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美人不识君 >

第27部分

美人不识君-第27部分

小说: 美人不识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言则登时一惊。
  “怎么?嫌弃啊?”高远啧了声,一副孺子难教的表情,“那都是给皇家办事的,里头的油水我不说你也明白的吧?”看他还皱眉,他又低声道,“这可是王爷给你和你女儿的一个大好的台阶啊。”
  “王爷一番好意,言则无以为报。”他为难,“可问题是,我眼下还没找着我闺女,这……”
  高远示意他把头凑过来,言则只得照做。
  等听完这席话,他脸上骤然恍悟,继而恭敬地冲他拱手作揖:“多谢高大人,言则实在感激不尽。”
  “得了,你也别谢我,都是王爷的意思。”高远正色地在他胳膊上打了两下,“你瞧王爷待你多好啊。”
  说来惭愧,他只能颔首称是。
  “那我就先告辞了。”
  终于将事情交代完,高远从言家大门走出来,迎面就撞上个丫头。
  “怎么走路的!”他没好气。
  紫玉忙不迭赔礼道歉。
  “下回看着点!”他负手叹息,更加感觉这一家子人都与他相冲。越想越不明白,这种调解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怎么偏偏就落到自己头上了。


第三十章 
  镇上的杂耍班子下午就要出发; 有马车有驴车; 书辞身量纤细,给些钱挤一挤; 戏班老板还是很乐意的。
  她把行李简单地收拾了一下; 又担心一时半会儿走不到目的地,于是先到市集去买些干粮,打算路上吃。
  刚出锅的蒸馍又香又软; 还带着微甜; 书辞让店家包了两个,忽然想到了沈怿; 又说:“不好意思,再帮我加四个。”
  “好咧。”
  正当她低头往怀里掏铜板时,村东头有人骑着马走来,一面打量四周; 一面又在每个村人的脸上细细观察。
  不经意间,两人视线交汇,彼此都有些怔愣。
  书辞率先反应过来; 小声说:“糟了。”当下扭头就跑。
  “辞儿!”言则急忙翻身下马。
  原地里卖蒸馍的老板还探出脑袋喊:“姑娘,你的东西还没拿!”
  眼下是一个跑一个追; 满山村里打转; 书辞的体力自然不及她爹,没多久便被言则拽住了。
  她蔫头耷脑地拿脚尖蹭了蹭地面; 偷眼瞧见他满脸憔悴,又飞快移开目光; 声音闷闷的:“爹。”
  离家出走被抓了个正着,此时难免心虚。
  言则凝眉,只这么定定看着她,沉默了许久,忽然抬起手。
  就在书辞以为他要打下来的时候,那张宽厚有力的手掌竟轻轻盖在了她头顶。他用一种无法言说的语气,极其压抑,极其缓慢地开口:“人没事就好……”
  “你人没事就好……”
  书辞悄悄抬起眼皮。
  她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刻言则神情。
  像是欣喜,又像是悲凉,复杂到连她心里也紧跟着一抽。
  尽管曾经恨极了这个家,可现在看见他这样,不是不难过。
  言则伸手遮掩住双目,最后又抱着她,轻声呜咽。
  书辞叹了口气,在他背上安慰似的拍了两下。
  父女二人在麦田边一块大石头上坐了。
  言则高高大大地挨在她旁边,模样却显得非常局促,两只手来回搓了许久,才轻声道:“阿辞,跟爹爹回去吧,好不好?”
  她秀眉微颦,低垂着眼睑玩衣带,半晌才开口:“我现在回去,娘是不是又该骂我了?”
  言则忙说不会,“你娘也想你,还有言莫和月儿,你不在的这些天,大家都很着急。”太阳照着他额头的皱纹,他看上去比之前老了许多,连言语也变得迟缓,犹疑了。
  “爹爹明白,这些年来,你为家里操心不少。也怪我,平时忙于公务,疏忽了你。我应该早些和你娘谈谈的。”
  听到此处,书辞冲他牵了牵嘴角,淡声道:“没事的爹。其实在外面这么久,我也想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勉强不来的,所做的那么多不过都是自我安慰而已……好在您还对我好,这一点我是知道的。”
  言则只觉五味杂陈,伸手给她理了理被风吹散的乱发,“是爹爹对不起你,让你受了这么多委屈……”
  书辞抿抿唇垂下头,眉间仍旧弥漫着一朵愁云。
  言则静静看她了一阵,低缓道:“其实来之前,我也想了很久,横竖眼下也攒了些银钱,我打算把你二叔那间空宅子给买下来。”
  闻言,她抬头望着他,脸上不禁浮起惊讶之色。
  “你毕竟是我闺女。”言则轻轻抚着她的发髻,一双眼睛布满了血丝,“我总不能看着你在外面风吹日晒。等宅子收拾好,你若想在家住就在家住,若住得不开心,想出去也可以。只是别再跑这么远了,至少让我知道你在何处。”
  他涩然说道:“爹爹上了年纪,真怕哪一天,再也找不到你了……”
  书辞沉默地听着,恍惚记起小时候,自己坐在小院里打络子,看着言书月和言莫两个人在门前的空地上骑竹马,从这一端,走到那一端,蹦蹦跳跳。
  夕阳自门缝洒进来,一抹黑影就罩在她头顶,转目时,面前是一串鲜红欲滴的糖葫芦。
  言则站在那片昏黄的晚霞里,弯着腰朝她憨然微笑。
  ……
  书辞看着身边小心翼翼征求她意见的老实汉子,默不作声的摸出帕子来,给他擦去眼角的泪花。
  *
  要离开这里了。
  小韦是最舍不得她的,临行前趁人不注意,书辞悄悄塞了点碎银在她袖口里。
  韦寡妇把包袱递过来,眸色温和:“路上小心。”
  仿佛心照不宣似的,她朝她微微一笑,“多谢姐姐。”
  马车不便上山,只能停在山腰,言则牵着马在门外等她,这时候才想起还有一个沈怿,书辞先把行李塞到他怀中。
  “爹,你等我一会儿,我有个朋友在这儿的,得先去和他打声招呼。”
  言则将包袱放到马背上,说行,“那你快些去。”
  她点头答应,沿着土埂往上走。
  刘大爷正在家编簸箕,听到声音推门出来。
  书辞问了声好,“老伯,那个……戴面具的呢?”
  刘大爷拎着半成的簸箕,一脸不解:“他不是一早就走了么?”
  这倒是她始料不及,“他走了?”
  “怎么?”刘大爷打量了一番,“他还说会来和你告辞的,结果并没有么?”
  看样子是的。
  虽说不是非得要求他与自己同行,但突然不告而别书辞还是感觉有点不大自在。转而一想,回忆前情种种,估摸着此人是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思及如此又不禁好笑。
  “我知道了,那叨扰了。”
  对这位萍水相逢的长辈书辞是有几分好感的,山里人淳朴,白白收留他们住这么些时日,感谢的银两又不肯收,自己除了嘴甜点之外还真想不到要怎么报答。
  她踩着凹凸不平的台阶往下走。
  枣红马前,言则静静地等待着,那土坡上的老房子外,刘大爷亦是迎风而立,两人隔着长长的土埂不言不语地对视了一眼。
  回程的路比来时更加平坦宽阔,车轮子在官道上辘辘前行。
  书辞坐在里头,跟着车身轻摇轻晃,不知是不是近乡情怯,离家越近,她心中越空,越发不知要用什么态度来面对。
  车子驶进城,在言家正门前停了下来。
  书辞低头钻出帘子,轻轻跳到地面。
  一家老小都在台阶下张望,她举目望过去的时候,有人朝她跑来,还没等看清,对方已经扑到了跟前,一把将她紧紧搂住。
  “你总算回来了……”
  书辞一动不动地任由她抱着,半晌才偏过视线,看了一眼肩头的乌黑的青丝,淡声道:“姐。”
  “二姐!”言莫红着眼圈,一面哭一面朝这边走,摊开手正好抱住她的腰,埋头抽噎道,“我还以为你真不要我们了。”
  两个人各站一边,几乎把她裹了个密不透风。
  书辞笑叹出声,却也说不出什么来,只是摸了摸言莫的头。
  一大一小哭个没完,好容易才从她身上撕下来,抬眼时,如意门前,陈氏正看着她,书辞也不动声色地将她望着。
  记忆里,很少看见陈氏露出这种表情,那双眼里透着疲惫,却又分明含着水汽。
  她慢慢向她走来,在咫尺的距离停下。
  母女二人的眸中都充满了倦然,书辞头一次发现自己可以这样的冷静,她微微启唇,语气波澜不惊:“娘。”
  陈氏的手伸了过来,忽然将她极轻极轻的抱了抱。
  有那么一瞬,书辞觉得自己内心深处堆积成山的怨愤和仇恨险些冰消云散。连她都不知道,原来从小到大受过的那些委屈和不公,竟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动作而轻易化解。
  她并未回抱陈氏,只是拼尽全力把眼泪逼了下去。
  听她在耳畔哽咽着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或许陈氏对她的感情总是如此,不像对言书月那样真挚炙热,毫无保留,也不像对言莫那样放纵,不管不顾。她会对她很苛刻,很严厉,然后,又后悔。
  傍晚的时候,言家正厅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鸡鸭鱼肉样样皆有。吃了几天的萝卜白菜,书辞瞧见这许多美食也的确是有些馋了,筷子才对整齐就去夹旁边的一碟糖醋脆皮豆腐,不料还没碰到,菜忽然被人端走。
  言则把红烧蹄髈换上来,“吃豆腐作甚么,多吃点肉,你看你都瘦了,这个正好补补。”
  “蹄髈太油腻了。”言书月闻言,给她夹了一筷子酸辣土豆丝,“你口味重,酸辣的比较开胃。”
  “姐,我知道你最爱吃鸡了。”言莫把烧鸡腿掰下来,“今天四个腿都是你的。”
  言罢,三个人都齐刷刷看向陈氏,眼神不言而喻。
  后者犹豫了片刻,盛了碗汤推过去:“排骨汤补身,还是先喝汤吧。”
  看着面前堆得如小山一样碗,书辞捏着筷子无奈地笑了一下,低头吃饭。
  “二姐。”言莫拉了拉她的袖子,抿着唇诚恳道,“我以后的零花钱都不要了,再也不惹你生气了。你别走了好不好?”
  她含着口菜没说话,半晌才努努嘴:“先吃饭。”
  “哦……”他果真老老实实的应了,端起碗来埋头开始吃。
  *
  另一边。
  就在书辞离开后没多久,平静的山村里便来了一队官差,这群人比之前的锦衣卫更加雷厉风行,一脚踹开秦宅的大门,把正准备抬回去治伤的秦公子五花大绑,直接扛着走了。
  “你们干什么!”秦公子一路叫嚷。
  “我老爹可是顺天府府尹的小舅子,你们惹了我,当心你们唔唔唔……”
  后半截话被堵住,行在山道上的村民只见秦公子被捆得结结实实,嘴里叼着个白帕子,挣扎不止。
  肃王府里的侍卫办事一向很迅速,不多时,人便顺利抵达了暗牢。
  沈怿仍旧坐在太师椅上吃茶,动作不疾不徐。
  将嘴里的帕子一扯,秦公子先是大口呼吸了半天,随即开始打量周围。
  此地阴暗潮湿,牢门上血迹斑斑,远处的墙壁开了一扇小窗,幽暗的日光投射在地上,形成一道诡异的光柱。
  “你、你们是什么人……”终于感到情况不对劲,他不由发抖。
  只听一声轻响,沈怿把茶盖往杯子上一掩,直截了当问:“那枚青铜麟,你从哪儿得来的?是谁让你找的?”
  这个问题令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秦公子后知后觉地指着他:“你们是官府的人?”
  见他答非所问,不必沈怿开口,左右已有人抖开鞭子,毫不留情地甩在他身上。
  秦公子立时惨叫出声,“是是是……是我买来的!”
  沈怿抬手,示意旁边的人停下。
  “谁指使你买的?”
  秦公子龇牙咧嘴地伏在地上:“没人指使,是我自己要买的。”
  “你胆子不小,敢私下收集这个。”
  “不不不,不是的,我买这个并非是为了私藏。”他忍着周身的伤,慌忙解释,“此物在黑市上价格不菲,甚至有人出了高价,所以才想发一笔……”不等说完就一个劲儿叩头,“大人,小人绝对不是谋逆,您一定要明察啊大人!”
  沈怿皱起眉,“这东西,在黑市上还有流通?”
  “大人,您是不知道。”秦公子艰难地直起腰,“这世上酷爱收藏品的商人、文士甚至高官,那都是丧心病狂的,青铜麟自长公主那件事之后更是身价大涨。明面上是没人敢买,可黑市是做的地下的交易,照样有人敢顶风作案。”
  沈怿若有所思:“你从谁手中买来的?”
  秦公子不敢再有隐瞒:“是、是一个盗墓的。”
  他闻言一愣:“盗墓的?”


第三十一章 
  书辞在家中过了几天的清闲日子。
  说清闲; 那是相当的清闲; 几乎闲到无所事事。
  偶尔躺在原来睡的那张床上还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言则果真跑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