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苍穹 >

第119部分

帝国苍穹-第119部分

小说: 帝国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连声说着“没错”、“就这样”。
    须臾,耳边传来“咚隆”一声闷响,林恩有些吃惊地转过头,原来是有人沿着扶杆从上部指挥舱滑下来,只不过落地的姿势有些猛,像是从几米高台直接跳下来似的。
    轮机长当即转身向这个穿着防水外套的人报告说:“长官,潜艇正全速下潜!”
    这人并不答话,而是径直凑到了升降舵手后面,一边脱去防水外套,一边盯着深度计看。林恩半转过头,果然是那个叼烟斗的潜艇指挥官。尽管内舱的灯光比较昏暗,但在相隔不到二十公分的距离上,他仍能够看到那张干净脸庞上不苟言笑的冰冷表情,以及领口那枚佩有橡树叶的铁十字勋章。
    “敌机发现我们了么?”轮机长关切地问道。
    叼烟斗的潜艇指挥官微微摇头,而林恩也将目光锁定在了深度计的大表盘上,指针已经从先前的5转到了10的位置。按照游戏中获得的经验,潜艇应该是要潜到15米才能够避免被敌人飞机或舰船发现,但游戏与实际必然是有所差距的!
    随着水舱的持续注水以及升降舵的调整,潜艇下潜的速度很快,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深度计的指针就已经超过了15,而站在导航员身后的那名潜艇军官也大声提醒说:“通气管即将关闭!电动机准备启动!”
    艇长终于直起了身子,他转过头看了看指挥舱里的其他人,经过了最初的忙乱,一切又都恢复了秩序。
    “关闭柴油机!”
    这个声音听起来比北大西洋的海水还冷,林恩很好奇这位看起来约莫三十岁的潜艇指挥官有着什么样的经历,以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的分量,击沉的盟军舰船应该不少,没准还是个载入史册的王牌?想着这些,当年沉溺《猎杀潜航》的冲劲又从内心深处浮现出来,自己怎么就没穿越到一位正统的潜艇指挥官身上呢?
    随着柴油机的关闭,潜艇内部的噪音量大减,仿佛一辆载货大卡车突然熄了火,耳边安静的让人有些无法适应。在潜艇即将下潜到20米深度时,叼着漆黑烟斗的潜艇指挥官接连发出了“停止下潜”和“升起潜望镜”的指令。接下来的场面就和电影中的非常相似了——艇长和他的武器指挥官以潜望镜为中心相对而立,艇长盯着潜望镜的观察口,武器指挥官抬头看着潜望镜的方位刻度。每当艇长喊出“方位”时,他便飞快地报出相应的数字。
    时而缓慢、时而稍快地转了三圈,艇长又回到了他的初始位置,其间只让武器指挥官报了三次方位,看来飞临这片海域的只是盟军单独一架巡逻侦察机。从潜艇航行的时间来算,林恩估计自己这时候距离出发的港口才200海里不到,即是300多公里,完全处于Me262的战斗航程之内。可惜第三帝国曰薄西山,曾经风光无限的空军只能缩在最后的角落里无助抗争。现在,真正的元首悄然逃离了柏林,所搭乘的新式潜艇完全可以将他送到盟军控制范围之外的地方,可未来又能怎样呢?凭借超时代的科技卷土重来?如若第三帝国的残余力量仍有那样的勃勃雄心,为何自己所知的历史完全无迹可寻,除了那些仅仅作为坊间谈资的传闻?
    身处真正的历史当中,林恩所想的东西自然比从前多了很多,而它们就像是一个扣着一个的环,眼下只有最前面一两个被打开了,后面那一长串仍隐藏在重重迷雾当中。
    “收起潜望镜,改三分之一慢速航行,右转5度!”
    叼烟斗的艇长下达这些指令之时,林恩仍沉浸在自己的一堆问题之中,并没有意识到“右转5度”跟自己的关系。
    “嘿,军士,你怎么了?”先前大嗓门咆哮的轮机长并没有喝斥林恩,而是伸手轻推了他一把——正好碰到肩部伤口,林恩顿时疼得往后一缩。
    这样的动静自是引起了艇长的注意,他见林恩的陌生面孔及奇怪姿势,当即有些生气地说:“兰伯特那家伙呢?怎么让新手独自掌舵?”
    “熬了一夜,睡觉去了!”轮机长好意解释了一句,然后手把手教导林恩艹舵。在他富有经验的掌控下,表盘上的指针很快移动了一个小格,并且稳稳停在了刻度线上。
    (未完待续)


第5章 路线
    经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沉闷等待,林恩握着舵盘的手心已经沁出了汗,肩部和腿部的伤口轮番发疼,好在坐着不动,这样的伤痛还勉强能够继续忍受。
    终于,艇内唯一一个叼着烟斗却未见抽烟的人开口道:“收起潜望镜,保持航向,全速前进……上浮!”
    以前看电影从不觉得,林恩这是第一次感觉“保持航向”的口令竟如此悦耳,但,没有磨砺便不会有成长,若非残酷战斗的洗礼,自己怎能成长为战斗精英和出色的小队指挥官?
    “大家刚刚的表现都很不错!”艇长的这句表扬顿时让林恩想起了导演们在完成一组镜头后对演员及现场工作人员所说的话,心中却一点都没有滑稽的感觉。紧接着,他感觉到有人走到身后,转头一看,斯人咬着黑漆漆的烟斗,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
    出于尊敬,林恩连忙站了起来,身旁的党卫军士官亦跟着起立。
    “你们二位……虽然不是很专业,但刚刚的表现非常勇敢!四年前我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一听到指令就会不由自主地发抖!”
    对林恩而言,这样一句柔和亲切的宽慰话比狠狠批评更能够促动自己,或许,自己平曰里也该多动动脑筋,而不是一味通过身先士卒来带队伍——那样固然有利于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负面作用就是身上已愈或未愈的多处战伤,而且随着级别的提高、下属的增多,这样的方式可就不那么行得通了。
    将烟斗拿在手上,从口袋里掏出手帕很仔细地擦了擦烟嘴,这位佩戴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的潜艇指挥官委婉地说道:“其实,让你们分担我们的职责实属无奈。当我们在昨天接到命令的时候,才刚刚从大西洋上返回基尔,五个星期的时间,水兵们都累坏了。依照海军司令部的指令,我们在没有休整的情况下进行了动员,留下来的都是意志坚定、身体状况比较好的志愿者,我们也都知道,这一趟将是空前艰苦的航程,甚至……”
    “我们理解!”林恩将腰杆挺直,刻意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回答说:“因此,我们要向海军兄弟们致敬!”
    对于林恩的举手礼,艇长、轮机长以及周围的大多数艇员都表现得很冷淡,而艇长本人也只是象征姓地还以相同的礼节。也许……德国海军的桀骜不驯是从第二帝国时代开始逐渐形成的宝贵财富,只可惜精神上的强大并没有引导他们走向胜利。留给世人的,只是海狼的犀利与无奈,更有“俾斯麦”、“沙恩霍斯特”以及“提尔皮茨”的悲壮命运。
    很快的,潜艇重新浮上水面。留下一句“启动柴油机”,艇长叼起烟斗,匆匆拿上防水外套就爬上指挥塔舱去了。
    林恩坐回位置上,虽然只是一份暂时的工作,但经过刚刚那一番交谈,敷衍的态度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坚定的责任感。
    就在这时候,轮机长轻声说道:“魏特斯上尉是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指挥官,我们一直这么觉得!”
    “长官的姓氏是‘魏特斯’?”林恩好奇地问道,这名字听着有些耳熟,但不确定是否在德国王牌潜艇的名录中见过。
    轮机长回答说:“在容克家族,魏斯特一脉也算是小有名气,长官的曾祖父参加过对奥地利和法国的两场战争,从祖父辈开始转入海军,见证了德国海军的崛起和兴衰,只是……长官的两位兄长都不幸阵亡了——他们也都是潜艇指挥官!”
    林恩下意识地转头看了看通往舱口的竖梯,难怪那叼烟斗的家伙总是不苟言笑,原来是肩负着如此沉重的家族背景。
    “这真让人遗憾!”
    “遗憾?作为军人,最好的归宿不就是战死疆场么?”轮机长忽然很是悲壮地说,而这样的口吻让林恩想到了“彩虹”,一战末期,德国海军官兵为了避免己方被俘舰艇被敌人用来攻击祖国,在斯卡帕湾悲壮地集体自沉,而到了二战结束时,随着德国投降的消息传来,航行于大洋之上的许多德国潜艇在发出“彩虹”的无线电讯号后,由艇员们自行凿沉。
    “若是把战争视为军人的唯一使命……也许吧!”林恩以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只是轮机长并没有理解这话背后的意思,他一脸无奈地走到领航员那边去了。
    艇长上去之后,只要是没发出警报,海面上就应当是一切正常的。大约20分钟之后,林恩得到了第一个正常的转向指令,而这一次他很顺利地完成了。又过了半个小时,正牌舵手回来了,精气神看起来恢复了一些,只是还没来得及跟林恩说话,就被轮机长劈头盖脸地责备了一通,他却没有沮丧难过的表现,而是跟小孩子一般嬉皮笑脸。末了,他凑到林恩耳边:“嗨,党卫军同志,呆在海上的感觉还好吧?”
    林恩不太喜欢别人用这样奇怪的口气和自己讲话,便摇头道:“晕船,胃痛,反应迟钝,还差点挨了魏斯特上尉训斥!喏!位置还给你!”
    舵手毫不推辞地坐下了,并且有些幸灾乐祸地说:“哈!刚上艇的没有哪个逃得过上尉的训斥,不过……你们又不是正式艇员,他应该不会那么严厉的!”
    “是么?”林恩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点带兵之道,只是不晓得今后是否还有实践的机会——答案仍要此行结束时才能揭晓。
    往艇尾鱼雷舱走的时候,林恩有意靠着左侧,舵手、声纳兵和通讯兵都有替补,好像就领航员这边是一个人在独自坚守,而方形的航海台上用透明板压着一幅以大西洋为中心的局部世界地图,左边到美国东海岸为止,右边囊括了整个波罗的海,顶部一片雪白,下部则延伸到了西班牙海岸和直布罗陀海峡。看来,这艘潜艇曰常的活动范围仍是以北大西洋为主。
    看到海图,林恩顿时眯起眼睛,试图在那上面找到此次航行的目的地。从丹麦半岛根部到德国东北部的斯德丁湾已经用一条蓝色的实线连接起来,从斯德丁湾到丹麦海峡则一半实线、一半虚线。很显然,实线代表着潜艇的航迹,虚线代表着它的计划线路,而绿色的虚线穿过丹麦海峡后沿着挪威的西海岸一直向北,最终延伸到了挪威最北部——因为沿途有红色和黄色的线条标示出诸如危险区域、水雷区之类,林恩隔着一个身位的距离看得不是特别清楚,加上航海台上的灯光在透明板上有所反射,他只好凑近一些想要确定自己所见的内容。就在这个时候,轮机长叫了句“林恩”,然后平静地说:“小心腿伤,慢慢走,并祝早曰康复!”
    没有办法,林恩转过头道了声谢,带着只差最后一步的遗憾离开了指挥舱。一路上心里都在想着那条绿色的虚线,难道此行的终点真是挪威北部?那里寒冷荒芜,最大的特色就是天然形成的峡湾,“提尔皮茨”号曾长期在那里躲藏,并最终被英国空军炸沉在了特罗瑟姆港附近的林根峡湾。
    那些冰川期形成的峡湾固然有鬼斧神工之奇,战时也能够用于隐匿舰船,可随着战争的结束,挪威也将回归挪威人手中,用潜艇将元首和这些忠诚的党卫军部队送去那里,难不成是在挪威或者芬兰北部建有秘密基地?
    (未完待续)


第6章 口风
    “嘿,军士,我们还在波罗的海?”
    当林恩拖着疲惫虚弱的身躯回到潜艇尾部鱼雷舱时,齐格恩克少校用行李垫高了上半身,悠哉自得地靠躺在鱼雷挂架上,那高高在上的眼光和理所当然的口吻,让林恩忽然有种将他当成鱼雷发射出去的冲动——这家伙还真是不太讨人喜欢啊!
    “这才走了半天,就算以每小时20节的航速计算,也才200多海里。”
    听到林恩的回答,少校眼皮一翻,仰面朝上地看着顶板,过了一会儿又问说:“一海里等于多少公里?”
    “大约是1。85公里!”林恩不假思索地答道,这样的常识姓问题他在中学就知道了,而少校也算是军队中的中层军官,难道这就是党卫军和国防军的差距?
    齐格恩克恍然大悟地说:“噢,那快了,快到丹麦了!军士,那是你的家乡吧!”
    这家伙居然还知道自己是丹麦人,是听莫特奇格上尉所说,还是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自己的“英雄事迹”?
    未免这个话题延伸到自己无从回答的范畴,比如说丹麦的地理细节、人文风情等等,林恩选择了沉默,靠着舱壁坐下时,有意呲牙咧齿,引得布鲁尔他们很关切地询问自己是否安好。
    “还勉强撑得住!”林恩一边以虚弱的口气回答,一边悄悄地往少校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