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133部分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133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伟大地导师说过,资本只需要有百分三百的利润,那么它就可以践踏这世界一切秩序。
    贩奴运动带来的利润何止百分之三百!
    仅仅以高句丽中原先高远部下的一个高句丽战士所在的部落地以依据。
    去年一年。该部落凭着和辽东良好的沟通的渠道,第一批得到了郡守府武器换奴隶计划的合同,一年之内,这个原先不足三千人的部落迅速的吞并了周围十来个小部落,人口达到三万多。翻了十倍,牛羊从十万不到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万头。
    更令他人眼红的是,由于和辽东的特殊亲善关系,这个部落破例得到了大汉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轻型弩车,以及王牌装备铁浮屠。
    尽管为了那十部弩车以及三百套铁浮屠,他们付出了巨额地代价:除了一万名强壮的奴隶外,他们还提供了十万头牛羊,三百匹上等的战马。
    但是,高句丽全部上下人人羡慕。
    是的,现在这个部落拥有着一支包括三个百夫队地铁浮屠重装重甲骑兵在内的三千精锐骑兵。清一色大汉国制式装备。
    除了新式弩机以及马蹬马鞍马蹄铁等绝密武器外,凡是辽东军队装备的,他们全都有。
    一水的铁制武器,无论是锋利度还是做工。都远远超越了其他部落所换来的大汉淘汰掉的青铜兵器,使得该部落的战斗力呈几何上升,甚至具备了单独向强大的鲜卑以及乌恒掠夺奴隶地能力,在高句丽内部中,也就只有少数几个全面倾向大汉的部落以及本来就亲汉的王族本部与之享有相同的待遇。
    这种依据亲汉程度划分的武器供应系统,是李云仿照后世米国的军售系统建立而成的。
    在高句丽内部,由于扩张速度过快,以至于出现了大量亲匈奴的声音。这和李云用高句丽当打手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
    而在草原上,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这块草原的王,实力是所有部落的最终追求。
    为了强化与亲汉部落之间的联系,加强他们对大汉的归属感,加快同化速度,李云不得不使出这一终究武器。
    果然,这计划刚一推出,立刻就受到了高句丽人的追捧,大批先进武器被交易到亲汉部落手中,换回大量帝国缺乏的奴隶,牛羊,优质战马。
    这样一来,亲汉部落的实力大大增强,渐渐形成了对亲匈奴部落的压倒性优势。
    单单以亲汉的王族本部为倒,辽东从去年年中开始相继对其提供了一千套铁浮屠装备,并派出一批军官至其领地帮助训练,并最终使之形成了战斗力。
    表面上看来,大汉国得到了足够的牛羊,战马,奴隶,加速了辽东军队战斗力的整合,亲汉的高句丽部落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大威力武器,在草原上渐渐有了崛起的模样,实现了双赢。
    但事实上,李云却笑的合不拢嘴。
    铁浮屠威力是大,弩车更是杀人利器,但是它们都是只有大汉才能制造的高尖端武器,特别是弩车,不管是零件还是弩箭,它都需要来自辽东的供应,否则它与一堆废铁没有区别。
    这就像米国人研制F…35一样,表面上参与的盟国N+,只要是和他关系好点的,都参与进来了,也都可以享有购买的权利。
    但是事实上,研制这一款战机,完全是米国主导,核心部件也只有米国可以制造,更赞的是,F…35由于参与的国家众多,所以米国人研制的经费基本上被这些承担了。
    可以这样说,他的盟友出钱出力,帮助他完成了这款制式装备的研制,开发,实验,到头来还要花昂贵的代价来购买这款新的战机。
    米国人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就得到了各国战机的技术资料以及研制的经费。更难得地是,这些国家还将在将来花巨额资金从米国购买战机,聘请教练。变相的带动米国国防发展,为米国减少失业率做出贡献。
    高句丽人比米国的盟友更可爱一点,他不仅仅只是花钱买了大汉国地武器。更难得的是他还答应了李云,好心,提出帮忙训练。
    这个可是重中之重啊!
    试想一下,那些去训练高句丽人的大汉军官,那一个不是辽东军中心眼精明地军官?
    他们这么一去训练,高句丽花了巨资打造的军队,还不会被大汉完全掌握了底细。孙子老早说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一支军队最忌讳的就是底细被他人完全掌握了,即使是盟友那也不行!
    随着大量优质战马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的进入辽东,到六月,辽东军第一支万人铁浮屠骑兵营形成战斗力。
    当然了要维持这样一支重装骑兵的日常运作,所需要地粮食和花费是惊人的!
    那三万匹优质战马,每天就吃掉辽东一万石以上精粮,注意了是精粮!是用专门从帝国内地运来的优质粮食混合了斩碎的肉。鸡蛋后做出来的精粮,毫不扩张的说一句,这些战马每天吃的东西比起辽东当地中等收入居民家吃的还好!
    养重骑兵那就是烧钱啊!这一点李云深有体会,为此。他不得不花费大量金钱委托商家从内地购买大量粮食运过来。
    所幸的是从朝鲜抢了不少粮食,帝国中央也拨了大量经费,再加上海路运输开始繁忙起来,否则那些战马每天吃的精粮还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即便是贸易以及其他方面,每天都给辽东带来巨额收入,即便是海路,陆路,双管其下。即便是从朝鲜抢;来了大量粮食。
    但是辽东地仓库依然入不敷出,按照三月起的粮食消耗速度来看,即使今年辽东开垦的土地全部丰收,明年辽东的粮食缺口将依然十分严重,顶多只能满足正常情况下七成地消耗。
    很显然的,由于长安目前的政治环境十分复杂,少府大人已经正式告诉李云,要粮没有,要命有一条!
    这意味着辽东只能自力更生,要想达到完全满足军队的需要,那么今年就必须开垦出足够的土地,而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很显然,辽东缺乏足够的奴隶!
    朝鲜人已经正式告诉李云了,本国的劳动力已经到了可以承受地顶点,再买奴隶,他们的土地就没人耕种。由于目前是盟友关系,李云不可能出兵去威慑他们,强行掠夺人口。
    高句丽也是一副苦瓜脸,一年的时间,足够他们将自己领地里每一个遗漏的非本族部落变成奴隶的来源,现在他们再也找不到一个非本族的部落。
    奴隶价格全面攀升!
    红了眼的高句丽人为了奴隶,不仅仅开始铤而走险,跑去乌恒和鲜卑人的领地抢掠,更有甚者,将魔手开始伸向本族的部落。
    李云可不管高句丽怎么干,他只要看到奴隶就成,因此高句丽内部的矛盾开始激化,骑墙派们不得不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大汉还是匈奴?
    但是,李云会帮他们选择的,因为七月初,初步形成战斗力的辽东军队将与包括亲汉的高句丽部落,朝鲜三国一起举行北方条约组织内部第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
    辽东方面将出动包括七千名精锐铁浮屠骑兵在内的二万名士兵参加,高句丽四千人,朝鲜三国派一千五百人参与演习。
    演习将围绕某盟友部落遭到南方强大骑兵围困展开,以解救被围盟友,并歼灭来犯之敌为演习目的。
    演习代号“北方使命!”


第一第四十五节 星火(6)
    六月的最后几天,小雨一直不断,老天就像个玩杂耍的,明明上午还是艳阳普照,下午却哗啦的下起雨来,厚厚的积云滚滚而来。
    所幸只是冷空气路过,并未真个就下暴雨。
    但饶是如此,也把辽东折磨的够呛,这种天气,对于现在薄弱的航海技术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危险,因此从海路过来的运输船队都停止了对辽东的运输。
    同时长安城的局势据说也开始升温,天子刘彻的六月上旬先后下旨免去了十一名黄老派的官员,改而任命得到他欢心的激进派。
    虽然被罢免的这一批官员大都属于政治决策核心之外的几百石的小官,但是它产生的政治影响却是长远的,它向帝国的家族门阀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天子即将改变大汉国推行了七十多年的国策,一种新的体系即将建立。
    门阀中人,向来就是以家族利益为第一要务,家国家国,家族的利益重于国家利益!
    而一个旧的秩序崩溃,必然会产生一批新的利益集团。几乎所有自认为有实力在这次混乱中吃到第一只螃蟹的家族,都开始暗中积攒着力量。
    表面上看上去,长安除了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处于紧张之外,其他的一切平稳,但暗地里却暗流涌动,平静的湖水之下酝酿着可怕的风暴。
    建元二年六月,屹立于大汉七十年不倒,从战国开始就是名门望族的武陵余阀轰然倒塌,包括武陵郡守余安在内的七十多名相关官员落马。
    他们的罪名是,里通叛逆,图谋不轨,庭尉张汤亲自在庭议中列举了余阀的三十七项罪状。条条可诛,罪罪当死。
    武陵余阀,在大汉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到底这个家族是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典型地方门阀,其余门阀见了未免有兔死狐悲的感觉。
    但是人们还没有从这场地震中请醒过来,另一桩大案爆发,包括襄宁侯,信安侯等十一名高祖皇帝所封地公侯被天子夺去爵位,贬为庶民。
    原因是有确凿的证据显示。这十一名年轻的公侯在地方横行霸道,依仗权势,欺男霸女,严重违反了高祖皇帝遗训。
    这一切地一切都如地震一般考验着人们的心脏。谁也不知道,天子下一个要铲除的门阀是谁?
    事实上当这些消息传到辽东时,李云就清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孝景皇帝有确切的证据,却没有动手的范例。
    譬如武陵余阀,这个家族很有意思,是典型的骑墙派,谁强就跟着谁的脚步走。
    当年,项燕兵败秦将王剪,这个家族见势不妙。立刻抛弃掉楚国,向秦国暗中送交了投诚书,果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个家族因为属于楚国投降最快地家族。而受到了秦始皇的器重。
    楚汉争霸时,最开始,余家是坚定的倒汉派,对于项羽的要求从不含糊,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等到项羽势孤之时,他立刻就投降了汉军,成为坚定地倒楚派,为大汉安定武陵局势,缉捕项羽旧将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
    尽管这个家族风评不好,而且在地方上喜欢耍点小聪明,偷偷的多垦点地,少报点人口和田亩什么的。
    但是历代大汉天子却一直都是听之任之,并不怎么管他。
    原因很简单,在武陵这地面上,余家是地头蛇,这里的局势不同余帝国其他地方,少数民族比较多,稍有不甚,就会激化矛盾,引发当地的叛乱。
    而余家世代与当地头人交好,联姻,和各个部落关系良好。再者说,虽然余家爱贪便宜,但是在大事上还是相当有分寸的,两边都买好,两边都不得罪,这是该家族的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
    但是这一次,很显然,余家撞到铁板上了。
    他在处理支持天子废后还是反对天子废后的态度上暧昧非常,假如他是坚定地支持一方,那也就罢了,但是他却偏偏的一边向天子上书,大唱赞歌,一边却又和陈家眉来眼去,甚至还想借这个机会搭上太后的线。
    刘彻这人其实很简单,在他眼里,不是黑的,就是白,再没有第三种颜色。
    余家这样的做法无疑令刘彻很生气,生气地天子决定给他一点颜色看看,于是便令庭尉张汤抓抓余家的痛脚,稍稍给点意思。
    谁知道这一查就查出了一大堆罪证,其中包括了余阀那点子隐瞒人口,虚报田亩的烂事,更查出了他暗中将大批军械买卖给当地少数民族的事情。
    其实说良心话,这点事情,天下那个家族门阀没有?
    本来这事情若是换一个人去查,也顶多就是不疼不痒的找找毛病,随便抓个人当鸡杀了。
    但是偏偏派出去地张汤,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庭尉张汤以二十四岁的年纪,成为大汉国历史最年轻的庭尉,正是乘机捞政绩,树威望的时候。
    再加上他这人出名的难以相处,执起法来,那是谁也不怕,连皇后和长公主他都照抓不误,更何况这么一个小门阀?
    于是他在没有和天子商量的情况下,直接就出动尚方宝剑,调动武陵驻军,将所有涉及犯罪的余阀子弟统统抓了。
    这世界上,再没有比法家弟子更明白斩草要除根这个道理的。
    抓了余阀的主要成员后,张汤又把整个武陵余阀上下以连坐的罪名全部抓了,然后才写出奏折,上报天子。
    刘彻接了奏折,当时就那个呆啊,过了好半晌他才会过神来。叹了口气对左右道:“庭尉既然抓了,那就干净点吧!”
    事实上,他本意并非如此,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