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步步惊唐 >

第205部分

步步惊唐-第205部分

小说: 步步惊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如果就这么奏报上去,王忠嗣不仅会躲过一劫,甚至还加官晋爵,圣宠更隆。

“李昂,又是李昂!”

李林甫气极,猛拍了一下桌子,吓得门外的小吏两脚发软。

******************

PS:感谢神域毒刺740930、东粤蔡少等人的支持,谢谢!

。(未完待续。)

第0341章朕就送你一件紫袍

大唐皇帝李隆基在宣政殿亲自接见了陇右报捷的信使。大捷的消息,让李隆基脸上的皱纹一寸寸地展开了,真可谓是满脸红光。

旁边站着的高力士也是面带笑容,躬着身在给李隆基沏茶,如今皇帝也喜欢上了明前玉女茶,茶一彻上,立即有淡淡的茶香弥漫开来。

李隆基高兴之下,对高力士说道:“信使千里赶回报捷,辛苦了,着人给他也沏上一杯茶吧。”

“陛下,臣不敢,臣不敢,臣……臣不渴。”信使连忙伏地叩拜,诚惶诚恐,受宠若惊。

李隆基抬抬手示意殿内的宫女去沏茶后,和颜悦色地问道:“你叫什么?”

“回陛下,臣叫陈大志。”这时宫女沏上茶来,信使感激涕零,接茶的手不断地颤抖着,差点把茶弄洒了,“臣谢陛下天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含笑抚慰道:“你且将茶喝了吧,不必紧张,把茶弄洒了倒辜负朕一番好意了。”

听皇帝这么说后,陈大志也不管茶烫不烫,大口便喝了下去,仿佛生怕辜负了皇帝的好意似的。

此举让李隆基不禁哈哈大笑,殿中的宫女太监也纷纷掩嘴偷笑起来。

“谢陛下天恩!谢陛下天恩!”陈大志把茶杯递回给宫女后,又连忙叩首谢恩。

李基隆喜欢他的率真,脸色越发和悦了:“嗯,陈大志,你快给朕说说石堡之战的详细经过,一定要如实说来,不得夸大其词,知道了吗?”

“臣不敢,臣一定如实话实说,不敢有半句虚言。陛下,自从王大使到任陇右之后,便派精锐主动出击,接连大败吐蕃,中其李昂李舍人也受王大使的派遣,率五百精骑出击吐蕃;

李舍人用兵一向神出鬼没,甚至不带后勤深入敌后,陛下圣旨到达鄯州,董副使立即调集五万大军前往攻打石堡,李舍人当时率五百精骑在外,不知所踪;

董副使亲率五万大军猛攻石堡,但由于石堡天险,通往山上的山道长达四五里,狭窄陡峭,我军空有五万大军,却无法发挥人数优势;

敌军居高临下,滚石檑木呼啸而下,我军伤亡惨重,却难以攻上山顶,董副使悬出重赏,寻找攻山良策,然而我军想尽了各种办法,也未能克敌;

八天时间便伤亡了上万人,几万大军五去其一,士气变得很低迷。这个时候,吐蕃将领达扎路恭和吐谷浑王子卡钦又各率两万大军,分别从白鹿沟和拉卡岭夹击而来;

我军受挫于坚城之下,帅老兵疲,面对达扎路恭和卡钦的夹击,渐为不支,董副使只得下令撤退;

但就在吐蕃人以为我军败退,欢庆胜利之时,一直不知所踪的李舍人,突然带着五百精骑,于半夜时分从敌后突袭石堡,李舍人如神兵天降,石堡的吐蕃守军猝不及防,被李舍人迅速全歼……。。”

“好!好一个李昂,朕恨不能亲临其境啊!”李隆基听到这,忍不住拍案而起,大声叫好。

倒把正在认真叙述战况的陈大志吓了跳,侍候在旁的高力士不失时机地拍马屁道:“大家,自古以来,但凡圣君在位,国家一定是人才辈出,如今在大家的治理之下,我大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国之昌盛,前所未有,李昂这样的奇才,恐怕也只有在大家这样的治世才会出现啊。”

“高将军说得好,哈哈哈……。”李隆基对自己的文治武功,确实是充满了自得,听了高力士的马屁,越发开心了,“陈大志,你接着说,接着说。”

“是,陛下,话说董副使此时在达扎路恭和卡钦的夹击下,正率几万大军且战且退,而吐蕃大军越战越勇,情况危急;

便在此时,远处山巅的石堡城上,忽有数百人在同声大喊‘君不见,霍嫖姚,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当时正在激战的敌我两军,全都愣住了,吐蕃主帅达扎路恭听了石堡城传来的阵阵呐喊声,心知不妙,连忙下令大军后撤…………”

李隆基听到这,再次大乐,哈哈大笑道:“好一个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此子年未及冠,用兵如神,接连大败吐蕃,实乃我大唐的冠军侯,哈哈哈……。。”

高力士附和道:“李昂身为今科探花,刚到陇右,便带五十轻骑大破伏俟城,生俘吐蕃大论,紧接着以一百多人守合川守捉,射杀吐蕃王子,歼敌数千,如今更是夜袭石堡,让我数万大军转败为胜,相比汉之霍去病,实不逊色。恭喜大家,贺喜大家,得此英才。”

“高将军说得好,哈哈哈,这李昂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回看来不送他一件紫袍,天下人恐怕要说朕吝啬了,哈哈哈…………。”

“陈大志,你快接着说,别扫了陛下的兴。”

“是是是,敌军主帅吓得连忙后撒时,恰好王大使匆匆从鄯州赶到石堡。当时夜色茫茫,情况不明,董副使担心是敌人设下的圈套,不敢贸然反击;

王大使说刚刚接到李舍人的信,信中声称自己准备率部偷袭石堡,若是成功,请大军立即反击。听到石堡传来的喊声,王大使断言是李舍人得手了,于是接管了大军指挥权,下令众将立即反击;

达扎路恭于药水河南岸布阵,企图阻击我军,同时下令吐蕃大军两面夹击,欲夺回石堡,李舍人率部紧守,在敌人攻山最激烈的时候,李舍人手持三石弓,接连开弓五十六次,射杀五十六名敌人,吓得敌人面无人色;

李舍人辖下的队正李晟,手提陌刀出击,一路杀到半山腰,杀得攻山的敌人溃败而下。王大使担心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石堡得而复失,命两千前军过药水河冲阵,然后诈败逃回;

敌军主帅上当,以为有机可乘,便全军压上,企图顺势冲溃我军,结果王大使以陌刀阵挡住敌军,同时辅以弓阵、弩阵,重挫吐蕃骑兵,然后我军隐于两翼的骑兵突然杀出,将敌军冲开成两截,前后不能顾,敌军大乱…。。”

说到这些,陈大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李隆基听得眉飞色舞,直到听完,他还觉得不过瘾,又向陈大志询问了许多细节经过。

最后他再次拍案赞道:“幸甚!若非有李昂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这次董延光恐怕是白白累死三军了。李昂,实乃朕之福将也!”

高力士接口道:“陛下,石堡大捷,我大唐与吐蕃之间攻守易势,陛下何不召王忠嗣与李昂入京,当面封赏,以示皇恩浩荡呢?”

“嗯,高将军言之有理。”

***

李林甫由于经常用大量金银绸缎贿赂玄宗身边的人,对玄宗的一举一动、三日一语,都一清二楚,皇帝对李昂大加赞赏,此事很快就传到李林甫的耳朵里,这更让他如芒在背。

一切被皇帝夸奖的人,在李林甫看来,都是他的威胁。

记得有次,皇帝在勤政楼安排乐队表演,放下帘子在帘后观看。

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离开,便骑马横过楼下,卢绚仪态俊逸,皇帝注视目送,对其温文尔雅极为赞赏。

得知皇帝赞赏卢绚,李林甫即对卢绚产生嫉恨,怕他超过自己,于是召唤卢绚的子弟表示关心地说:“尊君子素高洁,为人所推崇,现在交州、广州需要人才,圣上想派尊君前去,不知其意如何?如果不想远行,就应当降职,不然就以太子宾客、詹事去东都洛阳任职,这也是优待贤人的措施,如何?“

卢绚则请求担任太子宾客、詹事之职。李林甫怕人家议论,便任卢绚为华州刺史,卢绚到任不夕,就被李林甫诬称有病,不能治理州内政事,将他贬为詹事、员外同正。

皇帝只是对卢绚投去赞赏的目光,李林甫都不放过,何况李昂得到皇帝拍案称赞,还放言要送李昂一件紫袍呢?

当天夜里,李林甫便叫来吉温,准备给李昂罗织罪名,结果新任刑部尚书公孙谨也来求见了,他也算是李林甫的左膀右臂,被李林甫一同叫到了书房。

三人刚一落坐,李林甫便对不请自来的公孙谨问道:“公孙尚书,你有何事?”

公孙谨说道:“相公,下官此来是为了李昂此人。”

“哦?”李林甫淡淡地看了公孙谨一眼,说道,“公孙尚书请说。”

“相公,下官听说一件事,今年元宵夜,咱们的人跟随韦坚和皇甫惟明进入景龙观时,被李昂和杨浄之女看到,二人也悄悄尾随了进去,但后来李昂并没有提醒韦坚和皇甫惟明,甚至没有向李适之提及此事。”

“公孙尚书,你有话不妨明说。”

“相公,从这件事不难断定,李昂其实只是在利用李适之,并非太子一党。”

公孙谨说完,静静地看着李林甫的反应,他这么做冒了很大的风险,但现在李昂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让他认为值得冒这样的风险。

。(未完待续。)

第0342章公孙谨的游说

说李昂只是在利用李适之,并非太子一党。这一点,李林甫不置可否。

他让人打听过李昂的底细,虽然没听说李昂和太子李亨有过什么交集;从陇右传回的消息分析,李昂和王忠嗣似乎也是面和心不和;

李昂在陇右屡建奇功,王忠嗣没有给李昂任何提拔和奖赏。反观王忠嗣对哥舒翰和李光弼等人,那可是接连提拔,赏赐有加。

这些迹象确实可以说明,李昂并非太子一党,但李林甫并不因此而放心,毕竟李昂是李适之荐取入仕的,现在又表现在如此抢眼。

公孙谨见李林甫不置可否,便接着说道:“相公,另外下官还听说一件有关李昂和李适之的往事。”

“什么事?说来听听。”

“相公,还记得李适之向圣上进的西域策吗?当初李适之看中李昂之才,欲招为东床快婿,并拔之为状元。李昂当时一介白身,换了别人,一定求之不得,然而奇怪的是,李昂却婉拒了李适之招婿之意。这使得李适之心里甚为不快。后来,李昂连忙补救,给李适之献上了西域策,如此,才勉强上榜。”

这倒是李林甫没有听过的秘辛,他拿起书桌上的玉蟾轻轻把玩着了一会儿,突然问道:“公孙尚书,这都是令郎跟你说的吧?”

公孙谨心中暗惊,表面上却不敢露出任何异样的神情来,他儿子和李昂关系密切,这一点是瞒不住人的,公孙谨也没打算再瞒。

他向李林甫拱了拱手答道:“不瞒相公,这确实是犬子所言,犬子在益州时,便与李昂相识,对李昂之事知之颇深。”公孙谨说到这,稍稍停顿了一下,才接着说道,“相公,有关李昂,还有一庄奇事。”

一下子李林甫和吉温的好奇之心就被勾起了来,何况李林甫这次召吉温过来,就是要商议怎么对付李昂的,多了解一点李昂,就会多一点把握。

“是何奇事?”

公孙谨说道:“相公,李昂此人,身世如迷,但其身上有一块白玉扳指,扳指上刻有‘展翅雲霄,水遠天長’八个字,落款是一个‘鴻’字。据说这玉扳玉用料上乘,雕工乃出于宫廷大匠手笔,由此推测,李昂的身世很可能与……”公孙谨再次顿了顿,才小声而郑重地说道,“李昂的身世很可能与大唐宗室有关。”

公孙谨的话,着实让李林甫和吉温吃了一惊。

吉温不以为然地说道:“公孙尚书,光凭一块来路不明的玉扳指,便推测李昂身出大唐宗室,这未免有些荒谬了吧?”

公孙谨从容地说道:“除此之外,李昂身上还有一把金刀,上面以用吐蕃文刻有‘苏毗卓玛’四字,这似乎就不是巧合了。”

吉温还是不明白,追问道:“还请公孙尚书解惑。”

“据我所知,开元年间,苏毗部的卓玛公主曾随吐蕃使团出使长安,在长安逗留了八九个月,其间还与废太子瑛传出过一些风言风语,而废太子瑛曾名鸿。这诸多的巧合凑在一起,便不寻常了。”

吉温倒吸了一口凉气后,望了望李林甫,强辩道:“即便如此,也不能断定李昂便是出身大唐宗室。退一步而言,即使李昂真是出身宗室,那又如何?”

公孙谨微笑说道:“事实是怎么样,或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相公认为他是与不是。”

公孙谨的话,让李林甫陷入了沉思,吉温也是个心思深沉的人,很快也想到了些什么,跟着沉思起来。

公孙谨担心他们想偏了,立即说道:“相公,下官尝闻圣上对当年三庶人之事,已起懊悔之心,如今又对李昂如此赞赏,大呼李昂乃我大唐之福星。凡此种种,若是操持得法,未尝不能借机拔去相公之隐忧啊。”

李林甫所谓的隐忧,已是众所周知,他和太子李亨之间势同水火,已经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一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