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兴华夏 >

第105部分

龙兴华夏-第105部分

小说: 龙兴华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女王陛下的赞誉,这一次我给陛下和您的家人也带来了一些新的作品,它们都是用东方最华美的丝绸制作的,希望您能够喜欢。”林义哲含笑道,“我打算以后每有新作品问世,便将第一件样品赠送给您,希望您能够赐予我这份殊荣,有您的鼓励,我会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那真是太好了!”维多利亚女王高兴极了,“那我们就这么决定了,林!”

“东方的丝绸和锦缎,是制造这种衣服再好不过的材料,没有人不喜欢它们。”格莱斯顿也说道,“我想,有陛下的支持,大英帝国和不列颠帝国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将更加的繁荣。”

“是这样,首相阁下。”林义哲说道,“和三十年前相比,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很不够,我这一次奉我国大皇帝之命前来,也想就贸易的进一步扩大问题,和贵国交流沟通。”

听到林义哲这么说,维多利亚女王和格莱斯顿的目光都变得专注起来。

“我听说法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英国的前面。”格莱斯顿看着林义哲,微笑着说道,“说实话,我们是非常嫉妒的。”

林义哲当然明白英国首相嫉妒是哪一方面,他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中法在海军方面的合作,在列强当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法国皇帝能够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维多利亚女王看到林义哲没有接口,笑着说道,“而且,我们会比法国人做得更好。”

“我毫不怀疑这一点,陛下,首相阁下。只是因为以前的诸多不幸事件,产生了诸多的误会,妨碍了两国的交往,”林义哲笑着答道,“而以前的误会,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来消除。”

“是这样。”格莱斯顿的脸上现出尴尬之色,尽管林义哲没有明说是哪些“误会”,但格莱斯顿作为英国首相,对此早已心知肚明。

在海军方面,中国之所以不去选择世界海洋第一强国英国作为合作伙伴,是因为当年“阿思本舰队”事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阿思本舰队”事件是清政府在恭亲王奕忻主持下购买西方舰船火炮,建立近代海军的一次尝试。1861年,清政府决定向英国购买船炮,奕忻与当时活跃在中国的英国人赫德商定雇用少量外国人教练枪炮和驾驶轮船,并委托正在休假的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向英国订购了“中国”、“北京”、“江苏”等7艘明轮炮舰。在船炮未到中国之前,奕忻为防止这支舰队被英国人“据为保护口岸之计,不受中国调度”,奏请饬令曾国藩尽速提前为船队配备将弁水手。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李泰国不等得到授权,便说服英国皇家海军上校谢拉德·阿思本帮助办理购舰的具体事宜。血液里有着纳尔逊家族遗传的李泰国(李泰国的母亲是英国海军英雄纳尔逊的侄女)在英国政府的默许下,将中国的这次购舰活动看作是控制中国海上力量的捷径。他擅自与阿思本签订合同十三条,规定由阿思本担任舰队的总司令,阿思本只执行由李泰国转达的中国皇帝的命令,而不执行“经由其他途径传达之任何谕旨”。阿思本认为不能满意的命令,李泰国也答应拒绝代为中转,这样这支舰队便成了“阿思本舰队”,而不是中国舰队。消息传到国内,朝野哗然。奕忻认为这个合同“事事欲由阿思本专主,不肯听命于中国,尤为不谙体制,难以照办”。他和李泰国反复辩驳,议定“轮船章程五条”,收回了清政府对这支船队的指挥权。阿思本率舰队抵达中国后,对五条章程大为不满,同李泰国一起要求清政府接受他们订立的十三条合同,遭到了奕忻的拒绝。曾国藩、李鸿章重臣也坚决反对阿思本把持中国舰队的阴谋。1863年11月2日,在奕忻的奏请下,清政府拒绝再次让步,决定遣散舰队,全部舰船由英国负责变价出售,所得款项交还中国,并承担阿思本以下官兵600余人九个月的月薪工银和回国路费共375000两白银以及阿思本赏银10000两。1864年,英国将变卖舰船款项交还中国,“阿思本舰队”事件始告平复。清政府这次购买西方舰船改善旧式水师的努力经营几近两年,耗银数十万两,却以令人沮丧的结局告终。令中国朝野上下极为难堪的阿思本舰队事件给中国洋务派大佬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从那时起,不但“权自我操”的思想成了办理洋务的一条宗旨,对于英国的一举一动,中国的洋务派官员也都变得异常警惕,不轻易和英国人打交道。

“我们正在着手准备,尽一切可能的消除掉以前的那些误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格莱斯顿说道。

“为了向中国大皇帝表明我们的诚意,我决定将在我国的中国‘夏宫’宝物6000件归还给中国大皇帝。”维多利亚女王说道,“还有一艘新式巡洋舰。”

————分割线————

继续奉献公众版!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六十章御赏功牌

新式巡洋舰?

林义哲和洪钧不禁愕然,看到两位中国使臣脸上的表情,维多利亚女王和格莱斯顿的脸上都现出了微笑。

“您在认为我在和您开玩笑,是么?”维多利亚女王笑着问道。

“请原谅我的吃惊,陛下,”林义哲笑着说道,“您真的是太慷慨了。”

“我听说中国正在尝试建立一支新式的海军。”维多利亚女王看着林义哲,说道,“有一点我不太明白,那就是中国大皇帝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展耗费巨大的海军。中国国内的叛乱已经肃清,目前并没有来自于海上的威胁。”

“中国发展海军的目的,不是针对英国和法国这样的欧洲友好国家,而是为了保护海上航线的安全,防范海盗的袭击。”林义哲答道,“所以,我听到您告诉我中国将得到一艘英国最新式的巡洋舰,才会这么激动。”

林义哲的回答显然让维多利亚女王和格莱斯顿感到非常满意,维多利亚女王接着说道:“我本人和帝国政府都希望能够提供给中国更多的帮助,而且这些帮助并不带有附加条件。英国要求的,只是友谊。”

“中国和英国的友谊大厦的基础,已经在今天奠定下来。我所能做的,就是为这座大厦填砖加瓦。”林义哲答道。

“中国海军现在的情况怎么样?”维多利亚女王又问道。

“比起十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林义哲答道,“我这一次前来英国,乘坐的便是由中国水手驾驶的军舰,我非常希望能够邀请陛下检阅我国海军的水兵,我已经向贵国政府提出了水兵登陆的申请。但是现在一直没有得到答复。”

“噢?”维多利亚女王有些惊讶的转过头来,看着格莱斯顿,“议会还没有做出决定么?”

“是的,陛下。”格莱斯顿显得有些尴尬的说道,“议会这两天一直在做着讨论……”

“你可以向议长转达一下我的想法,我非常想看看,中国海军的水兵,现在是什么样子。”维多利亚女王说道。

“是,陛下。”格莱斯顿立刻答应道。

“如果你们愿意的话,林先生,洪先生,你们可以去议会参观一下,看看我们的议员们是怎么讨论你们的水兵的。”维多利亚女王又对林义哲和洪钧说道。

“非常乐意,陛下。”林义哲说道,“为了培养新的海军人才,我国希望能够派遣学员到英国的军事学院学习。”

“当然可以,英国的所有军事学院的大门,都将向中国的学生敞开。”维多利亚女王答道。

“林先生,您刚才说,中国大皇帝有意和我们扩大相互之间的贸易。”格莱斯顿对林义哲说道,“我想知道,中国大皇帝是否已经同意,开辟新的通商口岸和新的通商路线?”

听到英国首相竟然直接向林义哲提出来这样的问题,洪钧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

刚才在会谈一开始,林义哲说出“奉皇命前来谈贸易扩大”的话,洪钧便暗自为他担心,因为他们俩来英国,主要是为了交涉还宝事宜,并没有得到关于扩大贸易方面的授权,如果英国君臣真的提出来扩大贸易的要求,他们俩又说了不算,消息传回国内,他们俩不被言官们参死才怪。

“中国大皇帝陛下委托我来,正是想要听取贵国在这方面的意见和要求,”林义哲答道,“以前我们两国之间出现那样多的误会,根源在于没有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渠道,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变,贵国的意见和要求,我将详细的转达给中国大皇帝和两位皇太后,这样可以少掉好多麻烦。陛下和首相阁下应该会知道,我国的守旧大臣还有很多,他们一直反对一切对外的交往,所以我现在虽然不能保证什么,但我相信,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始,贵国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听了林义哲的回答,洪钧不由得在心里暗暗赞叹。

“那太好了。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表达我们想法的机会。”格莱斯顿显然没有参透林义哲这番话的深意,而是十分高兴地说道。

“在此之前,我希望能够得到女王陛下的承诺,在中国和英国没有达成新的贸易协定之前,未经中国大皇帝陛下允准,英国政府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寻求新的通商口岸和开拓进入中国新的交通线。”林义哲说道。“因为那样做,会刺激我国的保守派官员更加激烈的反对,对中国和英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我明白您的意思。”维多利亚女王点了点头,“我向您保证,这样的事情决不会发生。”

听到维多利亚女王答应了自己的要求,而且英国首相格莱斯顿也没有反对,林义哲心头狂喜,但他的脸上和目光中却没有丝毫的表露。

这个大坑已经挖好,在不久的将来,便会有人跳进去了!

在结束了这次成果颇丰的会谈之后,林义哲回到了自己的寓所,他看了看墙角的时钟,略一思忖,便召来亲随吩咐了起来。

不一会儿,林义哲和几位亲随一起,上了一辆四轮马车,驶入伦敦雾气茫茫的街道中。

此时的洪钧,并没有去注意林义哲的行动,而是在寓所里欣然的挥毫泼墨,练习着为英国女王题写的“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赠联。

城郊,陈氏庄园。

已经得到了通报的陈廷轩带着一家人,全都早早的候在了客厅当中。

和平日里不同的是,今天的陈家上下老小,全都穿上了只有在重大典礼活动时才穿的精美华服,就连萨拉也换下了平日里的西洋裙装,穿上了一套由“林氏公司”的巧手精心设计的清式女服。

在客厅的另一侧,是十三行“正官”潘家的掌门人潘启宏和潘家的头面人物。和陈家一样,潘家的人今天也全是一身清服,恢复了故国的仪冠。

客厅的正中,罕见的搭起了一座四角龙亭,龙亭的正中,设有龙几香案和古朴的铜香炉。整个大厅中充满了一种庄重的气氛。

5岁的小陈伟牵着母亲的手,注视着身边的人们,他注意到大人们的脸上都是一种既紧张又兴奋的表情,一双明亮的眼睛因为好奇而瞪得大大的。

不一会儿,管家的身影急匆匆的出现在了门口。

“天使到!”管家高声唱报道,声音因为激动和兴奋,竟然有了一丝沙哑。

很快,一身锦绣官服的林义哲出现在了门口。

“恭迎……天使!”陈廷轩朗声说着,当先跪了下来。在他的身后,陈潘两家众人也都呼拉拉的跪了下来。

小陈伟站在那里,有些不解地看着大人们的动作,在他的印象当中,只有疼爱自己的爷爷祭祖的时候,才会做出这样的跪拜动作,并带着大家还有自己一起做。而今天,爷爷跪拜的这个人,却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年轻的陌生人啊。

小陈伟感觉到那个一身锦绣龙纹官服头戴暖帽的年轻人在看着自己,他的目光很是威严,但小陈伟却觉察出了他望向自己的目光当中的温暖笑意,不由得咧嘴冲他一笑,机灵的跪了下来,随着大家一起向他叩头。

叩头完毕,小陈伟抬起头来,他看到那个穿官服的年轻人打开一张黄色的书卷(小孩子没见过圣旨什么样),抑扬顿挫的宣读了起来,对于这些“之乎者也”的话,他并不陌生,但他现在,还不能明白,这些话的含义,和它们所代表的重要意义。

“……为海外殷商陈氏、潘氏心系故国,捐资报效,特赏发功牌事。……自应褒奖,以示鼓励。特赏给一品功牌。……嗣后务须益加奋勉,力图为国效力,毋负朕之期许……”

林义哲宣旨完毕,上前一步,来到陈廷轩面前,陈廷轩再次三叩首,双手接过谕旨,站起身来,将圣旨恭恭敬敬的放到了龙亭中的龙几香案之上,然后亲手焚香再拜。

在供奉圣旨的仪式完毕之后,林义哲回身,打开随从手中的龙绸锦盒,将里面的一面金牌取了出来,交到了陈廷轩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