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历大帝 >

第287部分

永历大帝-第287部分

小说: 永历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鏖战真正进入了开始阶段。雪原上无数人混战成了一团。彻天地呻吟怒喝一直持续到了傍晚。这场疯狂地混战几乎耗尽了战斗双方所有地战力。尸横遍野。到处都是伏在雪地上地冰冻尸体。到了傍晚。天空中又飘起鹅毛大雪来。混战才逐渐结束。察哈尔人与倭人开始向东退却。而清军则逐渐向西脱离战斗。
    一番鏖战下来。双方地伤亡都是巨大地。倭人战死超过四万。察哈尔人伤亡过半。清军也没有讨到多少便宜。锐健营死亡九千。骁骑营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四千余人逃地了性命。这还只是战时死亡地数字。许多疲惫不堪地人在刺骨地寒风中倒在地上。或许就再也没有醒来。
    福全抿着嘴,直到所有人全部退出了战团,这才勒着马下令扎营,一日的血战已经耗空了所有人的体力,得赶紧生出火来给将
    御寒,否则说不定伤亡还会加大,而巴彦手臂已经受也拉开了一条猩红的口子,身上的铠甲被割裂的零碎,好在这里天气寒冷,否则早已失血过多死了。
    “裕亲王。”巴彦疲惫的在包扎好伤口之后拨马靠近福全,虽说二人都是都统,职务上是平级的,可是福全是个正儿八经的黄带子宗室,当今皇帝的亲哥哥,朝廷册封的亲王,巴彦可不敢在他面前拿大,恭恭敬敬的在马上行了个礼。
    “巴彦都统,你来的正好。”福全看到这名骁将语气很是温和,这一场大战损失如此惨重可怪不得巴彦,面对骤然而至的察哈尔骑兵以及漫山遍野的倭人,骁骑营能留下四千已经极是难得的了:“如今倭寇和叛军势大,我们两个营合起来伤亡惨重,只靠这两万余人要想抵挡贼人恐怕实在勉强,巴都统率本部先回盛京去吧,这里有锐健营照看着。
    ”
    巴彦自然明白福全的心思,说的不好听些,现在的骁骑营基本上已经被打残了,四千人里,几乎人人带伤,留在这里也是给锐健营拖后腿的,骑兵讲究的是机动性,若是有人拖后腿,这个王爷自然是不情愿的。巴彦颌首点头:“明日我便回盛京去,王爷保重。”
    福全颌首,突然间,脑海中想起了临行时康亲王杰书的一番话。
    “老二,察哈尔人反了,恐怕将来咱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当时福全听起来,还觉得这个王叔在杞人忧天,灭自己士气,涨他人威风,可是现在想起,却是颇有感触。这一仗下来,若论伤亡,清军是绝没有吃亏的,清军损伤不过三万余人,而倭人就死伤了四万多,再加上察哈尔人也有近万的损伤,可是就算是打胜了,计算下来,清军反而更加羸弱,只因为满人人口只有这么多,五大营的精锐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万余人,死了一个少一个,而这些反叛的蒙古人以及倭人、朝鲜人,还有那关内的汉人却是连绵不绝,让满人去单独应付倭人或者朝鲜、蒙古倒好,可是那些汉人呢?满人战死一个就少了一个,汉人战死一个,立即可以征召十个甚至一百个补充上去,这便是虽胜亦败的道理,毕竟现在的汉人已不再是从前那些满人一至便争先逃命的汉人了,从前的满人还可以以汉制汉,可是现在呢?福全是嫡亲的宗室,许多人看不到的密折他都能从康熙的话语中听到,他非常清楚,那些所谓的汉军旗,所谓的绿营,已经逐渐的开始离心,这些人原本就是墙头草,当年能投靠满人做汉奸,现在让他们为了保命而反戈自然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
    满人不过万、过万无人敌的神话已经打破,几十年积聚下来的战功早已烟消云散,没有了威望和战功的满人强制粘合起来的帝国已经摇摇欲坠,一个接一个的反叛使得更多人离心离德,更多的部族开始站出来挑衅满人的权威,先是准噶尔、随后是察哈尔,福全现在终于懂了,满人最大的弱点不是战力,更不是一场战斗的成败问题,而是声望,这些神话一旦渐渐褪去光环,所有人都知道满人八旗不再是从前令人恐怖的力量,那些藏人、苗人、蒙古人、将会毫不犹豫的拾起战刀,为汉人推翻这个帝国而推波助澜。
    可是,光环已经褪去,满人已经不再保护蒙古,不再威慑西北,失去了江南沃土,就连辽东也已陷入震荡,应接不暇的各路叛军,无数的势力蜂拥而起,接下来,只剩下的是芶延残喘了,就算是满人如何精锐,也只是穷于奔命,不断的重复着叛乱、反叛的漩涡,更何况,那个曾经一击即溃的南明已经起来了,声势正隆。
    福全叹了口气,拨马回到营中……
    ……………………………………………………………………………………………………………………………………………………
    答读者问:倭人有这么傻吗?
    答: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德川纲吉,就好像吸毒一样,当你已经渐渐上瘾,你已经没有了选择,德川纲吉不是白痴,他已经成了附庸,他就必须按主人的话去做,否则主人可以随时将他一脚踢开,换上另外一个代理人,而倭人,恐怕他们也没有选择,他们的统治者握着刀枪,他们的统治者有后台支持,别忘记了,倭人是世界上最有忍耐性的民族,一个天皇谱系能延续几千年,由此可见一斑。(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第五百七章:皇帝老子亲自说教
    内的决战已经迫在眉睫,明军二十余万大军已经在凤、太和、五河、虹县近数百里的数个城镇布下了阵势,随时等待清军南下,而清军左右两翼四路大军也纷纷抵达了灵璧、宿州、毫州、萧县一带,大战即将来临,两军反而安静下来。
    在凤阳城,朱骏坐在中都的宫殿之内,几个大军团的总督屏息而立。
    朱骏看了会奏疏,这些都是南京送来的,内阁早已署理过一遍,又来这里,给朱骏批阅,如今的江南已渐渐进入正轨,江苏的机械、浙江的纺织业、福建的造船、江西的陶瓷都已经开始有大量的厂商入驻,在政治方面,朝廷里倒是风平浪静,朱骏随意翻了翻,这才将奏疏放下,抬眸扫视殿内的六七个将领。
    “决战之期已近,明日各位就要分赴各线了,朕让你们来,第一嘛,自然是给你们鼓鼓气,这第二,自然是李爱卿与你们谈谈各线的计划了,军事上面朕不是很懂,就由李爱卿来说吧,你们不要拘谨,该如何讨论便如何讨论。”
    朱骏了话,坐在下的李定国立即站了起来,在殿的一侧,一幅巨大的地图悬挂在墙壁上,李定国向皇上行了个礼,随后向众总督道:“参谋部的意见很简单,清军分为四路,其中驻守灵璧、萧县的是两支各省的绿营,宿州、毫州则是满蒙骑兵,李霄的武汉军团驻在蒙城、沐将军的苏南军团驻在太和、孙堂福将军的程度军团驻在固镇,张有德将军的海都军团驻在五河、而徐达昌将军的殖民军团驻在虹县,彼此连成了一线。”李定国先是简约的谈了谈双方的部署,随后指了指灵璧、萧县二城:“这两地的清军以绿营为主,因此,参谋部的意见是全军总攻,李霄的武汉军团攻打灵璧、沐将军的苏南将军攻打萧县,争取在十日之内将其歼灭,而后迅速配合成都军团、殖民军团合围中路满蒙骑兵这里……”李定国最后将手指到了齐眉山这个位置:“在这里进行决战。”
    齐眉山位于在徽灵壁县西南三十里,山开八字,如列眉然,当年燕王朱棣南下靖难,徐辉祖便败之于齐眉山。李定国选定了这里进行决战,正是因为这里是清军防线的中心,一旦灵璧、萧县有事,宿州、毫州的满蒙八旗要想救援,这座齐眉山便成了必经之地,而绿营的战力一向不高明军方面还是自信能够尽快将其击溃,而成都军团、海都军团与殖民军团便可在这里抢先设下一个口袋,围追堵截,将满蒙的主力堵在齐眉山一带,这里丘陵树木众多,不适合骑兵作战,等武汉军团与苏南军团击溃绿营之后,立即奔赴这里,五大军团合力困住满蒙骑兵这只巨兽并非是难事。
    五大军团总督跟着颌头,清军的弱点就在那两支绿营,对两支绿营起进攻,吸引满蒙骑兵增援,再围追堵截显然是个不错的战略,自然没有人提出异议。
    “李参谋长,么没有我们夔东军团的份?”李来亨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这个时候提出了异议,他是新任的+东军团总督,虽说+东军团还没有经过改编整训力甚至连那些装备了旧式火铳的殖民军团都不如,可是这样规模的大战没有夔东军团的份他很是郁闷。
    李定微微一笑:“夔东军团刚刚进行了一场汉口守卫战,士卒疲乏,因此,参谋部的意见是让贵军团驻扎颍川,以防备西北面的骑兵来袭。”
    “西的骑兵?王辅臣不是已经反了吗?西北面哪有骑兵?”
    李定国捋了捋须:“王辅臣就算反了有个陇右骑兵。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因此还是驻扎一军地好。”
    李定国没有说出真正地因。王辅臣虽然反了是也不得不防。毕竟这马鹞子是出了名地墙头草手上又有几万骑兵。怎能不做一点防备。
    李来亨默默地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么夔东军团便奔赴颍川好了。”
    李定国才将目光落在朱骏身上:“皇上。你看如何?”
    朱骏开始时听地云里雾里。原本在海都时。几场小战役朱骏曾参与过指挥。可是对于这样地大规模作战。朱骏却实在不是强项。他见众将无人反对。随即颌点头:“朕敕你为参谋长。这兵事地指挥以及战役地制定自然是全数托付李爱卿地。既然无人反对。那么便施行吧。”
    “遵旨。”
    朱骏微微一笑:“诸位爱卿,大
    ,朕作壁上观,今日朕摆下了酒宴,既不能上阵杀劳犒劳诸位吧。”
    “好。”沐剑鸣、李霄二人轰然应诺。
    其他的将领则显得腼腆了一些,一齐称谢:“皇上爱卿末将,末将不敢辞。”
    朱骏正要下令传膳,随军而来的小桂子却匆匆进殿来:“皇上,有察哈尔蒙古使到。
    ”
    察哈尔部虽然叛乱,但是与大明联络的使却需要悄悄的潜入关内,跋山涉水而来,直到额哲率军杀入东北之后历经大战之后才堪堪抵达。
    “察哈尔部?”朱骏到这四个字,立即想到北镇抚司指挥使扈言曾提供的资料起来,这个察哈尔部可不是寻常的蒙古部落,在明朝的中后期一度崛起为蒙古各部的共主,据说还是黄金家族一脉,曾经的林丹汗还曾与辽东的明军一起抵御过满人,后来察哈尔部兵败,明军也兵败如山倒,最后才让满人趁机一举收服了蒙古诸部。
    “快,请他们进来。”朱骏感觉了好兆头,脸上立即露出笑容,继而一脸遗憾的向李定国等人道:“看来朕是不能作陪你们喝酒了,酒宴已在武英殿举行,诸位先去吧。”
    李定国等立即道:“末将怎么敢让皇上作陪,死罪,死罪。”这才鱼贯而出。
    等李国刚刚迈出殿槛时,正好撞见一名穿着满人服饰的人进来,相互瞥了一眼,那使才迈步进殿。
    “大皇帝陛下,我是额哲汗的使阿日斯兰,我从千里之遥的东蒙古赶来,奉了大汗的命令,前来与陛下交涉。”
    “不需要多礼了。”朱骏的掩饰住内心的,察哈尔部在蒙古人心目中很有威望,他们现在来觐见自己,自然是关外生了什么大事,这对于大明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只要关外一乱,这些满人恐怕就要吐血了。
    “伟大的额哲汗决定与大结为兄弟之邦,这是额哲汗的国书。”阿日斯兰一脸恭敬的掏出了一份羊皮折子,正要递上去。
    “且慢。”朱骏伸手挡住阿日斯兰的动作:“怎么?兄弟之邦?”
    朱骏虽然不是天朝主义,可是但凡联盟,强势的大明一直都只承认藩国身份,绝不会愿意出来个兄弟之邦的玩意,名分问题就是朝廷的脸面,也是大明的国策,若是一个蒙古部落都成了大明的兄弟之邦了,那么现在这么多藩国岂不是都要翻天了?
    阿日斯兰一脸惑:“伟大的皇帝陛下,怎么?您有什么问题?”
    朱骏面容一肃,察哈尔部既然派出了使,想必在关外已经反了,现在的局势恐怕是察哈尔部有求于大明,而不是大明要赖着察哈尔部,既然如此,朱骏自然摆出一副‘天子’的威严:“大明乃天朝之国,尔国小小部落理应称臣才是,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吧,这个兄弟之邦朕不稀罕。”
    阿日斯兰仍是觉得惑:“关内的土地是皇帝陛下的管辖范围,您是关内的皇帝,而关外是额哲汗的牧场,有什么理由让关外之汗向关内的皇帝称臣呢?”
    朱骏白了白眼,今天算是遇到了一个木鱼脑袋,不过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