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步步惊唐 >

第225部分

步步惊唐-第225部分

小说: 步步惊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泌沉吟道:“接下来,十大军镇之中,陇右将是重中之重,必须有实战经验,且对陇右情况比较了解的名将坐镇,在我看来,最适合的人选有两个。”

李昂追问道:“哪两个?”

“其一,正是李长史!”

“泌!你一向不开玩笑的,今天准备一次开个够?”

“如果我是李林甫,一定会力推李长史领陇右帅印,如果李长史再立新功,对李林甫的计划将更为有利。”

李泌的意思不难理解,李林甫要把李昂变成嫡皇孙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让他来对付太子李亨,而李昂功劳越大,声望越高,将来对李亨的威胁也就越大。

按此推论,李林甫还真有可能力推李昂出任陇右节度大使一职,李昂自身的条件中,最不利的是他入仕时间太短,资历太浅。

但如果李隆基信任李昂,这些缺陷便不成问题了。

不过李昂是自家知自家事,他带小股人马玩点投机取巧的把戏还行,真让他帅统领陇右,率数万大军作战,他心里还真没底。

“算了吧,说说这其二是谁?”

“哥舒翰。”

“哥舒翰?”李侠子不予赞同地说道,“哥舒翰虽然也立了不少战功,但尚不足以出任陇右节度大使一职吧?”

“以现在哥舒翰的战功,确实还不足以出任陇右节度大使一职,不过,要是哥舒翰拿下了河曲之地,那就不成问题了。”

李昂不禁点了点头,王忠嗣在回京献俘之前,曾令行军司马崔乾佑全力配合哥舒翰,尽快夺取河曲,吐蕃刚刚经历连番惨败,加上有吐谷浑王作为内适,哥舒翰成功拿下河曲的可能性非常大。

真到那时,哥舒翰的声望进一步攀高,就真的够分量出任陇右节度大使一职了。

李泌所说的是河曲,指的是积石山以北的黄河第一湾,黄河婉蜒折北而流,以积石山以北孕育出了巨大的草甸草原和沼泽。草原地势平坦,草连水,水连天,苍苍茫茫,是天然的优良牧场。

同时,这片地区也是吐蕃进攻剑南、陇右等地的跳板,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如果能夺取这片地区,其意义将大于夺取石堡。

哥舒翰与李昂的关系,起初还不错,但后来因为李昂对王忠嗣颇有不满,使得哥舒翰对李昂也有些不爽。

如果到时真是哥舒翰出任陇右节度大使,只怕免不了会出现一山难容二虎的局面。

“郎君,现在及早布局的话,要阻止哥舒翰出任陇右节度大使,应该是有希望的。”

李昂品着清茶,摇头道:“哥舒翰对我虽然不满,但此人好古风,在朝中也没有什么的根基,到时真要出现彼此相争的局面的话,对付起来也不算难。如果换了一个心思阴沉的人出任陇右节度大使,反而不利。且看着吧,此事将来再说。”

李泌笑道:“李长史对陇右节度大使一职,似乎不甚感兴趣?”

“不是不感兴趣,是我有自知之明。”

陇右节度大使,是封疆大吏。上马要管军,下马要管民,百事纷繁。李昂缺乏这样的经验,贸然接下这么重的担子,一旦出了差错,反而不美。

加上他太年轻了,陇右的官员将领必难心服,产生羡慕妒忌恨的心态在所难免,他们如果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让你处处出纰漏,又抓不住把柄,岂不焦头烂额?

现在这个长史的职位,再加上李隆基给道圣旨的话,反而对他有利,这样不容易遭人忌恨,又可以专心对付吐蕃。

三人商议了许久,直到初更时分,李昂才回到后院,安琪拉、百丽儿、布兰丝特、唐娜四个异域美人已经为他放好了热水。

李昂虽然回京几天了,但这些天一直在忙碌,晚上回家后也多是让南宫紫烟陪伴。四个异域美人好不容易有此机会,自然是百般讨好。

李昂在她们的的服侍下,脱下衣裳,泡在温热的浴池内,四美纷纷退下丽服,就如白云流去的山岚,露出无限潋滟的风景。

百丽儿有着一头粟发,眼睛如蓝宝石般迷人,微笑起来能让人意乱神迷,还擅长媚术,她最先滑到池里。

布兰斯特长着一张天使面孔,两个梨窝浅浅,看上去似乎只有十三四岁,最是惹人怜;然而她却有着魔鬼的身材,蜂腰纤细,山峦怒峙,美好的曲线能令人疯狂,她入池之后,轻唤一声郎君,便贴上来,用一对怒峙的雪腻在李昂身上轻轻滑动着。

李昂的火气一下子就被挑动起来,他抱过旁边的安琪拉,她唇含豆蔻,舌吐丁香,李昂狂吻上去,一手从她的细腰滑下去,滑向那形态动人的臀沟儿…。

*********************

PS:求订阅,求正版订阅。

。(未完待续。)

第0370章纽带

就在王忠嗣下狱的第二天,安西突然传来了捷报,

这事又与吐蕃有关,吐蕃多年来,东进受阻,于是一直以窥伺安西四镇。

小勃律虽然地窄人寡,但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它是天竺及吐火罗地区进入安西的主要通道。吐火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小国,多数已向大唐称臣纳贡,当年大唐还在吐火罗地区设立过都督府。

吐蕃为了控制这条重要的通道,便与小勃律联姻,把公主嫁给了小勃律的国王,这件事的后果是唐朝西北的二十余国“皆为吐蕃所制,献贡不通”。使得大唐在这一地区的权威大大受损;

从田仁琬、盖嘉运以及夫蒙灵察等人主政安西开始,便对这一地区接连不断的讨伐,但都未能成功。

这次安西副都护使高仙芝率一万步骑从龟兹出发,以太监边令诚为监军,途中疏勒(喀什)守捉使赵崇玭、拨换守捉使贾崇瓘、以及护密国,识匿国等军队的加入,最终总兵力大约在两万人左右。

这支大军随后翻山越岭,用时近三个月抵达小勃律,夜袭连云堡,降服小勃律,令周边各个小国大为振动,纷纷来投。

但有些奇怪的是,这次的捷报并不是安西主帅夫蒙灵察上奏的,而是高仙芝和监军边令诚直接从小勃律发来的捷报。这无异于是在说这次告捷和安西主帅夫蒙灵察根本没什么事。

只要稍为有心,但不难看出,安西将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权力倾轧现象,高仙芝只是副都护,打了胜仗,却没有和主管整个安西军政事务的上司夫蒙灵察汇报,而是越过夫蒙灵察直接上奏了朝廷。这相当于是恨恨地扇了夫蒙灵察一个耳光。

李林甫这天难得来政事堂办理公务,手上拿着这份捷报,对左相****烈问道:“此事,陈相公怎么看?”

****烈装糊涂道:“小勃律背叛大唐多年,致使多国贡路不通。此番高仙芝成功拿下小勃律,总归是震慑了肖小,扬了我大唐国威,圣上闻奏,一定是龙颜大悦。”

****烈说了不少,但实际上又什么也没说,李林甫淡淡一笑说道:“陈相公所言极是。”说完,李林甫将刑部尚书公孙谨、巡察御史吉温召进了自己的公事房。

吉温不等李林甫询问,就先一步说道:“李相公,小勃律大捷,对咱们而言很有利,李相公提倡重用蕃将,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他这番告捷,再次印证了李相公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证明我大唐人才济济,缺了王忠嗣,边疆一样是捷报连传。”

一直以来,大唐都是比较开放的,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军中就有不少异族将领,不过当时大唐没有设立军镇,将领的权限没有那么大。而且那些异族将领也不少能出任主帅镇守一方。

但从开元后期始,李林甫鉴于开元年间张嘉贞、王晙、张说等文臣以边将入相的先例,欲杜绝出将入相的根源,以巩固自己的相权。他请求辞去兼任的朔方节度使之职,举荐安思顺继任,并奏道:“文臣为将,怯于战阵,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骁勇善战,而寒族在朝中没有党援。”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林甫提倡重用蕃将,使得安禄山等人得已不断升迁,最终成为撑控一方军政财大权节度大使。

吉温善于奉承,所说的一番话正中李林甫下怀。

李林甫转头问公孙谨道:“公孙尚书怎么看?”

公孙谨说道:“安西孤悬于万里之外,狄夷环伺,若是安西将帅之间不合,难免会给狄夷可乘之机。但同时也因为其孤悬在外,若主帅所任非人,朝廷难以掣肘,时日稍久,恐会生变。高仙芝虽然善战,但其乃高句丽人,若没有朝廷的支持,他在西域难有作为,下官以为,以高仙芝镇守西安很适合。”

公孙谨心里也明镜似的,李林甫扶起高仙芝取代夫蒙灵的心思已经很明显,既然如此,不如直接推一把。

李林甫没有表露自己的态度,转开话题道:“公孙尚书,王忠嗣的案子有何进展?”

“禀相公,不出所料,王忠嗣并没有否认自己违抗圣旨,拒不出兵的事实,但对和太子勾结,图谋废立的指控却疾口否认。”

李林甫冷哼一声说道:“那就派人搜查王忠嗣府上,看看有没有谶书之类的罪证?”

所谓的谶书是记载预言应验的书,谶书向来很流行,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汉代王充《论衡?实知》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孔子将死,遗谶书曰:‘不知何一男子,自谓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牀,颠倒我衣裳,至沙邱而亡。’”

因为谶书影响大,而且多被用来预言政权更迭,向来为帝王所忌。

李林甫的意思很明白,王忠嗣不是否认和太子有勾结、图谋篡位的事情的吗?如果从王忠嗣府上搜出有这方面预言的谶书来,看你王忠嗣还怎么狡辩?

公孙谨有些为难地说道:“相公,此事恐怕不好办,大理寺清吴尊儒自命清高,办案之时,对下官造成了极大的掣肘。御史中丞杨慎矜在这件事上,态度暧昧不清,时而帮着下官说话,时而帮着吴尊儒打圆场,他们不配合,谶书之事恐怕会弄巧成拙啊。”

吴尊儒是个迂腐的老家伙,又臭又硬,偏偏他孙女嫁给皇六子荣王李琬,和九公主李持盈的关系也很好,加上平时没大理寺什么事,李林甫没有动他,却不想在关键时刻,吴尊儒倒成了个大麻烦。

在这件事上,如果是吴尊儒让李林甫恼火,那杨慎矜的态度简直就是让他无比愤怒了。因此杨慎矜可以说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当初为了对付韦坚,李林甫采取明升暗降的策略,升韦坚为刑部尚书,以杨慎矜代替韦坚的水陆转运使这个肥差;

随后,因为杨慎矜首先上表弹劾韦坚和皇甫惟明私会景龙观。扳倒韦坚后,李林甫投桃报李,又让杨慎矜兼了御史中丞一职。

然而自从那之后,杨慎矜就开始刻意的和他保持距离,凡事虽然没有明着反正,但总会找些借口推脱,平时杨慎矜这么做,李林甫也就忍了。

利用王忠嗣扳倒太子李亨,这是的终极目标,关乎他全家的性命,杨慎矜在这件事上打马虎眼,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现在王忠嗣一案已到了紧要关头,要收拾杨慎矜总得找个时机,可以说是远水难解近渴啊。

李林甫暗呼失算的同时,心里暗暗决定,今晚就找杨慎矜聊聊,给点颜色他瞧瞧,希望让他在此案上全力配合吧。

这时吉温说道:“相公,下官以为王忠嗣一案,关键是看圣上的态度,在朝堂上太子和王忠嗣都有意以亲情感动圣上,接下来在这方面,他们一定还会有动作。如果能杜绝此事,坐实王忠嗣的罪名就容易得多了。”

“高力士!高力士啊!”李林甫叹了一句,高力士从李隆基没登基之前就开始追随,深得李隆基信任,对李隆基的影响力就连李林甫也自叹不如。

偏偏高力士一直有意无意的护着李亨。否则李亨能撑到今日吗?有高力士在,就等于是在李隆基和太子李亨之间形成了一条牢固的纽带,看来不斩断这条纽带,要扳倒李亨真是很难。

但要斩断这条纽带,更难。或许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杨贵妃了。

除了让公孙谨和吉温多去搜集一些王忠嗣的罪证外,当天散朝之后,李林甫便派人去请御史中丞杨慎矜,以及杨钊和李昂请到自己府上。

杨慎矜最先到右相府,李林甫却故意晾着他,就那么让杨慎矜一个人偏厅里枯等着。

李林甫先是接见了杨钊,谈了一柱香时间,然后才接见李昂。

李昂和杨钊关系很不错,李林甫没有同时接见,定是另有考量。

李昂一边跟着相府的管家前往正堂,一边暗暗琢磨李林甫请自己过府的用意。

半道上,刚好遇上相府的六郎李嵘,李嵘吃过李昂几次亏,对他很不爽,一见面就忍不住冷哼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道:“唷!这不是李探花嘛,真没想到,李探花有一天也要跑到我家来,怎么?想让家父提携是吧?别不承认,你这样的人我见多了。”

李昂嘿嘿笑道:“六郎推断得真准,您要是到街上摆个摊儿给人算命,一定很赚钱,六郎不妨考虑考虑。”

李六郎一听,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