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福星高照 >

第114部分

穿越之福星高照-第114部分

小说: 穿越之福星高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苦,灌上两天泻药定能拉个半死不活奄奄一息。到那时徐大人定会让我们去请大夫,你让王家准备好假郎中,就说恰好药箱里有治疗腹泻的药材。等熬药的时候就让那郎中赶紧走,待王有德死了咱就将这事推到那家郎中身上,反正药渣子都在,又赖不到你我头上。”
  王五喜,连连说道:“还是李哥聪明,小弟就想不出这好主意来,我这就去药铺子买药。”
  李明摇了摇头:“去了药铺就泄了踪迹了,你去找王管家,将郎中的事交代给他,顺便问他拿泻药,这种阴险的东西王家向来不缺。”王五应了一声,出了衙门找了辆车去和王管家碰头。
  ****
  明日就要待客,宁氏母女三人少不得为桌椅器皿之事忙碌起来。徐家来川南以后,床榻都是现买的,更别提桌椅板凳了。好在这些都能租赁,宁氏带着青青亲自去了租赁行,精挑细选了十余套桌椅,让人送回府里。
  桌椅有了着落,器皿却不好从外面借,毕竟不知什么人用过有些不干净。宁氏想着以后少不得有宴请招待的事宜,索性花些银钱买上新的,专为待客之用。
  川南因井盐而富庶,盐商们又追求奢侈的生活,像器皿这类物件做的格外奢华精致。宁氏看着那些盆子碗不是金子打的就是银子铸的,转了一圈最俭朴的还镶嵌了金边银边。
  宁氏看着这金光闪闪的器皿不禁有些头疼,遂问那掌柜的:“就没有素净些的器皿吗?”掌柜的想了想,方说:“倒是有几套雨过天青色的,不知夫人喜不喜欢。”
  宁氏道:“拿出来瞧瞧。”掌柜的翻箱倒柜,从库房里找出一套来请宁氏鉴赏。宁氏拿到手里仔细瞧了一遍,方才看出来这是仿汝窑的瓷器,颜色比真品要重一些。因釉色比较厚,所以整套器皿并没有花纹,全是素胎。
  掌柜的道:“这还是前年进的一批,只是咱这的老爷们嫌它太素淡,一直卖不动,夫人若是喜欢,小的给您算便宜些。”
  宁氏将手里的盘子放下,说道:“不知这样的器皿还有多少套?”
  掌柜的说:“统共进来二十套,一套都没卖出去。”
  宁氏和青青对视一笑:“既然如此,我们都要了。”
  掌柜的闻言大喜,连忙让伙计去库房把器皿都找出来,挨个检查了,见没有磕边碰瓷的才舒了口气。
  宁氏给了银子,又和他说了家里的住址。掌柜的一听就笑了:“原来是新任的同知夫人,小的眼拙了。”行了礼,又从库房里取出一套茶具,笑道:“这个也是仿的,只是看着比较真而已,不值什么钱,送给夫人把玩。”
  青青上手一瞧,顿时看着掌柜的笑道:“我看着倒像是真的汝瓷,你当真送我们了,不后悔?”
  掌柜的笑道:“这位夫人说笑了,汝瓷哪能到我们手里。这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进的,打我当这个掌柜的就在库房里存着了,夫人只管拿去就是。”
  青青笑着摇了摇头,到底按照一套器皿的价格付了钱:“我们还是银货两讫比较妥当。”

第98章 宴请

  回到家; 青青顾不得旁的,先洗了手拿出那套汝窑的茶具上手细瞧。只见这套茶具整体呈幽淡隽永的雨过天青色; 柔和温润; 开冰裂纹片; 底部有支烧钉痕及题字,题字表明此器为宋时宫廷用的器物。
  宁氏看到青青爱不释手的样子; 好奇地凑过来看:“真的是汝瓷?”
  青青的眼睛都舍不得从茶壶上挪开,一边摩挲着壶身一边说道:“岂止是汝瓷; 这还是件古董呢。那个掌柜的怎么说也是卖瓷器的,怎么连汝瓷都认不出来?
  宁氏道:“我估摸着他要不就是真不懂; 要不就是灯下黑; 估计他从心里就觉得这套茶具是仿品; 压根就没仔细瞧过。”
  青青说:“我见那掌柜的心思都在那赚钱的买卖上头; 那些素淡的瓷器当地人不喜,因此他也不放在心上。”
  终于舍得将视线从茶壶上挪开了; 青青小心翼翼地将茶壶放在盒子里; 又拿出一个茶盏细细把玩:“汝瓷就十分难得了; 居然还能得到一套完整的茶具,品相又好,能得到这套物件可真的是上天眷顾。”
  宁氏笑道:“好了; 喜欢回头再慢慢欣赏,这会都中午了; 也该用饭了。”青青闻言这才将器皿一个个收了起来; 又拿软和的细棉布给盖上; 亲自放到一边。
  中午只有母女两人用饭,宁氏早早的吩咐下去了,说要一样粥和几份下饭的菜。厨娘在徐家呆了快十年,自然熟知她们母女的口味,先选了两条黄鱼煮熟,又过油煎了一遍,倒进熬了一天一夜的鸡汤,加上搅匀的咸鸭蛋,拿葱姜酒调味,出了锅就是鲜味十足的“赛螃蟹”。
  食盒提上来的时候,刚揭开盖子,青青笑道:“闻到螃蟹的味了。”早春笑道:“让姑娘说着了,今日有赛螃蟹这道菜。”
  青青忙说:“拿些姜醋来,虽不是真螃蟹,但也要按螃蟹的吃法来吃,这样味道更足。”青青洗了手,和宁氏对坐在炕桌两边。只见桌子上除了赛螃蟹,还有酸梅排骨、笋煨火肉、虾油豆腐、宫保鸡丁、鲜蘑菜心几道菜,旁边有一碗罐八宝粥和一大碗米饭。
  宁氏舀了一碗粥吃,青青则盛了一碗米饭,塞螃蟹鲜美、其他几样菜又下饭,青青一气儿吃了一碗饭,还有些不足,嘟囔道:“若是有个辣口的菜我能再吃一碗下去。”
  宁氏笑着看着她:“来四川后,瞧你个子没怎么长,饭量倒是大了。”遂转头问早春:“厨房可准备了什么辣味的菜?”
  青青忙摆了摆手道:“不做了,等做好拎过来我又不想吃了,我陪娘喝碗粥。”早春连忙盛了碗粥递给她,青青就着粥把赛螃蟹都吃了。
  见青青吃得两腮鼓鼓的,宁氏不禁摇头笑了笑:“多大的人了,吃起饭还和孩子似的。”青青咽下嘴里的粥,说道:“今年刚到了吃螃蟹的好时候,咱就往四川来了。往年咱家都能吃好几篓子,今年总共也没摸到几只螃蟹吃。”
  宁氏笑道:“今年没吃到明年再吃,又不是什么金贵的物件,至于馋成这样。”
  青青鼓了鼓腮,闷闷地说道:“也不知在这个地方出不出大闸蟹。”
  宁氏说:“你没瞧这里的人富贵的都用金碗银著,哪会没有螃蟹吃。就是这里原本不产,也会有人为了买卖,将蟹养起来,你只管明年等着吃蟹就是。”
  青青听了这才又高兴起来,吃完了粥也不想歇晌。母女又把明天的宴席准备的东西检查了一遍,见四处没有什么差池,青青这才抱着那套汝瓷回自己院中继续赏玩。
  翌日一早,宁氏早早的起来,看着下人们将厅堂都擦的锃亮,又将租来的桌椅看着摆好,叫人去厨房看准备好的各色点心。因今日家里摆酒席,徐鸿达和朱子裕都没去衙门,沈雪峰和朱朱也带着孩子早早的过来帮忙。
  第一回和川南的官员家眷们见面,宁氏头一天晚上就郑重地挑了衣裳,让丫鬟们喷了水熨了一回,又放在熏笼上熏香。青青倒是随意的多,从箱子里拿出一身未穿过的衣裳,提前熨好了,除了两只简单的珠钗外发髻上簪了支宫制的的牡丹花。宫制的假花手艺十分高超,单说青青带的那朵牡丹,不仅做工逼真,色彩更是十分鲜明。连牡丹的阴阳向背之感,及每一个花瓣颜色的变化皆染了出来。青青带着牡丹花往那一坐,当真只光彩照人。
  不多时,官员及其女眷一个个的都到了。前院自有徐鸿达、沈雪峰、朱子裕翁婿三人招待官员,内院则是宁氏母女三人接待。
  众人似乎约好一般,居然一起到了,在门口等了片刻,直到孟夫人来了,这才跟在孟夫人的后面进了徐家的大门。守在二门的丫鬟将人领了进来,众人一进屋,铺面而来的是暖洋洋的热气。宁氏和朱朱起身将人迎了进去,众人一眼就看见了坐在主位上的青青。
  倒不是青青要摆架子,可这满屋子的女眷,纵然算上知府家的孟夫人也没有一个品级比她大的,她又不好出门相迎,只能稳稳地坐在这里。
  孟夫人咬了咬后槽牙,挤出一抹笑来,上前行了礼:“见过郡主。”其他众人也随之行礼。宁氏又和众位夫人互相见礼,这才分主客坐下。
  如今正是冬季,外面虽没有白雪皑皑,但呼叫的寒风仍然给人们带来萧瑟的感觉。可瞧懿德郡主头上戴着那朵盛开的牡丹,宛如又回到了春天一般。
  孟夫人盯着青青头上的牡丹看了许久,忍不住问道:“郡主戴的牡丹是自家暖房里养的吧,开的真真漂亮。”
  青青笑了:“我们刚来不久,哪有功夫拾掇暖房,这是今年宫造的花,拿通草制的。”
  孟夫人顿时愣了,又细打量了一番,摇头笑道:“纵使郡主说是假花,但我瞧着还和真的一样,宫里内造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梁同知的夫人道:“咱们蜀地也有绢花,虽也算精致,但细打量就能瞧出是假的来,不像郡主所戴的宫花,能以假乱真。”
  青青道:“宫里内造的花,一个是做工好,再一个就是染的颜色鲜活。”打发珍珠拿一匣子绢花来,取出其中一支给众夫人瞧:“你们瞧这枝月季是用纱堆的,十分轻盈,也是今年的新鲜样子。”
  诸夫人拿过来挨个瞧了瞧,只见那月季的花瓣从边沿到中间再到根部,颜色都各不一样,若不是在手里摸着触感不对,戴在头上怕是真假难辨。
  青青见众人喜欢,便有意将这匣子宫花送给她们。只是想着她们毕竟年长,有几个是诰命,拿宫花给她们不太像样。正巧有几位夫人带了女孩来,有十一二岁的,也有快及笄的,正是颜色鲜亮的时候,青青便把她们叫过来,根据衣裳打扮每人簪了朵宫花,剩下的就给她们平均分了。
  刘同知的夫人看着女儿头上戴了一个,手里还拿着三个,笑着说道:“郡主留着戴罢,给她们白糟蹋了。”
  青青笑着说:“这宫花虽是假的,但也放不住,日子久了就要褪色,颜色一旦不鲜亮就没法戴了。这也不过是冬天时候戴着解闷罢了,图个新鲜颜色;像夏天百花争艳的时候,谁还戴它,满园子的花都簪不完呢。”众人闻言都笑了。
  有青青这宫花开场,气氛倒是活跃不少,宁氏和孟夫人两人都有意缓和之前冷淡的关系,有说有笑的倒也和睦,青青和朱朱两人也和其他夫人聊起川府的新鲜事,一时间和乐融融。
  说了小半个时辰的话,茶水上了五次,点心也上了三回,宁氏就请众人移步到花厅。花厅里从昨天起就点了火盆,烘的暖暖的,诸人到了以后按照座次坐下,一道道热菜端上来,这就开席了。
  徐家租赁的院子小,花厅只够摆席面的,没有搭台子唱戏的地方,因此宁氏就让戏班子用笙、箫和笛子伴奏,一两个戏子站在前头,捡当下时兴的曲子唱上两折子。这些夫人坐在这里杯盏交错,看似和和睦睦其实谁都知道是表面功夫,因此谁也不在乎饭菜如何、曲子如何,只把这酒席应酬好了才是正事。
  徐家摆酒席热热闹闹,此时在川南府的大牢里,李明将掺了泻药的粥递给王五,王五端着到最里头的牢里,强忍着熏天的臭气,掰开王有德的嘴,把清撤见底的稀粥灌到王有德的嘴里。
  这已经是第三碗泻药了,打昨天晚上打听到徐鸿达走了,李明和王五两个就开始按照计划给王有德喂泻药。
  王有德纵使第一次不知道是被下了泻药,可连拉带吐的弄的牢里肮脏无比,王五依然进来强行给自己灌粥,哪里还不知道自己着了道。本来这几天王有德就没怎么吃东西,加上腹泻不止,很快他连爬起来去恭桶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绝望的躺在茅草上将自己弄得一身污秽。
  本来硬气的想等家人营救的王有德有些怕了,他做过了不少阴司的事,如今见到这出哪儿还不知道有人买了自己的性命。能在这个关节买通狱吏,王有德不用想都知道是谁的支使的,定是王家的当家人王明恩。想想自己为堂叔王明恩跑前跑后、做牛做马十余年,如今却落的这个下场,躺在污秽里的王有德不禁嚎啕大哭。
  哭了一会子,却因为脱水连一滴眼泪都挤不出来,意识开始有些涣散的王有德期盼着徐鸿达来提审自己,因为他知道现在唯一能救自己的只有徐鸿达。可惜他盼了一夜,又等了一天,睡着又醒来,没多久又昏睡过去,因快速的脱水导致他意识有些模糊,四肢也有些麻木……
  ***
  徐鸿达宿醉醒来,头有些发胀,叫人打来盆凉水,洗了几把脸,这才清醒过来。宁氏知道徐鸿达昨日喝了不少酒,今早吃怕是吃不下什么东西,便让人上了熬得软烂带着米油的小米粥,又上了几种酱菜和一盘子素包子。
  徐鸿达没什么胃口,勉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