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娇记 >

第117部分

锦娇记-第117部分

小说: 锦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太皇太后不禁心头一颤,是啊,她怎么忘记辽王了。
  想及此,太皇太后忙让桂嬷嬷拿了笔墨纸砚来,这些年,皇家对辽王不薄,而今,正是他表忠心的时候。
  太皇太后的意思,即便冒些险,也不得不防着镇北王。
  可新帝却不这么认为,他虽年幼,可也读过不少史书,太皇太后这般重用辽王,镇北王岂能心中没有计较,他虽心中也忌惮镇北王做大,可唯有保住自己,这李家的天下才得以长久。他刚登基不久,之前圈禁的那些苦日子,他并未忘记。若真的靖南王打到京城,镇北王又隔岸观火,那李家的江山,怕是真的完了。
  太皇太后这是拿他的性命在做赌注。不行,绝对不行。
  新帝气呼呼的来回踱着步子,心里惧怕极了。
  内廷的消息传的是最快的,后宫不得干政,可宫里这些人,谁能没几个耳目。
  容太妃闻着消息的时候,午休才刚醒来。
  儿子如今被太皇太后打发去守皇陵,若依着容太妃之前的性子,早就日日在太皇太后面前做小伏低,想着大皇子能早日回京。可是现在,自打使了一招狸猫换太子,她只乐得在旁看戏。
  三皇子早被废黜,这次若借着靖南王之势,打入京城,那依旧脱不开谋、逆二字。这么细细想来,大皇子守皇陵,不失为一个自保的方法。
  “娘娘,太皇太后似有意拉拢辽王。说到底,太皇太后还是忌惮镇北王的势力。”
  容太妃轻抿一口茶,幽幽道:“这自打先帝去了,太皇太后真正开始掌控六宫,皇上不过一个傀儡。可她忘了,皇上心里的惧怕。皇上还是皇长孙那会儿,被圈禁在禁宫,这心里,其实最在乎而今眼前的尊荣了。本宫瞧着,皇上已经被太皇太后压的有些喘不过气儿来了。”
  说完,容太妃不由想到了隔壁的贤太妃。近来,贤太妃可谓是诸事不顺,苏家遭难,这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京城这么多名门世家,起起伏伏,早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可谁能想到,贤太妃的娘家淮安侯府也牵连其中,这倒也罢了,四皇子说是看破了宫里这些尔虞我诈,突然闹着要出家,远离世俗。听闻,昨个儿直接剃了头发,还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贤太妃知道之后,直接就晕了过去。
  这些年,四皇子和老大算得上是亲近,先帝还在那会儿,老大被圈禁,四皇子也冒着被先帝猜忌的危险,跪在御书房外头恳请先帝放过老大。这些,容太妃都是记得的。
  所以,听着这事,她不免有些感慨。
  不过,即便有之前这些情分,容太妃也不欲多管闲事。只是,她这里乐得轻松,贤太妃却还是找上了门。
  太皇太后近来身子抱恙,四皇子闹腾的这事儿,贤太妃就怕太皇太后在气头上,直接就把老四逐出宫。这岂不是弄巧成拙,何况她也知道,太皇太后对四皇子不无忌惮之意。只要新帝一日未亲政,先帝的这些皇子,都会是太皇太后的眼中钉。
  “姐姐,让你看笑话了。”贤妃说完,拿着帕子就忍不住低泣出声。
  这句姐姐,着实是让容太妃心里心生感慨。她当初还是宫女那会儿,就有了身孕,可皇上觉得是耻、辱,愣是不肯给她封号,因着这个,这些年,贤妃可从未已姐姐相称过。
  “老四是真的疯了,先帝痴、迷丹、药,我总想着,老四只要没随了先帝,怎么都好。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会闹着出家。”
  “也怪我没多想,前些日子也不是不知道他经常往寺庙去吃斋饭,我还以为,是宫里太压抑了,他想出去放松放松,如何能想到,他竟然是早有此意。”
  “还说什么出家人清静无为,总算离开这权利的漩涡,不必要日日战战兢兢了。姐姐听听,这是人说的话?他真的是疯了!”
  贤太妃显然是压抑了许久,此时好不容易有个能说知心话的人,这话匣子一打开,竟有些停不下来的意思。
  见她满脸的泪痕,容太妃暗暗叹息一声:“怎么会这样?岂是受了何人的蛊惑?”
  一句话问的贤太妃瞬间又红了眼睛,只听她哽咽道:“若真是受了别人的蛊惑,我定会把那些骗子全都杖毙,可悲的是,他说他受够了紫禁城的尔虞我诈,说是寺庙是个修身养性的地方,日后,再不用看这些肮脏。姐姐听听,这有多疯狂?他怎么不想想我这个母妃,若他真的出家了,让我颜面何存,让我怎么办?淮安侯府现在还乱成一糟,已经是让我头痛了,可他非但不想法子替淮安侯府解围,反倒是一心向佛。”
  贤太妃越说越伤心,这日子若真的出家当了和尚,她的颜面是一回事,可说到底,这事关皇家脸面,太皇太后会轻易放过儿子吗?
  想着这些,贤太妃身子不由一颤,下一瞬,她突然噗通一声跪在了容太妃面前。
  容太妃也被吓住了,忙拉她起来:“妹妹这是做什么?如何使得?”
  贤太妃却不肯起来,声音难掩悲怆道:“姐姐,自小老四最听大皇子的,先帝爷这么几个皇子,老四却独独喜欢跟在大皇子身后。妹妹恳求姐姐,让大皇子劝劝老四,妹妹一定会感念姐姐一辈子的。”
  贤太妃这话确实不假,她如今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儿子如今像是铁了心,昨个儿竟然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还剃了头,和她说什么连法号都想好了,她气急的让人除掉他身上的□□,哭的死去活来的。可儿子竟然丝毫没有动摇之意,看着儿子那般执拗,贤妃的心都要碎了。
  大曜国已孝治天下,儿子自幼饱读圣贤书,可如今,这一切对他来说都不重要。
  若真的任由他这么胡来,事关皇家颜面,太皇太后会怎么做,她只这么一想,就觉得害怕极了。
  “母妃,儿子不孝,儿子知道儿子愧对母妃这些年的教导,愧对母妃的期待。可儿子真的累了,大哥已经被皇祖母遣去守皇陵,您难道还没看出来吗?皇祖母这是容不得大哥了。下一个,难保不是儿子。父皇还在时,我们几个皇子整日战战兢兢,儿子虽未被圈禁过,可儿子这心里,何尝就不惧怕。都说天家最是显赫,可儿子倒愿意生在平常百姓家,那样,也不必面对这些尔虞我诈,兄弟残、杀。”
  “母妃,儿子知道儿子这么做很怯懦,很不争气,让您失望了。可儿子真的再也不能欺骗自己。若这样继续活着,儿子倒不如死了的好。”
  看着四皇子跪在自己面前哭诉,贤太妃心里不可能不动容。她看得出儿子的痛苦,可这一切的痛苦,却要以出家作为终结,这也太疯狂了。
  贤太妃气的伸手给了他一记耳光,那力道之大,直接就把四皇子打的一个踉跄。
  “孽障,你这是要逼、死母妃吗?母妃自十七岁入宫,宫里的起起伏伏,看了多少,宫里的龌龊,看到的只会比你多。可为母则强,母妃为了你,也只能变得更强,若不是这样,你以为你能平安长大。”
  “可你,却想当缩头乌龟,你对得起母妃吗?母妃而今也不期盼你怎么了,就求你别再闹腾了。难道就这个小小的要求,你也不肯答应母妃。”

☆、第167章 闹腾

  容太妃虽知道四皇子的执拗; 可看贤太妃这样; 还是忍不住一阵心惊。
  如今这局势; 也难怪贤妃会屈尊跪在自己面前了。可她又能如何; 抛却她的私心; 就四皇子眼下这动静,要劝他回头; 怕是难了。
  “妹妹; 我也不瞒你,自打大皇子被太皇太后打发去守皇陵,我也许久没有他的消息了。说句不怕妹妹笑话的话,大皇子能不能回京,姐姐心里也没数,如今大皇子也是自身难保,如何还有能耐劝说四皇子。”
  听容太妃这么说; 贤太妃浑身一阵无力,瘫坐在地上,许久未出声。
  她真的是被逼的走投无路了,才想来找容太妃; 可她却忘记了一点,太皇太后既然遣了大皇子往皇陵去,又怎么可能让容太妃和大皇子暗中通信。只怕冯振早就安排他那些干儿子; 暗中监视大皇子的一举一动了。
  所以,她抱希望于容太妃,也是枉然。
  “妹妹; 四皇子是个淳厚的孩子,你好好和他说,他总能听进去的。”
  见贤太妃神色萧索,容太妃忍不住宽慰道。说到底,她和贤太妃,都是可怜人。先帝爷还在时,翊坤宫的淑贵妃圣眷优渥,贤太妃虽瞧着比她有些体面,可那都是因为处处在淑太妃面前做小伏低。在这宫里,只有儿子争气,她们这些当母妃的,才能熬出头。母凭子贵,历来如此。
  也因为这个原因,贤太妃才会这么无助吧。
  贤太妃知道大皇子也是自顾不暇,她知道,自己算是求错人了,可她又怎么能坐以待毙,任由儿子这么胡来。
  可她却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儿子看着脾气不错,可她这当娘的如何不知道,儿子若真的孤注一掷起来,谁都不可能劝他回头。
  就这么恍惚的回了自个儿寝宫,可才坐下没一炷香的时间,太皇太后那边就来人了。
  怎么办?
  这可怎么是好?
  贤太妃抓着帕子的手忍不住有些颤抖,她真的委屈极了,也害怕极了。
  太皇太后果然还是坐不住了。
  太皇太后会杀了老四吗?
  一杯毒酒,借此保住皇室的威严。
  贤太妃越想越害怕,额头也瞬间一阵冷汗。
  贤太妃这边战战兢兢的时候,太皇太后正慵懒的倚靠在吉祥纹大引枕上,桂嬷嬷拿着梳子,正细细的给她通着头。
  “主子,咱大曜国可从未有过皇室之人出家的先例,老奴看,四皇子怕是魔怔了,不如请人入宫,做做法事。”
  熟料,太皇太后冷哼一声:“他这哪里是魔怔了?这根本就是枉顾皇家颜面!”
  起初,听闻四皇子出家之事时,太皇太后只当他闹腾几日也就罢了,怎么都没想到,会如此决绝。不过,这倒也让太皇太后心里松了一口气。
  她如今身边有了铉哥儿,那是谁都看不在眼里的,除此之外,先帝那几个儿子,她是愈发容不得了。之前,她打发了大皇子去守皇陵,也想过像四皇子下手,可又怕太过心急,招致天下非议。而今,这倒好,四皇子自个儿作死,这就怪不得她这当祖母的没有慈爱之心了。
  可是她这会儿也有些拿不准,到底该怎么处置四皇子。
  直接赐死,这难免招致非议。可成全老四,让他一心向佛,她又怕留下后患。
  正在这时,有宫女进来回禀说,贤太妃来了。
  太皇太后长长叹息一声:“让她进来吧。”
  贤太妃一路战战兢兢,等到了太皇太后面前,神色间免不了有些狼狈。
  她自知自己没有别的选择,路上早就拆了珠钗,准备在太皇太后面前请罪。
  “太皇太后……都怪妾身教子无方,还请太皇太后责罚。”
  这些年,后宫妃嫔没少在她面前哭哭啼啼,可贤太妃,倒是第一次。
  说起来,对于贤太妃,太皇太后也有些怜惜之意。这六宫的女人,哪个都不好过。贤太妃好不容易有个儿子,本来可以盼着儿子出宫建府,她也能跟着出宫荣养,谁想到,四皇子竟然闹腾这么一出。
  当然,太皇太后是绝对不会承认,她暗地里对四皇子的杀心的。
  太皇太后一边看着眼前战战兢兢的贤太妃,一边漫不经心的转着手中的佛珠,半晌,方开口道:“老四此事闹腾的,哀家都有些没脸。你这母妃的,也该劝劝。”
  闻言,贤太妃猛的磕了一个响头,正要开口,却听太皇太后又道:“真是造孽啊,自大曜国开、国以来,像老四这般闹腾的,还是头一个。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了?连祖宗家法都不顾?”
  轻飘飘的几句话,却让贤太妃浑身一阵寒颤。
  太皇太后这是什么意思?
  先还说让她劝劝,又说四皇子不顾祖宗家法。
  见她神色苍白,太皇太后突地转移了话题:“哀家若是没记错,淮安侯府的二太太,正是吏部尚书家的大姑娘,哀家有意想撮合吏部尚书家的三姑娘和国公爷,贤太妃若是不忙,可否愿意替哀家当这个红娘。”
  太皇太后有意拉拢吏部尚书,她大可以直接下懿旨,可这事儿却容易落人口舌。且不说郑国公比那吏部尚书三姑娘长了许多,就说如今的国公夫人周氏,她这懿旨一下,坊间定会有不少流言蜚语。所以,她需要的是,这事儿顺理成章,你情我愿。
  若吏部尚书家的姑娘肯先低了这个头,日后等她生了子嗣,她还怕得不到正妻之位。周氏当初做的那些事儿,让她耿耿于怀的很。她有意抬举郑国公府,却不愿意再留着周氏这根刺了。
  贤太妃就是再愚笨,也明白过来了,太皇太后这是和她做交易。若她办事妥当,那四皇子这次或许就能逃过一劫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