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步步惊唐 >

第103部分

步步惊唐-第103部分

小说: 步步惊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元年过三旬,按年龄算,比李昂长了一辈。他面容清瘦,须发萧疏,看上去颇有沧桑之感,只是目光中所透出来的光芒并不见得平和,对李昂的回答,他很不满意。

他接着问道:“李郎君在《浣花溪诗集》中收录的二十首诗词小令,诚然首首是佳作,只是李郎君有此才华,何以之前却名不见经传,待到准备参加州试之时,才传扬出来,岂不令人费解乎?”

魏元的话丝毫不留情面,而且也确实道出了不合常理的地方。一般的读书人,但有佳作,无不想方设法传扬出去,以提高自己的名望。

李昂在诗集中收录的诗词,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所作,那他以前为什么不传扬于世呢?如果你真是淡泊名利,何以现在又传扬出来呢?这前后矛盾,难免让人怀疑。

旁边的周亮听了魏元的话,转头看了李昂一眼,没有说话。

对面的卫长青则是端起酒杯自饮,对魏元的刁难他显然是希望李昂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的。

李昂淡然答道:“以前在下无意于功名,只喜读《诗经》,偶有拙作也不过是自娱自乐。几个月前在火井,在下给县学捐资,诚心助学;

然而钱捐出去了,不仅换不来县学师生一句感激之言,反而被嘲弄为贱商。不瞒魏先生,此事对在下触动极大,因而才有了今日之举。”

魏元不为所动,淡淡地说道:“如此说来,李郎君扬名立万,参加科举,都是为了报火井县学所受之辱?”

魏元这话带着陷阱,你要是否认,那依然无法解释自己前后矛盾的行为。你要是承认,又难免让人觉得你是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之人。

李昂老神在在,洒脱地答道:“受辱之时,在下确有不平之意,不过最终让我决定追求功名的,却是因为近来读《左传》读到其中的一句警言: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李昂引用《左传》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人注重名声,这是德行的具体表现。而德行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他这阵子认真读书,很有收获,引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这句话加以回击,可谓是妙不可言,不仅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熟读经史,能灵活运用,而且让魏元无法再追击,并反衬出了魏元用心的不纯,德行卑劣。

魏元脸上有些挂不住,却又无以答对,场面有些难堪。

这时那百合姑娘巧笑嫣然,出来解围道:“魏先生与李郎君皆是学富五车的大才子,可谓一时之瑜亮,等闲人等,能见着一位已是难得,今日奴竟能同时瞻仰二位才子的风采,何其幸哉!”

百合姑娘说着,给各人斟了一杯酒,然后靠着卫长青娇声道:“卫长史,今日江上云淡风清,又有才子在坐,若净谈些琐事岂不大煞风景。卫长史,您看这秋光如许,何不让二位才子以秋光即兴赋诗?奴可等不及要洗耳恭听二位才子的佳作了呢~”

百合姑娘娇声软语,卫长青自无不可,他端起酒杯笑道:“二位才子,本官也同样期待听到二位新作啊。百合姑娘提议以这秋色为题,二位以为如何啊?”

魏元抢先拱手道:“自无不可。”

“哈哈哈……子玄才思敏捷,想必已有所得,那就由你先来如何?”

“恭敬不如从命。”魏元跪坐着,又是躬身一拜,动作温文尔雅。

但在李昂看来,卫长青与魏元很有一唱一和,借即兴赋诗继续考核他的意思。

********************

PS:求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0173章不去庆父,鲁难末已

卫长青与魏元很有一唱一和,借即兴赋诗继续考核他的意思。

吟诗作赋,最讲究灵感,这种限定了题目的诗歌最是难作,君不见千年以来,无数才华横溢的名人,在科举考试中却几乎没出过佳作。

还好的是,百合姑娘提议的是以这秋景为题,这是一个比较宽松的题目,相对容易得多。

魏元刚才算是败了一阵,此时有些等不及要扳回一局。他以袖相遮,饮尽一杯酒,然后施施然展开大袖,徐徐吟道:“澄江瑟瑟枫烟冷,孤影南来落悲声。谁解樽前寂寥意,风荷零落菊未芬。”

“好诗!”那丰盈娇媚的百合姑娘立即欣然赞叹道,“今日得闻魏先生如此佳作,实乃奴之万幸,奴敬魏先生一杯。”

卫长青也不住地抚须颔首,点评道:“子玄此诗道尽了清秋寂寥之意,当此荷花残败,菊花未放之际,除了樽前酒,又有何物可解这清秋寂寥?来来来,请各们一同举杯共饮,醉却这一派秋光。”

秋江澄澈,白云掠飞,画船上数人举杯同饮,兴致渐高。卫长青点评完魏元的诗,随即抚须笑道:“李才子,该你了。李才子名声在外,想必也不会让本官失望。”

一时间,船上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到李昂身上。李昂的名声太响了,市井间甚至已经有人将他与李白对比,称为二李。

李昂也知道,如果不能拿出一首与自己名声相匹配的诗作来,恐怕今日很难过关。魏元这些人本来就对自己心存怀疑,到时更免不了到处传扬,说他的坏话。

描写秋色的诗歌是不少,但却不能乱用,必须应景才行,否则立即就会露馅。

急切之间,别说自己写了,要从记忆中找到一首应景的、且不一般的诗来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昂向卫长青抱圆一揖,又接着思索起来。

魏元看了,忍不住笑道:“李大才子学富五车,惊才绝艳,不才已抛砖引玉,李大才子更待何时,我等洗耳恭听着呢。”

李昂扫了他一眼,仍是沉默不语。

卫长青不着痕迹地皱了皱眉头,周亮则在自斟自饮,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心中也暗自着急,李昂是他向卫长青举荐的,他若出了丑,自己脸面也不好看啊。

那丰盈娇艳的百合姑娘,则靠着卫长青,脸上带着浅笑,却不知在想什么。

魏元见李昂难产,不失时机地讥笑道:“哈哈哈……。与李太白齐名的李才子,竟也有江郎才尽之时吗?”

李昂知道他是在故意激自己,借机打乱自己的思绪,索性别过头去。游目秋江,白云悠远,一声白鹤清啸隐隐传来,李昂心有所感,不禁击掌道:“有了!”

那百合姑娘立即接道:“李才子快快诵来,奴可真是等不及了呢。”

李昂却是不急不躁,自饮了一杯,才朗吟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李昂诵完之后,带着微笑瞥了魏元一眼,那意味可深长了。

魏元听完他的吟诵之后,脸色大变,忍不住当场指着他,激动地说道:“你………。。你……。。”

魏元你不出个所以然来,除此之外,船上一时寂寂无声,卫长青忘了点评,百合姑娘和周亮都在品味着他的诗。

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

最难堪的莫过于魏元,他刚才那般讽刺李昂,谁知转眼之间,就被李昂狠狠地扇了一个耳光。

因为李昂这首诗,完全是在反驳他刚才所作的那首。他的诗道尽了秋的清冷和寂寥,李昂偏道秋日胜春朝,随即以一鹤排云而上,把诗情引上了云霄。

这就像秋风扫落叶,把他刚才营造的寂寥意境一扫而光,同时更有嘲笑他无病**的意味。

这首诗,不但应景,而且李昂用得高明之极,不仅意境上和魏元的诗有云泥之别,而且还能左右开弓,给魏元来几个耳光。

这也就难怪魏元气得语不成声了。

但他毕竟是益州名士,在诗作上不是李昂的对手,立即便想从经史上扳回面子,他暗暗咬了咬牙,装着请教李昂道:“请教李郎君,‘风马牛不相及’出自何典?其中‘风’为何意?”

李昂脸上笑意淡淡,但不敢掉以轻心,从出身到诗赋,现在轮到比拼经史了,而在经史方面,可作不得假,全靠自己了。

李昂这次没有多想,便随口答道:“此句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其中‘风’之一字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全句大意是: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碰在一起。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

风牛马不相及,这句话人间常用,但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以为他是民间俗语,更少人去深究其中的‘风’是什么意思,多数人只道是风雨的风呢。

见李昂准确地答出来,魏元不甘地说道:“再请教李郎君,‘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出自何曲,是为何意?”

“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庆父乃鲁庄公的庶兄。庄公死,子般即位,他派人杀死子般;闵公继位二年,他又派人杀死闵公,一再制造鲁国内乱;

是以仲孙认为不除去庆父这个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后世多用这两句比喻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从魏元的目光中,李昂知道,他显然是把自己当成庆父了。

也难怪,魏元也在争夺乡贡名额,益州虽为上州,但乡贡名额也不过三个,现在李昂突然冒出来,对他自然形成了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难怪他产生‘不去庆父,鲁难末已’的心态了。

然而他脱口问出这一句后,卫长青不禁暗暗皱起眉头来。魏元确实有才,平时看来,为人也不错;然而在李昂面前连连受挫之后,情急之下这般表现却令人不敢恭维。

卫长青淡淡地说道:“难得江上秋光如许,二位才子且住,先与本官共饮一杯如何?”

***************

PS:求月票!被挤下分类月票榜了,各位亲,有月票的支持下!(未完待续。)

第0174章萧家别院

与卫长青、魏元等人游过浣花溪后,李昂的名声更加响亮了;

女人通常是藏不住话的,翠云楼那些乐伎回来之后,将李昂和魏元的文斗绘声绘色地向别人讲述,为了吸引人眼球,她们甚至把一些毫不相干的事情也牵强附会,添油加醋地塞进去。

魏元是益州名士,早在十年前就名满益州府,为许多读书人所景仰,甚至连益州长史卫长青都对其刮目相看。

然而这次文斗,魏元却明显落了下风,成为了李昂垫脚石,无形中助长了李昂的名气。

这从雪片的拜贴中就能体现出来,如今递进来的拜贴上,越来越多的人以学生自称,对李昂谦恭之极。

然天地分阴阳,凡事有好的一面也必然有不好的一面,越来越多的拜贴,让李昂不胜其烦,有些还是城中权贵的请柬,不去就会得罪人。

得罪个把人无所谓,但要是把所有人都得罪完了,那可就麻烦了。

恰好这天萧鸾为印刷方面的事情来找他,得知李昂的苦恼之后,萧鸾便说自家在城外的锦江南岸有栋别院,请李昂悄悄搬去别院居住,然后对外就说上青城山静心攻读去了。

李昂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于是带着南宫紫烟一起上了她的香车,悄悄出城而去。

萧鸾的别院离城不过三里,粉墙碧瓦临水而起,门面十里稻花香,院里回廊曲折,亭台相映,花木含香;

登上二楼的阳台,可以看到后面的锦江似画,白帆点点,让人心旷神怡。

离州试不到一个月了,李昂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在此幽静的居所好好读书。

萧鸾很是热情,为李昂张罗好了房间,又亲自下厨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款待李昂和南宫紫烟。

午餐过后,两人在阳台上就着一缕凉爽的秋风谈论《左传》。

萧鸾云髻插着金钗玉饰,上穿轻罗纱衫,配以抹胸长裙,透明的纱衣下可见羊糕玉脂般的肌肤,更显女性高贵典雅、丰满华丽,很是令人遐思。

而在一旁煮茶的南宫紫烟,同样是束胸长裙及地,半露的胸口盈盈如玉,浑身透着幽柔清沏,温润丰逸的美感。

两个美人各有千秋,气质绰然,真是让美不胜收。

萧鸾皓腕轻抬,嫣然笑道:“三部大经中,李郎君似乎比较喜欢《左传》,不知奴家可曾猜错?”

李昂点头道:“确实如此,我喜欢谈《左传》不仅因为这是进士科要考的三部大经之一,还因为《左传》中包含了很多军事思想、奇计和谋略。这是其他两部大经所没有。”

一方面,萧鸾有意拉近与李昂的距离,另一方面她自幼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对李昂提到《左传》中包含了很多军事思想、奇计和谋略,确实很感兴趣;

她欣然问道:“还请李郎君赐教。”

“《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期几百场战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我粗略归纳了一下,在战术上可归纳为八个方面;

即先声夺人、先发制人;示弱诱敌、后发制人;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允当则归、知难而退;奇正结合、出奇制胜;师克在和、不睦则殆;避强击弱、乱敌胜敌;矣兵必败,恃强易败。”

萧鸾听了大为惊诧,多数人都知道《左传》中蕴含着很丰富的军事谋略,但能像李昂这样精确地归纳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