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少帅 >

第76部分

清末少帅-第76部分

小说: 清末少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四章 保路运动的序幕

  自从铁路国有的诏令传出后,全国一片怒潮,压抑在人民心中的怒火燃烧起来,大有喷涌而出的架势。
  终于,在‘铁路国有’诏令发布五天后,怒火再也压制不住,长沙出现了万人集会。这在往日里并不过激的举动,此刻却是大浪潮到来的前奏。
  这一切孙复还不知道,他正在和朱晟、蒋百里讨论编制,其实就是孙复向两人介绍自己怎样遛狗遛出来功绩的。只是看着两人强撑着精神,一副快要睡着的样子,肯定是对孙复的炫耀不屑一顾。不过孙复似乎并不介意,依然奋力的卖弄着。
  朱晟几次都想打断孙复的滔滔悬河,可是都没找到好机会开口,正在两人快要忍受不了的时候,救命的声音终于来了。
  “咚咚咚”
  很普通的敲门声,让朱晟眼睛一亮,一跃而起,全然没了刚刚的疲惫,猛地冲向门口,带起一阵旋风。正在口若悬河的狂侃的孙复,登时就愣在了当场,张开的嘴巴好似塞了一个鸭梨,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朱晟的爆发力这么强,这速度比之阿福也不差多少。
  出去的快,回来的也快。一瞬间的功夫,刚刚还暴起的朱晟,此刻却像是被充满气的气球,气鼓鼓的回来了。
  走着还不忘愤怒的嘟囔着“铁路国有,他们还真敢说,川汉铁路是向绅商、地主,还有老百姓集的资,根本没有朝廷什么事,盛宣怀非要拿它抵押给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借款,这不惹下乱子了吧!”
  孙复听到乱子,精神立马就转移过来了,也没工夫理会刚刚朱晟打断自己演讲的事情了,问道“晟哥,到底出了什么事?”
  朱晟也没隐瞒,把手里的纸递给孙复说“长沙举行万人集会,还有铁路工人罢工,这次大清算是彻底完了。”
  蒋百里点了点头,很是赞同朱晟的话,接着说道,“但凡是帝国王朝,只要出现大罢工,肯定是处于一个紧要关头,如果没有有力措施控制局势,极容易转变成武装冲突,就像法国大革命一样。从刚开始的一场反对特权的游行,最后演变成了一场武装起义,法国皇室被推翻,就连皇帝路易十六都上了断头台,后来还成立了共和国。
  这个关头,要是李鸿章、张之洞之辈还在世,或许还能掌控局势,但是现在朝中稍微有些能力的袁世凯都被赶回老家了,载沣、荫昌等人虽然也算开明,但是魄力威望都不够,肯定是控制不了局势的,说不得,革命就要来了。”
  听完蒋百里的分析,孙复很是惊讶,他说的和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很是吻合。缺乏威望魄力的那些满清贵胄,确实没有控制住局势的发展,再加上革命党的煽动,先是出现了荣县独立,再是辛亥革命爆发,大清这间老房子轰然倒塌。而且更为搞笑的是,偌大一个帝国,四万万两千万人口,包括满清贵族,硬是没有一个为它殉葬的,比于元帝国还要不堪。
  “既然朝廷这么做糊涂事,我们也不能闲着,招兵、练兵都要抓紧了,还有军校也要正式办起来了。”说着,孙复眉头一皱,还没怎么算,自己手下的人手好像就不够用了。一个负责新兵的征召训练,一个负责新编制的实现,还要一个军校无人负责,更别说真正实现起来,那些繁琐的事情根本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张定国、孙固等人,还有从广州速成学堂搞来的那些个优秀学员,能力都还没有达到统摄全局的地步,就算是控制一个混成旅都有些够呛。
  两人都是人中之龙,一看孙复皱着眉头,就明白肯定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想想正在讨论的事情,两人就明白孙复担心的是什么了。对于人才的短缺,朱晟也是知道的,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得到蒋百里回国,就催促孙复去邀请。只是朱晟在德国留学期间,知道的军事人才不多,也就蒋百里有可能能够达到掌控数万人的地步,其他人都是些团营级的水平。
  相比于朱晟的交际圈较小,蒋百里就认识的人多了很多。不说其他的,但是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他同期或是相熟的同学,就有上百人,其中优秀的不乏蔡锷、张孝准、周道刚、胡景伊等人。但是半年不见,蒋百里也不知道这些人的具体情况,倒是蔡锷听说在广西任职,可以试试。
  “少帅,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蔡锷蔡东坡?”虽然蒋百里知道蔡锷的能力不错,但是却不知道孙复的态度如何,试探一下还是应该的。
  孙复的眉头在听到蔡锷的时候就舒展开了,当初不敢去请他,主要是和他不熟,而且他的官运还不错,不比蒋百里没有正式职位。现在有了蒋百里,两人并称日本“士官三杰”之二,肯定是相熟的,自然就有了人选。
  装作一副不是很熟悉的样子,孙复说“我只知道他和你一样,是日本陆士中‘士官三杰’之一,其他的就不是很熟悉了。”
  被孙复提起“士官三杰”的名头,蒋百里有些自矜的笑了笑,说,“那些都是虚名吧了。但是我是步兵科的优等生,蔡锷在骑兵科名列前茅,还有张孝准是工兵科的第一名,被好事者称作“士官三杰”。”
  嘴上说是虚名,脸上却满是骄傲,孙复也没有在意,毕竟提起自己最辉煌的事情,任谁都会有些兴奋。更何况,日本在甲午海战中,击败北洋水师,迫使清政府赔款白银两亿两,割台湾、琉球等地,还差点占据辽东。这在中国人心中一直都是个疙瘩,最是让人不舒服。现在有人能够在他们的军校里压在他们的头上,也算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蒋百里接着说道“我归国的时候他的职位一直在变动,不过最后一次接到消息,说是蔡锷在广西任职。只是他性格孤傲,颇似吕布,想来不会很如意,我愿意提少帅去请他。”
  孙复巴不得蒋百里立刻就去把蔡锷请来,要知道,按照历史的进展,在等两个月,蔡锷就要得到李经羲的举荐,成为云南暂编陆军第十九镇的三十七协协统了,那可是相当于一省巡抚和布政使的从二品高官,到那时,估计孙复都拉不动他了。
  装模作样的思考一番,孙复才说,“既然百里兄这么盛赞他,就请百里兄冒险跑一趟,我会让孙庇带着人字队的凤凰卫士保护你的。有他们在,就算是到了地狱也可以保证百里兄安然无恙。”
  蒋百里没想到孙复这么信任自己,心里感动不已。如果他知道凤凰卫士的价值了,估计会感动的誓死效忠了。
  刚刚听到士官三杰的时候,朱晟就猛地想起一个留德华人,记得他学习的是军事,现在已经毕业了,也许该把他找来。
  “少帅,‘士官三杰’中还有一个是张孝准,他在德国柏林大学专修的军事学,能力想来是不弱的,我在德国也与他相识,虽不算太熟,倒也可以把他招来。”
  朱晟刚刚说完,孙复就兴奋的想要喊出来,“士官三杰”在历史上名头极大,但是自己一个都不认识,没想到这个留学德国的兄长竟然认识两个,看这架势,自己很有把握把“士官三杰”给全收了。
  清了清嗓子,孙复压住心头的激动,说“晟哥可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朱晟尴尬的挠了挠头,灿灿的说“这个不知道。不过依他的名头应该很好找的,只要你把天字队借给我,我肯定会帮你找到的。”
  翻了翻白眼,孙复对这个兄长有些无奈,两人关系亲如兄弟,甚至超过了孙复对孙虎的感情。但是这位兄长见不得好东西,自己的刀已经被顺走几柄了,就连龙犬都被牵走了一只,要不是孙复盯得紧,估计身边的那柄包裹着承影、含光的青铜剑也被顺走了。现在又惦记上了凤凰卫士,虽然不担心他把凤凰卫士带跑,但是很不甘心就这样轻易的让他如意。
  “晟哥,你不会带着孙佑出去显威风吧,要是没能把张孝准带回来怎么办?”
  好像被说中了心事,朱晟脸色一红,接着就厚着脸皮说,“怎么可能,我肯定是去办正事,如果带不回张孝准,你随便怎么处理我都行。”
  孙复心头暗骂,“要是我会真的处理你,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放心,我是不会处理你的,如果不能把张孝准带回来,我会告诉魁叔的,他肯定比我有办法处理你。”
  朱晟脸色一僵,心里有些担忧,万一自己不能把张孝准带回来,真的让父亲知道了,肯定少不得一顿训斥,看来这次的差事不好办啊!
  看完了孙复与朱晟的表演,蒋百里有些后悔把蔡锷招来,这两人看起来都不像什么好人,万一把自己的好友带来,可能是把他送到了狼窝。


 第五章 蔡锷

  翠湖清澈,几乎可以看到水底,游鱼悠闲自在,给湖中平添了一道盛景。
  湖中滩涂密布,已然聚成小岛,岛上也是草木旺盛,一片翠绿,隐约间还可以听到阵阵悦耳的鸟叫。
  翠湖西面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站在外面,细听之下,可以分别出喊操声,只是周围警戒极严,外人根本无法进入里面,蒋百里只能无功而返。
  刚刚到达昆明,蒋百里的心情就不是很好,眉头一直微皱着。
  没来的时候,以为蔡锷不受重视,自己稍费口舌就可以把他说动。现在在这里几番了解,才明白蔡锷的地位如何。云贵总督李经羲在年初二月就把蔡锷招揽过来,对他极为优待,隐隐中大有重用他的意思。
  前不久,他担心蔡锷的生活问题,还送了蔡锷500银元,保他衣食无忧。后来,更是准他在讲武堂进出,甚至还可以旁听授课,讲武堂里面就有他的专门办公室,和里面的教员待遇一样。如果不是现在新军中没有什么合适的职位适合他,以李经羲对他的看重,十九镇中肯定早就有了蔡锷一席之地。
  叹了口气,蒋百里对着身边的孙庇说,“我们还是回去吧,等到晚饭时,直接去他居处找他。”
  孙庇本就是来保护蒋百里的,对他的意见,自然没什么可反对的,只是点了点头,就没了其他动作,继续观察着周围的人群和环境。
  似乎已经习惯了孙庇的态度,蒋百里没有再问什么,就带头走在了前面。凤凰卫士的其他人,根本没有跟来,以他们动不动两米出头的身材,想要隐藏在人群中,根本不现实,住在客栈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早上还晴空可见,晚上的时候,却下起了小雨,细细的,有点微微的凉意,不过也不怎么冷,正值春天,云南纬度又较高,根本不用担心气温的问题。
  借着残余的日光,天色还不太暗,蒋百里领着孙庇来到一处小院,小院并不偏辟,距离讲武堂只要三条街,到云贵总督衙门也只有两条街。不过昆明城本就不大,没有什么特别繁华的地方,所有也称不上多好的地段。
  在蒋百里的示意下,孙庇上前对着木门轻敲了几下,门框一阵颤抖,发出‘吱吱’的声音。门框并不是新的,但是也称不上旧,加上云南树木茂盛,所有用的木材也是极好的,只是孙庇的力气稍大了些,平时又很少敲门,没有控制好力道,差点把门敲毁。
  蒋百里无语的看了孙庇一眼,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等着。这么大的声音,无论里面的人在干嘛,都会被惊扰,肯定会有人开门的。
  果然,没有让蒋百里久等,就见一个三十左右的青年男子推开了门,面容清瘦,只有眼中闪烁着精光。
  看到门外站着的儒雅男子,蔡锷一惊,旋即笑了起来,兴奋的说,“百里兄,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你。哈哈,快请进。”虽然蔡锷和蒋百里均是1882年生人,不过蒋百里比蔡锷大两个月,只能委屈蔡锷当小弟了。
  相比于蔡锷的豪迈,蒋百里就儒雅多了,轻笑着说,“松坡,我这次可是特意来找你的,一会你可别把我轰出来啊!”
  稍微一愣,蔡锷笑道,“我们都是老相识了,不管怎样都不会把你轰出来的。”看着蒋百里身后的那位护卫,蔡锷打趣道,“再说,就算是我想要把你怎么样,也对付不了你身后的这位壮士啊。”
  回头看了一眼,发现孙庇正在警惕的看着蔡锷,蒋百里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被蔡锷拉着手臂就进了院子,单身男子的院子怎么都不会太干净,蒋百里也没有在意。倒是蔡锷的书房,让蒋百里吃了一惊,桌案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手稿。
  也没有理会蔡锷,就随手抄起一张,抬眼一瞄,发现全是讲治军的,其中关于军纪的占据了极大的部分。蒋百里早就知道蔡锷崇尚治军严明,极为重法,现在看来,他已经开始整理自己的主张了,说不定,真的能成为一代名将。
  “随手写写,还没有整理好,想看怕是有的等了。”见蒋百里拿起自己的书稿正在看,蔡锷也没有在意。
  蒋百里严肃的说,“松坡不必谦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