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赤色黎明 >

第172部分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172部分

小说: 三国之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他们从革命的那个时候开始,其实已经没有退路。大汉共和国和以前的大汉没什么区别,甚至对他们这些老百姓的压迫更厉害,甚至让他们没有政治权力,一辈子只能在底层生活。

他们不反,子子孙孙永远没有前途,但既然起来造反,那么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投降既然也是死,那么他们只能为了活命,把一切都给燃烧殆尽,甚至是自己!

“杀!”高顺见他们已经冷静了下来,直接下令让他们朝着张飞军杀了过去。

同时下令,集中一点全面进攻范县下县城,里面既然有驻军,那么肯定有粮食,实在不行,那些尸体的肉切下来腌制一下,也能凑合着吃下去。真到了想要活命的时候,其实哪里还能顾得着那么多?

血战持续到了第二天中午,高顺尽力了,勉强攻破了范县,并且夺取了一部分的粮食,这才有了逐渐后撤的能力。甚至他还腌制了一些肉,毕竟他也不知道到底要退到什么时候。

公孙瓒跑去收复青州了,而刘备却是去追吕布,朱儁却是咬着高顺部队不放,只因为后者如今只剩下不到五万人。一部分战死了,不顾一切的拼杀到底还是有了点收获。更多是趁乱逃了,有不少世家子弟,他们知道只要自己能够逃走,那么总能活命。

他们本来地位和那些贱民就不同,被迫加入吕布麾下,思想教育也还没有完成。对于贱民,他们可以说更加痛恨,双方已经完全对立,吕布的行为已经让他们彻底憎恨百姓,以后就算能恢复家世,也肯定要更加残酷的迫害百姓。

不彻底革命的坏处就是这里,但是吕布根本不知道这些,如今更不会在意了。

吕布那边,此刻也只剩下了三万精锐,五十万人如今只有不到三万人,说来还真是讽刺,但是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很多人中途逃走了,有些人被周围县城的人联合袭击,也阵亡了不少,剩下三万精锐,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

他甚至怀疑,回到徐州之后,只怕也很难再得到百姓绝对的拥护。本来说带着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但如今却是狼狈的回来。百姓本来还没有彻底的疯狂,恢复理性之后再看吕布那狼狈的样子,只怕对未来也会充满了疑问。

外御强敌,内修政治,陈宫已经为他指名的道路,这甚至是韩冷的意思。不过如今真正的关键,还是如何顺利的回到徐州。

没有了攻城武器,再加上追兵不断的追击,使得他们连攻城略地都做不到。一夜的狂奔,甚至马匹都累死了一千多匹。剩下的也不在状态内,继续下去只怕是要全军覆没了。

“吕布小儿,纳命来!”张飞却也是直接追了上来,朝着吕布军主力杀了过去。

“哼,我来会会你!”吕布火大了,也不顾腹中空空没有力气,直接杀了过去。在饥饿的状态下,他能发挥出来的战斗力不足八成,再加上坐下马匹疲惫,又下降了一成,如今他只能发挥七成不到的战斗力,和张飞拼杀之后,居然还略逊其半分!

打了吕布才知道,原来追击他的部队,居然也有一个难得的猛将。这下就麻烦了,没办法顺利解决对方,士气就要彻底散掉了。

“安敢欺负主公,敌将纳命来!”就在这个时候,却不想高顺率军杀了过来。他们也是一路强行军,凭着一腔热血,终于是追上了吕布。

这主要也是吕布军疲惫不堪,前进速度不快的原因,否则张飞也没办法轻松追击过来。

“撤退!”张飞也不是傻瓜,眼看敌军前后夹击,他岂能乖乖受死,立刻与吕布来了一回合,借助回马的时间,迅速带着部队离开。

吕布很想带兵追击,却已经没有办法。好在高顺及时赶到,并且提供了一些粮食,总算是把队伍稳定了下来。两军就此汇合,但粮食再次成为了问题。

好在通过华夏共和国的情报系统,韩冷已经调集了一批粮食,这主要是财政支出,向华夏共和国采购的军粮和物资,其中包括了粮食和伤药等。这批物资已经开始从徐州彭城郡合乡县向北运输,他们只需要抵达那里,那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得知此事之后,吕布对华夏共和国再次感激起来,不管如何,虽然这笔钱是他来支付,但能够在紧要关头雪中送炭,而不是趁机派人过来把九江和徐州都给占据,这盟约划算啊!

他却不知道,如今整个徐州和九江的市场,已经开始被别人殖民,若非共和国的财政本来就紧张,只怕说不得还真的把徐州和九江郡给占了。

大军经任城郡进入鲁国,最后好不容易才抵达了合乡县。人数也从最开始汇合的七万大军骤降到了四万。但好歹是顺利回到后方,并且在大量物资补给的情况下,迅速恢复战斗力。刘备见占不到便宜,只能撤退。

如此一来,战争宣布正式结束,吕布勉强守住了徐州和九江郡,但人心大失,更多人和华夏共和国暗通曲款,同时军政府的经济也越来越依赖共和国的投资。从一个独。立的政权,逐渐成为了华夏共和国的经济殖民地。

刘备也赚了不少好处,到底是击败了吕布五十万大军,更是收复了兖州和青州。经刘协提议,议会审批,提拔为镇东将军,兖州刺史,坐镇兖州,正式崛起!(未完待续。)

第113章战后的余韵

吕布好歹稳住了大后方,以徐州和九江郡作为据点,好歹没有血本无归。

不过如同许多人预料到的一样,他在军政府的威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而世家那边在这次战争的举动,也让他非常恼怒,于是回到军政府之后,立刻宣布彻底革命。

曹豹也算是识趣,第一时间带着五千士卒南下投奔了华夏共和国,带着的还有他曹家的族人,以及陶谦及其妻族的成员。陶谦身为徐州牧,结果把徐州给丢了,他也不好意思再去大汉共和国,在曹豹的怂恿下,就南下华夏共和国,打算当个富家翁就算了。

这和民国的那些军阀差不多,失败了,就提前逃走到外国,又或者类似香港这种地方当寓公。虽然窝囊,但好歹是保住了一条小命,也不怕被人倒查清算。

陶谦的妻子甘氏,为昔日苍梧太守的女儿,但本身却也是徐州人。因为这层关系,使得陶谦在执掌徐州的时候,倒也不至于成为世家门阀的傀儡。只是如今吕布如此强势,她的家族之前也蒙受了不少的磨难,至少钱财土地已经全部被吕布夺去。

如今吕布回来,据说要全面革命,他们这些世家子弟肯定是要被倒查清算的,所以为了避免倒霉,也举族来到了华夏共和国之中,甚至搭上了原本下邳陈氏,把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嫡系族人甘氏,和陈韬进行联姻。

当然,本来陈瑀和陈琮也算是一个选择。不过两人都已经三十几岁,甘氏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双方年纪相差太大。再说如今陈韬明显比陈瑀或者陈琮的成就更高,虽然是陈球庶出的儿子,但隐隐已经成为了下邳陈氏的嫡系,或许某天会成为族长。

嫁给他,对甘氏,甚至是陶谦来说更有价值,仅此而已。

华夏共和国也是一夫一妻制,李煜本来打算废除纳妾的行为,至少从法律颁布那天开始,国内将不准再有二婚的情况。

不过目前这方面的阻力比他想象中的要强大得多,到底是深处乱世,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遭到变故,在严重的不安定和不安全感作用下,大家都希望能够更多的留下后裔。至于那些世家就更不必说,对于他们来说,联姻也是一种增强互相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只能娶一个,显然一个族人一辈子只能和一个家族联姻,这样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历史上直接从一夫一妻,计划到三妻四妾,其实说穿了还是针对世家和官宦子弟而言。不管什么时代,底层的人是否能够娶到老婆还是未知之数。而现代强制一夫一妻制,未必没有避免世家官僚之间互相串联,形成联盟的情况。

现阶段,反正李煜还没办法完全禁止纳妾,他能做的,只是自己不去纳妾。这些年他和卞玲珑的感情一直很好,只是他到底是元首,需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也只能有空才会去看看妻子儿女,对此他已经有点觉得亏欠了她,继续纳妾什么的,他还真没去考虑……

说来也讽刺,明明是一个穿越者,放着那么多的历史美女,居然完全没有收入后宅的意思。不过转念一想也有意思,正因为自己的出现,使得不少人的未来发生了改变,比如杨浪那小子,先不说娶了谢环,如今又和吕绮玲订了婚,据说伏寿对他也很有好感,所谓人生大赢家者,莫过于此。

欧阳行也娶到了一个******樊蕊,李煜一直怀疑她便是后来桂阳太守赵范的兄嫂樊氏。不过是不是谁知道,真要是的话也只能说欧阳行那小子运气的确不错。

陈韬娶了荀采,这不又即将纳甘氏为妾。甘氏背后的家族也算是够舍得的,嫡系族人给别人当小妾。不过说起来,他们本来已经没有了钱财和田产,如此净身侨居华夏共和国,想来拿得出来的东西,也就是家族里面的******了吧?

这不,在陈氏的帮助下,甘氏甚至是陶谦也暂时立足了下来。后者据说还在苦读华夏共和国的出版物,似乎打算明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华夏共和国公务员考试其实是有年纪限制的,规定三十五岁之前的人才能参加考试。不过若是别的地方迁徙过来,又或者刚刚被占领地区的百姓,无论年纪只能参加三次的公务员考试,继而获得出仕的机会。

陶谦显然就是瞄准这个规定,所以打算拼一拼,否则混了大半辈子又变回了白身也太凄惨了一些。只是按说他会在公元194年去世,眼看还有四年可活了,这样拼命学习考公务员值得吗?看到这份情报的李煜,不由得吐槽道。

曹豹的女儿也跟了过来,虽然之前说要嫁给吕布,但实际上当时吕布还要北伐,哪里有空完婚。回来要倒查清算,曹豹知道自己要倒霉,只怕他女儿也要跟着倒霉,所以直接带着她逃婚了。

到底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再说身为世家女性,她如何能够自己做主。于是就这样跟着父亲过来,然后在发现这里有不少女孩居然都有上课的时候,她就求了父亲办了入学手续,然后上了高中,不过次日就回到了初中,若非以前接受过启蒙,只怕还得从小学开始学起,那才真的是尴尬了。

徐州和青州有不少的世家都来到了华夏共和国,不少人算是看出来了,华夏共和国其实更强大,尤其是动动嘴皮子,就能煽动吕布闹出那么大的事情这个手段,真是不得不服。关键是他们的钱财和田地都已经被收走,就算能拿回来只怕也没那么容易。

大汉共和国是一个有钱人万岁的国家,没有钱在这里就意味着不值一文。不是谁都能从头开始,所以只能南下投奔华夏共和国。当然,个别关系户找到了在大汉朝廷里面的朋友,再次在青州或者在别的地方立足了下来。

太史慈也搬家了,本身就是寒门出身,在大汉共和国混得并不好。若要出仕甚至参军,也得从底层开始做起,还要受那些世家子弟将领的气。

索性直接南下,路上碰到了当地的游侠乐进,大家意气相投,又都想南下见识见识华夏共和国的繁华和强大,于是就结伴而行。抵达豫州汝南郡治所平舆,又遇到了名叫陈到的男子,最后三人一起南下,在公元191年初的时候,抵达了华夏共和国境内。

三人器宇不凡,本来就很难泯然众人,进入华夏共和国后第一时间被内务部发现,这是李煜宣布正式成立的秘密机构,仅仅对他这个元首负责。职权方面接近于锦衣卫,专门负责侦查华夏共和国内部的官员,以及反间谍工作。

三人的情报最后就落在了李煜的手中,看到他们三人的名字,李煜亲自推掉了三天的工作,来到他们下榻的酒店拜访,并且希望能够征辟他们三人。

华夏共和国的元首亲自到来征辟,这个荣幸也引得不少人的侧目。大家都很好奇,到底是谁有这个殊荣。至于太史慈三人,此刻也是受宠若惊,最后倒也应允了下来。

他们三人都是忠义之士,一旦投奔,除非做出什么对不起他们的事情,让他们彻底失望,否则这辈子他们都不会背叛。太史慈乃是孙策麾下的头号猛将;乐进是五子良将之一,算是老曹的起家老臣;陈到算是蜀汉老臣地位不亚于赵云,忠义更不亚于他。

能得这三人效忠,李煜也是欢呼不已。只是在随即的谈话之中,才发现他们大多都是野路子出身,对兵法韬略其实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这些知识在当时来说,已经足够造就出一个名将,但在华夏共和国而言,他们或许勇猛,但却并不算是合格的将领。

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不需要执着于历史武将这个名号。当华夏共和国发展到了现在,有了独立的人才培育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