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步步惊唐 >

第266部分

步步惊唐-第266部分

小说: 步步惊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力士派去的人刚从陇右回来,自然应该掌握有第一手的情况,这一点高力士不会不闻不问,他躬身答道:“大家,陇右的情况确实有些不妙,哥舒翰为了阻止李昂将吐蕃使者浸猪笼,对李昂拔刀相向,李昂不甘示弱,双方在打斗的过程中,哥舒翰被逼入粪坑,十一月初七夜,李昂与哥舒翰再起冲突,双方数百人马打成一团,随后李昂带着两三百人连夜突出鄯州,奔廓州而去。在陇右,李昂威望较哥舒翰要高上不少,加上有传言说李昂是嫡皇孙,是以陇右将士多站在李昂一边,如今两派人马僵持着,暂时虽未再起冲突,但已成水火不容之势。”

“胡闹!简直是胡闹!”李隆基听到这,不禁很恼怒,“李昂年少轻狂,做事莽撞也就摆了,朕以为哥舒翰会稳重一些,是以才命其节度陇右,不曾想哥舒翰竟也如此不识大体,太让朕失望了!”

“陛下,如今陇右两虎相争,大好的局势恐将会反复,鱼朝恩年纪太轻,且未涉足过边事,到了陇右之后,未必能迅速妥善的平息纷争啊!”

“嗯,高将军言之有理。”之前,李基隆以为李昂与哥舒之间,只是起些口角,派个人去查清情况,调解一下也就行了,谁曾相到,二人都已经刀兵相见了。

他没有心思再看歌舞,在没有再和大臣们商量的情况下,下旨让御史中丞杨慎矜前往陇右,处理李昂与哥舒翰之间的纷争。

御史台也称兰台,负责监察百官,理论上不仅能弹劾宰相,而且还能进谏君主得失。御史台主官为御史大夫,但不常设,御史中丞往往就成为御史台最高官员。

等闲的州郡官员有问题,派个巡察御史去已经足以让地方官点头哈腰,陪尽笑脸的了。这回皇帝把御史中丞亲自派往陇右,足以显示他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李林甫一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很是警惕,朝会上说得好好的,派个宦官去就行了,结果第二天皇帝就变卦,把御史中丞也派去了陇右,这么大的事,竟没和他这个宰相相商。

当初为了对付李适之、皇甫惟明、韦坚等人,李林甫极力拉拢过杨慎矜,为此,他不惜把杨慎矜放到了御史中丞的高位上,还让他兼着水陆转运使一职,其实权已不亚于宰相。

但实际上,杨慎矜从来不能算是李林甫的人,成功上位之后,加上皇帝对其越来越宠信,杨慎矜对李林甫更是若即若离,李林甫对此非常不满,一时却又找到不好的由头把杨慎矜弄下来。

现在皇帝不与他相商,就把杨慎矜派到陇右去,这让李林甫感受到了更强烈的威胁。

刑部尚书公孙谨同样感觉不妙,匆匆赶到右相府求见。

“相公,不知圣上为何又要加派杨慎矜前往陇右?”刚一落座,公孙谨就直奔主题问道。

公孙谨本是李林甫心腹之一,但是因为李昂的原因,李林甫对他的戒心也越来越重,皆因一旦成功把李昂扶上位,取代了太子李亨,公孙谨极可能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李林甫当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只不过除了扶起李昂取代李亨,他现在确实没有别的好法子除去李亨这个要命的威胁,要扶李昂,暂时就不能动公孙谨,至少目前为止,他和公孙谨的利益是一致的。

“圣意难测啊!”李林甫感叹了一句。

公孙谨道:“相公,杨慎矜靠不住,一旦他到了陇右,难保不会坏了咱们的大事。”

“然圣旨已下,公孙尚书有办法让圣上收回成命吗?”

“这……。”公孙谨发现李林甫的反应有些不对,心中不禁一凛。

李林甫适可而止,没有再继续敲打公孙谨,他抚着长须说道:“现在圣旨已下,若再强行阻止杨慎矜前往陇右,恐怕反而会让圣上心有疑虑。当务之急,我们要做需要做三件事,其一,骆驼桥大捷,开拓大非川之功不能不赏,你们立即上书,以此为由,请封李昂为郡王。其二,尽快确立李昂嫡皇孙的身份。其三,正如你所说,杨慎矜靠不住,不能再他久居御史中丞之位,必须尽快把他贬出朝堂,最好是赶在他从陇右回京之前。”

不得不说,李林甫能稳坐宰相之位这么多年,绝非幸至。他这三招,都是针对眼前的局面使出的釜底抽薪之策。

只要朝廷先一步肯定了李昂的功劳,这等于是对李昂与哥舒翰之争定了调子,这样一来,不管谁去陇右,都不好打朝廷的脸。

尽快确定李昂嫡皇孙的身份,更是一步大棋,这不光是为李昂加一块护身符,同时把李昂往上这么一拱,一来解除了李昂对李林甫的威胁,二来很快就能让李昂变成李亨的威胁,为最终取代李亨奠定了基础。

这第三招,趁杨慎矜前往陇右之机,给他扣上一顶大帽,让杨慎矜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如此不但能消除他去陇右的影响,还顺便解决了这个不听话潜在威胁。

公孙谨心有戚戚焉,连忙答道:“相公高明,下官等这就抓紧去办。”

于是乎,杨慎矜和鱼朝恩尚未成行,朝中就有官员上表,请朝廷封赏骆驼桥大捷、开拓大非川之功。捷报比李昂他们相互弹劾的奏章早到半个月有余,有功则赏,天经地义,大臣们上表请封功臣,无可非议。

其中,李昂作为最大的功臣,不少官员认为,不封郡王,不足以酬其功,就连坊间的老百姓,也认为这是李昂该得的。

有功者的名单以及应给予何样的封赏,政事堂的高官本就商讨了几次,只是一直没有定案而已,这天李林甫再次召集三省六部高官商讨封赏事宜,只用了一个多时辰,便高效率地通过了封赏草案。

李林甫赶到午膳前,把草拟的方案亲手交给了李隆基,其他人都是其次,李隆基接过草案,第一眼就到了李昂名字,大臣们给李昂草拟的封赏是定城郡王、开府仪同三司、实封五百户等一系列封赏,可谓丰厚之极。

李隆基对边功的封赏一向很慷慨,而且以李昂所立的一连串大功而言,封一个郡王确实不为过。

但这次,李隆基却似乎另打算,他脸色一整,望着李林甫说道:“有关李昂的封赏,可容后再定。”

李林甫哪里肯,立即拜道:“陛下,有功必赏,方能激励边将勇于进取,报效大唐,骆驼桥大捷,拓土千里,扬我大唐国威,李昂身为此战最大功臣,若封赏迟迟未定,恐其他边将心生疑虑,实为不妥。”

李林甫的话,让李隆基无从反驳,当初王忠嗣就是因为压下李昂的封赏,致使李昂心生埋怨,守边将士,天下百姓,也多为李昂抱不平,前车之鉴不远。

李隆基有些为难,只得退一步说道:“李昂还年轻,入仕时间未久,封赏不宜过重,否则年轻人难免心生骄气,同时也会失去进取之心,是以朕以为郡王之赏,不尽适宜。这样吧,就封李昂为云阳侯,实授一百户,加御史中丞衔。”

李林甫心中大失所望,但皇帝已经退了一步,他不好逼之太甚,否则只怕适得其反。于是只得再拜道:“陛下英明,臣遵旨!”

*******************

PS:这本书写到这,非常不容易,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看,正版订阅的人太少了,生活实在无以为继啊!

。(未完待续。)

第0431章威望

杨慎矜与鱼朝恩同时出发前往陇右,只是鱼朝恩的职责已有所改变,他如今是要作为天子的使者前去宣读对有功将士的封赏,然后便要留在陇右作监军。

而杨慎矜这个御史中丞的任务,是去彻查“李昂意图谋逆”、“哥舒翰私通吐蕃”的真假,平息陇右的纷争。

为了便于杨慎矜行事,皇帝甚至赋予了杨慎矜生杀大权,除了李昂和哥舒翰两个当事人之外,谁敢阻挠查案,杨慎矜可请出圣旨,先斩后奏。

至于李昂与哥舒翰二人若不配合,杨慎矜也可以视情况先行罢免二人的职务。

杨慎矜手握如此大权,把鱼朝恩比得有些酸酸的,两人同行这一路上,鱼朝恩总是忍不住说些酸言冷语来刺杨慎矜,只不过杨慎矜满腹心事,没心思搭理他罢了。

边帅节度一方,手握生杀大权,统帅着数万骄兵悍将,可不是地方上那些文官可比的。杨慎矜心里清楚,名义上皇帝虽然赐予了自己生杀大权,实际上这所谓的生杀大权也只能用来吓吓人,如果你以为有了这道圣旨就能随心所欲,谁阻挠就斩了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真那么干的话,一旦引起士兵哗变,你不但要赔上性命,朝廷为了安抚哗变的将卒,甚至还会给你扣上各种罪名,以平息众怒;所以,要查边帅哪有那么容易啊!

另外,杨慎矜这次前往陇右,李林甫对他没有任何表示,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如此反常,让杨慎矜感觉大为不妙,因此,一路上他可谓是忧心忡忡,双眉不展。

鱼朝恩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儿去,除了被杨慎矜抢去最威风的差使之外,其实上他现在根本不想去陇右做监军。

太监去做监军,在大唐已经是比较常见的事,作为天子安插在军中的耳目,就连节度大使也得对这些监军的太监礼让几分,能出任监军,不仅很威风,而且油水很足,对于一般的太监而言,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要是换在一个月之前,得到这样的肥差鱼朝恩也一样会非常开心,但前不久他私下刚刚勾搭上了太子李亨;同时他之前和李林甫又建立了不错的关系,两面讨好。

鱼朝恩虽然年轻,但心却不小,对于太子李亨,鱼朝恩反复盘算过,李林甫什么手段都用过了,也没能奈何李亨,这样下去,笑到最后的迟早是李亨。

有什么比雪中送炭更能让李亨感激的呢?有什么比从龙之功更吸引人的呢?

鱼朝恩都计划好了,他准备争取到东宫去,表面上,他会给李林甫提供一些消息,让李林甫相信他是潜伏在李亨身边的耳目,但在关键时刻,他会暗中帮着李亨,以便将来能成为高力士那样的人物。

现在,突然让他来陇右做监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长安,他的计划全被打乱了,所渴望的从龙之功,也变得越来越遥远,也就不怪他一路上满心幽怨了。

***

陇右的情况,看上去比长安君臣估计的糟糕得多,占据了廓州的李昂,不听鄯州节度使府号令,俨然一副“划江而治”的样子。

作为陇右节度大使,哥舒翰岂能容许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他派葛成裕为将,率五千人马进逼廓州,摆出要强攻廓州,拿下李昂的样子。

李昂不甘未弱,命慕容和顺紧闭四门,严阵以待,要是葛成裕敢强攻廓州城,就****娘的。

另一方面,李昂紧急传令安道远和曹彦从大非川前线各抽调三千骑兵,即刻回防廓州,还派人给李晟、华秋、马重赞等人传令,让他们做好准备,随时驰援廓州。

让哥舒翰无比愤怒的是,安道远、曹彦等人还真李昂命令,抽调兵马回廓州了。

反了!反了!陇右诸将,还把他这个节度大使放在眼里吗?

没有盖他节度大使官印的调令,安道远、曹彦等人对李昂的命令竟然还像以前一样,不折不扣的执行。

以前哥舒翰没有到任,也就罢了,可他这个节度大使明明已经到任,掌握了官印,安道远、曹彦等人还听李昂的,这不光是无视他这个节度大使,也是藐视朝廷啊!

打!必须立即打下廓州,除掉李昂这个反贼!哥舒翰立即传令葛成裕,限其半月之内打下廓州,活捉李昂。

葛成裕接了军令,心里那叫一个苦,这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呢?不打,自己恐怕会被哥舒翰给斩了。这打嘛,怎么打?他只有五千人马,廓州城高墙厚,城中足有两千守军,没有十陪的兵力,谈何攻城?

何况城中还有一个用兵如神的李昂坐镇,与李昂作战,先不问他手下的五千士卒愿不愿意,得先问有几人有那个胆才行啊。

这一年来,李昂接连大败吐蕃,有冠军侯再世、天宝第一名将之喻。陇右七万大军倾巢而出也未必破得了的伏俟城,李昂带五十人就能破城。董延光数万大军拼死血战也没能摸到城头的石堡,李昂带五百人就拿下了。另外,李昂在合川守捉,以一百多人就挡住了数万吐蕃大军两面夹击,歼敌过万。至于骆驼桥之战,那就不必多说了。

想想吧,刚刚创造了那么多神话般的战绩、令将士们尊崇无比的人物坐镇廓州,你让城外的五千唐军怎么愿意、又怎么敢去攻城?

葛成裕被逼无奈,强令五千士兵推到城下,结果还没打,李昂就出现在了城头,顿时引起了城下五千唐军大哗。

“看!李大夫!是李大夫!”

“看到了!看到了!那就是李大夫!”

“真是的,将军下的这是什么命令,让咱们来攻打李大夫,疯了吗?”

“就是,谁爱打谁打,我不干!”

“哥舒大使不会真是暗中和吐蕃勾结吧,让咱们来攻打李大夫,这不是在帮吐蕃人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