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珠娘子 >

第224部分

明珠娘子-第224部分

小说: 明珠娘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忙拦着岑三夫人,眼中也微微有了泪光,轻声道:“三夫人这是要折煞我,你曾几次出手帮我,我与芸娘也是旧日交好,我自然会尽力的。”
  不为别的,就只为岑三夫人待她那份真心,顾明珠也不能不管。
  岑三夫人这才松了口气,只是想着岑芸那执拗的样子,心里又开始担心起来。
  安平公主出来,脸色很是难看,她看着岑三夫人与顾明珠起身迎着她时,才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牵强的笑容。
  “芸娘还在殿中,我先去偏殿了,该去给父皇上香了。”
  她说罢便匆匆带着宫婢走了,看起来很有些突兀。只是她实在不知该怎么掩饰自己的愤怒,也不想说出岑芸的真实目的,让岑三夫人脸上不好看,只好自己走了。
  岑三夫人察觉到不对,心里咯噔一下,忙道:“我进去劝劝芸娘。”
  顾明珠倒是不紧不慢起身来,看着匆匆走掉的安平公主,淡淡开了口:“方才谁在门口伺候的,去问个明白。”
  看样子岑芸怕不是说什么陈留王的下落那么简单,还有方才岑芸情急之下说出什么之后她被赐婚的话来,听起来也有些怪异,怕是有什么缘故在里面,还是要谨慎为上。


第465章 太子妃的心事
  国丧要四十九天的大礼,新帝却不能不登位了,在朝臣们的几度跪请之下,天后终于以太后的身份下了诏谕,令太子继位。
  消息送到东宫玉兰殿时,太子妃从案几上直起身来,憔悴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眼中更是泪光盈盈:“真是菩萨保佑,终于……”
  终于没有辜负她的期盼,等到了这一天,太子要登基为大唐天子了,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被废除太子之位赶出东宫去了。
  只是她腹中的孩子已经没了,在宫变中生生被撞掉了!
  一想到这里,她心痛如绞,忍不住放下笔,抚着已经恢复如初的小腹,只觉得心酸不甘。
  如果没有顾明珠,那些叛军怎么会闯进东宫,她又怎么会失去孩子。
  贤王妃说的对,都是顾明珠,她就像自己的克星!
  如今,她不必再忍气吞声,天后就算是太后也要敬她是皇后,让上几分,何况是顾明珠,她一定不会就这样作罢!
  她丢下抄了一半的经书,扶着宫婢的手起身来:“登基大典就在这几日了,尚宫局可都安排好了,该准备的可不能少了。”
  这是太子意气风发的时候,也是她终于抬起头的时候,她怎么也不会让大典出什么差错。
  只是一旁的宫婢脸色有些尴尬,低声道:“天后娘娘已经让尚宫局去两仪殿回话,吩咐零陵郡主打点登基大典的事了。”
  太子妃的脸色瞬间大变,由欢喜变成怨恨:“太子殿下已经大婚,东宫也有太子妃,日后这六宫的事都是要交过来,怎么能把登基大典交给顾明珠!”
  她看着案几上那已经抄了许多的经书,心头更是懊恼非常,明明她是太子妃,又是因为宫变才失去孩子,偏生天后不但不替她做主,反倒是要责罚她,如今更是不顾她还在东宫,竟然将内宫之事交给顾明珠!
  这就是在下她的脸面!
  她怎么能不委屈,她入宫以来一直都是替太子打算,事事谨慎,却要被这样对待!眼看要登上后位,母仪天下,却要被如此羞辱!
  她咬了咬牙,低声与身边宫婢道:“你说前些时日汉阳郡王妃入宫求见天后娘娘?”
  宫婢忙道:“是,圣人殡天前两日,汉阳郡王妃入宫求见过天后娘娘,说了一会子话才走。甘露殿那边送来的消息,说是听到汉阳郡王妃提起了儿子曹大郎的婚事,说是想求天后娘娘赏门婚事,也不曾明说看中哪一家娘子,只是最后她问起了郡主的生辰来,夸赞娘娘眼光独到,挑中了郡主在身边,样样都好。”
  太子妃眼中闪过一抹厉色,冷笑道:“这位郡王妃居然看中了她,倒是有胆量。”
  宫婢看了看太子妃的脸色,轻声道:“郡主深得娘娘看重,只怕未必会答应呢。”
  “可她终究是要说亲嫁人的,连顾家那几位娘子都有了婚事了,她是长姐还能拖多久,再拖下去,只怕要引来非议了,娘娘终究是不能久留她在宫中。”
  “只要能把她赐婚嫁去别家,她又怎么还能有脸面在宫中张狂!”太子妃慢慢摸索着那摊开的经书,“何况能助汉阳郡王妃成事,她自然要念我这个人情,倒是件好事。”
  宫婢确实满脸担忧,思量着这宫中上下已经人人知晓,这位零陵郡主不是个好相与的,不但得天后宠信,心机也是深沉无比,没人能看透她的心思,这样的人怕是不那么容易被算计吧。
  她想劝一劝太子妃,但看着她一脸志得意满的样子,不得不把话吞了进去,也不敢再说了。
  待到新帝登基那一日,太极宫又仿佛活了过来。
  先前为了国丧挂上的缟素被换下来,悬红挂绿张灯结彩,将那点子悲伤一卷而空,尽管新帝登基之后还得替先帝守孝,但那意味终究是不同了。
  天后如今已经是太后了,虽然封号暂时还未定下来,但身份是不变了,朝臣与身边伺候的也都恭敬地尊称太后娘娘。
  她坐在寿皇殿里,听着尚宫局唱单子,将登基大典上的礼数规矩和用物一件一件报上来,由她亲自过问定夺。
  顾明珠却是坐在一旁,挑选着参加登基大典的朝臣与命妇。
  “娘娘,照着规矩藩王必须入宫觐见新帝,原本这该是新帝登基前便该下诏,只是先帝走得突然,所以一直不曾准备,仓促之下反而不好,不如待先帝出殡开帝陵时,令诸位藩王前来觐见,娘娘觉着这样如何?”
  天后想了想,微微颔首:“如此倒更稳妥,你看着定吧。”
  她又不满地把手中单子丢在案几上:“这也交给你拿主意就好,偏生你避讳这个担心那个,不肯应承下来,如今倒成了我替你分忧了。”
  口气是抱怨的,却没有什么责怪之意,想来也是知道顾明珠的为难。
  顾明珠抿嘴笑着,欠了欠身:“求娘娘饶了我,是我的不是,本该让娘娘安心处置大事,只是登基大典的事,我见识粗浅,若是有所纰漏,只怕会耽搁了大事。”
  看着她那副故作乖巧怯懦的样子,太后无奈笑着摇了摇头:“罢了,这也是我想的不周全,这不只是六宫的事,还是朝廷大事,交给你的确有些不合适。”
  毕竟顾明珠只是赏了封号的郡主,不是六宫之主的皇后,安排这些的确不合适。
  太后想着,看了一眼顾明珠明艳的脸,心里一叹,若是太子能有顾明珠照看内宫,她这个太后也就不必如此费心,倒是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地替他打点前朝的事了。
  只是这个念头不过一闪而过,不曾多留一会,只因为她知道,太子那愚蠢无知的性情远不是顾明珠的对手,若真让顾明珠入主中宫,只怕之后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
  太后苦笑一下,顾明珠怕是真能有本事将太子玩弄于鼓掌之中,那时候才是麻烦。
  她正胡思乱想着,宫婢快步进来回报:“太子妃到了殿前了,等着觐见娘娘。”
  太子妃?她不是小产了,这时候来是做什么?天后一头雾水。


第466章 婆媳
  “……圣人甍逝,娘娘心中悲痛,我心里也是痛楚难当,只恨不能在跟前尽孝。”太子妃往日里算得上敦厚的脸上,此时摆满了难过,用手绢抹着泪:“这几日日日不能安寝,唯有抄了经书之后才能宽慰些。”
  太后看着她那副模样,的确是清减许多,小产又逢着国丧,再要强的女人也撑不住,不由地叹了口气:“你才没了身子,多将养些时日,抄经不过是让你能起个表率,不必太过苛刻了。”
  太子妃眨了眨眼,挤出丝不大好看的苦笑:“谢娘娘挂怀,终究是我福薄,没能替太子保住腹中的子嗣……”
  说着又掩面抽泣起来。
  “你们还年轻,终究还会再有子嗣,待他登基,要多多开枝散叶,也是社稷的福祉。”
  太子妃这才收了抽泣,泪眼婆娑望向太后:“只是如今正是国丧,殿下登基在即,朝中宫中事务繁多,娘娘内外操劳,为大唐劳心劳力,实在是教我惭愧,我思量着,不能让娘娘两处分心,无论如何都要打起精神来,替娘娘分忧才是。”
  她目光慢慢凝聚,望着太后目不转睛:“论起来,也该由我替娘娘分忧才是,还是我不争气,歇了这些时日,倒教零陵郡主操劳,若是教人说起来岂不是我大不孝,娘娘觉着可是如此?”
  太后原本平和的脸色慢慢冷了下来,目光扫过太子妃,毫无半点温度。
  只是她没有就开口,反倒是打量了太子妃一会,才冷淡地笑了笑:“说的也是,新帝登基自然该由他的人来打理内宫了。”
  太子妃按捺不住心头的狂喜,没想到太后居然这样好说话,她一开口就答应了,原本她以为至少还要再来一两回,连说辞都准备好了,却没想到这么容易。
  她脸上掩不住笑容,抿嘴强压着喜悦:“娘娘圣明,不如就将登基大典交给儿媳来打点吧。”
  太后闭上了眼,像是疲倦,又像是不想看到她,摆了摆手:“你去吧,我自有安排。”
  却没说要让尚宫局与掖庭去听她吩咐。
  太子妃有些失望,只是想着能够得了太后的承诺,愿意交出六宫之权已经是喜出望外了,至于那些细致的事,之后再说也无妨。
  她看着太后脸色不大好看,便起身来屈了屈膝:“娘娘身子要紧,可是关系着大唐社稷,我就不扰了娘娘歇息了,这就去准备着新帝登基之事。”
  虽然脸上还未有别的神色,但语气里的雀跃却是瞒不住的。
  她带着宫婢退了出去,太后这才愤然变脸,素来自持的她竟然忍不住将案几上的镇山子都掷到地上,摔了粉碎。
  “我以为她只是愚昧,性子还算忠厚,日后就算是不能统率六宫,总也能行事公允,至少能帮着太子稳定内廷,却没想到……没想到……”
  她气得话都说不连贯:“她竟然……如此糊涂!”
  身为太子妃,居然在国丧之时没有半点哀思之情,却是一心打算着要内宫之权,竟然还公然来先帝灵前讨要。
  太后气得脸色铁青,宫婢们早已吓得跪了一地,徐司言忙劝道:“娘娘,莫要气坏了身子。”
  她亲自上前收拾了一地的残碎,才又道:“娘娘原本是为太子殿下打算,想要保殿下顺利登位,才会事事亲自过问,如今却是……”
  太后气极反笑:“罢了罢了,他们各有心思,哪里用我费这些心思,不过嫌我碍着他们罢了。”
  徐司言轻叹口气:“只是太子妃所说之事该如何才好?”
  太后冷冷道:“她说的不错,新帝登基之后,六宫的事我如何好过问,自然该交给新帝的妃嫔才好。”
  徐司言有些不明白,这样要紧的事交给太子妃,只怕她未必能安排妥当,何况太子妃如此咄咄相逼,太后若是就此让步,那日后……
  她不敢相信,太后会如此轻易答应。
  只听太后吩咐下去:“让人将甘露殿都收拾了,箱笼都送去嘉寿殿,咱们给他们腾地方!”
  这话更让徐司言大惊失色,忙不迭拜下去:“娘娘不可,万万不可,嘉寿殿还不曾收拾打点,仓促之下怕是不能安顿,还请娘娘三思。”
  嘉寿殿是历代太后清修的佛堂,并不是居住的宫殿,何况早已年久失修,里面已是破旧不堪,怎么能让太后千金之躯住进去。
  太后却是不在意地一笑:“无妨,你只管照我说的去做。”
  徐司言已经糊涂了,太后并非会因小事而冲动决定的人,怎么也不会因为太子妃而为难自己搬去嘉寿殿才是。
  太后却没有与她多解释,只是问道:“郭晟几人可曾送了诏谕过来?”
  徐司言一个激灵,清醒了:“是,诏谕已经送来了,刘大监在殿外等着回话。”
  “让他进来,再让明珠送一份凤诏过来。”她说罢,轻笑一声,也不多说了。
  徐司言低声应着,出去却是与顾明珠将方才的事都细细说了,才满是担忧地道:“娘娘怕是一时在气头上,才说出要去嘉寿殿住下的话来,臣苦劝无果,还请郡主尽力劝一劝。”
  “那样破败的地方,如何能让娘娘委屈住在那里。”她连声叹气,无奈地望着顾明珠,不明白为何太后此时如此坚持。
  顾明珠却是目光闪了闪,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来,那一日崔临入宫来,与太后在殿中密谈许久,只怕也不是什么寒暄话家常那么简单,说的必然是与太后,新帝还有世家都相关的事。
  至于太后如今的安排,怕也不是赌气那么简单,自然是另有深意的。
  她轻轻一笑:“我劝一劝,只是怕娘娘未必肯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