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继室女吃喝日常 >

第47部分

继室女吃喝日常-第47部分

小说: 继室女吃喝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联系起昨天晚上和今日的情形,只怕是有人在里面推波助澜,诱导他走了极端; 又反过来将了他一军。”

    崔崇安心思一转,道:“莫不是宁王?或者是宁王背后的太子?”

    宁王纯洁无辜的眼睛在崔嘉宝脑海里一转; 她道:“我也不确定,知道的信息还是太少了; 若真是个谨慎的人,昨晚应当是做不出太挑眼的事的。”

    宁王昨晚为皇上挡了一下,这事可是全京城都知道。

    崔崇安算一算; 也只剩下两位平时不怎么显眼的皇子了,淑妃所出的景王和庄妃所出的泰王。

    崔嘉宝又想到了别处去,问道:“可有说如何处置威远公府和神武侯府?”

    威远公府是萧贵妃的娘家,神武侯府也算旗帜鲜明的瑞王党,昨晚京中调了那么多叛兵,和这两家是脱不开的联系。

    崔崇安神色一黯,道:“昨晚便将人都囚起来了,听说男子问斩,女子流放,萧贵妃先前悬梁自尽,就是想给瑞王和威远公府留得一线生机,可最后还是这个结果。”

    他们和这两家其实没有多大交情,但到底是勋贵圈子里的,多少见过几面。不是什么爱到心上的知己,也不是什么恨到骨子里的仇敌,想想那些鲜衣怒马的少年公子就要成为无头孤魂,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闺阁小姐也不知能不能或者到达流放之地,他们心里到底有些物伤其类。

    而这件事最让崔嘉宝害怕的,是瑞王的突然起兵,他们这些人,没有一个提前料到了,也没有人听到一点风声。若是再来一次,他们还能确保不被牵扯进去吗?而以她现在的身份,到底是有很多不方便做的事情,很难做到未雨绸缪。

    想来想去,也只能安慰自己,瑞王的事情一出,京中要过上一阵风声鹤唳的日子,那些有点野心的皇子也会安分下来,闭上门过一段清闲日子。

    见兄妹俩都不说话了,小周氏反倒开口提了另一件事,却是冲崔语堂去的。

    “我们该把嘉惠的婚事提上日程了。”

    崔嘉宝一愣,朝崔嘉惠看去,见崔嘉惠并无惊讶,只是慢慢低下了头,红晕都要漫到耳根。

    小周氏看了崔嘉惠一眼,心里也颇为惊奇。这些年她说不管崔嘉惠,却不是真的一点都不插手,吃穿用度上毫不亏待,大事上也都把着关,只不像对崔嘉宝一样事事抓着。不知什么时候起,崔嘉惠也叫她一声娘,平素不会太过亲昵,却也没给她难看过。真让她惊讶的,却是崔嘉惠会来找她商量亲事。

    儿女婚事上,她和崔语堂早就达成了共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儿女的意愿。崔嘉惠既然有心仪的人选,他们就要为她探探虚实。

    这么多年下来,温瑜之算是崔府的半个子侄辈,夫妻俩对他的人品和才学都极为满意,虽说家境清贫些,可如今也是正经入了翰林院的人,前途可期。

    崔语堂虽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也不至于无理取闹,只想起温瑜之拒婚的事来,问道:“前头瑜之拒婚的时候不是说在抚州已有……难道是扯了个幌子?这皇上要是怪罪下来怎么办?”

    崔嘉惠的头埋得更低了,她怎么好意思跟父亲说那话里头就是拿她做筏子呢,这事知道的不多,崔嘉宝算一个,她连忙看了崔嘉宝一眼,向她求助。

    崔嘉宝想着糗她一回,笑盈盈地跟崔语堂道:“这可不是幌子,这可是确有其人。”

    崔语堂一愣,就见崔嘉宝冲崔嘉惠努努嘴。

    崔语堂险些被气的仰倒,他想起温瑜之拒婚这事出来时,他还帮着说了两句话,说温瑜之人才上佳,才有姑娘对他情根深种,帮着照看家中老小,而温瑜之不慕荣华,知恩图报也实属难得,两人算是天作之合。没想到这是把自己女儿给情根深种、天作之合出去了。

    崔语堂一想到以后要面对这些同袍,便是好一阵头疼,嘟哝了一句:“不嫁不嫁不嫁!”

    一直害羞的崔嘉惠不干了,她眼睛一蹬,喊了句:“爹!”

    就连崇文都看出来崔语堂只是说气话,偏偏崔嘉惠是当局者迷,真被他唬了一跳。崔嘉惠一听两个弟弟都笑了,便回过味来,更气崔语堂,把脸侧过去,是一眼都不想看他。

    这事崔语堂到底是同意了,只等温瑜之将老母与一双弟妹接入京中,再正式上门提亲。

    崔嘉惠这些日子便快活了起来,往日里最是好动的一个人,竟安安分分地待在房间里做起了手工,活像一个待嫁的新娘子。事实上那一天还早得很呢,只她心里的欣喜无处宣泄,小周氏便提醒她多做些东西备下,出嫁后是要送给婆家人的。温瑜之虽然和宗族的关系不算亲近,但婚事要热热闹闹办起来,还是要倚仗族人。她多做点东西备着,总是有备无患,也好磨磨她的性子。以后为人妻为人母,想要像做姑娘时一样自在,到底是难了点。

    好在崔嘉惠这事一出,府里的气氛又变得自然起来,直到老侯爷突然提出要分家。

    分家这事若是做子孙的提出,多少有些不孝,也要等长辈允了才可行事,可若是长辈主动提出,那便是命令,下边人哪有置喙的余地。

    三房随是各怀心思,却也不得不参加。

    崔嘉宝虽也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惊了一瞬,稍稍琢磨一下就明白了。老侯爷这是怕了,人年纪一旦大了,比起风险,自然更偏向于安稳一点,先前再是富贵迷人眼,也被瑞王一派的血给泼清醒了。

    先前还暗中支持的三房与睿王的婚事,只怕这回是悔得不行。生怕哪天就走上威远公府的老路,就算老侯爷神智清明不参与,也不能保证不会被连累。二来也是因为瑞王这事一出,老侯爷心中觉得睿王的胜算小了很多,若是自家还跟在睿王身后,将来不管是谁登了那个位置,都要担心被算一笔账,现在是要断尾求生呢。

    若是别的时候,老侯爷想把三房分出去可没那么容易,忠信侯府肯定会横插一手。可现在京城人人自危,忠信侯府若是明目张胆地跳出来插手人家的家事,未免太过抢眼了,只能打落牙齿肚里吞。

    崔嘉宝不得不感慨姜还是老的辣,老侯爷一旦从那种鬼迷心窍的状态里脱出来,行事还是极有分寸的。而这件事对她们只怕是天大的好事,这一分家,侯爷的供养自然是由世子承担,定安侯府现在虽没世子,可……

    崔嘉宝看了看崔崇安,那天晚上救驾有功的多多少少有些赏赐,就他还一点动静都没有呢。

    ***

    薛明泽走到殿前时,皇上身边的常公公已经等在外面。

    见到薛明泽,常公公连忙上前,道:“薛指挥使总算来了,皇上在里面等着呢,快进去吧。”

    说完便主动要为薛明泽脱下大氅。

    薛明泽手上一动作,大氅便接了下来,递到常公公手里,微微点头,道:“有劳了。”

    常公公眼睛一闪,笑着接过。他在皇上身边算老人了,时至今日,除了那些天潢贵胄外,他本不需在多少人面前弯腰。但在宫中久了,与人为善的道理他还是懂得,在不影响皇上的情况下,对这些年轻人,他很愿意行几分方便。

    他对薛明泽不算了解,一个从边关回来,被空降到五城兵马司的人,按道理来说,是没有资格入宫面圣的。可皇上叫人来了,人还能不来不成?这短短的一旬,可是让人来了三回。见过这位薛指挥的,都说他煞气重,不好接近。他这几次接触下来,却是看的分明,人虽然软硬不吃,但心却是软的,对他们这些人也不像其他人一样面上恭敬心里唾弃。这样的人最难结党,可他想要的,不过是有个万一的时候,能有人拉他一把罢了。

 第64章 分

    薛明泽跪在地上; 双眼垂着,不知道座上之人是何表情。

    这殿里除了皇上只剩下另一个常在他身边伺候的柳公公。柳公公与常公公性子相反,嘴巴最紧的一个,此刻是大气不敢出一声。

    皇上突然叹了口气; 道:“你昨晚去救人,可有哪户不对劲?”

    这事并不好答; 稍有不慎; 便是牵扯到抄家灭族的事,柳公公在心里捏了把汗; 却见薛明泽一下说出一大串名单来; 听的他腿发软。

    皇上道:“哦?这些都跟那孽畜有关?”

    薛明泽答道:“皇上只问有异动的人家; 至于是因为什么有异动,微臣不能定夺。”

    皇上转了转手上的扳指; 道:“罢罢罢,你和你爹一个性子,这次是事出突然,才让你到这个位置上; 着实是委屈你了,明天起便到京卫指挥使司报道去。先前日子不是走了个张永杰吗; 你便顶上吧。”

    柳公公一愣,那可是正四品的指挥佥事; 这个晋升速度在朝里实属罕见。

    薛明泽皱了皱眉,自然知道应下会有多大麻烦,但皇上这么说了; 他也只能磕头应了。

    皇上见他应了,面上带出点笑来,道:“刚刚你提到的那几户,你平常也多盯着点。”

    薛明泽仍是干脆利落地应了。

    皇上突然问道:“镇国公府没有问题吗?”

    薛明泽道:“回皇上,镇国公府不在我负责的范围内。”

    那日是分了区的,是他的任务他便好好完成,不是他的任务他也未插一手。

    皇上道:“你倒是好性子,竟是一点都不记恨他们?”

    薛明泽道:“于我不过是陌生人罢了,担得起委屈二字的,只有我父亲。”

    这一句陌生人想来是将宗族这一回事放在地上踩,要是说出去,那些本就看不惯他年纪轻轻身居高位的,更是要参上一脚,弹劾的奏章就像雪花一样飞向他的案台。

    皇上喜欢他的耿介,却又为之头疼,道:“快管管你的嘴,传出去朕还怎么用你。”

    “皇上有惑,不敢不答。”

    那便是在外面不会乱说话的意思了。

    皇上看看他,又想起当年的薛彦博。他对薛彦博的印象不错,是个少年英才,虽然为人冲动鲁莽了些,却不失热忱,是个值得一用的人才。这镇国公府根子坏就坏在薛文石身上,薛文氏宠妾灭妻,最后为了扶庶子薛博乐上位,竟把嫡妻活生生气死。本朝虽说诸子皆可继承家业,但若非某个儿子格外成才,一般还是留给嫡长子,算是个不成文的规定。这镇国公府,嫡子是文武双全,最后偏偏立了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庶子做世子,薛文氏是豁出脸面不要了。

    这事荒唐之极,本来也都是同情薛彦博的,可薛彦博年少气盛,因着母亲被活生生气死,竟然自请出族,还在族人面前隔了头发,和薛文氏恩断义绝。

    这做法便触到某些人的底线了,认为是蔑视宗族,是大不孝,妄为人子,竟硬生生地把风向给转向薛博乐那边,认为薛文石早看出二子性子,才选择了才华不显却人品敦厚的庶子做了世子。

    那是皇上登基的头几个年头,屁股下的位置还没坐稳,知道这件荒唐至极的事时,薛彦博已经跑到边关去了,也只能在茶余饭后感叹一句可惜。

    如今的他已经不是当年的他,想要用谁,想要帮谁也不用再看人脸色,待在外边十多年,干干净净的薛家人自然是最好用的。

    ***

    老侯爷对分家一事很是上心,他作为大家长自然是担任主持的工作,还请来了族中名望最高的几位做证明。

    张氏见老侯爷赶在这个时候分家,心里本就有不好的预感,可瑞王造反那一件事真的是吓住了她,她这些日子身上很是不爽利,也没什么精力走动,只好打发崔语轩去做。可分家这一天都来了,崔语轩也没能从谁口里拿个准话,看来这家是分定了,多半对他们是不利的。

    分家时,该来的人都来齐了。

    老侯爷也不客气一番,上来便先抛出个大消息。

    “普通人家分家都要分产,我们这些勋贵,又麻烦些,还得先分爵。”

    张氏猛地抬头,瞪向老侯爷,这事他一点口风都没有跟她透露,这爵位要分给谁,已经很是明显了。

    老侯爷装作没感到妻子的目光,笑道:“我家老二这些年不容易,外放出去受了不少苦,回来这一步步走的是稳扎稳打,年纪轻轻就成了工部右侍郎。崇安是他的长子,我的嫡长孙,更是不用说,不靠家里的荫庇,得了皇上的青眼,虽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官,可前程大着呢,可见二子教导有方。我年纪大了,实在不想他又跑出去,便做主立他为世子,让他好好待在我身边尽孝。”

    张氏怒极,这就想拍案而起,却被崔语轩及时按住。崔语轩神情复杂,心里不知是苦是甜,从小张氏就告诉她,这个位置以后一定是他的,定安侯府的一切都会由他来继承。就算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