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

第216部分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第216部分

小说: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坦克后面的家伙在坦克起火燃烧之后,纷纷不要命的涌出来,狂喊着乌拉冲上前来!即使是密集的120炮击跑也不能把他们阻挡住,何况是距离已经在急速拉近。120炮为保证自身安危需要转移阵地了。
    苏毛子全线疯狂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们在拿下了第一道堑壕之后,双腿已经是无力再跑!毕竟他们都是人,他们也会感到累。
    死亡无处不在防守者躲藏在水泥砖石铸就的堑壕里面还好一些。那些个奔跑在无处可避的平地上的苏军士兵可就成为了一个个的活靶子了。所有的炮弹和子弹都在疯狂乱窜,任何敢于挡住它们去路的**都遭到了惩罚。
    可以说,苏军第一阶段的进攻时干脆利落的。他们表现的很坚决,拼牺牲也做到了他们想要做到的事情!这是朱可夫的功劳,也是苏军力战的结果。但是紧接着开始的对德军第二道堑壕系统进攻的战斗却是很不顺利!人数众多的苏军很拥挤,战线太短根本不能展开这么多的部队,他们只好分成是一拨一拨的,次第开始堪称是送死的冲锋。比较着急的苏毛子这一次没有把握好战斗的节奏。他们一头撞在了害怕的不行不行的,有点紧张的德军身上。但凡是紧张的士兵都有一个不好的动作,那就是往往会紧扣住扳机不松手,现在德军很多机枪手大多都是这种状态。他们在第一道防线里面面对好几个方向不断涌来的苏毛子。只想着用密集的射击歼灭他们,可惜的是实在是难以照顾过来。于是眼看着苏军就要冲上来用刺刀挑死他们的时候,他们撤退了。早就挖好的撤退通道和战前进行过多次的演练让他们有秩序的退到了第二道堑壕。屁股没坐热就立刻抄起机枪瞄准了苏毛子可能会进攻的方向!
    苏军统帅虽然在战役策划和最初实施阶段展示了不俗的技巧和适应性,但随着攻势的进程再次表现出一系列痼疾。苏军前线指挥官虽然有所长进,但他们显然还是不能抓住有利局面扩大战果。这样的历史曾经反复重演。苏军虽然开局雄心勃勃,进展顺利,可是一旦遭遇不测和大量伤亡以后,立刻失去理智。疯狂而徒劳地冲击坚固防线。这种让人无法理解的现象多次出现。在逆境中俄国人往往丧失逻辑思维能力,决策完全靠本能。俄国人本质上迷信蛮力。崇尚压路机式的战术,盲目遵循战前部署。不会随机应变。钻牛角尖的后果就是更多的苏军士兵血洒疆场!
    战斗不得不进入了僵持阶段!这一次朱可夫独辟跷径,在没有进行战前火炮攻击的情况下直接用坦克加步兵的攻击手段拿下了第一道防线。之后德军反应了过来,在第二道堑壕双方形成了对峙。双方的视线交错之间是几乎铺满地的苏军尸体,这种血流成河在东线几乎是司空见惯!
    “轰轰轰……”苏军开始打炮!潜伏在前线冲锋将士之间的苏军炮观员及时的把苏毛的大炮引导来了,德军阵地上顿时腾起了一阵阵烟雾。四散飞溅的弹片和不时被炸上天的水泥碎块预示着德军阵地即将被击毁的命运!德国守军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在第二道防线上苏军终于展开了重点打击!所有的被他们的大炮照顾到的地方都岌岌可危,德军相对薄弱的防线是经不起这种疯狂打击的!
    于是,德军士兵们又一次找到了最好的办法。那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他们再一次的退到了下一道堑壕里面。这样的堑壕系统最多的地方足足有16道之多。这不是因为德军没有什么事情干,而是因为曼陀菲尔的先见之明。他知道苏毛子的冲锋是多麽的厉害,因此搞来了很多挖战壕的机械设备,一股脑的挖了10数道堑壕!
    南北狭长的斯大林格勒易攻难守,被拥有优势兵力的敌人攻近市区几乎是难以改变。伏尔加河一线必须控制,这个任务交给了大德意志师的炮兵去做了,当然他们的力量还不够。于是就又加上了火箭炮兵和一整个团的155毫米远程炮兵。他们的观测系统遍布那个区域,只要有苏军逼近那个地区必然会遭到精确打击!
    而整个斯大林格勒南翼阵地则交给了白起的宝贝——伞兵第六师,“夜枭”师!顾名思义他们善打夜战,其实他们尤其善于防御战。因为该师师长曾经跟德军防御雄狮莫德尔元帅共事过。深得防御战术其中三味!
    就是他力主修建16道完善的堑壕系统,这在德军工程兵手中实在不是一个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活儿,他们甚至闭着眼睛就能做好这个工作。于是乎,凡事认认真真的德国人干起来效率就特别高。只是经过了10天。总体长度超过了500公里的堑壕系统就修筑完毕了!
    曼陀菲尔对苏军进攻的方式很了解,只是他不曾料到苏毛子居然不顾伤亡,在全线发起了不要命的疯狂进攻。不管是那一条战线上苏军都是死伤累累,这也让德军根本就无从判断那里才是苏毛子的主攻方向。
    本来,苏军炮火密集的区域应该是他们兵力最雄厚的地方才对,可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来分析,居然一颗炮弹也没有落下的很多战线都有着无穷无尽的苏毛士兵。德军打退一波又跟着冲上来一批,就像是大海的潮汐一样无穷无尽。是人就会疲惫的。德军亦然。他们手里的枪都打的烫手,不得已只有抓起应急的单兵自卫武器mp7a冲锋枪继续对苏军步兵的扫射,双管40高炮也在放平了打,弹弹咬肉!
    这几天手榴弹的消耗很多。而20毫米小榴弹的消耗量更是天文数字。相反射速相对较低的枪榴弹用的很少,大概是因为战场上繁忙的德军士兵根本就没时间用这个吧!
    坦克炮弹消耗量已经开始用百吨来计数,各种地雷使用的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能够用迫击炮放置的地雷更是需求旺盛,这种地雷能在苏军不知不觉之间就制造一个有效封锁的雷场,苏联步兵可以说是吃够了这种地雷的苦头。要不是依仗着这么多性能优异的武器。德军能不能守住苏军的轮番冲击还真是没有把握的。先前德军埋下的数以百吨计的地雷看来还是不够用的,苏军的大脚丫子几乎踏遍了整个战场,哪里有雷区都是用被炸的血肉模糊的双脚测试出来的。
    伤亡如此巨大,就连人数众多的苏军也是撑不住的。朱可夫也是在紧咬牙关苦苦支撑着。他知道仗打到了现在谁先露出疲态则就有可能导致崩溃。只是目前看来身经百战的德军步兵们貌似也是见惯了死亡的钢铁之师,他们在一天之内接连退却了十余道防线居然还没有崩溃。依然在保持着对苏军强大的火力打击。反而在苏军进攻力度不能保持的时候一口气又夺回了6道防线!
    德军坦克的突击还是那么犀利,苏联步兵拼死防御也只是击毁了其中有限的十余辆。这么一点损伤根本就不能伤及德军装甲部队的筋骨。他们的战场修理很及时,只要是坦克车组没有受伤,德军坦克部队的战斗力就不会受损失,经过简短的维修之后,转眼间就又能出现一辆战斗力强大的坦克!
    曼陀菲尔手中尽管已经有着超过2000辆战车了,可是左右支绌的防线依旧让他感到机动力量不够用的。他一再的督促齐祖跟他的技术工兵们抓紧时间维修受损的坦克,一面让他们改装了更多的缴获的苏军战车。
    当然最有效的手段还是他打报告要求了更多的载具。可惜的是他需要的很急,在德国本土起运的话有可能不能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于是白起准备装备土耳其人的5000辆缴获自美国人那里的m3半履带车就成了曼陀菲尔的救急良药。这些半履带车大多都是近年刚刚列装部队的,在战场上它们下的力气着实不多。轮胎几乎跟新的差不多,很多车上都装备着美国人的h2重机枪,这种枪射程可观,是一种很好的防守利器。在非洲登陆战的时候,美国人被德军装甲部队包了饺子,这些战车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转换了主人!至于美军其余的很多装备早就被小阿福为首的东方红机械公司倒卖了很多,现在亚洲战场上那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一支红色军队手里拿着的步枪就是鼎鼎有名的八大粒!
    本来这些车辆都在外高加索登陆了,眼瞅着就要分配给土耳其人使用。为了这些焕发新生的战车能够在盟友手里发挥巨大作用,白起下令在非洲的东方红机械厂进行了大规模改装。在曼陀菲尔伸手要车的时候,车上的发动机和传动机构都已经改装完毕,功率已经不是原来的94千瓦,现在升级到了187千瓦!发动机也换装了1。0排量的旋转活塞发动机,发动机和变速箱比原来的轻了至少一吨半。这些节省下来的重量都用到了防护革新上面,原来的轧制钢板换成了先进的镁合金防弹板,防护能力升级到了能够防备37毫米反坦克炮的水平。最主要的改进是加了一个可以开合的盖子,免去了乘坐士兵的风寒之苦。再有个刮风下雨的天气,只要合上盖子就不怕了。

六十四节:进攻序幕
    这些车的武器改装还未进行完毕,本来要在苏呼米的德军基地进行这项工作的。可曼陀菲尔要得急,只要昼夜不息的突击出来一批先送过去了!
    德军后勤的效率的确可观,曼陀菲尔心急火燎的电话打完之后的半天之内,第一批战车就运抵了斯大林格勒的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在这里德军伞兵部队接受了他们的新武器,他们需要这些载具解放他们疲惫的双腿。这些天的战斗里,苏毛子撵的他们没有停下奔跑的脚步,疲惫的双腿就好似灌了铅一样的沉重,有了它们好歹会轻松一些了!
    这些突击改装的战车上普遍安装了双联装的10毫米重机枪,有一些还有着轻型武器站!这样的火力足以保证封锁住苏毛步兵的冲击。
    通过极其机密的运输管道系统,曼陀菲尔在一天之内就得到了超过1500辆半履带车。这些车改装的很像是德军的。251,只不过内里却是完全不一样了,其中防护性能甚至超过了德军原来的四号坦克的水平!倾斜的防弹合金板厚度超过了15厘米,全轮驱动的履带已经换上了宽一点的高锰钢履带,前轴驱动轮是防弹性能优异的合成橡胶制造的实心轮胎。机动能力、防护性能有了成倍数的改观。
    德军很多战线苦苦支撑的伞兵们得到了这种武器之后第一个用途就是用车上射速极快的重机枪狠狠的扫射敌人!10毫米重机枪发射混凝土破坏弹的时候初速极高,射程也很可观。更重要的是子弹在穿透一个人之后去势未衰。还能把下一个人打成碎肉!要知道这可是在3000米之外击中敌人的效果了!每分钟1500发的射速简直是消耗子弹的祖宗,好在德军后勤功率强大,不会让他们断了顿。
    士兵们把他们独有的反坦克利器——80毫米的反坦克火箭装在半履带车上。偶尔有一个不长眼的苏毛坦克过来欺负他们也会被射程1000米的火箭弹打成残废!三脚架的灵活和稳固赋予火箭弹极高的射击精度,也让苏军坦克再也不敢小觑这些不起眼的半履带车了!
    貌似脆弱的半履带车刚刚上战场就让苏毛子吃足了苦头。其密集的火力把苏军步兵的冲锋牢牢的压制住了。一扫一大片的后果是人都害怕,苏毛子也是不能免俗。尽管苏军政委们手里拿着54的老爹煞有其事的呼喊后退者枪毙,也不能阻止惊惧的苏军怯战的实际情况。战场上骤然出现的大量火力凶猛的装甲车立刻打破了双方火力的均势。苏军先前用人数抵消的火力不足,而今又被德军的权宜之计打破。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朱可夫当然不是技止于此。他的杀手锏还没有使出来呢!
    话说战场拼争,情报为先。就连昔日江湖争斗亦是莫不如此。江湖争霸,除了武功智谋之外,只比两样东西,一是银子。正如两军交战,比的是後勤补给一个道理;二则是探子,孙子有云,“三军之事。莫亲於间,赏莫厚於间,事莫密於间”,是何道理呀?还不是因为探子重要。在江湖上,探子就是线人。打胜仗就需要做江湖最大的线人,凡事早知道,也好趋吉避凶,履险如夷。
    斯大林的线人可谓是满天下比比皆是。苏俄强盛已非一日。其图谋远大,情报系统的规模宏大周全。远不是新锐德国可比,这样大规模的情报系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比起英美情报系统来也是各有千秋。只不过斯大林留在城内的探子们尽皆被曼陀菲尔清除在外。偌大的城市已经是没有了一个居民,很多蓄谋藏在隐蔽处的苏军探子都被德军用热成像和红外探测仪揪了出来。审讯之后直接就押回了德国控制起来。
    这一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情报获取能力就被极大的消弱了。他们不得不采用别的手段,虽然这个手段的成本确实是高了一点。
    苏毛子侦察技术不行,他们获取情报的手段却一点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