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美人不识君 >

第87部分

美人不识君-第87部分

小说: 美人不识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头有了消息,我叫人通知你。”
  “也好。”
  就在他俩围着那具尸体转悠时,闲得没事干的庄亲王在石室四周晃了一圈,见那墙壁上的隔层内放置了一个木匣子,便随手拿了过来。
  盒子上挂了把锁,却并未上锁,打开时有啪的一声轻响,晏寻和沈怿当下齐刷刷朝这边望,几乎是同时喝道:“别什么都乱碰!”
  话才道完,心大的庄亲王已把盒中之物取了出来,厚厚的一叠,用线绳绑着,不知是信件还是卷宗。
  “不要紧的,很安全。”他一边说,一边拆开了绳索,一目十行地快速扫过去,眉头却越皱越紧。
  “写了什么?”沈怿走到他身后,纸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仔细辨认才发现是药方,“这是太医院的旧档……长庆五年的……”
  “长庆?”晏寻喃喃自语,“那不是先帝的年号吗?肖云和收集这些东西干什么?”
  方子上最末尾的印有好几个,除了太医院,还有几位御医的私印,大概都是同时诊脉后开的药方。
  沈怿飞快扫了几眼纸上的内容,“前面的都是治疗伤风感冒的,后面倒是多加了几味驱寒,退烧的草药……”
  晏寻闻之愕然:“你还懂治病?”
  他轻哼:“你当我跟你似的,只会得病?”
  晏寻:“……”
  “不对……”沈冽又多翻了几页,颦眉摇头,“这人恐怕不是得的风寒。”
  “防风、逍遥竹、千里光……都是外用的药,还有护生草,单单只是发烧,根本用不上护生草。”
  晏寻常年长在关外,对这些药理一窍不通,“护生草是治什么的?”
  沈冽定定看着他,吐出两个骇人听闻的字:“天花。”
  “天花根本无药可医。”沈怿在旁纠正,“护生草能救治的只是少部分人,大多数能否活下来,全凭运气而已。”
  沈冽不再言语,沉默地往下翻,可以看出,大夫用的药从一开始的温补,到后面越来越猛,甚至有几次用了千年人参吊命,显然是病人已病入膏肓。
  “这些药是开给哪个宫里的?”沈怿忽然发问。
  他看了一眼右下的落款,“长明宫……皇后的宫中?”
  沈怿若有所思,“可当年的长明宫里住着的,是当今太后。”
  晏寻想了想,“所以太后得了天花?”
  “我记得从前听人说过。”沈冽握着那一叠卷宗,沉声道,“有一年,先帝和当今都生了重病,治了很久也没治好,那年雨水多,天象有异动,帝星光芒微弱,一度有人认为大梁的江山会易主。”
  “不过没想到的是,先帝和沈皓都先后奇迹般地痊愈了。”沈怿接着他的话说。
  显而易见,长明宫内得病之人十有八九是当今皇上,算算年纪,那时候的沈皓应该才一岁多一点。
  “后来呢?”晏寻瞧不懂药方,只能问他们俩,“这个得天花的人,治好了吗?”
  言语间,沈冽正好翻到了最后那一页,他盯着白纸黑字,语气低沉:“没有。”
  他抬起头,神情里说不出的诡异,“根据旧档上所写,‘血气有亏,不治而亡’。”
  沈怿听着眉峰紧拧,晏寻则是脑中一片空白地愣了愣。
  天象异动,
  不治而亡……
  阴暗的石室里密不透风,与他们相伴的只有一堆腐烂的白骨。
  三个人心中皆毛骨悚然起来。
  太后所出只有一位,如果今上在十多年前就染疾而死,那眼下坐在皇位上的人,又是谁?
  *
  书辞一觉睡醒时,已是下午了,身侧的床铺空荡荡的,有一抹躺过的痕迹,她探手过去摸了下,冰凉冰凉的,沈怿显然离开多时了。
  伸了个懒腰坐起来,她张口叫紫玉,慢腾腾的开始梳洗穿衣。
  “王爷呢?”
  紫玉一面给她梳头一面回答,“王爷和庄亲王一块儿出去啦。”
  书辞哦了声,又嘀咕道,“出去居然不叫上我。”
  “那不是看您睡得熟嘛。”
  “他没说去哪儿了?”
  后者耸肩:“我哪儿敢问呀。”
  她平日里其实没什么事,这一睡又睡过了头,不能再去找书月或是将军夫人串门儿,只能在家逛逛打发时间。
  正琢磨着要不要出门散步,正院里就看见沈怿、沈冽以及晏寻,三个人表情整齐地回来了,一脸的庄严肃穆。
  书辞咦了声,试探着问,“……你、你们该不会是打架了吧?”
  没人说话,沈怿从她身边经过时,顺手拉住她胳膊往跟前带了带,“书房里说,记得把不相干的人支走,紫玉高远也不行。”
  见他神情不对,书辞忙应声点头,“好。”
  一进屋,三人在桌前各自坐了,书辞将卷帘放下,日光无法全照进来,房中清幽清幽的,叫人一下子静了心。
  饶是茶壶里有水,半晌也没人动,晏寻是第一个开口的,迎头就一句话:“会不会有诈?”
  能这么问都是对肖云和有所忌惮的,知道此人诡计多端,就怕他做什么事都别有用心。
  沈冽肯定道:“太医院的旧档我看过了,没问题。”
  晏寻颇为不解:“他当时既然有这么一个把柄在手,为何不揭发沈皓,反而心甘情愿等着砍头?”
  “别忘了,肖云和憎恨的是沈家人。”沈怿淡淡道,“以他的脾气,应该很乐意看到沈氏皇族被搅得乌烟瘴气。”
  沈冽拿食指在桌上敲了敲,“不过这些东西打哪儿来的?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毁尸灭迹吗?”
  联想此前种种,沈怿到这时才轻笑出声,“也许他们自己人‘狗咬狗’呢?”
  梁秋危这么机敏的人,必然会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而他拿住的这个把柄最后又是怎么样兜兜转转到了肖云和手上,他们无从得知……其实也不重要了,因为无论当今是不是正统,他们二人之间的那层窗户纸,也总是会捅破的。
  皇帝早已开始蠢蠢欲动,他若不下手,恐怕肖云和就是他今后的下场了。
  “你考虑好了吗?”沈冽留意到他的表情,“你若肯,我们不是没有希望。”
  沈怿靠在椅子上,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不答反问:“老实告诉我,你等这天,等了多久了?”
  后者并不言语,淡淡一笑,自取了手边的茶杯,随意摆弄。
  书辞在旁听完了全程,虽不知前因后果,但也隐约明白了什么……
  第 93 章 九三章
  沈冽想得很简单; 皇帝虽然把身边的人换了一大半,但实际上心腹全是些文臣; 唯一听命于他的只有玄武将军杨烨,只要找机会把此人调走; 京城基本就是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了。
  “你也别高兴得太早。”沈怿点着桌子提醒道; “宫里还有禁军; 而且我不可能提前把五大营的人调出来,那样会打草惊蛇。”
  他一脸的跃跃欲试; 胸有成竹地说不要紧,“我们眼下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沈冽顿了顿; “因为晏大人是我们的人。”
  皇宫的门禁一向是由锦衣卫负责; 他若从中作梗; 禁宫里的皇帝可以说是未着寸缕; 不足为惧。
  对面的晏寻听得眼角跳了一跳; “怎么我也要参与?”
  沈怿支着头冷笑; “东西都看了; 你还以为能继续当墙头草; 明哲保身?”
  “晏大人。”沈冽跟着在他肩膀上轻拍; 语重心长,“识时务者为俊杰。”
  晏寻无奈地看了这兄弟二人一眼,颇有种上了贼船的感觉,他一贯是最不喜欢招惹是非的,然而如今权衡之下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哑巴吃黄连。
  “此事要紧; 拖得越久越会夜长梦多,对付肖云和的那套不能用来对付沈皓,他到底是皇帝。”沈冽沉下声来飞快地部署,“晏大人最近这几天就要开始把驻守在皇城内的锦衣卫撤些出来,快过年了,宫中兵戈气息不易太重,你做得隐蔽点,沈皓不会察觉;朝里有我,对付杨烨倒还好说……就是一个人磨嘴皮会费点口舌,四哥,镇国将军是你岳丈,恐怕还得让他出面帮些忙。”
  “知道了。”
  沈怿和晏寻陆续应下。
  他坐在那儿沉吟了半晌,“咱们最好是在晚上,不要惊动老百姓——但是也很难讲,再怎么样,京城那天都会一团乱。”沈冽看向书辞,“所以,只能委屈四嫂,去城郊避一避了。”
  此话一出,四周瞬间安静下来。
  书辞与沈怿皆是一愣。
  他像是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先前还沉浸在计划里的那颗心突然提了起来,继而后知后觉地想到,自己已经是有家室的人了,不能再如从前那般不计后果的任性而为。
  而一直在旁静静听着的书辞此刻方回过神,抬眸便接触到沈怿略带担忧的目光,她怔了怔,随后似有所感……
  “没关系,我会照顾好自己。”
  晏寻二人并未待太久,在日头沉入地底时,便从偏门处悄然离开。
  天黑得很快,四合的夜幕里夹杂着霜风,苍穹乌云密布,群星黯淡无光。
  北方要比南方冷得早,尽管还没入冬,屋内却也生起了炭盆,书辞将卷帘一点点拉上去,窗外的灯火阑珊便随之展现在眼前。
  王府的夜从来都很安静,谈不上灯火通明,但总带着此间主人独有的威仪和庄严。
  沈怿正慢条斯理地拿茶盖刮着茶汤上的叶片,终于斜眼睇过来,似笑非笑道:“怎么你好像都不意外?”
  “还不是十多年前的那些烂账。”书辞转身走到他跟前,“听得太多,自己都习惯了,能怎么意外?”
  从得知自己的身世开始,心境一路磕磕绊绊,什么样的风浪都见识了一遍,书辞甚至觉得,哪怕现在她爹突然冒出来说自己还没死,她估计也会毫无波澜地接受。
  “我就是……”书辞顿了下,“有些为你感到不值。”
  她最近经常在想。
  那个让无数人抢破头的皇位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坐在那上面的人,又真的满足过么?
  为什么她走在宫墙下的时候,感受到的,只有无尽的压抑和绝望。
  也许有很多她不知道的东西束缚着紫禁城里的人,让他们即使活得无比痛苦也舍不得挣脱这个巨大的牢笼。
  茶盖子轻磕了声,盖在杯口,沈怿的唇角缓缓地融化成一个淡笑的弧度,抬手去摸她的耳垂。
  “你不怕吗?我要是失败了,下场会很惨的。”
  书辞平静地望着他,沉默地摇头。
  “还以为你会劝我来着。”他把手收了回去,支肘朝她微笑,“眼下,我反倒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朝堂里的这些纷争,我太不懂。”书辞抿了抿唇,“所以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沈怿目光温和,“你这么相信我?”
  书辞给了他一个令人无比安心的眼神,“不用为我顾虑太多,我能帮到你的很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成为你的累赘。”
  沈怿被她这番话怔愣了好一阵,随后才笑开:“别这样,搞得生离死别似的。”
  “我只是不想让你有后顾之忧。”书辞摇摇头,言语里带了几分遗憾,“毕竟这次又不能替你磨刀。”
  他闻言笑了笑,“在家等我就行了,清闲点不好么?那么闲不住。”
  “好。”她跟着微微一笑,这个字吐得特别畅快,“我等你回来。”
  其实沈怿还有别的一些话想问她,有许许多多的不放心想吩咐,可在唇齿里打了一个转,最后还是尽数咽下。
  不知怎么,他总觉得面对她这份毫无理由的相信,再多的叮嘱都显得格外多余。
  毕竟,已经过去了一年又一年,她也长大了……
  今年的雪下得很迟,快到腊月,京城里大街小巷覆才上一层薄薄的白沫,雪花被风吹得满世界纷纷扬扬。
  遥想去年的这个时候,肖云和还活着,他们一门心思琢磨怎么对付他,转眼到了现在,又开始忙碌的筹备新的计划,一切好似一个轮回,只不过轮回里的那个人换了。
  自打上次沈怿三人在书房小谈之后,就再也没私下里聚过,平日依旧上朝下朝,该吃吃该喝喝,和此前的生活并无区别。
  正月将至,四处弥漫着过节的气息,街市上满是拎着大包小包置办年货的百姓,连朝廷的官员们偶尔撞见了,也要互赞几声新衣,相互庆贺。
  京城比往日更加热闹了,白天黑夜,车马交相奔驰,酒楼歌馆,日日笙歌喧哗。
  在这些祥和与安宁的表面之下,汹涌的暗潮却从未停止。
  十一月底,晏府门前,一个外族模样的中年男子背着包袱登上马车,与一行人道别后,车子便从城门口驶出,一直往南而行。
  冬至前夕,南疆突然传来了戎卢起兵的消息,两国才议和没几年,按理说他们的兵力不至于恢复得这样快,颇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隆安皇帝虽觉奇怪,但战事来临,还是不得不派人前去迎敌。
  早朝上,沈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