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赤色黎明 >

第181部分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181部分

小说: 三国之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换言之就是被承认的政权。

伪政权当然得不到承认,除非他们的势力也将达到了足够让天下人认可他们的程度,如同华夏共和国这样。否则的话,不管他们怎么蹦跶,也不过是在苟延残喘。

原本历史上袁术以传国玉玺登基称帝,但天下所有诸侯国都不认可他的统治地位,他本身也没有捍卫这个政权的能力,于是他就算再有正统,也不过是一个伪政权。所谓的国家,本身就是建立在国家实力的基础上,而不是什么正统的名号下。

事情到这里也算是告一段落,大家只是默默消化战争的结果,就如同刘备要巩固自己的军事和政治地位,大汉共和国要想办法安置青州的难民,蜀汉要想办法把丝绸之路开启,华夏共和国要想办法解决财政问题……

银行终于是建立了起来,新的货币也开始发行。新的货币分为金币、银币和铜币三种,只是正面刻着的却不是李煜的头像,而是铁血盘龙旗,背后刻着的却是‘华夏万族共和’六字。这使得这些货币,既是一种交易等价物,也成为一种宣传工具。

原本最初的时候,第一套货币打算把李煜的头像刻在正面,他本人却是否定了这种想法,并言:“国家是国民的国家,而不是某个人的国家!”

管宁对李煜的品德由衷的佩服,回去把正面修改为国旗,背面则根据李煜的意思,刻上华夏万族共和六字,如此持有货币之人,时刻都能看到这六个字,久而久之就能成为一种信念,甚至是一种信仰。若货币传到外地,甚至能让外人了解到华夏共和国的理念。

当然,这一切都是通过代表大会通过才能实施。不过好处如此显而易见的事情,根本没有反对的意思,是故自然也是顺利通过。如今很多人大代表,已经习惯了这种参与国家大事的会议,甚至对于能够参与到国家政令的颁布,法律的制定和对外的征讨,由衷的赶到激动,这才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不像其他地方,不是皇帝说了算,就是世家大族说了算,他们这些大部分来自底层的人大代表,在别的国家一点话事权都没有。

人就是这样,习惯了华夏共和国的行政模式,还有自己在这里的地位之后,想要再去适应别的地方就很难了。甚至于,为了维护自己现有的统治地位,他们也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捍卫华夏共和国的统治。这样他们才有更多的权力,获得更多的利益,也不必担心某天,自己的权力会丢掉。

新的货币要开始发布,这其实墨门已经先一步进行宣传,百姓们了解到自己的国家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货币,也是高兴不已。不少人已经是翘首以望,等待着货币的发售。

随着货币的发行,很多人用原本的金银铜去银行兑换,使得银行一度人手紧张,最后好不容易才完成了兑换。通过折旧、换算和重新铸造发行,银行赚了很大一笔钱,关键是不少人换了钱,最后还是把钱存到了银行里面,这就使得本金能够迅速回笼,至少不会出现被挤兑的情况。

铸币厂被列入了军事禁区,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进入。而且二期工厂已经开始准备扩建,以适应庞大的兑换市场。三种货币开始在市场里面流通,一枚铜币相当于以前的一文钱,很小但精美非常;一枚银币相当于一百枚铜币,金币也是这样换算,如此也算是直观了当,又因为规格质量都是一样,是故也不存在折旧的问题。

目前,这三种货币还只是在华夏共和国内流通,而且持有金币的人还比较少,不过总有一天会随着商队流到天下各地,甚至到国外,为华夏共和国进行宣传。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西凉,又有一个好消息传了回来。

曹操终于是打通了整个西域,并且开始和大宛国建交,甚至帮助大宛国抵抗了乌孙国的入侵,获得了他们的友谊。大宛国也需要大汉的商品,拿出了大量的汗血宝马,其实也是阿哈尔捷金马进行交易。

这让曹操非常满意,送上了不少的棉布和丝绸等土产,双方也算是宾客相宜。同时也被许诺,大汉商人在大宛国内经商,甚至路过大宛国经商,大宛国将承担保护工作。

商路畅通之后,曹操这才继续向西前进,同时打通了通往印度的道路。这里是不是传说中的大秦国他并不明白,不过异域的风情也是让他如痴如醉。关键他不是大内战,而是帮助国家开疆扩土,对外宣传主权威严,这让他由衷的满足。

远离了国内的尔虞我诈之后,他作为一个合格的征西将军,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他还打算继续向西,只要补给足够他打算到世界尽头看看,看看那些异域的风景人情,看看那些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他要把大汉的繁荣和威严传递到天的那头海的尽头!

随着曹操打通了西域的消息传回蜀汉,刘辩也刚好在长安宣布正式登基,改大汉为大汉帝国!他不再是什么蜀汉王,而是真正的大汉正统继承人,真正的君王!

听到曹操已经开通西域的消息,他也迅速组织了人手,建立了十多个商队,配上三千护卫军,开始朝着西域浩浩荡荡前进。暂时他还看不到利益,但他知道,这些商队能够源源不断为他带来利益!(未完待续。)

第125章八大集团军

长安城外,五百多匹汗血宝马随着商队回来了,百姓和文武官员自是前来围观。

“汗血宝马,上好的汗血宝马!自从大汉复国后,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那么好的汗血宝马了!”严颜来到商队的前面,抚摸着那些宝马大笑。

自从东汉建国开始,西域也算是封闭了起来,是故那么多年来很少有汗血马流入。

“西凉的宝马本来已经不俗,但比之汗血宝马,确实不如!”张任也是非常激动,恨不得在这五百匹马里面分到一匹。

西凉马的特点是爆发力强,但耐力略有不如;幽州马那边则刚好相反,有着不错的耐力,但速度和爆发力略有不如;汗血马却是特殊的存在,不管是爆发力和速度,甚至是耐力都非常强劲,跑完一公里在不载物的情况下只需要一分零七秒。

“诸位爱卿,既然西域已经打通,以后汗血宝马将源源不断被带回大汉帝国!这批汗血宝马,将作为种马进行培养,不过立下足够功劳的卿家,朕可以赏赐他一匹!”刘辩缓缓走来,当了那么两年的皇帝,他早已没有昔日的木纳,只有身为皇者的威武和自信。

“谢陛下!”一众文武纷纷拱手道谢,刘辩并没有说只限武官,是故文官那边也计较着弄一批回去装点门面,关键这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象征呢!

除了这批汗血宝马,还有不少西域那边的特产。一般的手工艺品,说真的其实大家都不太看得上,不过那些新物种的种子,却是很感兴趣。

其中核桃、胡瓜、石榴和葡萄自然是被引入大汉帝国之中,不少作物对土地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在比较干旱的西凉也能够栽种,被当地的百姓和世家作为经济作物种植。

同时商队还带回了三十多匹骆驼,这些骆驼速度比不上汗血宝马,但载重比一般的骡马要多,而且耐干旱耐力也很不错,刘辩还打算继续进口一些,作为以后运输商品的载具。

还有一种物种,那就是猫,这种动物比猞猁小,很适合家庭饲养。据当地人说还能捕抓老鼠。这次带回来的猫咪有五十多只,路上死了十几只,剩下的也有点萎靡,不过小心调养之后也恢复了过来。

这种小猫咪比猞猁安全得多,家庭也能饲养,更是很得刘辩的喜爱。刘辩喜爱,那么大汉帝国的百姓和世家自然也会喜爱,一时间猫咪也是万金难求,不少人更是直接组建商队前往西域,希望能够把更多的猫带回来。

他们却不知道,这是刘辩和王越演出的一场戏码。当然,他的确也喜欢猫,但还不至于闹得满国皆知的程度。背后若是没有点炒作,在这个时代显然是不可能的。

正是因为上行下效,使得西域的种种好东西也传了出去,是故更多人从观望变得积极,开始组建商队前往西域淘宝,最后不管是卖出去还是买回来,都能够为大汉帝国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这些财富,又会变成各种科技成果,大量的士卒和装备,帮助大汉帝国进一步扩大疆域。和其他势力不同,大汉帝国已经开始输血,不再需要考虑如何自我造血的问题。

不多时,大汉帝国打通了西域,开始恢复丝绸之路的消息,也传遍了天下。

对于吕布和孙坚,甚至是刘璋来,西域打不打通其实没什么关系。他们此刻暂时没有想到,打通西域对国家有什么影响。他们的思想大多还停留在农耕时代,再加上世家根本不希望经商破坏粮本位制度,所以不断抹黑西域,说是劳民伤财,或许此刻他们三人,就是这样看待大汉帝国的。

反而是对于大汉共和国和华夏共和国来说,大汉帝国开通西域却是让他们感到危机。

西域代表着大量的钱财,粮本位已经没办法维持下去的现在,他们必须要考虑以商品来获得更多的利益。西域就如同一个聚宝盆,能源源不断把商品销售出去,甚至能够把异域的好东西源源不断的买进来赚取第二笔收入。

更别说,袁阀原本已经开发出来的青海盐湖,也随着西凉被大汉帝国占据,而失去则这重要的财政收入,这使得大汉共和国的那些世家门阀非常的不满。

同时,当他们得知,李阀和杨阀居然也有部分族人趁着在关中的便利,组建了商队前往西域,甚至有部分族人进入了大汉帝国朝廷任职,对这两个门阀,关东的那些门阀也开始产生怀疑,不知不觉双方之间已经开始离心离德。

杨阀和李阀最近这些年越做越大,本身已经威胁到了关东的门阀。谁都知道他们和华夏共和国有点联系,近两年都有大量的棉布和棉花,甚至是牲畜出口到那边获取利润。两个门阀的强势崛起,若非和袁阀是联盟关系,而且在共和国的政务上也是其忠实盟友,只怕早就被赶出政治核心之外。

只是这次两家做得有点不道义,大家都想着如何赚钱,他们可好,直接就组建商队到外国捞钱去了,这叫他们为了家族利益,每天不知道要白多少头发的存在,情何以堪?

最后好不容易,两个门阀才让出了一些利益,其实主要还是刘辩让出了一些利益。

按照大汉帝国最新的政令,只要缴纳一定的税赋,那么就允许大汉共和国,甚至是华夏共和国的商队进入国内经商,但若是被发现有间谍行为,那可别怪他们不客气。

刘辩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也是担心其他两国封闭了本国的市场,不允许大汉帝国的商人进入。关中和巴蜀的人口可不多,市场也不大,关键是道路运输也不方便,若是没有关东中原的人口作为市场,那么最终吃大亏的,其实是他才对。

本国没有市场,那么商队就会萎缩,到时候输血功能会进一步减弱。本国人口少,能生产出来的的商品更少,这意味着能拿出去赚取的利润也会减少,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所以适当抛出一些利润,也是无奈之举。不过青海盐湖,那是国家重器,当然是要牢牢掌握在朝廷手里,至于别的世家,甚至是在大汉帝国举足轻重的荀氏和曹氏都不行。

消息传到其他国家那边,大汉共和国那边首先是松了口气,然后以国家商队的形势,组建起了一支庞大的商队,直接通过国境进入大汉帝国,然后前往西域经营。

李煜那边苦X一些,知道西域赚钱,但问题是江南距离西域太远,直接派人过去不划算。而且南人对北方的那种干旱的气候也不习惯,所以丝绸之路对于华夏共和国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只能看着别人赚钱,自己却是徒呼奈何了。

好在华夏共和国的商品一直畅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使得商品内销市场一直火热。

反正既然能够在国内赚到钱财,那么是否前往西域去经商,却也不至于那么急切。甚至若是别的地方的商人,把他们的商品转运到西域去赚钱,当二道贩子那也是无所谓的。

甚至于,李煜已经开始和杨阀和李阀进行联系,每年出售一批商品给他们,让他们运输到西域去赚钱,他们就当一手贩子,杨阀和李阀充当二手贩子。华夏共和国玩的是薄利多销,至于之后两个门阀如何赚钱,赚了多少钱,那是他们的事情。

现阶段,华夏共和国这边的重点,却是对军队的整编和扩招。

庐江郡已经彻底回到了华夏共和国手中,这意味着它已经具备了北上征伐的条件。旁边的九江郡和徐州又是盟友的地盘,关键是吕布目前的政治和军事几乎完全依赖自己,也不敢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否则的话不管是道义还是在别的地方,肯定会吃大亏。

甚至只要操作妥当,内部第二次革命,推翻军政府直接并入华夏共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