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阙 >

第89部分

帝阙-第89部分

小说: 帝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如此,是我想多了。
    见小翠竖着耳朵站在一边干着急,我好心替她问了一句:“夫人刚才说,王爷跟宋方吵了一夜,那宋方现在是走了呢,还在留在王府的?”
    落叶向身后的仆人望了一眼,那人上前回道:“应该还在,一大清早就看见厨房的人钻进鸽子笼去了。”
    我听得一头雾水:“厨房的人钻鸽子笼就表示宋方还在王府,这话怎么讲?”
    那人道:“宋大人每天早上都用鸽子汤下面,他在王府的时候总是这样的,但是他不吃肉,只喝汤,汤要用银吊子煨够六个时辰,再放人参片、玉兰片、火腿片、干贝,木耳等,据说加上葱姜刚好十八种配料。”
    原来当娈童也是很有前途地职业,在家无比受宠,在外可以靠着金主混个一官半职,只不过,“煨六个时辰,都到下午了,还吃面啊。”
    那人答道:“昨夜吵了一宿,今天早上才睡,也要到下午才会起来,然后吃面,到晚上再摆宴喝酒。”
    真讲究呢,看来琰亲王对他真是宠到极点了,就这样,还背叛,情愿拿热脸去贴皇上的冷屁股。
    母后的格言再次涌现在脑海:“这人啊,都是生得贱的。”
    仆人回话的时候,我偷偷打量落叶和小莲的脸色,真难为她们,脸都绿了。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八章  名册藏玄机
     更新时间:2009…7…5 10:46:40 本章字数:2819

    打发走了落花,太后吩咐传膳,我站在门口左望右望,就是没见皇上的身影。
    忍着不问任何人,这次回宫后,感觉自己失掉了以前的那种坦然。无所谓才没忌讳,现在心境变了,反而诸多考量,就怕不小心沦为宫里的笑柄。
    这一路,和皇上一起经历了许多,两个人朝夕相处,同车而行,共桌而食,对外自然挂的是姐弟的招牌。但即使是亲姐弟,也不见得有这般亲密,毕竟大家都不是孩子了,成年的姐弟也是要讲男女之防、内外之别的。
    最后,还是太后亲自出来找人:“音音,在等皇上吗?不用等了,皇上今天在雍华宫大宴群臣,庆祝皇上凯旋归朝,同时向他们募捐赈灾。”
    我笑了起来:“皇上一路募捐还没够啊,又到宫里募起来了。”
    太后悄悄告诉我:“这是琰亲王在早朝时提议的,他自己首先认捐了十万两。”
    果然留了一手,西京的府库被宋方搬空了,他还有钱赈灾。都说狡兔三窟,我看这人三窟都不只,连严横都未必是他最后的底牌。
    可惜此前已经有成都王捐出全部家产,并获得了“贤王”的美誉,他现在作秀效果会差很多,因为有跟风的嫌疑。
    在紫薇阁的餐厅坐下后,我问起了昨天晚上没问的问题…………之所以没问,是觉得母女久别重逢,又是深宵,实在不是谈国事的时候。“太后,朝廷应该下拨了赈灾款吧?”
    太后点了点头:“是啊,一个多月前就下拨了。”
    “可我们在益州没收到任何款项。”
    太后有些诧异:“不会吧。因为是赈灾款。救灾如救火。一切手续都简化了。也特别颁下旨令。各阁部州府不许截留。要按分配比例百分之百实放。否则。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如果这样地话。就只有一种可能了:“益州不在朝廷地赈灾名单上?”
    太后想了想说:“应该在吧。那地方地灾情也挺严重地。灾情报告我还有点印象。好像说有一条倒流河溃堤了。”
    我忙道:“对对。就是倒流河溃堤。淹了几个县。有地县受灾面积超过了全境地一半。”
    太后招手叫崔总管过来吩咐了几句话。崔总管答应着出去了。
    等我们移到茗湘阁吃茶地时候。崔总管拿着一本册子回来了。太后当着我地面翻了一遍。然后又回头重翻了一遍。
    我试探着问:“上面是不是没有益州地名字?”
    太后答:“还没找到。”
    我摇着头道:“不用找了,肯定没有。”
    太后震怒地一拍扶手:“在哀家眼皮底下也敢搞鬼。活得不耐烦了!去,把冯易给我叫来。”
    崔总管垂手道:“冯大人恐怕在出席皇上的宴会。”
    太后愈怒:“我管他在干嘛,哀家召见他。难道还要挑黄道吉日?”
    崔总管的腰越发弯了,说出的话却带着隐隐的调侃:“冯大人这会儿巴不得太后召见呢,正好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离场,省下了一笔钱。”
    太后这才没催了,周围侍立地太监趁机讲了几个关于冯易如何小气的笑话,才总算让太后的脸色和缓了下来,甚至抿嘴笑了笑。
    虽然事情本身确有可笑之处,我却笑不出来。
    想不到琰亲王的势力这么大,根扎得这么深。难怪他要谋反了,一个已经掌控了整个朝廷的宗室亲王,不想自己坐上金銮殿才有鬼。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母后,这赈灾册子是水淹西京之前造的还是之后造的?”
    太后说:“造册肯定是之前,就不知道他们后来是否修正过。”
    我越想越不对劲,皇上这次去益州完全是临时决定,而且距此不超过半个月。如果这册子是一个月前就造好了的,那些人又不会未卜先知。如何料定皇上会去益州,因而把益州从赈灾名单上去掉了呢?“不管是否修正过,我敢肯定,这册子不是原来的册子,换句话说,这册子是专门伪造出来应付太后查对地。”
    太后吃惊地看着我:“你是说,原始名册上有益州?”
    “肯定有,既然益州也是重灾区,为什么没有?”
    太后不解地问:“那后来为何又伪造一份没有益州的名册呢?你要知道。未经请示擅自划掉一个重灾区的名字属于滥用职权。会受处罚地。”
    我轻轻笑了笑:“滥用职权只是受罚而已,顶多降职吧。而且他还可以扯出很正当的理由。比如,黄河一带受灾更严重,更需要赈济,国库的银两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等等等等。这些都是讲得通的,太后听了很可能也只是付之无奈。可如果赈灾名单上有益州,赈灾款也支取了,却没有下发;或朝廷下发了,却被地方恶意截留,那可就是杀头的重罪,因为,这样做明显是冲着皇上去的,跟谋反同一性质了。贪污罪再加上谋反罪,罪无可恕,相比起来,滥用职权又不算什么了。”
    太后沉吟片刻,然后问崔总管:“王珏有没有出席今天的宴会?”
    崔总管回道:“应该没有,这些天京城宵禁,查得挺严的,王大人每天领着人四处巡逻,这会儿应该……”
    太后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别应该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崔总管忙跪下谢罪,太后说:“起来吧,派人分头去找,一个去雍华宫,一个去提督衙门,不管谁找到了,马上把他给我叫来,要快!”
    “是”,崔总管刚要吩咐下去,太后又说:“去雍华宫地人给王珏传话后,自己守在那里别走,等冯易捐完款后把他也带来。”
    交代完了,和太后一起退回内室,我这才问:“母后要王珏去查抄兰台阁?”
    兰台阁即户部官署,冯易便是户部尚书,但他上头还有一位兰台御史章景淳。只不过章景淳的真正职务是协同丞相总理各部事务的副丞相,属于监管性质,并不直接插手户部的日常事务,像赈灾名册之类的,肯定是冯易负责。
    太后道:“兰台阁是官署,那么庄严整肃的地方,岂能查抄。”
    “那您叫王珏来……”
    “查抄冯府!如果冯易保留了原始名册,多半会放在自己家里,兰台阁里那么多功曹主事,整日进进出出,整理文档之类的也是他们在做,秘密文件根本没地方放。”
    “可是”,没有罪证,仅凭我的几句猜测就抄家,“万一抄不出来呢?”
    “抄不出来就抄不出来,单是滥用职权这一项,就够抄他家了。”太后还是一如既往的敢作敢为,如果琰亲王不是先帝临终指定地辅政亲王,辈分上又是太后的小叔子,早被太后赶到天边去了吧。





    正文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月隐夜沉沉
     更新时间:2009…7…6 0:18:29 本章字数:3354

    这天一直到晚上就寝的时候都没见着皇上。
    其实也很好理解,皇上离京几个月,其间经历了战争的威胁,灭国的恐惧,到现在,洪灾的阴影还没有彻底消除,再没心肝的人,这段日子里也不可能高枕无忧。
    现在终于盼到匈奴败退,皇上回朝,连绵多日的雨也总算住了。大伙儿聚在一起宴饮,互相祝贺,互相鼓励、互相安慰………虽然他们给我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团结友爱,但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家多少有点劫后余生的同病相怜之感吧。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赈灾了,不过灾后重建比担心洪水来临,心理压力要小得多。
    皇上也不知道喝醉了没有,他身体底子不好,酒量又浅,晚上可别又头痛了。
    “音音,你有心事?愿不愿意说给母后听听?”
    我转过头,发现太后正静静地打量着我,忙笑着说:“心事倒没有,就是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自己不知道怎么处理,在犹豫着要不要告诉母后。”
    “什么问题?”
    本来也打算今晚就跟她说小莲的事,现在正是时候,于是小心翼翼地开口道:“是关于小莲那丫头。”
    我把小莲跟宋方的纠葛简略地说了一下,太后的反应很激烈:“亏我那么信任她,把我唯一的女儿交给她照料,她倒好,在宫里装得再正经不过,一出宫门就勾上了野男人,这样的贱婢就该乱棍打死,以儆效尤。”
    骂完了小莲,又骂刘嬷嬷:“小莲是她推荐给我的,瞧瞧她都推荐了什么人,老眼昏花就算了,偏生还喜欢出头揽事。别以为我不知道。她收了小莲一个红玉镯子才卖力举荐的,这宫里的勾当我什么没见过?只不过念她大老远把你接到京城有功,又是要跟在你身边侍候的,用她举荐的人,以后容易共事一些,这才卖了她这个人情。”
    我听呆了:“侍候我又不是什么美差。犯得着用红玉镯子这样地重礼贿赂管事嬷嬷吗?再说了。小莲不过一普通宫婢。哪来地红玉镯子。”
    太后叹息道:“音音。你太不了解自己地身份了。要不是我早就传话下去。你需要好好调养。不许外人打扰。你一天安生日子都别想过。”
    “为什么?”
    “真是傻丫头啊。你是太后地女儿。皇上地姐姐。这天下熙熙攘攘尽是求名求利、求官求爵之人。他们上一趟县太爷地衙门还要捧一包雪花银呢。何况是走你地门路。等于直接上达天听。可以叫人一夜之间官袍加身。功名富贵信手拈来。你说。这宫里地人谁不想跟着你?权贵之家地奴才尽有发财地。谁想见他家主子都要先通过他。不然一万年不给你传话。小莲会重礼贿赂刘嬷嬷。也是因为这是个大肥缺。”
    “她怎么会有红玉镯子呢?”
    “从家里带来地吧。据说她家里也是个富户。就不知道为什么会送女儿进宫。”
    这下我明白小莲对程金翠之流深恶痛绝的原因了,她们根本就是一类人,乌鸦总是见不得猪黑的,因为看着就像照镜子一样,格外刺眼。
    小莲费尽心机混到我身边,可惜我让她失望了,跟了我快一年,一点好处没捞着,连皇上也不拿正眼瞧她。灰心失望之下。遇到了宋方,照她的话说,是“为皇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肯定会加官进爵”的有为青年,一旦进京,“京城的小姐们会抢破头”,所以她先下手为强,生米煮成熟饭再说。
    太后忽然从床上坐了起来,嘴里念着:“不行。我要马上把她赶走。”
    我忙拉住她:“母后。要赶也明天赶啊,这会儿都睡下了。其实。只要她痛改前非,还是可以留用的。”
    “绝对不可以!”太后的语气异常坚决:“你涉世未深,不知人心险恶,这种心眼又多又没节操地女人是最靠不住的,为了讨好男人,让她杀了你都会干。
    “不会的了,小莲一再赌咒发誓,说她虽然跟宋方有私情,但从没说过一句不该说地话。”
    太后嗤笑道:“这种屁话你也信?你自己也是过来人,两个人要好的时候,什么秘密什么隐私都恨不得跟对方分享,何况宋方会勾引她,本来就是为了培养一个耳目。如果她不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消息,人家会搭理她吗?又不是爱她才跟她在一起的。”
    我承认太后讲的有道理,我自己何尝又真的相信小莲呢?自从她跟宋方在一起后,就彻底失去了我的信任。之所以会这样说,不过为了让太后息怒而已,
    但结果适得其反,我越是表现得毫无城府,太后越是恼恨小莲的所作所为。因为在她看来,小莲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如此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