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赤色黎明 >

第114部分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114部分

小说: 三国之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自治区感恩戴德。

距离李煜回来已经一个月,时间也到了八月,整个自治区也开始进入了秋收的时候。

“这里就是自治区吗?”这一天,却是有个白袍武者,背负一把梨花枪出现在外围。

从冀州南下,一路都是萧条。到底是闹了黄巾,哪里都是萧索的感觉,十里无人烟是常有的事情,就是到了庐江郡以南才陆续好转。

官府对难民安置处理得不是很好,说到底人太多,县令又要管太多的事,难免顾此失彼。很多县都是听之任之,让老天爷来决定难民的未来。

反而是自治区,哪怕是周边,都有不少的难民建立起来的村落,关键是干净!

非常干净,也非常的整齐!没有其他地方难民营那种杂乱和肮脏的感觉,所有的房屋都建设得非常的平整,关键是居然就有专门的公共厕所和澡堂,百姓也自觉维持卫生。

后来倒是知道了,原来自治区速来注意卫生,选拔人手也是以卫生干净的人为主,是故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为了更好的找到工作,百姓都自觉的维护其个人卫生来。

“请出示你的身份证,没有身份证的话,前去那边登记一下!”武者正想进入自治区范围,看看这个神秘的地方,看看它是不是如同兄长说得那么美好,却不想被拦了下来。

“某有路引在此……”武者连忙拿出了贴身收着的路引,朝着吏员递了过去。

“自治区认的是身份证,路引只能作为佐证,是故若你真的没有,最好去登记一下!”吏员却是摇了摇头,指了指登记处说道。

武者看了看那边,却是发现那里一条长龙,顿时苦笑不已。这样等下去,也不知道多久才能轮到他。好在兄长似乎也提过这件事情,使得他也不至于觉得那么突兀。

“这是兄长交给我的凭证,据说可以免除排队……”虽然他不介意排队,不过兄长却是有过交代,于是就把印信拿了出来。

官吏闻言先是一愣,然后接过印信看了看,顿时对武者肃然起敬。

“原来是赵亲卫的家人,您的确不需要排队,请直接接受登记,等身份证制作好就能直接进去!”官吏当即起身,召唤同僚带武者去进行登记。

赵风只是亲卫队队长,严格来说只有五百人的部属。不过所谓的亲卫队,可是直接守卫在自治区主事身边的近侧,就这点赵风的身份也不亚于那些校尉。是故在自治区里面,他的名气和地位还是很高的。

“请把籍贯、姓名、出生年月填上去,剩下交给我们处理就好!”武者来到登记点,或许登记人员已经被提前告知,热情的递来一张卡片,却是身份证的母卡。

那武者缓缓在上面,写上‘赵云,冀州常山郡真定县’等字样,然后把卡片递回。

原来他就是赵云,接到了赵风的邀请,眼看黄巾之乱已经结束,就南下看看所谓的自治区。若真的如同兄长说得那么好,就留下来出仕。当然关键还是看看兄长,已经十年不见,甚是挂念!

“请坐在这里不要动,我们给您拍照!”负责人把母卡放入立可拍里面,拿起来就给赵云拍了一张照,不多时母卡弹出,甚至还进行简单的过塑处理。

过塑不难,原材料李煜可以提供,只需要制作出手动过塑的器材就好,技术不难解决。

“这就是身份证吗?原来如此……”赵云自然不会如同不少乡下人一样少见多怪,很多东西赵风给他的信件上其实都有描述,尤其是那种如同本人一样神奇的画像。

关键还是那登记人员手中的仪器,没有那个基本上根本做不出这种神奇的卡片来。

自从自治区扩充之后,李煜的声望值最大容量也得到了提升,最大值提升至80万点。关键是每天抖能不满,可见自治区,甚至是外面的那些难民其实都是追随者以上的级别。

不仅如此,系统还进一步升级,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颜色反应。

敌人为橙色;中立为黄色;友好为绿色;追随者是青色;崇拜者是蓝色;虔诚者是紫色;出乎预料的是,狂热者却是红色。故而从系统升级那刻起,李煜甚至能够分辨出别人对他的态度,也能看出不少隐藏在百姓之中的间谍,进而迅速让墨门出手清理。

其他人自然是不知道这些的,赵云更不知道这些。拿了身份证出来,甚至外面的小吏询问要不要搭乘前往陵阳的马车,他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他打算以私人的身份,在自治区里面晃晃,并不急着那么快去找兄长。师父童渊就常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也是深以为然。

小吏却是提醒他,这公车是直接抵达陵阳,要知道自治区外围到陵阳县也有那么二十里左右,天色已经有点黑,只怕步行的话今天未必能够赶到。赵云闻言却不以为然,毕竟这一路过来,他餐风露宿也习惯了。

小吏见他坚持,也就不需要说些什么,只是给他准备了一些吃的,赵云却没有拒绝。

这一路南下,风景却是不错,小吏送给了赵云一小瓶番薯酒,慢慢喝着倒也有滋有味。不知不觉临近夜晚,却是看到前面还有人在努力工作,却是好奇,上前看看。

靠近一看,才发现是一大批的百姓,正在铺路,这条路从陵阳县铺设过来,已经完成了五成,不得不说人多就是力量大,这个时代的人力非常的廉价,几千人一起分段施工,速度想不快都不行。

“老乡,你们可是在服徭役?为何做到现在,都还没有能够休息?”赵云靠近,找了个正在施工的工人问道。

在自治区以外的地方,修桥铺路甚至是修建水利和城墙,基本上都是依靠地方政府发动百姓来完成,这个时候百姓还要自备干粮来做事,也没有一分钱,这就是徭役。看见那么多人在铺路,赵云自然而然想到了他们也在服徭役。

顿时觉得那些官员有点不堪,天色都暗下来了,居然还让这些百姓那么拼命工作。

“徭役?自治区没有徭役!我们都是南下逃难的难民,被雇佣过来修路,混口饭吃的同时赚点薪水!别看天色黑了,我们这是三班倒,我们这班才刚刚开工,四个时辰后换另外一班过来施工,直至把这条路修完!你不知道,自治区仁义,我们一天三餐而且还有肉吃,油水也足,这种好事在外面哪找去?”那工人先是一愣,随即笑了笑,继续忙活起来。

赵云不是第一个那么问的人,习惯了,工人反应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不征发徭役的官府?这倒是前所未闻,自古百姓服徭役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算是赵云以前也在乡里服过徭役,怎么到了这里居然就不用徭役了?

随即他明白了,自治区有钱,所以不需要百姓义务工作,有钱去请别人来做工。再加上外面南下逃难的难民那么多,人手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缺人做工。

既然有工资,而且伙食还不错,关键是三班倒每天只需要工作四个时辰……想想这日子也的确不错,赵云笑了笑,继续南下。

在别的地方,他也看到了类似这也的施工,也顺便了解了一下。原来自治区采用的不仅是三班倒的施工模式,关键还是分段施工,每个路段已经规划了出来,分出了一个个段落,然后工人直接在这个段落按照标准进行施工就好,如此的确是有效的缩短工程的时间。

再往南,眼看天黑,他就在工人的临时窝棚里面蹭了一晚。对于他这种有身份证的游客,负责看管工人的吏员并不怎么在意,只要不捣乱那么就听之任之。

晚饭的时候,甚至还给赵云蹭了顿晚饭,主要是这个时候,赵云已经和他们打成一片。赵云虽然年轻,但本身健谈,而且也热心肠,帮忙说了点琐事,吏员和工人都不讨厌他,甚至还有点喜欢他,是故自然好说话。

热乎乎的白米饭,里面甚至有咸鱼和蔬菜,黄豆排骨汤也是味道香浓,据说一日三餐除了早餐略微清淡,却差不多都是这样。且早餐虽然清淡,却是管饱,赵云闻言却是觉得这些工人的待遇的确不错。

或许兄长没有骗他,自治区的人生活的确不错……(未完待续。)

第36章赵云私访记(下)

次日,赵云便告辞了工人们,继续南下。

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就到了陵阳县的辖区范围内,大量的农田已经出现在视线之内。

和北方大量种植粟米和麦子不同,这里似乎主要以稻米为主,粟米已经很少见,更多的是那三种高产作物,不知何时中原地区如今也在大量种植这三种作物。

仔细一看,稻田里面居然还养了不少的鱼儿,赵云不由得大奇,这些鱼儿不会把稻子给吃了么?不过眼看不少稻田里面居然都由养鱼,可见这些鱼应该是不会把稻子给吃了!

如今距离秋收已经不远,田里的稻穗沉甸甸的垂了下来,放眼望去金黄一片。看来,今年也会是一个好收成,关键是还能额外收获一批鱼。

田里,郭义一家正在忙碌,刚刚招募过来的赵全一家也在帮忙。再加上原本两个负责照看田地雇工也过来帮忙,土豆被不断翻了出来,然后迅速采收。

看着那一筐筐的土豆,赵云也是种过田的,一看就知道至少也有八石以上。一亩田能产二十石以上,这几乎是吓到他了,要知道北方种粟米或者麦子,一亩田也就一石的产出!

难怪自治区的人生活那么好,就这粮食产量,食物根本不成问题!

眼睛不免朝着玉米和番薯地那边看去,据说那两种作物的产量也不低,却不知道味道如何。从北方一路南下,仍有不少地区宣传这三种作物有毒,所以百姓并不敢吃。

不能吃,别人种来玩的?流言止于智者,世家不肯给百姓种,主要是担心粮食价格大跌,只是若则三种作物大量出现在市场上,那这些留言自然不攻自破。

别人忙碌,赵云也不好打扰别人,便继续离开。

一个小时之后,他终于来到了陵阳县,在城门口出示身份证之后,得以顺利进入。

陵阳县和四年前已经截然不同,原本暂时用木栅栏围起来,如今已经换成了城墙。将近六米高的城墙竖立在那里,给里面的居民很高的安全感。

城墙之中,人流涌动,眼看这已经接近正午,但大街上行人依然很多。不过赵云发现,中间的主道基本上没有人走,往前走的人都集中在主道右侧的道路上,而朝着他这里来的人则在主道左侧那边的道路上行走。

主道的两边也种植了不少的植物和树木,为什么会这样赵云想不明白,他甚至看到还有专门穿着‘环卫’马褂的人,在打理这些植物。

这些植物的确没什么意义,不过赵云不得不承认,有着这些植物后,城池也变得美了不少。走在这样的道路上,感觉心情都会变得好上不少。

道路的两旁都是店铺,不远处更是吵吵嚷嚷的,似乎是一个市集。找了个居民问了问,原来那的确是个市集,却不是普通的市集。

陵阳县的居民市集,还要朝着前面走一段时间,主要还是经营粮食、蔬菜、肉类和水产等项目。至于普通的柴米油盐,只需要去超市购买就好。宜家超市从四年前开业,至今已经开遍了三个县城,甚至启越镇等几个镇上都有分店,物美价廉,口碑不错。

至于这个市集,主要是给外来客商分流货物和收购货物使用,一般只有外商才会过去。

今年不止是自治区在收购粮食,周边的几个郡县,甚至隔壁的州居然也派人过来收粮食。关键还是棉花,这玩意制作出来的棉布细致柔滑,保暖性好。做成棉袄比皮裘也不遑多让,没有羽绒服那种臃肿的感觉,所以销售非常火爆。

赵云并不做生意,对市集虽然好奇,却也并没有打算过去看看。倒是找了间客栈,作为今天的落脚之处。奈何这年头,大通铺也涨价了,居然要四文钱,四人房得和别人拼房睡不过还是六文钱一晚。

比较豪华的单间已经涨到了三十文一晚,别院就更不用说,几乎是涨了五成的价钱。最后赵云想了想,还是睡了大通铺。好在行礼可以寄放,都在说不得睡得都没办法安生。

处理好了入住手续后,就有小厮询问是否要吃午饭。赵云早饭才吃过,倒也不饿,于是想要出去走走。小厮也不好强留别人,见赵云不吃,也只好作罢。

离开了客栈,赵云闲着无事,便在陵阳县闲逛了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不远处传来阵阵的读书声,吸引了他的注意,不由朝着声音传来的地方走了过去。

最后才发现,声音是从一座巨大的院子里面传了出来,院子外面有道牌匾,上书‘陵阳县第一小学’几个大字。旁边还有一个小牌子,上书‘教育局下属优秀单位’几个字。

赵云恍然大悟,原来这里是陵阳县的蒙学院,赵风的书信里面提及过。其实北方也有不少的书院,不过都是世家开设的私学,一般百姓只怕是没有资格进入里面学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