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历大帝 >

第54部分

永历大帝-第54部分

小说: 永历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暹罗国王城曼谷,得知了明军大举入侵的暹罗王没有睡过几次好觉,派去清国的使者还未回来,满清加封的金册一天没有送到,暹罗王一天就睡不安稳。这一次,明缅合军号称二十万在靠近暹罗边境的莱梅城集结,虽然这其中的水分颇大,但五万大军还是有的,在与心腹将领商议过后,暹罗王决定采取拖延战术来对付明军。
    明军远来,又是客军,天时、地利都站在暹罗人一边,只要死死的固守各处关卡要塞,耗上一年半载,暹罗王有信心得到清国认可,待得到清国颁发金册,届时可向清国求援,有了大清国这棵大树做靠山,暹罗王这才稍稍安心。
    暹罗的防线还未布置,一个惊人的好消息却传了过来…………大清国平西王吴三桂发兵征缴南明余孽。
    暹罗王大喜之余前线又传了一个消息过来。
    “报大王,莱梅城聚集的明缅联军于两日前拔营北上,据探马回报,他们往缅北方向去了。”
    “天助我也!”暹罗王终于去除了最后一点的担心。
    “大王,依末将看来,定然是缅北形势骤紧,明军所征调的大军不得不北上救援。”一名暹罗将领道,王廷上其他的文官官员尽皆点头称是,现如今,这是最合理的解释。
    暹罗王道:“如此看来。明军在缅南还有多少兵力防守?”
    “不足五千。”那名暹罗将领果断的做出结论。
    暹罗王冷笑一声道:“诸将以为该当如何?”
    “大王。末将愿率一万精壮之士。替大王拿下缅南。”有暹罗将领站出来道。
    如今明缅大军地主力已北上抵御吴三桂。后方空虚。正是反击地最好时机。否则明缅大军抵御平西王吴三桂地大军之后。终究还是暹罗地心腹大患。更何况现在缅南地兵力不足五千。正是暹罗将领们建功立业地大好机会。还有谁肯放过。顷刻间功夫。便有四五名暹罗将领站了出来。
    自古以来。暹罗与缅甸摩擦不断。暹罗地大军却从来没有能够进入缅甸一步。如此大好地机会。暹罗人如何愿意放过。暹罗王道:“这一次本王要亲征缅甸。占据缅南之后再引兵北上攻打缅北地敌人。届时清军在北。我暹罗大军在南。明人纵是有三头六臂。本王也要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三日之后。分布在暹罗防线地士兵全部被聚拢起来。合兵三万。拥簇着暹罗王旗开始迅速地向缅甸东部边境前进。
    正如暹罗人所料。缅南边境地防御漏洞百出。还未交战。只有数百名士卒组成地边防缅军望风而逃。
    “禀告大王,败兵逃往莱梅城去了。”
    “追!”暹罗王骑在高头大马上。扬鞭指向莱梅城方向。
    莱梅城是缅南东线重镇,这里离土瓦只有一百里的路程,离暹罗边境也不过七十余里,既是明缅大军入侵暹罗的跳板,如今也成为了暹罗人突入缅甸的必经之路。
    此刻的莱梅城已如粽子一般,被暹罗三万大军团团围住,城内防守的一千缅兵心惊胆寒,在暹罗人几次大规模地攻势之下,莱梅城在半上午的功夫已经在城头挂上了降旗。
    紧接着便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屠戮。缅甸与暹罗原本就是世仇,双方地积怨颇深,暹罗人入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的缅人全部驱逐到城外开始展开屠杀,在这个时代,屠杀是合法的,不需要有任何理由去解释,对于驱使士卒的将领来说,这更是一种让士卒发泄的机会。
    “传本王的命令。莱梅城劫掠一天。一天之后,继续西征。”暹罗王威风凛凛的下着命令。接受着将佐们的奉承。
    当夜,暹罗人在莱梅城就地宿营,喧闹了整整一夜,待天色微亮,屹立城头戍守的暹罗士兵酒醒了过来,他拍拍昏沉地脑袋探出女墙才突然发现,城墙之下出现了数以万计的敌军身影,帜旗招展到连绵数里之外延伸入晨曦的浓雾中仍然没有尽头。
    “明军来了!”城头上出现了惊恐的示警声:“连绵不绝,至少有两万人马,不……至少有四万。”
    宿醉的暹罗士兵在喧嚣狂欢了一夜之后纷纷被这一声凄厉的吼叫声吵醒,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几天之前北上救援的缅北的明军杀了个回马枪。
    听到这个消息的暹罗王差点没有晕过去,中计了,一切都是假象,吴三桂侵入缅北是真地,可明军增援缅北却是假的,目的只是想吸引暹罗王率大军决战罢了。
    如今三万暹罗兵被困在莱梅城中,明军的出现不但使得暹罗人的士气大受影响,而且城中粮草不足,最多只能供三天之用,该死的,暹罗王气呼呼的大骂,他在入城之后抢掠粮草时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如此多人丁的城市里只有几百石粮秣呢,接着暹罗王又后悔起当初起兵匆忙,愿意为明军后方空虚,只需调一路大军便可高歌凯旋根本就不必做太多的准备,至于粮秣,三万大军只不过每人带了五天地口粮而已。
    明缅联军开始组织围城,在古代,围城并非是将敌城如铁桶一般围上三圈,除非你地大军是城内的十倍以上,否则脆弱地防线十分便于城内的敌军突围而出。一般的围城方法就是在城池四门附近分别建立四座大营,若是敌人想突围而出,就必须经过四门并且击破城门外驻扎的围城士兵。
    朱骏手上地兵力共五万作用,他分别在莱梅城东、西、南三城驻扎了一万五千军马,自己亲率五千明军为中军策应,整个莱梅城只有北门不设任何人结营守卫。
    “皇上。北门为何不设军马堵截?可是因为兵法上的围而不堵吗?”李霄陪着朱骏在城下弓箭射程之外观察莱梅城的暹罗人布防,好奇的问道:“既是围而不堵,末将以为陛下该派一队精兵埋伏北门,若贼军从北门突围,一并掩杀。”
    历史上的围城最注重的就是围而不堵,围城地大军一般只堵住三个城门,再留一个城门方便城内的士兵逃窜,而这个城门处早已设置好了埋伏,待敌军从城中出来便开始追杀堵截。否则城内的守军见整座城池被围。突围无望之下反而会激发起破釜沉舟之心,往往要付出几倍的代价才能够攻下城池。
    朱骏的布置十分奇怪,虽然留下北门不设防备。按理说也应该在北门附近设置好一队埋伏只等城内的暹罗大军从北门处逃出时掩军追杀才是,可是朱骏偏偏连一个埋伏也没有,这岂不是放纵暹罗人突围吗?
    “朕自有道理。”朱骏满怀信心的瞥了身侧众将一眼,卖了个关子道:“围而不堵这种计策已使用了数千年,如此简单的伎俩暹罗人如何会看不破?”
    “传朕口喻,所有火炮全部准备,半时辰之后开始不间断轰击城内的暹罗人。”
    “轰隆隆……轰隆隆……”数十门火炮发出了震天地怒吼,如流星一般的炮火在晌午之后肆虐着莱梅城内的暹罗士兵,数十名城头上地暹罗士兵被火炮炸飞。硝烟过后只剩下血肉模糊的残臂断肢,浓重的血腥伴随着刺鼻的硝烟揭开了攻城战的序幕。
    一轮炮击之后,莱梅城的东城城墙被炸塌了一个口子,城内被炮击过的商铺、民宅开始起火,暹罗人乱成了一团,哭爹喊娘的有之,提水救火的有之。
    令暹罗人没有想到地是,城外的大军并未趁乱攻城,而是开始了又一轮的炮击。
    炮击一直持续到了傍晚终于清静下来。暹罗人趁着这个功夫在军官的呵斥声中开始收拾城内的断臂残骸,还有那些燃烧的的噼啪作响的火苗也必须第一时间扑灭,暹罗王在一干将领、侍卫的拥簇下爬上了城墙。
    “大王,明军有犀利地火炮,射程足有六百丈远,这城恐怕是守不下去了。”一名暹罗将军在旁道。
    暹罗王借着城墙俯视城下,只看到城楼下灯火通明的大营连成了一片,单守卫这个方向城墙的敌军至少就有一、两万人,不由得大惊失色。战战兢兢的对身畔的众将道:“如今明贼势大。为之奈何?”
    “大王,末将在检查防务时曾看到北门外空无一人。没有任何明军防备,不若我们从那里突围,只要回到国境,明贼就算兵精粮足,我们也不怕他。”暹罗的一名将领站出来道。
    “阿奴将军说的对,我们今夜就突围而出吧。”暹罗王早已吓的胆寒,恨不得走的越快越好。
    “大王。”又一名暹罗将领站了出来道:“阿奴将军说地虽然没有错,末将却觉得这其中大有蹊跷,明军既然要消灭我军,应该围住四门才对,为何偏偏要留下北门不做任何布防?末将曾听说明人狡诈,在兵书上还有围而不堵地奸计,他们往往在攻城时只留下一门供城内的守军突围而出,并在该门附近设置了一队精兵埋伏,若是我们贸然从北门突围,届时明军埋伏地军马掩杀而至,恐怕别说抵挡,十人中能够逃出一人便算是运气。”

第一第九十八章:尽灭暹罗精锐
    “阿颜将军说的不错,明军既然能够杀个回马枪回来围困我军,定然不会愚蠢到放开北门放纵我们的突围而出,因此,末将也以为这其中定有阴谋,北门之外定然埋伏了大量的明军精锐,现在我们还能够倚仗城池坚守,若是一旦从北门突围,明军伏兵尽出,我三万暹罗勇士恐怕凶多吉少啊。”一名暹罗将军道。
    暹罗王脸色大变,道:“北门既不能出,城中粮秣不够,更何况明军火炮犀利,坚守下去也是死路一条,诸位将军以为如何才能脱困?”
    “大王,末将检查四门防务时看到南门外虽然也驻扎着围困的大军,但是人数较少,且大多是老弱之辈,末将以为,此地正是一个极好的突破点,若我们趁着夜色全力向南门突围,或许还能成功。”
    暹罗王六神无主的望了望周遭的将军,又望了望城墙之下连绵数里的明军大营,终于点了点头。
    子夜。
    天空漆黑一片,莱梅城南门楼城下的厚重城门被数条黑影悄然打开,紧接着城内的暹罗人流汇聚成一条粗壮的长蛇蜿蜒着从城门处狂泻而出,三万暹罗士兵拥簇着撒腿狂奔,他们手中高举着长刀长矛,身后背着只供一天食用的粮食,除此之外,一切累赘都被丢弃在路边,一名暹罗将军在黑夜中大吼:“弟兄们,冲破眼前的明贼大营,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回家,杀啊!”无数个声音在夜空下附和,响彻天地,出城的暹罗兵点燃了火把,蜂拥着向南门前的明军大营冲去。
    明军大营在南门外一里的位置,此刻暹罗人士气如虹,短短一炷香功夫便冲到了营门口,当先冲入的暹罗士兵双手同时高举着武器火把当先跃入营中,令他惊奇的是。这座灯火通明的大营竟然是空无一人,没有任何人烟。
    “怎么回事?”前排惊愕的暹罗士兵顿立当场,暹罗王在众将的拥簇下排开一条道路喝问。
    “大王,这是一座空营。”有士兵回答。
    暹罗王脚下一滑,差点没摔倒在地,在众将地搀扶之下才勉强站直了身子。暹罗王明白,自己又中了明军的诡计,前方一定有明军埋伏在某地等着劫杀,而北门才是真正的生门,那里根本就没有任何埋伏,明军故布疑阵其实就是想把自己往南门引。
    “杀!”在暹罗大军地后方。突然从两边冒出两队人马。从后杀来。
    来不及多想。暹罗王大吼一声:“儿郎们。跟本王向前杀出一条血路。”
    “杀!”
    黑暗中。无数条人影呼喊着。绞杀作了一团。暹罗人败退。如丧家之犬般向南方逃窜。及到半路。又是一队明军杀出。这一队明军显然比之方才与暹罗人交战地缅兵精锐不少。先是放了几轮火枪、弩箭之后。只听得火把地照耀下一面白底黑字地敢死大旗升起。一名战将高举着五尺长地大刀高呼:“敢死营跟老子上。”
    “杀!”六百精壮地轻甲明军挺着长刀扑面而来。损失惨重地暹罗人士气已泄到了谷底。哪里还有战心。纷纷向后退却。剩余地两万暹罗士兵在这狭小地空间之下相互推挤。犹如没头苍蝇般四处乱窜。一时间。相互践踏者无数。
    天际渐渐地露出一丝曙光。朱骏又重新坐到了莱梅城地府衙大堂上。笑吟吟地与坐在下首地周慕白喝着小酒。吃着小菜。一副其乐无穷地样子。
    每一条妙策当它第一次被人使用时都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但是假如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用了上千年还想再用时,就难免成为鸡肋了。
    围而不堵原本就是中华自古以来地攻城妙策之一,从战国开始一直用到现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计策了。朱骏自然不会傻到利用这种地球人都知道的玩意来忽悠暹罗人,却是利用了围而不堵这个策略为暹罗人布了一个迷阵。
    先是围住三面的城门,在北门不设任何防护,给暹罗人造成一种明军要用围而不堵的战术来对付他们的假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