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赤色黎明 >

第221部分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221部分

小说: 三国之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这一切只能用神迹来说明,甚至太平教直接就对外宣传,李煜是昊天和帝俊上帝的传人,专门派下来拯救华夏子民。这个宣传也有非常大的市场,关键是李煜也希望能进一步神化自己,政府也并未出来辟谣。

又比如说第一家蒸汽磨坊和蒸汽纺织厂,在这个基础上,第一家蒸汽火车头也研发成功。桃源市到陵阳市,经泾县过宛陵,最后抵达江乘县;第二条铁路也在火热开发,预计是从枞阳市,直接修到寿春,以加强南北之间的联系;第三条铁路也在规划,预计是从桃源市一路修到南昌市。这些铁路根据需要,以后自然也会继续修造下去。

没有铁路的地方,也是努力的修路,三年前起,李煜就大力宣传‘要致富先修路’的概念。地方有条件的就修建一条两地之间的一级公路,没有条件的也要把二级公路,甚至是三级公路给弄出来,哪怕不是水泥路,也要在乡里或者山里把土路给弄出来。

到今年,交州和扬州各个县之间,已经完全实现畅通相连,这自然也带动了各地之间的贸易活动,尤其是对封闭落后的交州来说,不断过来的商人也带动了这里的经济,使得这里变得更加繁华起来。

至于交州的治所番禺就更不必说,毕竟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每年都有不少商人汇聚在这里进行贸易。甚至在海南岛采集铁矿的运输船队,也会暂时在这里停靠进行补给。

这就带动了港口这里的繁荣,最初是酒店、客栈和青楼,接下来便是地方特色的小吃店,最后不少日用品店也开设起来。这也带动了地方的粮食产业和粮食加工业,甚至是养殖业的发展。

百姓有了钱赚,自然就有闲钱去启蒙,尤其是去年全国各地开展了义务扫盲活动。只要是愿意接受扫盲的,都能报名学习,不限制是否华夏共和国公民。

对于李煜来说,彻底开放民智,才是他真正的目标。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国人的知识水平,关键也是为了影响到其他两个势力的百姓。

果然,随着扫盲运动的开展,其他两个势力也不得不在国内开展扫盲运动。但规定只有持本国公民户籍的存在,才有资格去扫盲。饶是这样,到了今年为止,全华夏的文盲率已经从东汉末年的90%,下降到35%。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能够发展到如此地步,已经算是颇为不易。

人是不懂得满足的动物,要不然也不会制定出法律把自己约束起来。获得启蒙的百姓,会下意识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前不学是没有条件,有条件当然想要更进一步。说到底不想后世,一成年再学习就会觉得不好意思,人们对获得知识的欲。望非常的强烈。

或许,来自后世人们骨子里已经开始学会认命。过了这段时间还没有成就,那么就会认为自己‘命该如此’,要有‘自知之明’,继而放弃继续学习。

当然受限于天赋,有些人哪怕继续努力,也未必会有所成就。只是这本来就不能以结果轮胜败,关键还是要看过程。连努力都不肯的家伙,自然也谈不上X丝逆袭。

想要学习的人们,会发现各地的书店里面,各种自学成才的书籍居然都有特价活动。这些书店大多都是华夏共和国的商人开设,遍布华夏各地。这次活动也直接使得,已经经过扫盲的这65%的百姓里面,有50%的人都接触到了更深奥的知识。

甚至更多的深夜进修班、学习兴趣小组也兴办了起来。互相之间探讨和学习,再配合书籍上面的注释,要学懂书本上的内容倒也并不算困难。

于是很多人学习到了什么叫做阶级,第一次了解到封建社会的概念,第一次了解到剥削的概念……正想要了解更深奥的知识,却不想大汉帝国和大汉共和国已经全面封锁这些知识。偏偏别人越是封锁,那对于百姓来说就越有吸引力,私下之间的传递变得迅速起来。

最后更多人意识到,大汉帝国就是一个封建国家,一切都是由刘辩这个皇帝说了算;大汉共和国虽然是共和制,实际上的权力都归属于世家和皇家,百姓虽然也有话事权,却微不足道,根本不能影响大局。

同时,他们又开始了解到,南方有工会这种东西,大汉共和国和大汉帝国却没有这个;南方有八小时工作制,加班需要给加班费,但其他两个势力没有;南方有养老和伤残保险……

有些东西就是这样,不对比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但有了对比之后,眼界就会强迫拔高,开始不安于现状,开始渴望获得更高的待遇。

可想而知,两个势力里面,不久之后或许就会出现工会。至于会不会向工厂主提出八小时工作制,加班给予加班费用,周末休息制度什么什么的,却是不得而知了。

铁路和火车的出现,最初也是吓到了不少华夏共和国的百姓。木质铁路他们算是看过,但至少也是马匹拉动,所以倒也不显得突兀。蒸汽火车头的出现,还有这个巨兽居然不需要人和马匹,就能够行驶如飞,却是让见识到的百姓吓了一大跳。

那骤然发出的“呜呜呜”的声音,更是让一些没有见过世面的百姓,认为的地狱恶鬼的嚎叫,吓得他们都躲入家中不敢出来。久了见怪不怪,才恢复了正常。

五年的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比如说第一批橡胶树终于可以开始割胶,并且硫化后制作成封气活塞,橡胶轮胎等,若非如此合格而且成本低廉的蒸汽机出现,也得延缓几年。

蒸汽火车的出现,促进了桃源市到江乘县之间各县市的繁荣,也促进了两地的商品流通。北方两大势力自然也意识到铁路的好处,尤其若是在长安修建一条直达西域的铁路,那么对于大汉帝国来说,就能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若修一条铁路到草原,大汉共和国也能加强对草原的掌控。

直接获得技术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就曲线救国,希望华夏共和国出售铁轨和火车头,甚至是车厢给他们。在他们看来,只要把东西买回去,至少还能试着仿制一下。

五年下来三个势力都发生了很多事情,就如同华夏共和国,对倭国的汉化已经有了初步的效果,倭国也处于附属国的状态,各个部落也保持着原有的分裂状态,并未有统一的政权和文明出现。

同时又随着‘徐福东渡’,‘同根同源’的宣传,使得不少倭人下意识的认为,自己就是华夏后裔。久而久之,或许这个世界就没有倭人这个种族,只有倭族这个民族。

大汉共和国也基本控制了内蒙古草原,这里已经被划分出一个新的郡,并且设置郡守;同时对于外蒙古的掌控也在进一步加强,已经设置了三座城池;扶余国和高句丽国已经被灭国,温驯乖巧的自然给予了公民的身份,其他不听话的直接贬为奴隶。

与华夏的温和汉化不同,他们完全走的是暴力汉化的路线,要么归顺要么被杀甚至贬为奴隶,完全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依靠这种政策,他们的确是在强者为尊的蛮族那边得到了很高的地位,只是杀戮留下来的只能是仇恨。

大汉共和国一直强势下去还好,那么一切都好,一旦没落,那么这个仇恨说不定就会在数代之后彻底爆发出来。

相比之下,大汉帝国却是花费了五年的时间,修造了一条从西域通往安息帝国的一级公路,动用了大量的资源,甚至雇佣了大量的当地百姓。这条路成为了真正的丝绸之路,更加便利的沟通了华夏和中亚地区的贸易。

与此同时,曹操也顺利抵达了大秦,见识到了异域别样的美丽,还有这里的文化和宗教。更来到了罗马斗兽场,看到了这里的斗兽表演。

他也成为了罗马皇帝谢普提米乌斯·塞维鲁的贵宾,哪怕早些时候他们曾经打过一场仗,而且还把这位皇帝打得狼狈而逃,不过到底当时是受雇于安息帝国,并不代表大汉帝国立场。

这位罗马皇帝对大汉也有很大的兴趣,主要是那美丽的丝绸和陶瓷,甚至茶叶也获得了很大的好评。同时也回赠了不少的本土产品,其中就包括了咖啡!

本来这饮料,至少也要到11世纪才广为使用,作为茶叶的替代品。不过曹操这次出来,就带有各种欧洲物种图鉴,也带着刘辩下达的命令,不断收集华夏没有的经济物种。

于是西洋菜、西洋鸭和咖啡等物种,先是被发现,然后被运回了华夏。原本罗马皇帝还想要介绍一下来自威尼斯地区的琉璃,只可惜这年头的琉璃品质的确不怎么样,而且华夏本地的琉璃已经彻底泛滥,晶莹剔透的茶具几乎普通家庭就能买得起,这自然不能引起曹操的注意,甚至在心里还鄙视这里的技术。

在两年前,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达成了同盟协议,出于对政治和军事的敏感,曹操已经意识到了安息帝国的没落。在罗马帝国皇帝提一下,双方达成了协议,共同出兵攻打安息帝国,并且瓜分其国土。

对于沿途的乌孙国、康居国、大宛国和大月氏国,大汉帝国则采用了华夏共和国那样的温和汉化政策,帮助他们启蒙和学习汉家文化。对于遥远的安息帝国,采用的却是暴力侵占的策略。那场战争足足持续了两年,公元200年五月,安息帝国宣布灭亡……(未完待续。)

第4章王越的情报

随着安息帝国的灭亡,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连同那一片地区都落入了罗马帝国手中。

相对的,平原东部的偌大土地则归康居国和大月氏国所有,同时大宛国和乌孙国也分到了不少的好处。两国瓜分了这片区域,并且派遣官员,镇压地方不服从的百姓和势力。

大汉帝国就这样退居幕后,静悄悄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通过这场战争,他们虽然似乎没有任何好处,却也通过战争洗劫了不少的钱财。人口和土地分了出去,却也是把仇恨转移到了康居国和大月氏国,把自己给撇干净。

以后等到这里的怨恨达到一定程度,那么就能够以第三方的形态出现,帮助安息国复国。不过到时候,安息国就不再是什么帝国,而是一个附属于华夏帝国的小国。

再通过文明的传播和入侵,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把这里变成大汉帝国治下的一个或数个州郡,把这里的百姓变成华夏的又一个全新的民族。这个概念,来自于华夏共和国的万族共和概念,由郭嘉提出,得到了刘辩的认可,并作为对外的固有标准。

与此同时曹洪也进一步加强了印度各个部落的联系,当然,这里严格来说这里也有数个国家,比如建国十五年的巽伽王朝,百乘王朝,注輦(朱罗)国,狮子(锡兰)国等。不过这些所谓的国家在曹洪看来,其实就是部落级别,典型的奴隶制国家,有一定的青铜文明,并没有发展出铁器。

佛教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主要教派之一,但传统的印度教却也还有很大的市场。曹洪按照刘辩的吩咐,利用宗教的不同,还有文明的不同,甚至还有君王间的贪欲,借助经济、文明和强大的武力,让这些国家保持着相对分裂的状态。

大汉帝国就成为了他们之间的仲裁者,从中牟利,同时又通过贸易和雇佣劳动力,获得了这些部落的友谊。并且借助各国的劳动力,从西边开始修建一级公路。同时在征服了南中地区之后,大汉帝国也开始修建一条通往印度地区的道路,两边同时施工。

最初的勘测和绘制已完成,只要按照这个线路进行修建,那么基本上完成后两边的公路是可以接驳到一起的。这种施工技术在以前想都不用想,只是随着华夏共和国传出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筑技术,还有一系列的偷师之后,才大汉帝国和大汉共和国才学会了这种先进的铺路技术,甚至开凿隧道也用上了分段开凿的技术,工期大幅度缩减。

隧道的普遍开凿,也使得山脉不再成为阻挡两地的屏障,也使得巴蜀地区与南中和汉中开始连贯起来。离开巴蜀不再需要走偏僻狭窄的蜀道,安全性提升了数倍。

到了公元200年6月,长安城终于等到了一个,所有人等待了五年以上的消息:南方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即将完工!

这条从南中永昌郡不韦县出发,途径哀牢县,并且一路往西的一级公路,两边发动了超过三十万人,进行分段施工的情况下,历经五年的时间终于彻底完成。这多亏了这年头人力成本的低廉,同时大汉帝国又把大部分的财政投入到这上面,才完成了这条道路。

期间也间接促进了南中地区的繁荣,促进了卫生技术的提升,医疗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初步汉化的蛮人,对大汉帝国的认可度也更高,不少人踊跃参军。

其中就包括了南中地区的强者孟获孟忧,以及兀突骨等蛮将,更有孟节这个有着不错学问的蛮族文臣和医师投效。

南方公路的贯通,意味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完成。以后巴蜀的蜀锦和茶叶等货物,也可以通过这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