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历大帝 >

第251部分

永历大帝-第251部分

小说: 永历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多是肯定的,南京城人口百万,今日又是休假,再加上汉人爱凑热闹的性格,以及对明军的好奇,连接广场的御道用人山人海也不为过。
    朱骏在小桂子的拾缀下穿上了繁复的礼袍,系上了朱冠,对着铜镜照了照,这才开始乘辇出了后宫,一队精甲卫士在后随行,很是浩荡。待过了勤政殿,文武百官早就在这里会齐,以沐天波为的辅大臣先是三呼万岁,接着随着车撵继续往玄武门走。
    沐天波是天子近臣,又是百官之,因此得以随扈在乘辇身侧,亦步亦趋的侧过头看着精神饱满的朱骏舒服的靠在銮椅上,心里却是犹豫了很久,就在今日一早,印度方面已传来了消息,位于印度南部的马提拉土王之一的逊克王动十五万大军对新四川起了攻击,而在此时,另外一个马提拉土王也蠢蠢欲动,聚集大军随时准备参与侵略,新四川省全省沦陷,唯一留存的只有府新成都仍在抵抗,从新琼州增援的印度殖民军团在沙滩登陆,遭到了土王大军的攻击,双方鏖战了一日一夜,最终因为仓促登陆而失败,最后只能用为数多的战舰对沿岸的蛮人进行炮轰,但是这显然不是解围的好办法,如果明军不能尽快救援,新成都的官员以及几万避难的流民的后果可想而知。
    如今正是大喜的日子,为了筹备这两场庆典,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已忙了几个月,沐天波权衡的是,这个消息到底是现在上疏还是等庆典之后。
    行撵已接近了玄武门。在城门口。一队骑兵早已等装待。中间围着一脸八匹白马拉着地堂皇车架。到了玄武门之后。朱骏将登上车架。出皇城沿着广场。先
    备受阅地各军。
    “皇上。”沐天波还是忍不住叫了一声。抬撵地太监不由得愣了愣。朱骏地目光也落了过来。
    “皇上。微臣有本要奏。”沐天波一下子跪在大理石石砖上。
    朱骏连忙让人放下撵。身后地百官见行撵突然止步。都不由得向这边望来。朱骏连忙在搀扶下下了乘辇。一把将沐天波扶起。平日里地沐天波因为是三朝老臣。德高望重。因此一切虚礼都免了地。如今朱骏见他如此庄重伏拜。想来定是重大地事:“沐爱卿先起来说话。天还没塌下来呢。”
    “皇上。内阁今早接到急报。印度土王袭击东印度辖下新四川省。总督、三司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被围。此外。近三万流民亦被围在新成都城内。总督汪进望请求朝廷增援。请皇上速做决断。”
    朱骏面色一窒,方听到消息的百官也纷纷议论起来,大明定都南京之后,一直是征战四方,压服八荒,就算是满人,也不敢轻易对大明起攻击,而远在东印度的一群土人居然动了战争,而且还围困了数万的官民,这绝对是一起极大的事件。
    朱骏神色渐渐的正常下,如今各大军区的总督都在南京,各地都是群龙无,若是防守自然是没有问题,但是出兵救援这种事岂是说救就救的?朱骏望了一眼四侧,随即淡然道:“朕知道了,起驾吧。”
    ……………………………………………………………………………………………………………………………………………………
    宫城缓缓打,在无数人的目光洗礼下,当先执着彩旗的精锐骑兵率先出来,拥着八匹白马的堂皇马车缓缓出了门洞,过了护城河,驶入广场。
    “万岁……”铺天盖地的声音浪高过一浪,无数的人头攒动,用各种姿势欢迎皇帝的到来,阅兵仪式的开始。
    马车的很慢,驾车的四个车夫小心翼翼的看管着八匹白马,徐徐的向御道方向赶去,万岁声在他们的耳边久久不绝,让他们也感觉到了一丝荣光。
    而御集结的八个方阵立即有人大喊:“皇上出来了,打起精神。”
    “HO……”犹如标杆一般挺立的士大吼着回答。
    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挥汗如雨的反复操练,为的就是今天,为的就是这一刻。
    随着御道旁围观的百姓也开始扯开嗓子高呼万岁时,皇帝的行驾总算出现在御道,车架徐徐过来,八个方阵立即安静下来,所有的眼睛正视前方,等待着。
    马车越来越近,气氛达到了,八千名各军挑选的精卒握着火铳的手已捏出了汗水。
    第一个方阵乃是王秋率领的金陵近卫军,这支近卫军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专司负责南京城的卫戍,因此他们的军旗上是一条腾空而起的三爪金龙。当车架行过方阵,王秋已拔出了长剑,横向天际:“皇帝陛下万岁。”
    “万岁。”一千名近卫军士兵跟着高吼,军靴狠狠在大理石街道上一顿,啪的一声,将街头巷尾的万岁声都压了下去。
    第二个方阵是沐剑鸣率领的苏州军团,军旗以白虎为标志,待车驾过了近卫军方阵,沐剑鸣已英姿勃的拔出长剑,同样是向天一指:“皇帝陛下万岁。”
    “万岁。”一千名苏州军团士兵整齐划一的高声回应。
    “皇帝陛下万岁。”第三个方阵的长官乃是成都军团的李霄,军旗以象为标志,随着呛的一声佩剑拔出,剑锋指向天际,一千名成都军团士兵立即回应:“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
    “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
    “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
    ………
    朱骏肃然的坐在宽大的车帐内,耳边一阵阵整齐划一的高呼声响起,直到过了最后一个印度军团方阵时,车驾才缓缓停了下来,车厢的顶棚极高,就算是站着,也不是触动到车顶,朱骏缓缓的阔步而出,徐徐的站在车前,手按着腰间古朴的镶玉长剑,眼眸左右一望,四周的万岁声骤然停了下来。
    …………………………………………………………………………


第一第四百六十三章:万岁
      
    就在今日,朕接到了东印度的急报。”朱骏使尽最开始还显得有些嘈杂的御道渐渐安静下来,朱骏没想到效果如此好,不由得心里感慨了一番,随即肃容大声喊:“九日之前,一支印度蛮人跨过了大明的疆域,包围了大明的城市,三万我大明臣民至今被困。”
    “诸位可曾记得?当年狄夷入关,铁骑过处千里血流,江北沦陷,江南仍歌舞升平,国难当头,秦淮河岸莺歌燕舞?当年那些千金买笑的名流商贾如今在何处?当年笑谈风月的文人士子们如今又在何处?”
    朱骏没有给出答案,答案在所有人的心里,满人继续南下,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南奢靡膏腴之地千里无人,血流万里不止。
    “朕之臣民,既是朕之子弟,大明百姓,不管是江南亦或是江北之人,不管是贫是富,是贵或贱,尽是尔等兄弟姐妹,唇齿相依,共存共荣。”
    “吾等今日在此耀武扬威,却不料相隔万里之外兄弟姐妹遭此劫难,朕养兵十年,可堪用否?”朱骏在这里抿了抿嘴,负手望着近万名将士寻求答案。
    “可用。”山呼海啸的声音回应着,近万校阅士兵挺着胸脯高吼,就连维持治安的其他士兵也跟着回答,离的远的百姓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这里一片安静,他们也停止了喧闹,突然传来一阵暴雨般的大喝,许多人不由得伸长脖子看着御道那里的黑影。
    “好。”朱骏的嗓子已经有些哑在没有麦克风的时期,领导讲话还确实是件极为难受的事:“继续检阅,礼毕之后所有人全部开赴前线,征服印度,血债血偿。”
    “万岁。”士们条件反射般的高吼。
    “前进,一切为了你们的兄弟姐妹,一为了你们的父母袍泽,一切为了大明江山永固。”
    “一切为了皇帝;下。”
    朱骏已钻入了马车。车夫开御马掉头。向着宫城方向驶去。
    他没有想到。在大明往后历朝地阅之中。最后那两句‘前进。一切为了你们地兄弟姐妹。一切为了你们地父母袍泽。一切为了大明江山永固。’‘一切为了皇帝陛下。’地对话成了阅兵地常例。之所以将受阅部队拉去前线朱骏方才也是考量过地。现在地情况是。南洋地大军由于群龙无首。再加上没有他地调令只能在那里干瞪眼。现在又没有电话之类地通信设备。要想调动援军。就必须让张有德这个海都总督或是自己立即发旨抵达海都。再行调遣。既是这样。倒不如直接将受阅部队一并垃圾。以最快地速度赶到海都。随即与海都军团合成一股。借助南洋水师向印度进发。
    朱骏脸色平静。心里却满是怒火。他不去欺负那些印度土人。如今却给人欺负上门了。若是不能一举将这些发动战争地贵族一网打尽。不但难消他地心头只恨。恐怕也难平数千万军民地怒火。
    马车通过玄武门地门洞进入宫城。随即朱骏在一群官员地拥簇下登上城楼。司礼官已展开了圣旨。声若洪钟地扯开嗓子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顺天浩命。扬吾军威。钦此。”
    “扬吾军威。”
    “扬吾军威。”
    ……
    一个个声音从广场传到御道,在这个没有通信的年代,这种口口相传的通讯方式虽然落后,却也能起效。
    站在校台上的总参谋长李定国一身戎甲,手中的小旗向皇城方向一指:“前进。”
    “前进。”接下来高吼的是第一方阵的近卫军团总督王秋,王秋将长剑插回皮鞘,按住剑柄,首先开始向皇城方向徐徐踏步,随后是三个掌旗和护旗的军官,再后是列成整齐方阵的近卫军士兵,犹如一台沉闷的机器,随着一次次军靴踏在石砖嘎嘎的发出整齐划一的踏步声。
    紧接着是苏州军团、海都军团、海都军团、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东洋水师。
    沿道的百姓仔细的擦揉着眼睛,眼前的场景实在有些不可思议,走过他们面前的,仿佛不是人,而是一个个套上了军服的木头人一般,抬脚、起步、接着是军靴顿地,一切都行动一致,没有人多一分,也没有人少一分。
    咔咔…咔咔…咔咔……
    没错,是木头人,随着一次次的军靴顿地的踏步响,许多人心里这样说,虽然他们知道眼前的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是大明最忠诚的捍卫
    根据经验,他们只能得出这个结论。
    “吾皇万岁,明军威武。”短暂的沉默之后,有人已舞起了拳头。
    什么样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什么样的军队才能所向披靡?关于这一点,得出的结论有很多种,有人认为最强大的火器,有人认为是最严明的军纪,有人认为是充分的补给,但是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恐怕所有人都明白,最严明的军纪才是一支军队的灵魂,拥有灵魂的军队总是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万岁。”民众炙热起来,犹如浪潮一般将心底的嘶肺响彻天际。
    为首的近卫军团已经过了广场,护城河凉棚下的藩国使臣立即饶有兴趣的拿起大明配发的单筒望远镜观看,开始时还只是当一场表演罢了,使臣们对城楼上那个吃人不吐骨头,变得法子让苦兄弟们纳贡送礼的皇帝很是感冒,在他们看来,所谓的阅兵仪式不过是大明收取他们贡品的借口罢了,可是当他们的眼睛透过望远镜看到一列列极为整齐划一的队伍犹如闷钟一般走过时,不由得也惊叹起来,不,不是惊叹,是叹为观止。
    “王师威武啊。”安使臣放下单筒望远镜,擦了擦干涩的眼睛,不由得感叹,心里既有些妒意,又由衷的叹服,当年明军横扫南洋,光复江南也并非只是运气,如此军威,安南就算想学,也不过是东施效颦而已。
    许多使臣心底百感交集,他的,这哪是军队,简直就是一群野兽,还是一群杀气腾腾动作划一的巨兽,不过这样也好,一些使臣又发现了好处,总算是给自己找到了一点安慰,虽然大明经常剥削咱们这些穷兄弟,但是人家也厚道啊,至少只要老老实实做藩臣安全上有保障不是,一个国家的君主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不是百姓不能安康,更不是什么国泰民安,而是王座稳当万万年,毕竟国家再富,他也还是个君王,国家再穷,他这个君王也是酒池肉林,美女如云,所以在他们看来,只要对大明恭顺一些,伺候大明皇帝爽一些,就等于多了一支强大的倚靠,不必害怕邻国侵略,更不必害怕本国的暴动。
    朱骏站城楼上,用单筒望远镜远远的看了一会,徐徐的放下手,这种场面他在前世已经看过不止一次,眼前所过去的方阵比之后世的阅兵还要显得差了一些,不过毕竟这是大明朝,能有如此效果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沐爱卿,你速去置办好车辆吧,让人:好饭菜,待阅兵结束,立即让战士们先吃饱了,然后迅速启程。
    ”朱骏不经意的沐天波道了一句,随后一副怡然自得的摸样又将目光落在城楼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