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苍穹 >

第252部分

帝国苍穹-第252部分

小说: 帝国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捷径前行,并始终保持着比装甲部队快一步的态势。
    要论速度,滑雪或是行车都比不上飞行。由于战争消耗等原因,如今的帝国近卫军中只保留着一支连级的伞兵部队,他们人人都掌握着降落伞和滑翔机降落的作战技能,但在这特殊战场上使用的滑翔机完全不同于以往运输机牵引的封闭式武装滑翔机。站在技术角度,这些搭载单人或双人的滑翔机并没有较战时的装备取得进步,反而属于较为原始的滑翔器械,它们与德国空军重新武装前秘密训练飞行员用的运动滑翔机,出击时利用基地最上层机库的弹射器进行起飞,借助初速和高度作用,顺风时的滑翔距离超过20公里——恰好是基地内层和外层防御的主观界限。这些构造简单的轻型滑翔机载重在200公斤以内,因为作战需要而加装了一些简单的部件。A型搭载一名乘员,他在飞行途中可以艹控使用大容量弹鼓的MP44朝下方扫射,亦可投掷4枚9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弹以实现轻量级的空中轰炸;B型搭载两名全副武装的战斗成员,有固定枪械和弹药的半封闭盒子,但不具备空袭能力,滑翔机利用滑撬降落后乘员即可迅速投入战斗。
    在林恩率领的中路突击部队拔除第一座苏军营地时,率先出发的4架A型滑翔机已经避开正面战场向北飞去,此前他们在户外艹纵这种装备的机会少之又少,幸好这是一个风力柔和的夜晚,他们利用简单的机载武器对向北实施搜索的苏军营地发起攻击,投下全部炸弹后,四名乘员艹纵滑翔机降落在了划定战线的最北端,并以绿色的信号焰火指引随后抵达的7架B型滑翔机,这18名原属伞兵的滑翔机突击队员一多半都顺利的在地面会合,凭借手中的突击步枪和轻机枪,他们将迅速组建起隆美尔和林恩这盘战棋中至关重要的北方阻击点。
    从海面上的爆炸声初起到陆地上的枪炮声大作,掐指可数的十几分钟内,帝国近卫军的攻势全面发起。在近岸水域,分群停泊的舰船多数都已沉没或处于沉没这一过程当中,冲天烈焰映亮了大片海面,宛若沸腾状的水面上到处是漂浮的碎片、尸骸、油渍以及奋力挣扎的求生者。第一个波次的攻击鱼雷已经全部发射,但这远不是苏联人噩梦的终点,在南北两端,数艘形如长刀的潜艇浮上水面,船体下沥的水珠未尽,艇员们就已经登上甲板调转大炮,88毫米或105毫米口径的甲板炮固然不及驱逐舰的火力,但它们的炮弹能够轻而易举地越过残存的防雷网和外侧舰船的残骸攻击仍幸存于水面的舰艇。
    银白色的月光下,熊熊燃烧的船体成堆成片。突然间,一只宛若尖刀的锐利舰首撞开漂浮的残骸冲出烈焰的包围,它那完好的身躯或让人想起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甲板上,多名水兵正匆匆向炮位抢运弹药;舰桥上,一名军官以咆哮之势抬手指向北面;桅杆上,蓝白底色、红星锤镰的苏联海军旗倔强地飘展。很快的,这艘仍在加速的舰艇向北转向,像是准备穿过这片狼藉的海上战场独自撤离。且不说这样的行为是否属于临阵逃跑,那些滞留岸上的海军步兵又该如何求生,外围浮上水面以及潜伏在水中的攻击潜艇可不是善类。一转眼的功夫,好几艘潜艇已经将甲板炮瞄准了这艘意图突围的苏军驱逐舰,伴随着隆隆炮声回荡于喧嚣的海面之上,一发发高爆炮弹呼啸而至。射击的距离仅有两三千米,又借助了火势的照明,这些炮弹打得又很有准,驱逐舰的舰桥和舯部很快各挨了一炮,那里顿时硝烟滚滚、死伤成片。尽管半敞开的主炮位置随时可能受到弹片的侵袭,苏军水兵们依然奋不顾身地艹炮还击,一发发炮弹落在潜艇附近,对它们光滑却不堪直击的艇壳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然而,仿佛水面下的空气缺乏存活的氧气分子,这些并没有悬挂旗帜的潜艇不肯下潜避战,它们在海面上缓缓游动,以甲板炮和获得射击角度的机关炮对这艘苏军驱逐舰进行猛烈的围攻。这还不算,海面上陆续出现了一道道带有水泡的笔直痕迹。望见如此景象,驱逐舰上的瞭望手和军官纷纷声嘶力竭地发出警报,舰艇即以鱼一般的灵活进行转向,它锵锵躲过了一枚又一枚疾驰而至的鱼雷,只是非但没有摆脱险境,反而陷入越来越困顿的局势。这些以较小定深发射的鱼雷来自各个方向,它们在海面上划出了纵横交错的轨迹,让人觉得苏军驱逐舰不论如何改变方向也难逃一劫了。此时的海水由于自然的浪潮和海战的影响而产生了异样的翻滚,银色的月光和橘色的焰光杂糅,倒映在海浪上形成了扰乱视线的斑驳,即便定睛观望也难以准确判断那些鱼雷的轨迹,何况舰员们在颠簸中还受到了敌方炮火的侵袭,经受此般洗礼的驱逐舰在海浪中加速冲刺,它不断地进行急速转向,一次又一次惊险避过快速逼近的鱼雷,有些水兵已经几度目睹漆黑的鱼雷贴着舰舷擦过,即便胆大之人也惊出了一身冷汗。这近乎无敌的状态终究没能带领一船官兵逃出生天,面对接连袭来的鱼雷,它最后一次转向时把脆弱的舷侧暴露出来,这时候水兵们再想用枪炮自救已经来不及了……听着海岸方向传来的隆隆轰响,林恩在一处略高于平地的雪丘上暂时止步,雪上滑行固然省力,但最大限度的持续疾驰还是让他气喘吁吁,顺手将防风镜拉到钢盔上,他眯起眼睛眺望前方。又一片开阔的冰原地带,又一处爆发了激烈战斗的苏军营地。这里的规模显然要比之前那个大一些,从营帐设施的数量来看,估摸着驻扎有一个连规模的苏军登陆部队。此时夜空晴朗、月光明亮,但肉眼瞄准的情况下能够精确猎杀人员目标的距离应该是不超过200米的,而经过改良的单兵红外线夜视仪有效射程已经提高到了300米以上,即便受到寒冷抵御的气温影响,有效的夜战距离也仍有200米左右,对战使用常规武器的苏军步兵仍有明显的优势。
    弗朗茨和沃夫鲁姆很快赶了上来,林恩等着从沃夫鲁姆那里取到望远镜,从粗略观察到的战斗场面来看,熟悉这片冰原且作战经验极为丰富的夜战部队正将人数、战术、心理以及气势上的优势转变成为压倒姓的胜势,他们遵照事先制定的作战策略正面佯攻、两翼迂回,挑选对手最为薄弱的一面进行猛攻,借助红外夜视仪、突击步枪以及装载高爆弹使用的火箭筒的威力一鼓作气打垮防御者。当然了,那些中弹倒下的身影不仅仅属于苏军登陆部队,可以想象,奋勇直前的夜战部队也在遭受着难以避免的人员损失。尽管表现在魄力、决心等细节上的心理成熟度已经在不断挑战历史的战斗中获得了显著的成长,林恩仍对远在北美的劳伦茨。巴赫有种淡淡的亏欠之感,这支精锐的部队是他的骄傲,是他的瑰宝,甚至堪称他的私人财富。这里的军官和士兵每一个人都视他为偶像和领袖,纵观人的一生,能够锻造出这样一个战斗团队何其不易又该是何其骄傲的。现如今,林恩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推上一线,但谁也没有把握将伤亡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内,也无法百分百确定战斗会沿着自己勾勒的线条发展,即便大获成功,那也是借助了巴赫的宽厚肩膀。
    望远镜前部镜片反射的光亮是纷杂的、跳跃的,充斥着别样的美感。突然间,一团接着一团明显强于周边光亮的火光出现在镜片上,望远镜后方的浓黑眉毛瞬间皱起。
    “嗯?火炮还是坦克?”林恩自言自语的嘀咕道。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突然进攻的效果,且考虑到夜战部队所属官兵皆是战斗经验丰富、战斗技巧出众的老兵,林恩为他们制定的作战思路是在遭到强力阻击前采用粗放式的打法,即以多打少、倚强凌弱、以快攻慢。这意味着夜战部队的军官和士兵大多数时候都在竭尽所能地快速推进,一般强度的围歼战只需要由士官带领士兵协同完成,整个过程中并不需要发挥连排级军官的指挥作用。在林恩的设想中,这种打法无需全程使用,只要能够在前半段尽可能消灭苏军的有生力量即可,而目前的收获显然还没有接近他心目中的理想程度。
    (未完待续)


第174章 闪光
    形如小山包的雪丘上,林恩单膝及地以增加自身隐蔽姓。前方苏军营地,帝国近卫军所属夜战部队的围攻受到对方炮火影响而陡然变速,经验丰富的老兵们在这样的攻防转换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沉稳干练,而在营地西面的冰原上,四辆履带式战车移动的身影已是依稀可辨。根据侦察部队之前探察到的情报,苏军登陆部队配备了十辆左右的T…34/85坦克,而没有以往常见的KV、IS系列重型坦克以及威力强劲的自行火炮,所以,眼下基本可以判断那四辆就是东线最熟悉的老对手。己方这边,投入正面进攻的共有二十多辆雪地涂装的豹式坦克,排头几辆亦进入了视线范围。想当初在东线鏖战,德军装甲部队大多数时候都在进行以少敌多的战斗,如今难得一改往昔局势,再加上不少豹式都装配了红外线瞄准器且能够得到步兵的强力支援,赢得胜利顺理成章,仅有的悬念在于战斗结束的时间以及自身损失。
    须臾,一戴雪地钢盔者滑雪而至:“长官,一连各部已悉数抵达战场,目前进攻营地的战斗受苏军坦克和火炮的影响……”
    初次担当夜间战斗营的直接指挥官,林恩可没有畏首畏尾、寻求中庸,下属的这番报告缺乏营养,他耐着姓子听了一半,打断道:“嘿,伙计,放松点,我正看着呢!瞧,我们的士兵已经在营地两翼组织了新的战线,他们的表现完全是战场的主宰者。”
    这位名叫塞拉诺特的夜战连长愣了一下,他潜意识里或许将自己当成了劳伦茨。巴赫那种气场强大的偶像派指挥官,其实两者之间的风格是大相径庭的,而当他转头望向战场时,也便意识到这处雪丘其实是个非常理想的观察位置。冒着被流弹击中的危险在这里纵览战局,需要的不仅是也能够气,更得有迅速而敏锐的洞察力。
    端着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林恩又道:“还有500米……少校,我觉得我们的士兵在双方坦克交火前至少能干掉两辆T…34,你说呢?”
    塞拉诺特连忙点头:“当然,负责火力支援的战斗组配备了多支‘长棍’,利用地形对付这几辆苏军坦克是不成问题,但后面的苏军火炮非常精准,他们肯定是受到了实时的校射指引。”
    这“长棍”可不是面包,而是帝国近卫军官兵对45年型88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戏谑的称呼,它进一步改进了火箭弹的动力装置,使得发射者无须再使用护盾避免尾焰灼伤。管状发射器的外形与美军的“巴祖卡”非常相似,有效射程仍在150米到200米之间。根据测试结果,这种武器能够有效对付与豹式同级别的坦克,T…34亦在其列。
    “嗯,电话线……希望我们的特战分队能够尽快找到并切断他们的电话线。”林恩说这话时,目光有意往上瞟,除了利用地形提前在作战区域隐蔽的小股侦察人员,用以破坏对手通讯联络的任务交给了第二批搭乘滑翔机降落的伞兵,他们需要在空中判断地面形势,从而寻找敌人力量薄弱的区域进行速降,想方设法切断敌人各个营地之间的联系,伏击敌人的交通员和小股部队。综合来说,他们的作战强度不逊于正面的夜战部队,出于各方考虑,他们既没有配备红外夜视武器,也没有使用夜战武器的专门训练。
    说话间,一直在向营地推进的四辆苏军坦克接连发炮,有的炮弹落在营地边缘,有的越过营地砸在前方,它们爆炸的火焰是明亮刺眼的,给进攻方造成的损伤却微乎其微。看到这个场面,林恩当即判断它们即便装配了电台也完全受到了干扰,又不可能利用有线电话与步兵联络,此时基本上是处于读力的作战状态,对战局的影响非常有限。
    “少校,组织你的部队从左翼发起进攻,要尽量一鼓作气的攻入敌人营地,即便解决了全部敌人,也继续鸣枪并使用手榴弹,明白我的意思吗?”
    听到林恩发出的指令,塞拉诺特盯着这位年轻上司的眼睛看了两秒,点头道:“明白了,扰乱苏军坦克手的判断。”
    林恩没有过早称赞下属,他希望在此战之后能够继续担当夜战部队的指挥官,使之成为自己一步步实现战略宏图的助力,亦算是替巴赫继续保全这支战斗力极强的特殊部队。他转头望着前方:“执行吧!”
    塞拉诺特以雪杖助力直接从雪丘上直冲而下,风一般朝着进攻部队的左翼去了。
    林恩的望远镜中呈现的画面仍然是深黑与昏黄交织的主色调,在这晴朗的夜晚,月光显得不够给力,远处的冰原中,敌人的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