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宋 >

第288部分

医宋-第288部分

小说: 医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知州见杜文浩气色不佳,关切地道:“御再大人,您今日身体似有不适,要不,改日再给病患诊病吧?”
    杜文浩摇摇头:“我没事,劣徒钱乙钱不收,乃系太医院小方脉太医承,医术已不在我之下,有他在前面预诊。我就省事多了,听说目前只有两个把握不准的病例送来,所以问题不大。”
    苏老爷子捋着白胡须也关切地说道:“大人还是一切小心为上,最好歇息一两日,待完全康复之后,再诊病也不迟啊。反正只有两个病人,而且也不是犬子这样的急症。呵呵呵”
    杜文浩刚才一直在迟疑要不要把苏诚外伤所致肝裂伤的事情告诉知州他们,听了苏老爷子的话之后,使他下了决心把这事说了,免得到时候反害了他们,便对吴知州拱手道:“我有件事,要向知州几位大人报告。”
    吴知州和通判、县尉、典史都忙欠身陪笑躬身作揖,连称不敢当,请杜文浩作指示。
    杜文浩道:“苏家大少爷此番病危,其实不是病,而是伤!”
    吴知州几人相互看了一眼,不太明白杜文浩这话的意思:“是伤?”
    “对!他的肝脏部位被人用钝物击中,导致肝脏破裂,内出血不止,以致危殆。本官替他动手术之前发现,在他肝脏部位有明显外伤痕迹,这种痕迹外形上看,类似鞋印,高度怀疑是被人用脚踹的,这种伤自己无可边戏,所以。本官怀疑有人故伤了苏家大少爷,导致重伤“叫命,已触犯刑律,该缉查清楚,绳之以法。”
    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刑案归县尉分管,嘉州县尉姓刘,是个大胡子,忙起身抱拳躬身道:“大人可曾问过苏大公子,是谁人所伤?下官立刻将其辑拿归案!”
    杜文浩道:“刚才我问过苏大公子,他说这场大病之后,很多事情都忘了,实在想不起是谁伤了他。还说可能是醉酒跌倒跌伤的,但从伤痕情况判断,几乎可以排除这种可能。一苏老爷子,令郎那天喝醉了吗?”
    苏老爷子捋着胡子皱眉沉思:“老朽记得,犬子受伤那天并没有喝醉,身上也没有酒味,也没提到曾经摔倒跌伤。那天一大早他就出去了,一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回来,是一个人回来的,捂着肚子说肚子痛,问他到底怎么了,他也不说。”
    “这就奇怪了”刘县尉挠挠头,望向吴知州:“知州大人,你看这
    吴知州轻咳一声,正色道:“这件案子是御医大人亲自交办的,必须立案查处,给御医大人一个交代,刘县尉,这案子你亲自负责侦办,务必将伤害苏大公子的真凶辑拿归案,限五日破案!”
    刘县尉急忙躬身施礼答应。
    杜文浩道:“那县尉大人就先去忙案子吧,侦破案件跟治急症病人一样,分秒必争的。另外,提醒一句,一要加强苏家大少爷的安全保卫,如果凶手要对大少爷不利,一旦得知大少爷没有死,只怕还会有所图谋!”
    刘县尉心头一凛,躬身道:“谨记御医大人指点。咱们正好部下套子,等着凶手进圈套!”
    刘县尉匆匆走后,苏老爷子忙躬身道:“多谢御医大人对犬子的眷顾。老朽感激不尽!”
    杜文浩客气了几句,又道:“疑难病患在哪里?事不宜迟,这就开始会诊吧,把州里知名的大夫也都请来,一并会诊,交流切磋医术。”
    吴知州急忙躬身道:“大夫们都来了,正在前堂观摩大人的高徒钱太医诊病,病患就在隔壁屋里,下官这就派人去叫大夫们。”
    “如此甚好!我先过去着看。”
    苏老爷子忙道:“御医大人,这些礼物,老朽派人给大人送上楼去交给尊夫人吧?”
    “嗯,有劳了!”
    杜文浩在英子的搀扶下,慢慢来到隔壁。
    这里是个大通铺改成的病房,躺着两个病人,家属在病床四周焦急地或坐或站,见到杜文浩他们进来,都是面露喜色,这里其他人都认识,唯有杜文浩不识,加之听说京城来的这位御医是位年轻人,便猜想就是眼前这位了,急忙迎了上来,有几个没说话便先跪倒了,哭着磕头哀求杜文浩救命。
    杜文浩急忙招呼他们起来。吴知州道:“御医大人此番前来,就是要给病人治病的,尔等不要在这影响御医大人诊病!每位病患只留两人熟悉病情者,其余都退出屋外去吧!”
    知州大老爷发话了,谁敢不听。众人简单商议之后,留下了几个。照顾病人的,其余的都退出屋外,在院子里等着。
    这时,钱不收、阎妙手还有谢大夫等一众人等都来到了这病房,躬身给杜文浩施礼。
    杜文浩让众人不必客气,微笑对钱不收道:“不收,辛苦了!”
    钱不收忙躬身一礼:“不敢当,这是徒儿的本份。”
    杜文浩点点头,他失血过多,才走了这几步,便感到气喘心跳不已,眼前有些发黑,英子也发现他身子有些摇晃,赶紧搀扶他走到近旁病床边的一把椅子上坐下。低声问:“少爷,感觉怎么样?要不要先回去休息一会?”
    杜文浩回头望着英子那充满关切的俏脸,勉力一笑:“我没事,能行。”
    杜文浩望着床上斜靠着的病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女子,面色苍白,喘息时张口抬肩,显得很是辛苦。陪伴她的是两位中年夫妇,都眼巴巴望着杜文浩。
    杜文浩问那少妇道:“你哪不舒服?”
    那中年男子陪笑帮着回答:“气喘!小时候才几岁就这样了,长大一点好一些,可近几年又喘得厉害起来了,静静躺着还行,只要稍稍动一下,就喘得不行,有时候连气都换不过来,有几次都昏过去了。大人,求求你,救救我闺女吧。”
    杜文浩点点头:“放心,不过我提问的时候你们不要帮着回答,让她自己回答,一姑娘,你除了气喘,还有什么不舒服的?”
    中年妇人忙低声对女儿道:“乖,御医大人问你呢,快回答啊。”
    姑娘喘息了几下,有气无力地说道:“就是喘得厉害,对了,以前还有后心还发冷,后来吃了耿大夫的药之后,后心发凉差不多好了,就是喘一直没好。”
    杜文浩哦了一声,问道:“后心发冷,夏天也这样吗?”
    “嗯,一年四季都这样,巴掌大一块,凉凉的。”
    “咳嗽尉有没有痰?”
    姑娘摇头道:“不咳嗽,也没什么痰。”
    杜文浩又问了饮食、睡眠、月事和二便情况,除了睡眠因气喘不太好之外吗,其余都比较正常,既往病史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又给姑娘诊脉望舌,发现她舌胖苔白滑,脉细弱。
    杜文浩回头对众医道:“这位姑娘是哪位大夫的病人啊?”
    一个干瘦老者忙挤出躬身施礼:“回禀御医大人。她是老朽的病人,老朽姓耿。”
    “哦,耿大夫,你对这姑娘是如何辩证的?”
    耿大夫拱手道:“老朽辩为饮留心下。以答桂术甘汤主之,获答四钱、桂枝四钱、白术四钱、炎甘草三钱。服药之后,后心寒冷消除,但气喘依然。老朽百思不得其解,故来求教,望御医大人指点迷津。”
    杜文浩转头望向钱不收:“不收,你先前预诊,是如何辩证的?”

第329章 气喘之证
    些书友提出。书中涉及的中医知识让人很感兴趣。只邀;,占不懂,只好跳过,建议叙述时能否稍加解说,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增长一些祖国医学的知识。
    老沐觉得这个建议很好,所以决定,从现在起,后面涉及到的病案,老沐都会结合中医相关理论解说病因病机以及辨证的逻辑推理过程,力争能让书友看懂这些医案治病的道理。
    中医虽说难学难精,但是道理明白了,还是非常有趣的,希望老沐的这部书能帮助书友对祖国医学有更多的了解。
    钱不收恭恭敬敬回答道:“回禀师父,《金匿》有云:“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所述与病人症状相符,故此老朽预诊,也辩为饮留心下。细思耿大夫用方,也无不妥,为何医药罔效,老朽亦不明了,请师父指点。”
    什么是饮留心下?这得从中医基础说起,中医认为,脾胃同主消化,生命活动所需的精微物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均有赖于脾胃的消化。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称为脾气健运,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基础上,吸收其中的水液,生为津液,并输送到全身。一旦脾失健运,中焦脾胃阳气虚弱。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正所谓“脾虚生湿、脾虚水肿、脾为生痰之源
    钱不收和耿大夫辨证的“饮留心下”也就是心下有留饮的意思,“留饮。就是因为脾胃阳虚,脾失健运,导致运送的津液凝滞不行,这种凝滞的津液长期停留在心下,就跟一块冰一样。
    中医认为。人的心脏会产生高温湿热之气,这种气要通过个于人的后背的心俞穴散发出来,但是由于津液凝滞心下,阴寒之气上凌于心,抑制住了心阳。使其无法传输到背部,因此,在饮留心下的情况下,人就会感觉后心的心俞穴处发冷。
    反过来,后心巴掌大的地方发冷,就说明脾失健运,津液凝滞在心下了,即所谓的“饮留心下”了。而钱不收和耿大夫二人主张用的“答桂术甘汤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作用,主治脾阳不足导致的津液凝滞。是治疗饮留心下的代表方。
    杜文浩听罢。摇头道:“你们只注意到了饮留心下,辨证要全面,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那样辨证会有失偏颇。这姑娘气喘之病始于年幼,抬肩息短,不带单是饮留心下的问题,还有肾不纳气的问题你们没注意到吗?答桂术甘汤虽然可以温阳化饮,却不能补肾纳气,用这个。方子治病,尽管心阳是暂时恢复了,因为肾气未纳,所以她气喘如故,症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要理解杜文浩说的“肾不纳气”的意思,首先耍明自己医里肾脏的功能。
    在中医理论里。肾脏的功能跟西医解剖学上的肾脏功能并不完全等同,中医的肾脏功能里,有一部分是归于呼吸系统的。中医认为,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吸入的空气下达于肾,而肾气具有封藏作用,将肺吸入的气体摄纳潜藏。使气体到达必要的深度,以便与身体内产生的浊气进行交换。
    一旦肾气衰减,摄纳无力,对吸入的气体不能完全地摄纳潜藏,人的外在表现就会出现呼吸时呼气多而吸气少的呼吸表浅现象,稍稍活动就会气喘不已。也就是说,这种症状归根结底,还是肾气不足,摄纳无力的“肾不纳气”导致的。
    由于耿大夫和钱不收使用的答桂术甘汤不能补肾纳气,这姑娘的病根没有得到治疗。自然就气喘如故了。
    杜文浩续道:“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病人气喘多年,肺气上逆,诸多痰水必跟着逆气一并上行,而胸肺空旷,最容易使痰饮留聚,而痰饮深藏于肺内。咳吐都很难排出,便只能是不停喘气了。这也是气喘不已的一个原因。”
    杜文浩这一点拨,众医听了,都频频点头,不住捋着胡须赞叹。钱不收和耿大夫二人也都是恍然大悟,面有愧色。
    耿大夫躬身作揖道:“御医大人果然高明,区区气喘之症,却有寒饮凝滞、肾不纳气、痰饮藏肺这诸多病因,鄙人对病因认不清,自然辨证不准。惭愧啊!”
    钱不收也愧然道:“师父当初在董达县就曾有明刮:“气喘之证,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弟子曾不以为然,后来师父以此治好病患多年气喘顽疾,弟子才明其中道理。却还不善运用此法,今番再遇到类似病案,竟不知变通,实在汗颜。”
    尽管钱不收比杜文浩实践经验丰富,但杜文浩却比钱不收多了一千年的中医经验的积累,论知识的丰富和思路眼界的开冉,自然不是钱不收所能比拟的。
    杜尖浩笑道:“呵呵,你也不必气馁,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现在你说说。这病该怎么治?”
    “嗯当纳肾气以镇水府,此其一;振阳气以消寒饮,此其二;别陈垢以清空旷,此其三。
    不过。弟子愚钝,不知何药能同时兼顾三者。请师父指点、。
    杜文浩微笑道:“阳和汤!”
    众医一听。都大吃了一惊。谢大夫上前拱手道:“御医大人前番讲病因。吾等都是心悦诚服。深以为是。这阳和公。”是治疗贴骨疽,脱疽等阴寒证的。若用于气喘”这个”呵呵,老朽实在不明其中深意,还请御医大人指点。”
    杜文浩道:“药方从来就不是只针对某种病的药方,只要能治病,药方对证,不管这药方先前用于治疗什么病,都可以挪作他用。”
    众医频频点头,钱不收也捋着胡须微笑道:“师父曾说过:“方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不能随证用方,就算是经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