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52部分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52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照理来说,他是不会如此莽撞的。
    可他还是依然出手了。
    李云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瞬间就又对天子更加崇拜,天子这一手,看似莽撞。实际上则正是他圆滑之处。
    科举一出,虽然必然招致大量贵族的不满,但天子毕竟已在龙椅上坐了十几年,威压早已形成,在现在的大汉,天子想做什么,几乎没有人可对他形成压力。
    所以世家大族虽然不满,但也只能打掉牙齿和着血往肚子里吞,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可要挟天子的地方。
    而科举一出,那么这个先例就开了:而且还可培养出一批在这个新制度下诞生的官员,虽然天子在诏书中只是说“令有能者,选一县治之!”。但相信天子会给他们安排一个好地地方,这样一来这些新兴的官员势必从老势力中崛起,到时候世家大族更没有力量和天子唱对台戏,他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拼命拉拢那些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官员,防止他们进一步冲击自己的势力,从此之后世家大族的作用将逐渐减少,天子也可正式的摆脱这些大家族的羁绊。不用再担心几个大家族的联手制衡。
    倘若此事换成刘彻即位后再进行,李云已不敢想象,刘彻的性格冲动,带着所有少年共同地盲目,他一上位。用不了几天肯定就会耐不住寂寞来搞这科举,而那时候,皇后,太后以及联合起来的大臣将势必一起反对,主少臣强,刘彻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进行牵扯面积如此大的工程,也没那个威望来压制不满的声音,与其让刘彻撞墙。还不如让天子趁着他威望依然存在的时候猛然发力,快刀斩乱麻。
    天子已没有多少时间了,这点李云清清楚楚,也许他坚持不过庚子年了,所以天子要做的仅仅是由他来承受那些世家大族的怨恨,等刘彻即位,那些世家大族也就将失去攻击的矛头,只能想想该怎么在这场风暴中最大程度的保留他们地利益。
    高,实在是高!李云不得不对天子竖起大拇指佩服起来。
    不过此事也给临邛的官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得了消息的公孙鳌等学者无不是一个跃跃欲试的样子,李云费了好大地力气才挽留住了大部分人,但依然还是有几名师长毅然决定抓住这次机会,踏上了去长安的道路,对此李云也只能欢送他们的离开,幸亏现在已快到了放假的时候,那些学子很快就将离开官学,回到家中与亲人一同欢庆新年,勉强的挤挤时间还是可以应付的过来。
    李云真正头疼的是明年,明年按计划,临邛官学将开始扩大,将招收大量贫寒子弟入学,并且还将正式开设医学与技术学院,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财以及招聘大量地教师。
    医学院的教师倒是现成的,可问题就出在技术学院,在大汉要想找到一名技术精湛又可识文断字的人,实在太难,李云没有办法,就从兵器监等作坊中抽出了几十名技术精湛的年轻工匠,将他们交给公孙鳌等人,务必在明年三月之前使得他们可简单的写写字,否则明年开设技术学院的事情,肯定泡汤。
    而另一个问题钱财,也一直困绕着李云,毫无疑问办教育就是比烧钱。
    虽然他通过将技术转换成干股,参与临邛商人的经商,并从中分到了巨额的钱财,水泥,书籍的印刷,还有铁矿和煤矿等项目都属于暴利性行业,但一来李云参与的时间不长,二来临邛商人还未真正的将他们的触角辐射到全国,乃至于塞外,真正的暴利时代还未有来临,所以李云现在不得不计算他口袋中的每一个铜板,节约每一个可能不必要花的钱。
    饶是如此,明年的教育预算依然是一个无底洞,李云的那点分红连预算的三成也没达到,现在李云几乎快被那些庞大的教育预算给逼疯了。
    幸亏这几个月好事连连,给了李云不少安慰,首先是有人在蜀郡发现了一个大型的碱湖,这个湖中蕴藏的碱已足够临邛未来玻璃与肥皂业十年的不断发展之用。
    有了原料之后,第一块玻璃终于被烧制出来,这意味着单筒望远镜的可能,并将给李云的教育投资提供真正的资金来源。
    而另外一个喜讯则是兵器监的几名工人在李云提醒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制出了焦炭,这一划时代的冶炼原料,由上等煤炭烧制出的焦炭将意味着大汉的生铁冶炼技术将瞬间跃升好几台阶,而钢铁的批量冶炼也将成为现实,质量上佳的铁兵器将正式取代风光了二千多年的青铜兵器。
    对于焦炭,李云自然知道这个东西的重要性,他得到消息后迅速封锁了焦炭的制造技术资料,并对那些参与烧制的工人下了严令,绝对不允许这个技术的流出,李云可不希望匈奴人也会烧制焦炭,毕竟在李云的认识中,匈奴那边的煤炭储存量也是十分丰富的。
    而焦炭则自然被李云视为尖端科技,重点保护对象,李云甚至想只将焦炭用于兵器制作,防止它流入民间,但想想李云就放弃了,因为只有民生产品的迅速发展,才有可能推动军工技术的进步,这是常识。
    为此李云不得不开始谋划如何在可保证焦炭技术不外传的情况下,还可令民间掀起焦炭制造的狂潮。
    这个计划确实有些庞大,甚至可以说无法完成,因为要想保护焦炭技术不外传,那么毫无疑问,那些商人的嘴巴就得闭住,而且得闭的死死的。
    可是要想让这帮商人闭嘴,在目前来说,是极为困难的。
    李云没有办法,只得先找卓王孙与张正范,先商量着办个商会,用行业准则约束他们的行动,但是毫无疑问的,这两人很快就为谁当商会会长扯起了嘴皮子,两人各自带了一票人开始唱起了对台戏。
    李云不得不选择一种民主的方式——投票,来选择临邛商会会长。当然有投票的资格的,自然是必须对临邛做出过一定贡献的商人。经过激烈的角逐,张正范最终以三票的微弱优势当选,为此当天张正范据说多吃了好几碗饭,相应的卓王孙的减肥计划造效,他一下子瘦了好几斤。为此李云不得不安慰安慰他,跑了好几次卓府才将他的怒火平息。
    商会成立之后,李云便开始着手与商人们制定规则,当然这是一场激烈而漫长的辩论,为了利益以及更好的赚钱,商人们实在不想头上有太多的约束,李云却想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最后双方终于在过年前达成了妥协,即商会成员可享受到临邛官府提供的新技术,但商会成员禁止向非商会成员透露哪怕是半点内容,否则就将面临全体成员以及官方的联合制裁与打击。
    其余的条款自然就不关李云的事了,由得他们去吵,他李云不过顺手就又从各家敲来了三十万钱的资金,这笔资金当然是用来研究新技术的,但李云现在实在没钱了,就一转手就将这笔钱用作了教育经费。


第一卷四 风云 
    窗户外的小雪,飘零着洒落下来,外面的世界是一片白色的海洋,下了足足一天一夜的大雪终于有了平静下来的意思。
    现在的蜀郡可不是二千年后那个数十年也看不到雪的地方,气候远还没有变化到那种程度,冬天无疑是很寒冷。
    李云揉了揉冻的几乎有些发紫的手,看了看他面前那张还未写下半个字的白纸,自昨天到现在,他没有写下半个字,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一如所有开宗立派的学派一样,纲领无疑是整个学说的总纲,同时也是这个学派的政治诉求,而李云到想要写时,却发现他是那么的苍白和无力。
    在这个时代任何学派都避免不了要阐述自己对君权的看法,李云苦恼的也正是这个。
    虽然有无数前人的经验,可是他却依然找不到感觉。
    到底是写下‘君权神授,这个只要是皇帝,看了就会喜欢的东西还是约束君权?李云根本不知道。
    毫无疑问的李云相信假如是写下君权神授,那么这个学派就将很可能迅速得到天子的青睐,从而一飞冲天,可君权神授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约束力的君权无论对那个民族都是灾难,皇帝好还可以令百姓少些灾难,但一旦遇上似杨广那样的暴君,又或者晋缗帝那样的傻瓜,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彻底的完了。
    而最大的限度的对君权进行约束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天子会很不喜欢,任何一个学派失去了当权者的青睐,那么它将永远没有发展的机会,甚至会被扼杀,尽管李云目前和天家的关系很不错,但是李云相信倘若他对天子的权利构成威胁,那么第一个要杀他的就是天子。
    李云站起身来,无奈地摇摇头。这世界上鱼和熊掌的选择永远都是如此的残酷,凭良心说,李云很想写点关于自由以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可是这样的东西,在现在的大汉一出现,势必就将引起天下人地围攻。这不仅仅是对天子的挑战了,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的挑战,所以这个只能选择放弃,留待后人去解决。
    李云一直认为,自己的角色就是开启新的窗户,将新的价值观念慢慢的传输给他周围地人,而不是主导历史的进程,毕竟历史不是一个人就可以主导的。历史应该由无数人共同推动,否则即使天子同意,而天下人反对。那么这就会和历史上汉武帝地强硬战争姿态一样,只要他一倒下,立刻就有无数的人出来抹杀这一切,甚至是抹黑,根据李云的认知。刘彻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点也不好,甚至可以说相当的糟糕。
    李云坐下来,他终于理清了思路,君权地问题,绝对是红线,万万碰不得的。即使是他写下君权神授也会招来天子的不满,没有皇帝愿意将自己的问题交给别人讨论,哪怕这个人是为了他着想。
    所以李云想通了这点后,他迅速的做出了抉择,他不去碰君权,那么剩下来的问题就简单了,系统性地阐述一个简单的国家与民族的概念,这时于李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云在纸上大力的写下这样一句话,作为全篇的开篇以及中心。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东方朔在伙伴们的簇拥下高声念出这句话“有国才有家,大汉国的荣耀需要所有的大汉子民共同维护,我们都是华夏族地子孙,血脉中流淌着的是炎黄的血脉,这个血脉是高贵的,神圣的,不容亵渎的,伙伴们,大汉国万岁!”
    与他一般的少年眼中闪烁出火一般的热度,声嘶力竭的呐喊着“大汉国万岁!”
    不远处,一群年幼的小孩子,他们是临邛官学最为年幼的学生,目不转睛的瞧着他们的学长,虽然他们不明白这些大哥哥说的什么意思,但这一幕已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烙印。
    刘旬跑到小姨的身边,使劲的爬上亲人的怀抱,亲亲问道:“姨,那些大哥哥说什么啊?”
    刘陵轻轻的摸着自己这个侄子的头发,自进入庚子年以来,临邛官学的变化,令她目不暇接,李云首先是写了一本《论国家民族之根本》的小册子,并大量印刷,发到了学子们的手上。
    这本小册子迅速的在这些学子中掀起了狂热的讨论。
    册子上说的那些民族,国家的概念彻底的颠覆了目前的人们的常识。
    在此之前,孟子说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将道德的标准凌驾于一切之上,并且认为战争只有正义与非正义。
    可李云的这本小册子似乎一开始就定位在针对儒家,它首先提出了民族与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战争凡是大汉需要的,民族需要的,那么战争就是正义的,反之这个战争就是邪恶的,至于用什么手段实现战争,李云明确的指出了,战争最终为政治服务,为国家的利益服务,所以用什么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大汉获得足够的利益。并且首次提出了要为在历次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战士建立国家祭祀地,并要求其地位等同于祭祀五德大帝。
    刘陵不得不承认,李云的鼓噪手段实在太过老辣,纵使是她看了,也经常在心中怀疑自家的目标,一切违背国家与民族黎利益的行为,不管它是因为什么原因,也不管它如何的具有正义性,只要它伤害到国家与民族的利益,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叛国,就是邪恶的‘当天下人共诛之!’
    “当天下人共诛之!”刘陵喃喃的念着这句话,她知道假如这本小册子上的东西为大汉所有人共同接受的话,那么她父亲将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因为一旦她父亲举起叛乱的大旗,第一个杀他的不是天子地军队,而是淮南国自己的军队。
    ………………
    天子望着摆在他面前的那一张大地图,死死的盯了好久好久。才站起身来,原本需要他人搀扶的身体,现在居然独力站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