娘带去太后和皇后娘娘那边儿露脸; 而顾家嫡长孙女顾青澜也未定亲,素来得太后的喜欢,那段时间为着避嫌; 几乎没再往宫里去过; 后来才安安稳稳嫁了位心仪的郎君,琴瑟至今。

    按着老太君的话说,顶天的尊贵; 也不抵一个知冷知热的夫君强。

    顾家清贵; 连太子妃的位置都不贪图; 更何况是嫁给五皇子; 说句大不敬的话,他日圣人作古; 几位皇子没那痴心妄想安份等着封王就是烧高香的; 倘若有个万一,那等于拉下顾氏全族进了争夺皇位的局; 稍不留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