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皇子奋斗日常 >

第118部分

皇子奋斗日常-第118部分

小说: 皇子奋斗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驿站发出去的四百里加急密奏,皇帝不可能没看到。
  裴清殊这么问,只是不想让皇帝再说些有的没的罢了。
  皇帝闻言脸色微变,似乎有些尴尬的样子:“收是收到了,不过殊儿,有一件事,朕得告诉你……”
  皇帝说着,示意禄康安呈上一道奏折。
  “这是曹立群的请罪折子,你看看吧……”
  裴清殊心里那股不详的预感变得越来越强烈,在拿起那道奏折的时候,他的心头狂跳,心脏好像随时都要蹦出来一样。
  等他把曹立群的请罪折子看完,裴清殊勾了勾嘴角,好笑地说:“好一个‘驭下不厌’、‘监察失职’,好一个‘一时糊涂’、‘决心悔改’!父皇,您可信他的鬼话?”
  皇帝见他情绪激动,连忙按住他的手说:“殊儿,你先别急。依朕看,这个曹立群倒也还算老实。虽说不免用了一些推诿之词,但他主动交代自己的过错,已经算是难得了。”
  裴清殊不服气地说:“可是父皇,他不仅收受贿赂,还派人追杀儿臣,难道这件事就这么算了么?”
  皇帝忙道:“当然不是!那些追杀你的刺客,你不是叫人留了一些活口么?朕已经让人把他们打入天牢,严加审问,定然要把那些个胆大包天之人给抓出来!”
  “父皇,难道您就没有想过,这事儿有可能就是曹立群干的呢?他见事情暴露,就派人追杀儿臣……”
  皇帝语重心长地说:“父皇这么讲,你先别生气。依朕看,此事恐怕不是他做的。如果曹立群当真有意谋害你灭口,那他为何还要让人采用加急的方式向朕请罪呢?你们俩的折子,可是前后脚到的乾元殿。”
  裴清殊沉默了一会儿后,肃声道:“不管他主动认罪与否,父皇您都绝对不能就这么轻饶了他啊!儿子此行,发现我大齐官场有诸多纰漏之处,如曹立群这般钻制度空子的官员,天底下不知道还有多少。若是不能立一典型,杀鸡儆猴,大齐的江山早晚会被这些贪官污吏给一点一点地腐蚀掉!”
  皇帝为难地说:“殊儿啊,你怎么和你四哥越来越像了?要说贪官污吏,父皇如何不恨,但你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事事较真的话,那这天下是没有办法治理的。你不在父皇这个位子上,不知道父皇的苦啊!”
  “我能理解父皇,一心希望自己能够尽力维持住大齐内部的稳定。可大齐现在只是表面平静,内里正在被这些蛀虫给一点一点地掏空。若是再不治理的话,恐怕难以长治久安!”裴清殊说完,不给皇帝反驳的机会,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自己这一路上的见闻。
  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都是理论加上实例,说得皇帝哑口无言。
  皇帝插不上嘴,只能专心地听儿子讲了大半天。等到裴清殊终于歇口气的时候,皇帝忙道:“梁德,快给十二皇子换杯热茶!”
  “父皇,儿子不渴。”裴清殊正讲到兴头上呢,两只眼睛亮晶晶的。
  那双漂亮的眼睛,让皇帝突然间想起了俪妃,心里头就软和了不少:“不渴也喝点儿,润润嗓子。”
  裴清殊不忍辜负皇帝一片慈父之心,便从善如流地喝了两口。
  趁着他喝茶的当口,皇帝赶紧说道:“你说的这些,都很有道理。这样吧,你出去这么多天,肯定累坏了,今日就先回府好好休养休养。你若是闲不下来,就把你说的这些话整理成奏章,回头以书面形式呈上来,朕再拿去和其他大臣商议,这样可好?”
  裴清殊想了想也是,自己这么滔滔不绝地讲了大半天,皇帝能记住多少还不好说。还不如他回去之后再好好想一想,把自己的建议整理好了,再上书皇帝,便答应下来。
  “这几日你先不用去礼部了,先把这件事做好吧。”皇帝慈爱地说:“听父皇的话,千万别累坏了身子。”
  裴清殊点点头道:“父皇放心,儿臣明白。”
  六皇子的前车之鉴,裴清殊一直记得。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他都会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的。
  临走之前,裴清殊放心不下,就又对皇帝啰嗦了一遍:“父皇,从小到大,儿子也没求过您什么。可儿子这回请求您,千万不要就这么轻饶了曹立群等人。实话同您说吧,早在儿臣回京之前,我就想过父皇有可能不想重罚曹立群他们。为了让您重视此事,儿臣甚至曾经想过自残身体……但一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二来儿臣不想欺瞒父皇,与您父子离心。所以儿臣决定,不用那种歪门邪道的办法,而是尽自己的全力说服父皇。现在儿子什么都和您说了,还望父皇能够慎重考虑儿子的话。”
  裴清殊说完之后,便施礼告退了。
  皇帝听了这番话之后,心中大受触动。
  裴清殊走后,他便去了钟灵宫那里,同俪妃说出此事。
  俪妃听完之后,特别烦躁地看了皇帝一眼。
  皇帝什么都不怕,就怕俪妃厌恶于他。见俪妃露出这种表情来,皇帝忙道:“月儿,你这是何意?”
  “皇上,殊儿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您还有什么好考虑的?”俪妃冷冷地说:“别再做让我看不上您的事儿了。”


第135章 建议
  裴清殊回到皇子府里的时候,已是累得筋疲力尽。他什么都顾不上想; 倒头就睡; 结果睡到三更半夜突然惊醒。
  小德子还跟公孙明他们在一起; 尚且没有回京。今晚值夜的是小悦子。听到里头的动静之后; 小悦子便凑过来问:“殿下可是要去净房?”
  “送水进来,我要沐浴。”
  小悦子忙领命去了。
  裴清殊仰面躺在床上,忽然想去看看宋氏。他已经回来大半天了,还没顾上和她说说话。但一想到这个时辰,她肯定已经睡了,就没有过去打扰。
  下人送了水进来,沐浴更衣之后; 裴清殊无奈地发现自己好像睡不着了; 只能闭目养神。
  天快亮的时候; 他实在躺不住了,索性提早起身,开始写自己这次出行的所见所闻,并从中整理出几个建议来; 准备呈给皇帝。
  差不多到了宋氏起身的时辰; 裴清殊才放下笔,借着朦胧的晨光走向后院。
  说来也奇怪,他在宫里住了十几年,在这座皇子府里住的时间不过几日功夫而已,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裴清殊现在就是觉得; 这里才是自己的家。
  不管他有多熟悉庆宁宫,那个地方,也已经不再是他的家了。就算房子给他留着,让他回去睡,裴清殊还是会觉得不自在的。
  还是皇子府好,不仅地方宽敞,更重要的是,他是这座府邸的男主人,不必看任何人的脸色。
  宋氏见他来了,露出欣喜的笑容:“殿下这么早来,还没用过早膳呢吧?南乔,还不快伺候殿下净手。”
  “是。”南乔知道宋氏这是给自己机会呢,于是娇笑着上前,正要去拉裴清殊的手,结果被裴清殊给拦住了,“不用了,你先下去吧,我有事要和皇子妃说。”
  南乔听了,似乎有些委屈,但还是什么都没说,乖乖地退了出去。
  “她经常来么?”
  南乔走后,裴清殊有些别扭地问。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自己的两个女人和睦相处的样子,裴清殊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按说妻妾和睦,本是好事,但她们这样……尤其是宋氏这样,让裴清殊有一种她好像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殿下不在府里的这些日子,我一个人呆着也是无聊。南乔常来陪我,和我说话解闷儿,两人做个伴儿呗。”宋氏说着,亲自上来帮裴清殊擦手,“殿下可算是回来了,这一路可辛苦?”
  裴清殊坐下之后,也不顾那些个“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夫妻两个边吃边讲。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裴清殊在说,宋氏在听。
  听到惊险处时,宋氏禁不住用帕子捂住嘴,十分惊讶地说:“竟然有这种事?那,那殿下没有受伤吧?”
  裴清殊怕宋氏害羞,就没好意思说,其实他身上并没有什么外伤,不过因为这些天骑马的时间过长,现在胯下还隐隐作痛呢……
  “我没事,就是虎子哥受了伤……不过幸好伤口处理得还算及时,问题不大。”
  “那就好。”宋氏松了口气,后怕地说:“我与殿下刚刚成婚不久,若是殿下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可怎么活呀……”
  “放心,就算是为了你们,我也会好好保重自己的。”裴清殊说着握住她的手,悄声问道:“这个月的月信……来了么?”
  见宋氏红着脸点点头,裴清殊隐隐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自己不能操之过急,就没再说什么,只是拍了拍宋氏的手道:“我还有些公务要处理,晚些时候再来看你。”
  从宋氏那里出来之后,裴清殊便回到书房继续写奏章,顺便让人去傅府把傅煦叫过来,让傅煦帮他再润色润色。
  傅煦看完裴清殊的草稿之后,不由感慨道:“看来殿下此行,真是收获颇丰。”
  裴清殊写的建议共有六条,每一条都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其中最主要的,也就是围绕科举一事的,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就是有关廪生的选拔问题。裴清殊认为,现在读书考试的成本很高,许多贫家子弟都读不起书,以至于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
  既然朝廷每年都出了钱补给考生,那就应该补贴给最需要补贴的优秀学子。
  所以他建议,取消所谓品性等十分主观的考量因素,而是在府试录取的五十名考生当中,从头名开始,顺序选择家庭条件困难的考生补助。
  所谓的困难,裴清殊和傅煦商量了一下,把家中人口超过三人,家庭年收入二十两以下者,都纳入了这个范围之内。
  其实普通人家年收入二十两,尤其是在地方的,已经不算特别贫困了,起码能够吃饱穿暖。
  但是读书考试所消耗的银两,尤其是到外地赶考的费用,足以使得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望而却步。
  所以裴清殊他们把标准稍微定的低了一些,让一些家庭条件比较一般的生员,也能得到朝廷的补助。
  至于那些真的穷的吃不上饭的孩子,别说读书考试了,就是吃饱穿暖还很成问题。
  虽然很无奈,但他们暂时不在裴清殊扶持的目标对象之中。
  “其实我想过了,我们提议这样改革,唯一伤害的就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富家子弟的利益。可对他们来说,这点银米根本不算什么,因为他们看重的是那份荣誉。所以朝廷可以采取一些别的政策弥补他们,比如像在庆宁宫里那样,设立一份光荣榜。不是临时张贴一两天的那种,而是建一个长期的榜单,把入选者的名单放上去,直到下一次考试再更换。”
  “这样不错,”傅煦赞同地说:“最关键的是,要把朝廷的钱用在刀刃上。”
  “还有,以后如果有人想要造假,以富人身份骗取廪生名额的话,必须严惩。”裴清殊用手指敲了敲桌面,“如被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涉案人员立即停职,该考生也剥夺其科考权力,终生不得入仕。”
  裴清殊想了想,又问傅煦:“你还有什么意见要补充么?”
  “意见不敢说,就是疑问吧。殿下若是只以家庭贫困与否为评判标准的话,那若是某考生的确人品堪忧,除了成绩好之外恶迹斑斑,这又该怎么说?”
  “这就要从科考报名时开始抓起了。我朝有规定,凡娼优、奴籍、僧道、有案底者,皆不能参加科考。只要考生是没有案底的,那就说明他们在律法上没有犯过错。至于道德水平低下的考生,如经举报核实,也一样可以取消其廪生资格。不过这个核实举报的过程,不能交给当地官府,得由当地的学政来决定。”
  傅煦想了想,颔首道:“学政乃是京官,三年一任,想来与地方豪强勾结的几率会稍微小一些。不过就算是这样,政策颁布下去之后,还是得让各地的监察御史多多出力才行。”
  光是这第一条建议,两人便商议了一上午。中午的时候,两人顾不上吃饭,草草吃了两块点心垫了垫肚子,便又继续讨论。
  傅煦见了裴清殊的手稿之后,问道:“殿下想整顿官学?”
  “是。”
  官学就是由各地政府直接管辖的学校,学生们在通过考试之后,成绩优异者可以进入官学读书。
  一般来说,官学的老师都是由尚且没有考中进士的举人担任的。
  可这些人大多都还想继续考进士,所以他们的心思还是主要放在自己的前途上面,对待学生们自然不怎么上心。
  “这回我深入地方,发现官学管理十分混乱。尽管那个礼书为了应付我,已经尽量把所有老师和学生都叫来上课了,但还是不难看出,官学之中纪律散漫,学习气氛淡薄,学生们几乎还是以自学为主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