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竹词 >

第68部分

锦竹词-第68部分

小说: 锦竹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母,青竹扶您去厢房歇会儿罢。”顾青竹走过去在她旁边弯了腰,抿抿嘴说道:“祖父平日中午也是睡惯了的,不如先躺着,若有什么事儿,孙女儿再去喊您可好?”

    老太君压根睡不下,活了这么把年纪,怎能不知道女人生孩子那就是从鬼门关走一遭,顾同生可是放心着把媳妇交到她手里的,倘若有个万一,她这做娘的怎么去和儿子交待?

    顾青竹见她不愿,好脾气的蹲下身子,双手握在老太君搭在膝间的手上,细声细语劝着,最后还是老太爷拄着拐棍从座儿上站起来,让于妈妈将老太君扶到了厢房。

    二房忙的鸡飞狗跳,家里主子们均在那盯着,与顾家关系好的程家、卢家都派了人上门送些用的着的补品,顾四爷在前头待客,傅长泽也跟去帮了会子忙,他以往也曾帮着府上待客接物,办事牢靠的很。

    一晃到了夜里,丫鬟们在稳婆的指点下扶着二夫人又是走又是蹲,房里几乎转过来完了,最后一摸,孩子的头是转了点,可那种程度想顺产生下来,简直是杯水车薪。刘氏嘴唇咬的全是血丝,贴身丫鬟捏着丝帕沾了蜜水儿往她唇上抹,咬着牙实在忍不住哭出了声。

    李氏也是生过几个孩子的人,吃过苦没错,可均算得上顺顺当当,按理说女人后头几胎比头胎好生的多,怎会想着前几胎没事,眼下却死都生不出来。

    这生孩子不是别的病症,何太医在厅里坐着没动,补气的方子他已经开过让人去熬了,论起胎位不正,他确实没有产婆经验老道,这个时候想帮忙都无能为力。顾家大爷接连又请来几位产婆和女大夫,进屋看完均是摇头,话还不敢说的太满,意思却到了,时候再耽误下去怕更危险,让家中长辈赶紧做个决断,保大还是保小。

    顾青竹一听心便凉了半截,虽说顾同山夫妻常年在泸州居住,自己从小和他们没打过太多交道,可血浓于水的感情是在的,家人遇上这种厄事,心里头真像被银针密密麻麻扎过一遍,偏偏连帮忙出个主意都不能。

    她没敢愣太久,转身问颂平要了仁丹,颂平应了声正要去厢房取,那边傅长泽拿着药瓶子直接递给她,嘴里道:“多看顾着老祖宗。”

    傅长泽样貌清正,如今仅存的那点儿少年稚气也被磨了去,整个人像是青松翠柏,站在那里眉眼柔和的瞧着自己。

    顾青竹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到底是接过来颔首道:“谢谢长泽哥。”而后拎着铜壶倒了些温水在杯里,端着给祖母喝下,在塞她嘴中一粒药丸。

    老太君含着仁丹,任顾青竹帮她按了额头,长长叹了口气,最终还是下了决断:“自然保大,我们顾家万不会做那种弃母不顾,亏损阴德的事儿。”

    这结果哪个愿意瞧见?一屋子人谁都没开口,旁边伺候的丫鬟更大气不敢出,顾青竹眼圈儿都是红的,这时候管家却老请了她,说前院有人找。

    白日里来探望的人家都是坐了坐便走,卢家夫人连口茶都没喝,怕忙里给他们添乱,放下东西让俩个机灵的随从留下递个信儿。入了夜更不方便,顾青竹想不出谁会挑着这时候打扰,提着精神出了门,待打听到竟然是沈靖拜访,难免愣了愣。

    顾府前院的正堂。

    顾青竹从后门进去,绕过屏风正瞧见站的笔直的沈靖,厅里还有两个随从模样的年轻人。约莫二十来岁,客座上是位年逾半百的老妇人,衣裳是寻常料子,但浆洗的干净,浑身上下找不见丝毫褶子,耳垂肥厚,长的一副福泽深厚的面相,在她身边儿还站着个八/九岁大的小姑娘,头顶扎了对儿羊角辫,笑起来很是讨人喜欢。

    “沈公子。”顾青竹听沈昙说过,沈靖祖上跟随老国公征战四方,曾经被国公爷救过一命,因着本就是孤儿不知姓名,后来魏国公建功立业,便为报答改为沈姓,世代侍奉沈氏子孙。

    沈靖自小习武,学不来文人作揖的架势,单欠了欠身,将座上的老妇人引荐给顾青竹:“顾姑娘,这位是开封府尉氏县周氏,善于接产,我家主子吩咐过若有需要,让我将她带来贵府看是否能帮得上忙。”

    顾青竹怔松好一会儿,看的那老妇人也有些紧张,站起来朝她行礼,好半晌,她才想起来问了沈靖:“你说是沈大哥找来的?他可是已到了汴梁?”

    “临行前公子除了吩咐要保护您安全无虞,也说了其他一些事。”沈靖摇头,随即解释道:“顾二夫人乃公子师母,生子这种大事,连贺礼都是预备好的。”

    沈昙凡事操心惯了,与沈靖交待过的事情不少,刘氏生产便是其中一条,魏国公是平民出身,国公老夫人认识的稳婆女大夫好些出自乡野,平日接产机会比世家请来产婆多的多,有时候产妇家中贫寒,别说参片,有碗有糖水母鸡汤喝就不错了,遇见棘手的情况也多,多个人瞧上一眼总是好的。

    心仪的人如此关照自己家中亲人,顾青竹心内满满的熨帖,可这稳婆大夫不比旁的,她信沈昙却没办法一口答应下来,毕竟做主的还是长辈,稍有差池就是一尸两命了。

    顾青竹转头打量着那位老妇人,犹豫着开了口:“请问胎位不正的情形,您可能瞧瞧?”

    那周氏曾经为魏国公府上女眷接生过,知道点世家的规矩,不懂装懂的事给她胆子也做不来,但该有的底气不能失,牵着小姑娘谨慎的回说:“小姐只说胎位不正,老妇虽曾经碰过类似的产妇,不过到底什么样儿还得亲眼看才能说。”

    话说的在理,顾青竹对此一窍不通,既然有能人上门,便先带着去见见祖母再做定夺。

    老太君见着这位老妇很是意外,顾青竹将她的来历略略说了说,沈昙为人怎样,别人不知,老太爷却有了解,眼下已做了保大的决定,但机会在前都想试上一试。

    周氏跟着去了里屋,那边稳婆还没来得及动作,保大也要刘氏有力气才行,折腾大半天,她浑身像从水里捞出来似地,疼的连声儿都喊不出了。李氏急的团团转,让厨房下了乌鸡汤面端过来,正亲手一口口喂到二夫人嘴里。

    刘氏感觉到孩子保不住,眼泪止不住的流,脖子里头沾的哪儿都是,声音小的都快听不见:“大嫂。。。帮我保了孩子,要保孩子。”

    李氏红着眼儿挑起面塞到她口中,怕太伤她的心,说一半儿咽一半儿,鼓励道:“瞎说什么,菩萨保佑的母子平安,便是。。。便是真的不好,你也不能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心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明元还小着呢,不为别的也要为他想想!”

    刘氏惦记膝下几个孩子,哽咽着将面吃了下去,好容易身上恢复点气力,前头丫鬟突然带了个老妇人进来,待弄清楚来历后,老妇也未多说,在脸盆子里头洗了手,外头披了件干净袍子,这才凑到床前给刘氏看了看。

    这同行人,一出手便能看出点斤两,李氏见身后稳婆没说什么话,心里便有些放心,低声问了句:“怎么样,可还有的余地?”

    老妇面色也不怎么好:“我可以用针再试一回,如果还不行也不能拖了。”

    厅里圆桌上的饭菜都热了两遍,没一人肯动筷子,自家人倒也罢了,傅长泽和沈靖也不吃,顾四爷便客气着想领他们去别的屋里垫垫肚子。

    就在全家等着焦急不行的时候,四夫人忽然从里头脚下生风的跑来,眉眼俱是喜意:“父亲母亲,二嫂生了,母子平安!”

    作者有话要说:  沈大虽远在外头,但神功了得,一出手就救人于水火,

    放假回去上班便连轴转,只有晚上到家才有空码字,这几天更新时间估计还是在夜里12点左右,小仙女们多包涵,我尽快甩开裸奔的帽子,就能定点更新了。

 第92章 第九十二回

    刘氏这胎生的可是让众人胆战心惊。

    若非周氏老妇人最后关头扎下几枚银针; 推动孩子别别扭扭在腹中倒转了些,这会怕还在强灌那打胎的苦药,受苦受罪。老太君叹了几叹; 合十念佛,老太爷则当晚便让明奕、明元去了祠堂,为自己母亲多上柱香。

    孩子出生时憋闷时间久; 啼哭的动静跟猫儿叫似的; 但身子骨还未见虚弱之症,第二日晨里,何太医给小公子查了遍; 确定没其他问题; 一家人才算真正尝到了添丁的喜悦。

    高兴归高兴; 老太君却没忘记这次的功臣; 周氏老妇在内房直直照看到晌午,被丫鬟请出来在客院换洗休整一番; 用罢饭食由老太君亲自见了见。

    老太君对她感激不已; 竟有些不知如何答谢好了,按着城里请稳婆的酬劳翻了三倍; 才停下嘴笑道:“我光顾着说了; 你若有甚其他需要,尽管与我说来。”

    要说这周氏老妇虽出身不高,见识可不低,不是那种凭功劳就狮子大开口的人,当即弯腰行礼道:“这酬劳已经够多的了; 多谢顾老夫人。”

    老太君想了想,仍觉的单给银子未免礼薄了些,转眼看见她身边的小姑娘,倒有了主意,派人去挑出一小匣子香膏珠花之类的玩意儿,也没多贵重,像她这样人家,莫名收到太多钱财容易引起是非。

    小姑娘抱着匣子高兴的很,周氏老妇见状没再推脱,心里头感叹这书香世家为人处世果然不同,又道过谢,突然想起什么,犹豫了下和老太君道:“老妇还有一事禀告,贵府二夫人这次生产艰难,如果不是之前稳婆处置方法得当,老妇最后扎那几针也是万万不顶用的,另外是。。。”

    功劳不揽在自个儿身上,老太君更对她刮目相看了,见她吞吞吐吐,笑一回道:“但说无妨的。”

    老妇人遗憾道:“二夫人出血不少,这宫内也收了不小损伤,日后怕难怀上子嗣了。”

    顾青竹一直在旁边陪着,心内难免咯噔一下。

    世人眼中女子延绵子嗣是项重责,这事儿换做旁的洒脱之人,倒是容易接受,可刘氏性格温婉如水,对世俗观念传统的很,若知道,怕一时拐不过那个弯子。

    闻言,老太君眼中流露出悲色,也就一瞬,随即摆摆手道:“如今她儿女双全,膝下孩子俱是听话孝顺的,只要日后身子健康,这些都是随缘。”说着叮嘱屋里伺候的丫头嘴严着些,此事不得外传,免得影响刘氏月子里的心情。

    府上有喜,李氏忙着给汴梁城沾着亲戚的人家送红贴,邀请来府上参加孩子的三朝洗儿,由于孩子出生艰难,顾家怕人多程序繁杂再把人折腾病了,所以倒没大办,随着帖子给每家送了喜蛋,图个吉利。

    程家、卢家必在邀请之列,卢玉怜在府上待嫁憋闷了几个月,正是花香草青的时候,别的闺秀出城赏游别提多惬意,独她每日秀衣学礼,连厨艺都不能落下,苦水存那么老多没处倒,这回可寻到机会了。

    这日天气晴好,顾府大门吱呀的被推开,门房拿着鸡毛掸子从上到下用心扫了遍,连房檐下头的红灯俱是崭新干净。

    顾青竹近两日帮着李氏准备洗三宴,便是从前筹备的齐全,事儿到眼前还有这样那样没顾到的地方,不过忙起来,倒省得她将心思全搁在荷花宴的愁人事儿上。祖母那边尚且瞒着,祖父和顾同山当日就知道了,可好坏总要过了洗三再提。

    另一边,泸州许家家主许芸到了汴梁,她商铺下的贩盐生意每年都要向州县官府购得盐引,才能凭此做买卖。而今年立春,朝廷又立下新规,在施行‘盐引制’的同时,招揽势力雄厚的商人封为皇商,以后直接同户部接洽,不用走州县那环节,获得的资源能更进一层。

    许芸这趟便为了争取这机会,在京师置起院子,安顿好后派人到顾府递了信,正是顾二爷托她捎来的。

    顾同生在信中给自家孩子提前拟了名字,若生的是男孩则取衡,女孩名敏。

    这信来的不早不晚,刘氏抱着孩子喂奶,笑着‘衡哥儿衡哥儿’的逗他,卢夫人和卢家姐妹站在床边瞧罢,便先去前头花厅等着开席。

    请来的都是亲戚,人不多,满打满算三张大桌便够了,顾青竹坐在卢家程家这桌当陪客,程瑶眼瞧着要嫁到顾家,这未婚男女要遵着不见面的规矩,这天就没过来,但亲手缝制的小兜小袜俱送到了。

    凑到一桌的几位夫人相互寒暄着聊天,卢玉怜终于不用扮那矜持闺秀,塌下腰板儿一把抓顾青竹的手腕,一双杏眼瞪的极大,满脸八卦的急急询问:“你怎的连我都瞒,和赵三公子好上了居然不告诉我!到底什么时候的事儿?”

    顾青竹心知过不了她这关,却没想到在酒席上卢玉怜就绷不住了,一口茶刚咽到嗓子眼儿,被这么一吓差点呛着,用帕子掩住嘴,背过身咳嗽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