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叔假正经 >

第3部分

皇叔假正经-第3部分

小说: 皇叔假正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好!”说话的人是阿九。
  常嬷嬷一瞬间笑容凝滞在嘴角边,不由慌了,疑惑道:“姑娘这是为何?”
  阿九微红着眼,却是冷硬着脸,出声质问:“为何那么多年,你们没有来找过我娘?如今却要我们跟你们走?”
  人人都说她娘定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只是不记事了找不到回家的路而已。可,他们也不记事了麽?
  “姑娘误会了,侯爷和夫人可是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小姐呀,当年小姐被仇家拐走,后来找到了仇人小姐却不知去向,全天下都快找遍了都没有寻着小姐的下落啊……”常嬷嬷说着又忍不住掉泪,“直到近日得到消息,侯爷立刻就派老奴亲自过来……”
  阿九听言,方才心里尚存的怨气便消了大半,只是低着头,抿着唇,没有再说话。
  回去?
  回哪里去?
  这杏林村,就是她们的家啊,祖坟在这儿,她爹还埋在这儿呢,她们要回哪里去。
  阿九的心里,不愿背井离乡,离开杏林村去镇上她都觉得远,何况要去那不知在何处的外祖家。
  “小姐,您是不知,自从去年侯爷生了场大病后便不见好,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了,如今病重在床,不知还剩多少日子,侯爷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再见到您呐……”
  此番话,便是戳动了三娘的内心深处,潸然泪下。
  “娘,”阿九拉了拉娘亲的手,抬头看着她,目光清明,“我们要走吗?”
  走或不走,全听母亲的。
  阿九明白,母亲虽然从不明说,但多年来从未忘记过她那个记忆中完全没有的家。
  三娘握住了女儿的手,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跟娘回去,如果阿九不喜欢,咱们随时回来,好不好?”她摸了摸女儿的发顶。
  阿九抿抿嘴,点了点头。
  常嬷嬷喜道:“太好了,小姐,咱们即日启程罢?”
  “现在?”阿九可不干了,她们家菜地里的香菇和胡萝卜就快熟了,还有稻子,今年收成一定比往年好,是她和母亲辛苦大半年的成果,她舍不得丢弃它们。
  她以为她们说的走,是要再过些时日。
  “是啊。”常嬷嬷叹了声气,说:“侯爷病重,耽搁不起呀。”
  阿九便沉默了,三娘自是知道女儿的心思,不止女儿不舍,她何尝舍得,手心手背都是肉,只是父亲病重,她这个做女儿的也想回去尽尽孝道。
  “娘,阿牛哥去县上了,让我们帮忙照看阿嬷和伯伯,我们明日再走,好吗?”
  三娘一愣,险些忘了这么重要的事,亏得女儿提醒。
  于是跟常嬷嬷说明后,决定明日再启程。
  三娘和阿九只知常嬷嬷所说的侯爷是她们的父亲和外祖父,却不知侯爷是为何。
  而在有些人听来却不得了,尽管都生活在乡村里,从未见识过什么世面,但侯爷一听起来就是个大人物啊,能见到皇上的那种。
  也就是说,原来在他们村守寡十年的三娘,竟是侯府的小姐。
  明天……就要回京城去了。


第4章 
  林家阿嬷上了年纪,手脚也不方便,伯伯多年前摔断了腿后,便一直卧床不起。
  家里人太多,还有丫鬟做饭,母亲在房里和常嬷嬷说话,阿九便去林家给阿嬷和伯伯煮饭。
  阿九在炤台忙活半个时辰,总算是烧出了一盘猪肉和炒茄子,还有一道鸡蛋汤。
  “阿嬷,伯伯,吃饭啦。”阿九把菜都端到炕上,又给两位长辈盛了饭。
  阿嬷和伯伯看着她,却都偷偷红了眼。
  多年来,虽然没有明着说出来,两位老人却都心照不宣,把阿九当作儿媳孙媳来看待的。
  他们也都知道,他们家阿牛对阿九的心思,本想着再过几年,孩子们都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再给他们说亲。
  只是如今,人家外祖家找上来了,原来三娘竟是京城贵族小姐,她这个做女儿的身价也定当高涨百倍,哪还敢奢望人家来做他们家的媳妇呢。
  “九丫头,别忙活了,你去歇着吧,明儿还要赶路呢。”老阿嬷别头擦了擦泪,哽咽道。
  阿九本不想哭,可是看见阿嬷这般,鼻子也酸了,在她心里,早就把他们一家人当作亲人了。
  何曾想过要分开。
  “阿嬷,我还会回来的,我娘说等外祖父身子好些了,我们随时能回来。”阿九这话不止是安慰阿嬷的,京城的外祖家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家。
  阿嬷只当九丫头是在安慰她这个老婆子罢。只是可怜,她那孙子还在县里,怕是还不知道九丫头就要离开杏林村了。
  侍两位长辈吃好了饭,阿九收拾完后,又去喂了骡子和鸡鸭。
  翌日。
  三娘和阿九都是习惯早起的,这两人一起床,马上便有几个小婢女分别端着水进去伺候。
  “……”阿九浑身不得劲,连忙摆摆手,连声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来……你们出去吧。”
  两个婢女互看了眼,面露难色,说:“姑娘,还是让奴婢来伺候您吧?”
  阿九坚持摇头,把两个小丫头赶了出去。
  自己简单洗漱完后,阿九准备出去做饭,刚才那两个小丫头又进来了,说:“姑娘去和二小姐用早膳吧。”
  阿九狐疑,早饭做好了?
  不止做好了,还一大桌子菜。阿九看着这满桌的鱼肉,不禁吞了吞口水。
  “老奴昨日便派人去镇上采购,做了这几道菜,小姐姑娘尝尝如何?”常嬷嬷边说着边给三娘和阿九夹菜。
  “奶娘,您也坐着吃,还有你们,都坐下,大家一起吃。”三娘看着大家。
  屋里除了常嬷嬷还有四名侍候的婢女,婢女们微垂着首,岿然不动。
  常嬷嬷坐了下来,目光慈和,笑着道:“我看着小姐和姑娘吃。”
  阿九目光一一扫过桌上的,除了一些素的,还有猪排骨,鸡鸭鹅,鱼。每一样都是她们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且份量不多。
  “给阿嬷和伯伯送一半去吧。”阿九说着要动身,三娘忙叫住她说:“娘已经给阿嬷他们送去了。”
  阿九点了点头,问:“娘,阿牛哥回来了没?”
  “还没。”
  他们已收拾好了东西,准备中午启程。阿九却想等阿牛哥回来,跟他道别了再走。
  她听说京城很远,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她不能跟阿牛哥一起去塾里念书了。
  其实阿九心里在打一个小算盘,她们回来的时候,那个传闻中很有钱的外祖父外祖母总会给她们一些钱,到时候她还是能去镇里最有学问的先生那里求学。
  “姑娘,咱们还是趁早赶路吧,老侯爷和老夫人惦记着你们呢。”常嬷嬷苦心劝道。
  三娘摸了摸女儿的头,柔声道:“阿九去给爹上柱香,咱们就走吧,好吗?”
  见不到阿牛哥,阿九心里多少有些遗憾,但还是选择听娘的话。给她爹苏大狗烧香,在他的牌位前拜了三拜。
  又去林家跟阿嬷和伯伯告别,这才上了马车。
  苏家母女俩终于在乡亲们的注目下,坐着马车驶出了杏林村。
  香车宝马,数十名护卫护送,浩浩汤汤。大部分的村民估计这一辈子才能见这么一次华丽壮观的仪仗。
  浩浩汤汤的马车经过哪一处,都难以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车子经过青江镇大道的时候,街上行人纷纷注目,无不好奇。
  “那是什么人啊……”
  “听说是杏林村的。”
  “胡说呢吧,杏林村哪有这么有钱的人家,县大爷都没有这么大的架势!”
  “杏林村当然没有,这车是从大京城来的。”
  “啊?京城?那不是皇帝老子住的地方吗?”
  “……”
  却说林阿牛,刚从县上回来,一路上心里都是欢喜的。
  今年庄稼和果蔬收成不错,有人推荐他给县上的大老板,他昨天特地去县里和大老板当面谈。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老板愿意高价收购。
  这些钱,足够他们家生活半年的了,还能把院子修缮一番,阿牛如是想道。
  他满心欢喜地进入镇上最好的成衣铺,给阿九裁一件好看的衣裳,光滑柔软的料子,光彩鲜艳的颜色,尤其那上面绣的花纹,真真是极美。
  他又去药铺子,给奶奶和父亲抓了些上好的药材,接着又转去了卖猪肉的孙大娘那里,要了一只猪蹄。
  “哎,阿牛,听说京城大户人家来接他们家失散多年的女儿了,好像是你们村的。”孙大娘如是说道。
  林阿牛愣了愣,问:“可是刚才过街的那辆马车麽?”
  “是啊,这就要回大京城去了。”
  阿牛“哦”了句,没怎么放在心上。
  在村口碰见了陈大嫂。陈大嫂一看见他,立刻就叫道:“哎呀,阿牛,你可算回来了,你们家三娘和阿九走了!”
  “……走了?”阿牛云里雾里,微蹙眉问:“去哪儿了?”
  “哎哟,你还不知道呢,三娘和阿九丫头享福去啦!三娘的娘家人找上来了,晌午刚走!”
  阿牛大惊失色,立刻就想到刚才在镇上看见的香车宝马,还有孙大娘说的话。
  心中仿佛被抽掉了什么,空了。
  他来不及多想,把手中的东西塞给陈大嫂,请她帮忙拿回他家,拔腿就往镇上的方向跑。
  “哎哟,阿牛,你可别去追了,追不上啦!”
  ————
  在路上赶了三天三夜,终于到了传说中的京城。
  阿九撩起帘子悄悄往窗外看,只见前面那一座高楼城墙,来往行人进进出出,但都要经过严格检查,那城门处站着许多穿甲持枪的人。
  “娘,这就是京城了?”
  三娘虽也不懂,但看样子是的,于是点了点头回答女儿:“是啊,到了。”
  此时他们的马车正在驶进城门,三娘赶紧让女儿把帘子放下来坐好。
  听到外面的人漠声问道:“里面是什么人,下来检查!”
  “大胆,敬远侯府的马车,你也敢拦?”车夫呵斥一声,对方马上就软了,赶紧让行。
  她这个外祖家……这么厉害啊?阿九心说。
  路上,常嬷嬷就跟她们详细说了外祖家的背景,外祖父不仅是敬远侯,更是辅佐两代帝王、德高望重的太师,她的外祖母是桃泠郡主,皇亲国戚。
  她娘上头还有两位哥哥和一个双胞胎姐姐。大舅是户部侍郎,娶了丞相大人的千金,二舅是德云大长公主的驸马,姨母则是忠信王妃。
  这大部分阿九自是听不懂都是干嘛的,可是既然是沾了皇亲的,那肯定是非常厉害了。尤其现在看到城门的守卫一听见敬远侯府马上就让道,阿九更知道这个外祖家真的是非常不一般。
  进了城,也不知是走了多久,竟还没到外祖家,阿九坐得犯困,挨着娘亲就睡着了。
  与女儿不同,三娘却是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想到等会儿就要见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她真是又紧张又害怕,还有禁不住的欣喜。
  “小姐,到了。”常嬷嬷提醒她。
  “……噢,好,好的。”三娘磕磕巴巴的,摇醒怀中的女儿,说:“阿九,咱们到了。”
  ……到了?阿九倏然睁开眼,坐直起身来。
  一下马车,看见眼前这撞大宅,母女俩人登时乍舌。
  这……这……这外祖家,是不是天下第一富?阿九傻眼了。
  还不等她反应过来,便听见“扑通”的一声,阿九看见一个老伯跪在她和娘的脚下,“二小姐……”
  老伯哭叫道,“老奴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您啊!二小姐……”
  常嬷嬷第一次见她娘就是这个样子,阿九忍不住想,是不是每个见到娘的人都得这般?
  果然,眼前所有的,老老小小的人,全都跪了一地。
  阿九:“……”


第5章 
  见到敬远侯夫妇后,更是执手相看泪眼,哭倒一片。
  “我的槿儿……”老侯夫人哭得几欲肝肠寸断。
  府里的人都已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二小姐十二年前摔坏了脑袋,记不得事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记不记事也都罢。”卧在床上的敬远侯老泪纵横,紧握住女儿的手说道。
  原本阿九是没什么感觉,对这从未谋面的外祖父母并没有什么感情,可是眼下见大家哗啦啦地哭一窝,两位老人又如此真情,难免触景生情,也湿着眼睛。
  娘终于见到了她的父母亲,这是多好的事儿啊。
  “好容易妹妹回来了,该高兴才是,父亲和母亲就勿要再伤心了。”
  说话的人是一位华服美冠的年轻女人,看着很是和气。刚才外祖母给她们介绍过了,这是她的大舅母。阿九心想,容貌上这个大舅母生得并不如她娘好看,只是因为穿着打扮,再加上保养得好,所以看起来比她娘更年轻些。
  老夫人擦了擦眼泪,笑着说:“是啊,该高兴,该高兴。”
  “母亲,妹妹和外甥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